APP下载

“心理问题躯体化”怎么办
——对一名厌学小学生的长程心理辅导

2022-12-27长葛市新区实验学校岳彩花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私立学校咨询室沙盘

■长葛市新区实验学校 岳彩花

【案例简述】

小A, 男,11 岁, 现为小学六年级学生。 去年,四年级下学期时,家人考虑到暑假后女儿要读九年级,为集中精力照顾女儿学习,决定把小A 送到一所私立学校。

小A 心性敏感, 生活中对妈妈依赖性很强,这么大了,还没有和妈妈分床睡过,对于父母的这个决定,他表示坚决不同意。 为此,爸爸揍了他一顿,执意把他送到了私立学校。头一个月里,他多次向妈妈提出,想走读,不想住校。因为每天要接送姐姐,妈妈抽不出时间再接送他,就拒绝了他的要求。

自此,小A 开始出现失眠、头疼、肠胃不舒服、低烧等躯体症状。 家人带他到多家医院检查,均未检查出器质性病变。 父母认为他在装病, 每次他说不想去学校,都会挨一顿打,然后被强制性送到学校。

五年级开学后,小A 成夜睡不着,第二天早上头疼得厉害,还持续低烧。 于是,家长天天接送。 国庆假期后,即便挨打,他也执意不再去学校。 私立学校负责人给家长说,孩子可能心理出现了问题,建议把孩子转回公立学校,同时找心理医生看看。

于是,家长只好把孩子转回公立学校。孩子到学校上了三天,周一返校时,在学校门口哭闹,就是不进校门。

在班主任建议下,家长带孩子来到咨询室。

【案例分析】

小学生面对强势的父母,很少会直接对抗,但为了达到目的,他们会出现“心理问题躯体化”,比如手抖、抽搐、出汗、发烧、呕吐等症状。

于是, 家长一次次带孩子到医院检查,而医生明确告诉他们,孩子的身体并无器质性病变。 这时,家长就会认为孩子是在装病,从而变本加厉惩罚孩子。

家长强制—孩子抗拒—孩子生病—家长妥协—孩子“因病获益”,“久治不愈”—家长焦虑,加重惩罚……家庭关系陷入恶性循环。

上述案例中,小A 对妈妈非常依恋,接受不了在私立学校住8 人间的集体宿舍,两周回家一次。 由于父亲脾气暴躁、固执,他不敢再直接反抗, 便呈现出各种躯体症状。看到得以顺利离开私立学校,他感受到了生病的“益处”。 于是,一提学习他就头疼—因头疼难以入眠—因睡眠不好次日头更疼—最终无法正常上学。显然,孩子的主要问题在心理上,打骂是解决不了的。

【辅导过程】

第一次:观察细节,发现问题

一天,一个穿着校服的男孩子被妈妈推着进了咨询室,双手插在口袋里,下巴抵着胸口,嘴巴嘟着。 因正在对其他来访者进行心理辅导,我让他们先到隔壁宣泄室稍等。

过了一会儿,我到宣泄室,看到孩子坐在墙角地垫上,双肘支在膝盖上,双手抱着头,用力地拽着头发。看到我进来,他皱着眉头,大叫:“头疼啊,头快疼死啦! ”

我们到咨询室落座,我问孩子有什么不适,他说头疼得厉害。 我问他能否坚持和老师聊聊,他点点头。 孩子说,现在和以前相比,“什么都不如以前了”。 我让他列出来都有哪些方面“不如以前了”。

他说:姐姐学习紧张了,比以前忙了,不怎么和他玩了; 妈妈一听见他哼唧,就骂他,甚至打他,很多时候想哭却只能憋着;爸爸比以前忙了,出去跑车仨月了,很少打电话,一打电话就是吵他、骂他,他也不想接听爸爸电话了; 姑姑以前待他很好,现在姑姑的两个孩子越来越倔,姑姑心情也不好,待他不如以前了;还有,感觉家里的经济状况也没有以前好了。

然后,他看着我,很难过地问我,他的头啥时候才会不疼。

我让他在长沙发上选择舒适的姿势半躺,教他腹式深呼吸。 他同意了,试了四五次,说稍微好一点点。

交谈期间,看到他有拽头发、抠指甲、咬牙、皱眉头、捶桌子等行为表现,虽然他自己在克制,但内心的焦虑、烦躁情绪明显需要宣泄,我又教他拮抗放松法,全身放松。 这样,适当缓解了他的紧张和焦虑,并使他建立起对咨询师的信任。

离开的时候,他的表情和情绪明显放松下来了。

第二次:家庭系统咨询,关注家人互动模式

初次咨询,我了解到小A 的家庭教育存在不小问题,决定采取家庭系统疗法。

第二天,小A 爸爸和妈妈、孩子一起来到咨询室。

当孩子又一次被家人推着迈进咨询室的时候,我看到他偷偷瞟我,脸上没有了第一次时皱着眉头、咬着双唇、痛苦难忍的样子。

首先,我询问爸爸对孩子的状况是否了解。 爸爸的回答和前面孩子的描述差不多。 只是爸爸看起来挺忠厚的,不像孩子描述的那样暴力。 爸爸一再强调已经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过多次, 都说孩子没病,所以认为孩子就是不想上学, 装病。 他说:“这几个月, 我不在家, 孩子没有怕的人了,才敢这样。 啥病没有,就是欠打。 ”

妈妈说,晚上儿子不睡觉,哭泣的时候,自己会像对待婴儿一样拍着哄着。 但如果孩子一直哭泣, 自己耐心耗尽的时候,也会动手打孩子。 常常是妈妈和儿子都哭着哭着睡着了。

经历了分离焦虑的孩子,期望用躯体疾病得到妈妈时时刻刻的关注、无条件的接纳,但父母没有准确感应到孩子发给他们的求助信息。

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孩子看到爸爸因为他的症状而推迟外出,感觉到了父母对自己的关注,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状态的焦虑和急切,所以没有像第一次那样把问题的原因都归罪于爸爸的忽视和暴力,能相对客观地描述自己的感受和背后的原因。 同时,我感觉到他的头疼等症状,似乎不像他初次描述的那样严重。 这给了我疗愈他的信心。

鉴于孩子一再强调头疼、发烧,我建议家长带孩子再去医院精神科看看,是否可以借助药物来改善症状。

第三次:沙盘游戏,观察孩子的情绪状态和问题应对模式

医生给出的诊断是轻度抑郁,开了几样药。 服药四天后,妈妈带孩子来到咨询室。 孩子的情绪状态较前两次有所改善。

通过前两次的咨询,我对孩子的家庭抚养模式、孩子的问题应对模式以及孩子的个性特点等,基本上心中有数了。 孩子内心的症结究竟在哪里,我想通过沙盘游戏来了解一下。

沙盘游戏,不仅能帮助咨询师发现问题, 也可以帮助来访者宣泄消极情绪、释放攻击性心理能量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我询问小A 是否愿意摆沙盘。 他说不愿意,不过,话音刚落,他就站起来走向了沙架。妈妈借机离开了。两个小时,小A 很专注地摆了两个作品。

其中第一个作品,以绿色为主。 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树和草,他说是丛林。 在丛林里,有一尊金灿灿的佛像,被他掩埋起来,不过,佛像的头颈从沙子中露了出来,他说这个宝物已经被发现,还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 他说,被发现的宝物归国家,需要保护起来。 于是,政府派了警察和警车在围栏外看守。 警察与围栏之间,是四个禁止停车的黄色警示牌。 他用围栏把丛林围了起来。

在这幅作品中, 小A 的主色调是绿色,显示出他的内心充满希望。 为了把宝藏保护起来,他在紧贴沙箱的一面,设置了起保护作用的U 型的围栏。 围栏外,又立了四个车辆禁停标牌,标牌外还有一辆警车、一名警察。 重重的保护,显示出孩子安全感的缺乏。

沙箱里的大佛,是小A 的自我形象,这个被沙土掩埋的宝贝,需要安全感,需要被发现,需要成为继续被关注的重点。

我让他给作品取个名字。 他想了想,说:“就叫《丛林探秘》吧。 ”老师也好,家长也好,是小A 心门外探秘的警察,小A 在等待大家的探秘之旅。

这次摆沙盘,两个小时,小A 很放松,也很投入,没有了前两次在咨询室里的那种痛苦难耐的状态。 我确定,他的头疼是心理问题引起的,他的诉求就是重新回到未去私立学校前被父母关注的状态。

第四次:沙盘游戏与情绪宣泄

经过上次咨询,小A 终于同意到学校“试试”。 我答应他在教室里坚持不住的时候可以来咨询室。 课间时分,小A 来到咨询室,看起来还算平静,他说:“老师,我今天情绪不好,不想去上体育课了,我一跑步就头疼。 ”

他径自走到沙箱旁, 摩挲着沙子,主动摆起沙盘。

小A 边扒拉沙子,边说:“我就不知道为啥一定要上学,上学有啥用。 谁叫他们管我嘞,管我干啥。 我都不知道他们为啥要生我,还不如死了。 ”

他说:“不想看见妈妈,不想听爸爸电话,也不想跟姐姐说话。 ”

他又说,当初不想去私立学校,爸妈非让去;不想住校,爸妈非让住。 在集体宿舍住的时候,曾和同学打过架,很厉害。 这件事,他一直没有给家人说过,现在也不想再说了。

提到打架,他情绪失控,很生气地把沙盘里的沙具全部推倒了,拿起两块石头砸在一起,啪啪作响。 他把沙子扬起来撒向沙箱另一头。 边撒边偷看我的反应。 我搬了椅子坐在他对面,平静地看着他。 他继续砸着两块石头,把沙子撒出去。

我问:“你把石头砸得这么响, 是想告诉老师你现在很生气吗? 是想把沙子撒老师头上吗?”他没有回答,但不再扬沙子。然后他跑到露台上, 我担心他冲动下做出什么,把他拉回宣泄室。 他把那个不倒翁假人推倒, 疯狂地捶打着, 然后又使劲砸宣泄球,还偷偷看看我。 我坐在门口沙发上,静静地看着他。 宣泄后,他平静了许多。

小A 这次的沙盘作品, 因为心情不好,他没有取名字。 他在沙盘里画出了一道中线。 中线一侧有树、有草、有一个城堡,几只动物,老虎、豹子倒在地上。 这显示出他对可能对他造成威胁的力量的反抗。 中线另一侧,他扒出了箱底。 在沙箱里,蓝色的底象征大海。 海里游动着几只鲨鱼,鲨鱼从周围向小岛游去。 岛上有四个小和尚,穿黑色僧袍的小和尚和其他三个小和尚距离较远,对面站立。

在小A 心里, 外部的袭扰让他很不安。 在威胁面前,他觉得爸爸、妈妈、姐姐才更像一家人, 而自己游离在家庭之外,所以他在困惑,在观望,也在争取。

第五次:在沙盘游戏中自我疗愈

后来, 小A 又多次到咨询室摆沙盘,他的每一幅作品主题都很明确。

他的作品,除了《海边的乡村生活》显示出他对无拘无束、没有压力的生活状态的留恋和向往, 其他的都显露出攻击性和防御性。 尤其是《战争》,透露出强烈的攻击性,和双方力量悬殊下的反抗与焦虑, 以及愤怒;那些密密麻麻的弹坑,是愤怒的宣泄。

他常常说,要是发烧就好了,就不用来学校了。 生病,是他认为可以回赠妈妈的最好“礼物”。 他说:“我就是想让你体会把我送到私立学校的痛苦! ”

小A 的情绪逐渐平和,并能够在学校坚持下来。 他最后一次摆的沙盘作品叫《凶猛动物和温顺动物的相遇》。

这次他第一次没有把围栏围成一个圈,他把围栏做成一条长长的隔离带。 隔离带左侧是小兔子、长颈鹿、绵羊、梅花鹿、大象等温顺的动物,右侧是狮子、狼、狐狸、熊等凶狠的动物。

最明显的是角落里有一只黑熊, 我问小A 它在干吗。他说这是熊妈妈,在找它的孩子。 我问他,它孩子在哪里。 他指着另一个地方说在打架。小黑熊把狼摁倒在地,它们后边还有只狐狸在观看。一切栩栩如生。

小A 用贝壳隔离出一片海,海里也是有凶猛的动物和温顺的动物。

海边沙滩上,有两只寄居蟹。一只隐藏得很好,另一只在石头上,还没有隐藏好。

我问他,在这幅作品中,感觉自己和哪个东西最像。 他毫不犹豫地说是那两只寄居蟹。 他说:我就像寄居蟹,我喜欢东躲西藏,不让别人找到我。

我问他,“别人”指谁。他笑着说:朋友、同学、妈妈。

【咨询效果】

经过多次沙盘游戏,加上爸妈对他态度的极大转变, 小A 的情绪平复了很多,也没有了头疼等症状。 虽然偶尔还会和妈妈玩捉迷藏的游戏,但是他已经逐渐拆除了横亘在他和妈妈心灵之间的围栏。 他也愿意走出自己营造了半年有余的城堡,归位到他作为学生的群体中。

当他不再抗拒甚至乐于来学校的时候,我告诉他,可以和老师道别了,因为,咨询的陪伴是有期限的。 不过,如果他觉得有需要,还可以再来。 他同意了。

期终考试成绩出来后,小A 来到咨询室, 很自豪地告诉我他的数学是满分,他还说他这次总成绩在班里排名第6, 他觉得还满意。 我很欣慰,准确说是惊喜。

【咨询后记】

小A 是我做心理咨询近20 年来,出入我咨询室最频繁的一个孩子。 和其他“问题孩子”一样,他需要的是关注、理解、接纳。 道路有些漫长,有些曲折,但在孩子、家长和老师三方的共同努力下,孩子破茧成蝶,变化令人欣喜。

作为一名咨询师,透过“问题孩子”的问题表象,追本溯源,通过家庭系统咨询和游戏宣泄, 疏通孩子郁结于心的块垒,才能让孩子卸下包袱、轻装上阵。

作为家长, 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对孩子有耐心,切不可动辄以打骂代替教育,那样,童年的痛苦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

猜你喜欢

私立学校咨询室沙盘
沙盘游戏
ERP电子模拟沙盘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沙盘活动设计、实施和反思——以武夷山一中沙盘活动开展为例
拒绝入侵
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The State Schools and Private Schools in the UK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心理咨询室配套产品一览表
学校心理咨询室切莫成为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