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教育的困境与解决途径

2022-12-27赵思佳

农村.农业.农民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三农城乡农村

赵思佳

农业、农村、农民及其相关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概念与客观事实,“三农”概念和“三农”问题的提法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独特的理论创造。“广义上的‘三农’和‘三农’问题分别是农业、农村、农民及其存在问题的简称,狭义上的‘三农’和‘三农’问题既是个新概念、新提法,又是看待和研究农业、农村和农民及其相关问题之间关系的一种新视角、新框架。”[1]在“三农”问题中农村教育一直都是国家心系的重要部分。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也逐渐建设起来,可有些农村地区的经济并不发达,甚至部分乡村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会相对落后,因此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育高素质的农村新人才,为乡村全面振兴出谋划策,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发展农村教育的历史必然性

(一)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美丽新农村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我国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要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效防止返贫,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的关系也就密不可分。一方面,农村教育培养了众多人才来农村帮助搞经济建设,为农村人才提供相应的保障;也解决了留守儿童学习的问题,还引来中青年劳动力返乡筑巢,为乡村振兴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乡村振兴中会促使社会各界的人力、物力、财力都集中在一起,进而带动教育产业的发展。

(二)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首要目的是让受教育人的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举措中,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城乡关系发展分为城乡分离、城乡对立与城乡融合三个阶段,人的发展分为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三个阶段,而城乡关系三阶段与人的发展三阶段是相互对应的。在城乡对立阶段,由于城市与乡村居民屈从于社会分工、屈从于他们所被迫从事的工作与活动,人们与其活动以外的世界处于敌对状态,造成人的畸形而片面的发展[2]。当今社会,人民非常向往美好生活,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已经渐渐超过了物质需求,教育是让人民得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最直接手段,能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

(三)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

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人员的组成结构现代化、教育理念现代化、教育管理评价体系现代化等;建设现代的教育体系,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农村的发展需要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则需要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发展。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培养人才,根本要依靠教育。[3]一方面,受教育者能增长知识,培养办事能力,未来更好地奉献社会;另一方面,农村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能够吸引更多人才下乡建设新农村。因此,教育就带动了多领域的发展。

二、农村教育的内在逻辑

农村教育的发展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至关重要。“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的头等问题和头等大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解决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促进其实现现代化的转变。我国在人口比例上,农村人口占比较多,且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农村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农村教育不是简单的农业教育。农村教育是需要结合农村当地的特点,面向农村人口,服务于农村发展的教育。农村教育最终要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解决人民所关心的“三农”问题。在当前城乡存在着较大差距的前提下,扶持农村教育,培养农村可持续发展后备军,能够提高农村群众的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使受教育者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进而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三、农村教育的基础基调

新时代大力发展农村教育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教育的主基调。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经过很多伟人的实践检验能够证实它放之四海而皆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4]掌握好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根据遇到的问题,不断调整与创新,在党的领导下,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做好每一次的决策。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我们要汲取当中的营养和智慧,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农村教育的现实维度

农村教育虽然是我国一直都比较重视的,但是在农村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我们正确对待,加以改善使农村的教育更成体系。其一,师资的力量储备不到位。农村由于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很难留住较好的师资,所以在现有的农村教育中师资组成年龄都偏大,因此,很多教师的知识结构未能与时俱进更新换代。其二,教育的形式相对老旧。农村教学课堂的教学形式很单一,教育资源缺乏且比较分散,很难形成完整的体系。当前的农村课堂的形式主要是老师讲授、并没有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科技教具或与青少年不同学习阶段相适应的教学方案,从而导致学生的接受度比较低,参与性不强,师生互动性较差,经过填鸭式教育最终是教育效果不佳。其三,教育的管理比较落后。学校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管理评价系统,并没有专门的负责人和专门的团队进行管理和教学。有些学校一个老师身兼数科教学任务,行政和教学管理责任没有分清,在很多教学活动中存在漏洞,所以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五、新时代农村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把好教师关

第一,学校需要在源头上把好关,结合国家对农村教育工作者的补贴政策,在教师人员招聘上选择高素质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选择科学的知识并遵循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坚决杜绝将错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可以与当地高校合作“三支一扶”,吸引更多专业人才下乡支持农村教育事业。第二,在农村教育中要学用结合,统筹资源管理,建立乡村教育体验馆,让青少年可以身临其境去感受本地文化的魅力,学校联合相关部门可对当地的资源进行分类,建立乡风教育的示范阵地,组织学生调研去探索感兴趣的风土人情,探寻前辈留下的足迹,感受不一样的视角,也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特点将其组成特色的教学小组。

(二)协调农村教育与多领域发展,打造相应教育管理机制

教学管理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所以发展乡村教育需要建立自己的教育管理机制,不可直接照搬城市的管理机制。在政策制定的层面上,充分发挥乡村群众的话语权,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比如建立教学评价系统,开展定期教师教学考核机制,与高校合作、定期请专家进行培训,根据不同的阶段制定相应的方案来组成完整的管理系统。

(三)农村区域资源与新时代教法结合

每个乡村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地方高校可以根据各地的特色乡土文化打造专属于本地高校的课程体系。以湖南为例,可在伟人故乡的高校推行各种形式的红色文艺鉴赏课程、建设红色文化体验馆或在高校官网打造红色革命人物故事单元,也可将红色资源与益智类游戏联合起来,在游戏中学习红色文化。此外,高校也可联合相关部门推出地方限定版文娱产品,如盲盒、书签、联名文具等。

猜你喜欢

三农城乡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