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Ⅱ探究类试题命题特点及解题策略探析

2022-12-27福建徐成选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2年3期
关键词:红眼三哥腊八粥

福建 徐成选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第三中学)

一、考点解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学业质量水平”4-3中指出:“在鉴赏活动中,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做出自己的评论。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能对同一个文学作品的不同阐释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质疑。喜欢尝试用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在文学鉴赏和语言表达中,追求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阐释,笔者认为,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Ⅱ探究类试题在命题时主要侧重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文本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解读,从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等方面切入探究,从中解读出文本的价值。

二是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

三是在文学鉴赏中,追求正确的价值观,挖掘作品的价值、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二、命题特点

1.真题呈现

(2020年新高考Ⅰ卷)第8题: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2020年新高考Ⅱ卷)第9题:

父亲说“我们下棋是下棋”,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2021年新高考Ⅰ卷)第9题:

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2021年新高考Ⅱ卷)第9题:

文本二指出,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这一主张的。

2.命题分析

近两年新高考探究类试题更具创新性,命题者会在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命题创新,在解题思路上设置陷阱,这就让那些平日只顾埋首刷题、不认真思考的考生在考试时手忙脚乱,所以考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要多关注知识本身的逻辑和内容,多思考,以不变应万变,考试时务必以文本为依据,善于转变思路,勇于突破常规。

从上面四道探究题的设题特点上看,新高考探究题越来越注重贴近考生生活,体现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应用性、创新性,越来越注重引导考生从“关注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从“机械训练”向“理解创新”转变,反套路化越来越明显。

三、解题策略

结合上述《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Ⅱ相关考点的解读,以及对近两年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Ⅱ探究类试题命题特点的分析,笔者认为,教师在引导学生解答这类试题时,可将题干关键词作为解题突破口,从中分析出答案要点及作答层次。以2021年新高考Ⅰ卷第9题为例:

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此题考查小说中“门”的含义,需要考生梳理文本,由浅入深地思考,探究作品的思想意蕴或写作意图。考生要先在文本中找出几处写门的地方:“石门阵摆退鬼子兵”“他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只看见门里堵满了石头——石头门”“只要不是木头门就行了。木头门烧得开。上次苏家峪不是给门板都烧光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对,把我们的门板烧掉呢,我们就夜不闭户”“倒认真地想起当真到了处处夜不闭户的时代”。接着,考生需将这几处写门的地方进行分类梳理,文中的“门”可分为三类:木门、石头门、没有门(夜不闭户)。

最后考生再结合题干关键词,分别探究这三类门的作用或深层意义。

题干包含的关键词有:“多次”,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设题,考生要找出原文中写“门”的相关细节;“门”,这个关键词是以事物形象出现的,考生要考虑这个“门”是否有象征意义或其他特殊含义,且小说标题“石门阵”也包含着“门”,考生可以结合原文透露出来的时代背景去理解探究;“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解题时需要抓住“层面”和“含义”这两个关键词,结合赋予的分值,可以考虑从三个“层面”、三种“含义”来组织答案。

笔者认为,探究类试题贵在“探究”二字,这类试题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要求考生做到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从不同角度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具有个性的解读。对此,考生解答时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圈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对这些关键词进行线性分析,使之指向对应的答题角度。

第二步,匹配关键词在文本中的相关内容,或分析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或解读表达技巧,由外而内,从现象到本质地进行分析。

第三步,建立起与形象的外在特征和时代背景相适应的联系,个性化品读文本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对于紧张备考的师生来讲,新高考背景下高考探究题强调的是“变”。因此,师生不能一味套路化复习,而应该从固化思维的“樊笼”中解脱出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解题误区,总结相应的解题策略,精准作答。下面,笔者结合福建省2021年新高考Ⅰ卷第9题的考情进行分析。

考生失分原因分析:

1.漏读、误读、不读题干的现象较多,不少考生匆匆落笔,造成失分。

2.没有建立起内容与题目相应的联系,有些考生答非所问,造成失分。

3.有些考生答题缺少必要的逻辑与层次,没有分点意识。

4.分析文本表达效果,语言僵化,只罗列术语,缺少灵活变通。

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解题时注意:

1.细读题干,提高问题意识、文本意识和读者意识。

2.注意答案的逻辑与层次,分点作答。

3.注重联系教材,特别是高中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教材中设置的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这八个小说鉴赏角度为文学类文本探究题的命制提供了方向。

4.增加个性化思考,反对机械训练。

除此之外,教师在备考时可命制一些探究类原创试题,在符合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Ⅱ探究题命题特点和趋向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引导学生全面复习。如下文笔者所命制的一道原创题:

一碗腊八粥要记多少年

黄静泉

三哥提着个大塑料袋,大塑料袋里装着好几个小塑料袋,明天要过腊八节了,三哥在自由市场采购了好多食材,他也想像母亲那样熬一锅腊八粥。三哥提着一大袋食材,刚走到楼门口,就看见一个人迎面冲着他笑。他回头看了看,后面没人。三哥再回过头来,继续看那个人,那个人还在冲他笑。三哥突然说,你是二红眼儿,是二红眼儿吗?那个人说,正是正是,本人正是二红眼儿。

三哥怎么也没有想到,二红眼儿会突然来他家,他们起码有三十多年没见面了,甚至可以说,三哥已经三十多年没有想起二红眼儿了。

小时候,三哥和二红眼儿住一排房,他们一块儿上学,下学也要互相等一等,然后相跟着回家,把书包往家里一扔,马上又跑出来了。玩顶拐拐,玩逮人,要不就是推着钢筋棍儿做的铁圈子,哗啦哗啦满大街跑。可长大后,忙着上班,忙着找对象,忙着成家拉扯孩子……生活是改变人的一个推手,一旦开始生活,就很快被改变成另外一个人了。二红眼儿自从调到外地去工作,已经三十多年没回来过了。

二红眼儿笑笑说,过去的房子是没有了,可过去的人不是还有吗?他说他碰到了两三个认识的人呢,他跟他们一说他是二红眼儿,他们马上就想起来了,告诉了他三哥的住处。

二红眼儿提了个大绿兜子,在三哥面前往起提了提,看样子那个兜子挺沉的。二红眼儿说,走,领我去看看大娘去。三哥知道二红眼儿说的大娘是自己的母亲。三哥马上不笑了,好像刚才他就没笑过。三哥垂头丧气地说,我妈走了,已经走了两年了。二红眼儿突然也不笑了。二红眼儿显出悲伤的表情说,我给大娘买了一兜子八宝粥,心想明天过腊八节的时候,让大娘喝点八宝粥,大娘就用不着一黑夜不睡,一黑夜那么熬红豆粥了。二红眼儿还说,他本来一直想来看看大娘,可那些年,他一直忙着上班,后来更忙,一边上班,一边还要帮着照看孙子,这一忙就忙了大半辈子。他说他去年退休了,孙子也上班了,才觉得真是应该来看看大娘了。“可是没想到,大娘已经走了。”二红眼儿眼睛红了,说,他忘不了大娘给他吃的那碗腊八粥。

那是四五十年前的事情了。那个时候,人们都管樊二胜叫“二红眼儿”,“二红眼儿”是樊二胜的外号。樊二胜的眼睛总是红斑斑的。那时候不是家家都挺穷嘛!只要不影响啥,孩子眼红点,大人也舍不得花钱领孩子到医院去治治,好像那时候的人也皮实,不觉得有点啥毛病就是个病。其实二红眼儿的红眼病,就是去了医院也治不好,那是缺乏营养造成的……

扯远了,那就回头再说二红眼儿。二红眼儿家五个孩子,都是穿得破破烂烂。二红眼儿到三哥家去玩,三哥妈就给二红眼儿个馒头,或者给个窝头,二红眼儿就更常去了。有一年刚进腊月,二红眼儿来三哥家。三哥妈把二红眼儿的脸,扳到眼跟前看了看,说,你妈给你熬腊八粥吗?回去告诉你妈,就说我说的,让她熬腊八粥的时候,不光要放大梅豆和豇豆,还要放红豆和赤小豆,一年才给孩子们吃一回腊八粥,可得好好地吃一回呢。

二红眼儿突然觉得腊八粥是那么重要,又是那么新奇。就在二红眼儿一心一意地盼着腊八节时,二红眼儿的妈出事了。二红眼儿的妈到矸石山上去拾炭,从山上摔下来了,颅脑骨折,昏迷不醒。二红眼儿的妈,指定是一时半会儿出不了院了,指定是不能回家给孩子们熬腊八粥了。

明天就是腊八节。

家家户户都准备了熬腊八粥的各种食材,有了一点点过节的欢乐气氛。腊八节,似乎是个炮捻子,一旦点着了,就把大年给炸出来了。人们哪能不快乐?

三哥他妈,是个勤谨女人,过什么节,她都要把那个节过得像个样子。腊八节的前一天晚上,三哥妈就把大梅豆和豇豆还有绿豆,当然还有红豆和赤小豆以及小米、大红枣,放在一个搪瓷盆子里,洗了又洗,淘了又淘。三哥妈熬腊八粥,是一黑夜不合一眼的。太困的时候,就拿凉水洗把脸,凉水洗脸也不管用的时候,就用缝衣针扎一下指头肚子,扎上那么几回,困劲儿也就扎没了,天也就亮了,腊八节来了,腊八粥也就熬好了,一家人也睡好了。三哥妈就很高兴地喊道:腊八粥熬好了,都起来喝粥吧。

三哥起来了,要喝粥了,可三哥妈却跟他说,去,去给二红眼儿家送一盆粥过去。粥盛在一个小钢精盆子里,拍得圆乎乎的,就好像是拍了一小盆豆腐渣。

三哥挺高兴,端着一小盆腊八粥,倔哒倔哒地就往二红眼儿的家去了……

如今,二红眼儿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汉,眼睛也不红了。二红眼儿说,三哥,我真恨不得扇我自己两个耳刮子,我咋就没早一点过来看看大娘呢?我提来这么多八宝粥,给谁喝,有啥用?说着话,二红眼儿把手里提着的绿兜子,哗嚓一下摔到了地上。临走的时候,二红眼儿的眼睛又红了,他红着眼睛说,明年过清明节的时候,我提前给你打电话,你等着我,带我到大娘的坟上去,给大娘烧点纸。

试题设置:

作者围绕腊八节叙事,在叙事中不断积蓄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处理的好处。

参考答案:

①小说巧用回忆性叙事积蓄情感,通过回忆往事,既奠定思念深切的感情基调,也是对老一辈人优秀品质的歌颂;②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积蓄情感,作者借二红眼儿、三哥妈和三哥的言行举止,把情感包裹在扎实的内容中,积蓄质朴的情感,使情感表达更含蓄,也更感人。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作品的思想意蕴或写作意图的能力。分析时,可以回归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情感的处理”一节的内容,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从叙事的角度去分析,理解小说花大量篇幅来回忆往事,作者这样处理一方面借写二红眼儿来写三哥妈,积蓄情感;另一方面,也是对像三哥妈一样质朴善良的老一辈人的歌颂。从塑造人物的角度去分析,作者不直接表达情感,而巧用二红眼儿、三哥妈和三哥这些人物形象的言行举止,把情感包裹在扎实的内容中,这样的处理更加含蓄、感人。

猜你喜欢

红眼三哥腊八粥
三哥的麦地
三哥的麦地
照片里的“红眼”是怎么来的?
功夫蛙,来也
一起喝腊八粥
江湖茶室
腊八节
过年啦
拯救
红眼树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