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口·大聚焦·广辐射
——大学出版和基础教育资源的嵌入式融合
2022-12-27曹海英
曹海英
资源的融合和优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简单的融合并不能实现教育资源的真正优化和快速发展,只有将大学资源和基础教育资源进行嵌入式融合才能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真正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和优化教育的发展。那么,什么是“嵌入式”融合?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高校专家把前沿的研究内容、课题和对问题解决的方案投放到一线学校里去实践,与一线教师共同操作,共同努力;二是中小学教师走进高校,与高校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接受高校精准的培训,破解基础教育界的难题。只有将两者资源嵌入式融合才能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优化两者资源,提升教育快速发展。
在大学资源中,大学出版社承担着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等重大责任,是大学使命的延伸与拓展。大学出版社要应依托母体大学的优势,通过出版社这个小窗口,聚焦优质资源,扩大辐射领域,促进大学资源与基础教育资源的嵌入式高效融合,从而在基础教育领域有所作为。下面,笔者以自己所在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为例,来重点阐述如何依托母体大学的教育资源,通过大学出版社这个小窗口来促进大学资源与基础教育资源的嵌入式融合。
一、依托资源优势,出版精品图书和制订专项培养计划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是集图书、期刊、电子音像、数字出版、教育文化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出版传媒机构。尤其是总社所主办的8种期刊一直服务于祖国的基础教育,是基础教育界学科门类最齐全的系列期刊,其中有《中学政参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同时,总社下设的基础教育出版中心,主要研发和出版系列中小学教辅资料,再加上《中教参》系列期刊,两个部门聚集着基础教育界的学者、专家和优质资源。
(一)刊书互联动,整合优质资源
书刊联动,以刊带书,以书带刊。其一,共话选题,共同论证。基础教育出版中心所出版的《绩优学案》《课堂练习册》《教材解读》等是服务于基础教育界的教辅类图书,走向市场的这些图书,大都服务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基于此,基础教育中心的编辑在做选题时可联合《中教参》系列期刊的编辑共同研究选题计划,这样研发出来的选题计划就会精准,针对性也会很强。其二,共同研发,共同参与。《中教参》系列编辑手中聚集着本期刊在各个领域比较权威的专家和学者,可以将专家的资源共享基础教育出版中心,所研发出的选题计划还要共同寻找最权威的专家进行选题论证,并参与编写。其三,共同宣传,共同营销。面对市场上,教辅资料鱼目混珠和杂乱的现象,给一线的中小学生推荐和选用优质的教辅资料显得尤为重要。
(二)聚焦名师,出版系列专著
大学出版社一直以来以出版高等教育类教材为其重点,也可以关注和出版一些基础教育界的精品图书,为服务于基础教育界的教师提供可资借鉴和参考并快速成长的专著类资源。笔者从事编辑工作18年以来,发现基础教育界中有很多专家型的教师,他们的潜力值得挖掘,比如语文基础教育界的于漪老师、钱梦龙老师、余映潮老师、肖培东老师、王君老师等,他们的课例和教学思想一直深受一线语文教师的关注和喜爱,出版社就可以聚焦这些专家和名师,为他们定制系列专著出版计划,从而为基础教育界的教师提供可参考的备课资源。
(三)联合工作室,制订培养方案
名师工作室往往集合着一个省或一个地区的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他们分散在各个中小学的学校里,是这些学校的骨干和中介力量,他们的潜能是无限的。大学出版社又聚集着很多的优质资源,基于名师工作室这些成员的特性,我们可以团结名师工作室,为他们量身定制培优方案,从而辅助他们快速成长。比如,寒暑假可以举办“工作室联盟”会议,让工作室的负责人带上骨干成员与其他工作室的成员面对面交流。为他们搭建共同成长平台,从而取长补短,共享资源,优化资源,加快工作室的组建和成员的快速成长。
二、依托人才优势,大学出版社编辑深入基础教育领域
携手合作的目的是促进大学与中小学建立长期的发展关系,以用来解决中小学教师在课程、教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大学出版社可以依托人才优势在中小学建立一些“基地校”,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或将“问题”付诸“行动”,通过具体的研究和参与彼此成为相生相成的要素,从而推动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那么,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就要深入到基础教育研究的领域中来。
(一)参与:关注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
大学出版社的编辑要参与到中小学教育的改革中来,尤其是统编版新教材、2017年版《程标准》以及《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说明》颁布以来,基础教育界一线的教师有太多的困惑。如一线的教师不能真正落实2017年版《课程标准》,不知道群文阅读教学和大单元教学如何顺利开展,立德树人又怎样落实在高考评价体系中,一系列的难题困扰着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此刻,高校出版社的编辑就要及时参与到课改和教改中来,及时了解教学改革的动态,聚焦权威的专家为一线教师指明前进的方向,破解他们的难题。
(二)交流:走进中小学线课堂参与调研
大学出版社的编辑要走进中小学课堂,与中小学的教师面对面去交流。走下基层,去进课堂,调研课堂,当双方聚焦于教学现场和学生学习的现状时,彼此也就建立了专业对话的场域,就有了共同交流的话题。深入课堂的编辑,就知道了学生需求和教师需求,能从学习需求的角度精准把脉一线教育的现状,也能从教学实践性出发,从而为破解一线难题,精准地制订出选题计划和破解方案来。所策划和责编的书一定是精准服务于一线的,会深受一线师生喜爱的。
(三)服务:加强课题论文等专业成长指导
有一位有名的出版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不是在出版书,而是在出版人。”的确,是这样的,做出版,要有情怀和主题意识,尊重作者,爱护作者是其第一要务。说到底,出版本身就是一个服务类的行业,编辑要将服务理念根植于心,把作者和读者放在首位,尊重读者和作者,为他们提供最优质的服务。陕师大出版社所面对的读者群体是一线教师,这些群体有着很强的个人成长需求,学校和工作室又有着很多的课题研究,编辑要了解他们的课题,针对性的精准指导。《中学教学参考》系列期刊主要是结集出版一线教师的教研论文,编辑要耐心、细心善待每一封稿件,给作者提供修改方案,让其尽快成长。
(四)引领:做好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桥梁
长期以来强调课程学术化和学科结构化的基础教育,使得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也成为一种“学科教育”,高校师生与基础教育的课堂存在着一种疏离的关系,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多以课程结构为其基础,与中小学课堂疏离。为了让培养的人才更快更好地服务一线基础教育,高校出版社要为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搭建桥梁。高等师范教育是为基础教育培养职前教师和培训在职教师的高等教育机构,可以这样说,高等师范教育由于这种职业定向性使得基础教育成为其发展的晴雨表。因此,高等教育的引领作用就尤为的重要。
三、依托文化优势,引领基础教育的培根铸魂
每所大学在长期办学历程中砥砺奋进,积淀形成的大学精神,成就文化谱系。正是有了既有共性又极富个性魅力的“大学精神”,才是这些大学经久不衰,青春永驻之根本。陕西师范大学以“厚德 积学 励志 敦行”屹立在国内师范院校之首。“大学精神”一旦形成,就为稳固学校的建设和学校的迅速发展注入坚强的文化底蕴,从而发挥大学强有力的价值导向,产生凝聚群体、聚焦资源和辐射社会等一系列功能。大学出版社作为大学对外交流的窗口,通过研讨、培训、讲堂等活动载体,也成为价值辐射的前台。
(一)内化:给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播下火种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这些毕业的学子回归社会,又会培养祖国的下一代。师范类院校尤为突出,培养的是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师范生,这些师范生走向工作岗位都会成为中小学的教师,因此高校就要给这些未来的教育工作者不管是在教育情怀、教育信念,还是课程理念,教学方法等方方面面播下思想的火种。2021年9月5日,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教师教育处举办的“西部红烛讲坛 第一讲”隆重开讲,采取现场和直播同时开播的方式,据调查,除去现场人数,网络在线人数高达3.5万。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收播率,是因为主讲人程翔老师,不仅是特级教师、北京一零一中的副校长,还是“国培计划”专家库的首批专家,更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的专家型作者。
(二)外拓:携手中小学教学共谋发展
百年求索,薪火相传,陕西师范大学自强不息的历史已将“厚德 积学 励志 敦行”校训淬炼成独特的精神品质。陕西师范大学积极参与和推进国培计划,与中小学教育开展密切合作,给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走进高校浸润式培训的机会。学校厚重校史内涵、独特的精神品质熔铸成物态景观和行为文化,形成物型课程和文化磁场,放大了教育价值。很多教师,被这个精神家园深深濡染,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有了更好地认知和思考。同时,陕西师范大学还成立专门的“师资培训中心”和“基础教育研究院”,专门开展中小学的师资培训:针对不同教师群体做分类培训,量身定做培养计划,如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一线学科教师等。但无论什么层面的教师培训,“赓续校训精神”项目培养是必修课程。大学精神的下沉,为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注入了发展内核和文化风骨,必将激发基础教育无穷的生机与活力,呈现了“万紫千红总是春”办学良好局面。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开展的教师培训独具特色,在基础教育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辐射着广大基础教育界的工作者。据统计,自2018-2020年以来,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社开展的各类培训共383场次,可见,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平均每年针对基础教育这一领域开展的培训达100余场次。在这些培训中有基础教育研究院专门开设的名教师、名班主任、骨干教师的培训等,还有《中教参》系列期刊开展的针对一线教师的各类培训。这些培训品牌会议在业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连续举办的三届“新教材”教学研讨会,连续举办的六届“新高考备考”研讨会,连续举办两届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讨会等,切实破解了一线教师使用新教材和整本书的困惑和备战高考的难点,给一线教师提供了精准而具实操性的范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为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培训形式多样、品种齐全,深受一线教师的喜爱,在此不再赘述。
课程培训未来教育变革的趋势一定是由“单打独斗”变为“联合作战”,大学与中小学两个学习组织应是互相促进、共同合作和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高校要携手中小学教育,通过搭建沟通对话的平台,切实了解基础教育在不同场域的差距,从而调整教育工作者的思维和行动,真正解决中小学教育工作在课程、教学和教学评方面的问题,从而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高校要整合全省基础教育优势资源,利用现场培训和网络平台去培养更多的一线中小学教师,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先进理念和精品课程,推动基础教育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美国著名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论专家多尔说:要“适应多变的21世纪的需要,应建构一种具有开放性,整合性,变革性的新课程体系。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成为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不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高校出版社就要做好引领作用,为高校的在职学生搭建基础教育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改革的桥梁,让他们也熟悉基础教育改革的动态,尽早地接触到基础教育界的书籍,以方便更好更快地走进工作岗位。
四、结语
出版和教育一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大学与中小学两个学习组织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源与流、母与子的关系,而大学出版社又铁肩担重任,是传播大学良好声誉和社会形象的亮丽名片,是践行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窗口。只有将大学资源和中小学资源嵌入式融合,产生一加一等于二或者大于二的这种叠加效应,教育资源就会真正地优化和共享,从而加快教育的改革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