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快现代轻工产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公开征求意见 助力我国轻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

2022-12-27本刊编辑宋莹

轻工标准与质量 2022年1期
关键词:轻工轻工业绿色

本刊编辑 宋莹

党的十八大以来,轻工业在满足消费、稳定出口、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面临产业集中度不高、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国际知名品牌不多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加快构建现代轻工产业体系,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快现代轻工产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于1 月10 日公开征求意见。

建设轻工业制造强国 实现轻工业由大到强

《征求意见稿》提出,轻工业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快轻工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创新发展生态,深入实施数字“三品”战略,构建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加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轻工产业体系,建设轻工业制造强国,实现我国轻工业由大到强的跨越。

在建设轻工强国总的奋斗目标指导下,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在《轻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中提出了要以科技创新作为轻工发展的支撑,以“三品”战略、智能绿色、产业集群、开放合作、人才培养为手段,建设轻工现代产业体系,用十年左右时间建成世界轻工强国。

轻工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基本形成现代轻工产业体系

《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 年,轻工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占工业比重基本稳定,企业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显著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更加优化,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位势明显提升,现代轻工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征求意见稿》从行业经济运行、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品牌竞争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提升和绿色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目标。工业增加值增速稳定在全国工业水平之上,利润年均增长5%左右,重点行业利润率保持在6%以上,主要产品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基本稳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规模以上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10%以上,轻工业科技百强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左右,重点行业研发投入强度较2020 年增长10%。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年均新增100 项左右升级和创新消费品。不断提高企业差异化发展水平,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和世界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巩固提升内外联动、东西互济的产业发展优势,产业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培育一批消费引领能力强、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轻工产品品牌。百亿元以上品牌价值企业超过100 家,重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产业基础进一步巩固,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取得突破,形成一批优势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深入应用,建设50 家左右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绿色制造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单位用地面积产出不断增加,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碳排放量持续下降。绿色转型成效显著,主要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

推动优化标准体系建设 大力提升质量保障水平

《征求意见稿》主要从强化科技创新战略支撑、构建高质量的供给体系、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深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优化协调发展的产业生态共五个方面提出了十八项细则。

在强化科技创新战略支撑上,加快关键技术突破。梳理家用电器、造纸、日用化学品等行业关键技术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卡脖子”短板,通过跨行业合作等方式,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统筹创新资源,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深度结合的轻工业创新体系,推进集成创新和产业链协同创新。优化标准体系建设。围绕产品安全、质量提升、节能环保、网络安全管理等方面,加快家用电器、家具、照明电器、婴童用品、文教体育用品等行业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优化推荐性国家标准供给,鼓励、规范行业组织积极开展团体标准制修订,鼓励企业建立严于国标、行标的企业标准。建立老年用品产业标准体系,引领适老化产品发展。进一步提升标准化技术组织专业水平,促进技术创新、标准研制和产业化协调发展,加强标准全产业链深度服务。推动轻工业标准国际化,加快重要国际标准转化,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引领优势产品标准“走出去”。

在构建高质量的供给体系上,增加升级创新产品。推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围绕健康、育幼、养老等迫切需求,大力发展功能食品,化妆品,休闲健身产品,益智类玩具,适老化家电、家具、智慧家居产品以及老年休闲娱乐产品等老年用品。《轻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在造纸、自行车、钟表等轻工相关领域,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四个方面着力,努力实现轻工业高质量发展,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做贡献。提升质量保障水平。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开展质量对标、质量改进等活动,提升产品质量。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质量管理融合创新。发挥质量标杆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开展质量风险分析与控制、质量成本管理等活动,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加强检测能力建设,依托现有检验检测机构,建设一批覆盖轻工主要行业的高水平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提升检验检测水平。强化品牌培育服务。在家用电器、皮革、五金制品、钟表、自行车、家具、化妆品、洗涤用品、乳制品、酿酒等领域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推广新型商业模式。鼓励轻工企业加快模式创新,建立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深层次连接,形成基于数字决策的智慧营销模式,提升销售质量。

在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深入实施轻工产业基础相关领域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提高基础产品质量。大力开发塑料制品、家用电器、造纸、皮革、食品等行业高端专用装备。加快产业链补链强链。编制家用电器、皮革、五金制品、乳制品等重点领域产业链图谱,围绕重点环节,建立风险技术和产品清单,加强风险评估,推动补链固链强链。支持乳制品、罐头、酿酒等行业建设优质原料基地。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综合应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开展以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为核心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推动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塑造数字“三品”发展新优势。在家用电器、家具、皮革、造纸、塑料制品、缝制机械、五金制品、洗涤用品、食品等行业持续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凝练总结一批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培育一批轻工领域网络安全示范标杆。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进轻工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发展工业设计、定制化、供应链管理、共享制造、检验检测认证、全生命周期管理、节能环保、生产性金融等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轻工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在深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上,加快绿色安全发展。加大食品、皮革、造纸、电池、陶瓷、日用玻璃等行业节能降耗力度,加快完善能耗限额标准,树立能耗标杆企业,推动能效对标达标,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全面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推进轻工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完善绿色工厂评价、节水规范、节能规范等标准制定实施,建设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引导绿色产品消费。促进节能空调、冰箱、热水器、高效照明产品、可降解塑料制品等绿色节能轻工产品消费。

在优化协调发展的产业生态上,提高企业差异化发展水平。聚焦家用电器、家具、皮革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专利布局、标准引领、授权许可、数据支撑、平台建设等,培育自主生态,不断增强国际话语权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发展成为领航企业。建设高水平的产业集群。推动一批老年用品产业园区向产业集聚区方向发展。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调整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轻工制造业空间格局。积极融入全球产业体系。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和工艺美术、白酒等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轻工产业“走出去”,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加快建立国际化品牌。加强对轻工出口产品国际标准、检测和认证制度的跟踪研究,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和产品认证制度,提高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能力。

着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打击产品质量违法行为

为保障政策实施,《征求意见稿》明确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完善消费品安全风险监管体系,加强对重点轻工产品的质量监管和对电商平台、短视频、直播带货、微商的经营监管,推动实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打击和曝光轻工产品质量违法和制假售假行为,强化负面警示。选取轻工重点行业构建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遴选若干在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补短板等领域具有代表性成果、发展质量高的轻工示范企业。组织行业发布“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轻工)”,加大宣传力度。

猜你喜欢

轻工轻工业绿色
绿色低碳
郑州轻工业大学成果展示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轻工40年:在市场激荡中扬帆起航
2018年7月轻工业景气指数88.24
2018年7月轻工业景气指数88.24
2018年7月轻工业景气指数88.24
2017年1~11月我国大宗轻工商品出口情况
轻工指数
轻工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