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创新路径研究
2022-12-27杨翎
杨 翎
(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福建莆田 351100)
智能信息技术深度改变着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运行结构与运行形态,并不断被运用至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成为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无法回避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选择。为此,用“互联网+”思维和方法推动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整体性创新是当前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而这既是对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拓展,也是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发展思维与运行方式的深刻变革。
一、“互联网+”推动了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发展
(一)创新了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新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1](P3)为满足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时代要求,“互联网+”正是通过把握实践教学管理时代主题的着力点,从而赋予实践教学管理新的理念。面对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新形势,“互联网+”以一种软性、潜隐的力量为破解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困境提供新的思路与理念,为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式发展提供运行基础并营造现实感知空间。
(二)构建了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新方式。在“互联网+”时代,5G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等新兴科技往往通过影响实践教学主体、实践教学客体、实践教学中介来引发、推动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方式创新,实现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科学化、智慧化和精准化。管理方式的优化是增强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要素,新方式通过强化高校实践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实践认知体验、实践情感体验、实践价值体验、实践整体体验,形成更加广泛与持久的实践教学效能,体现出高校实践教学管理过程的深刻性。
(三)创设了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新场域。随着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引入,学习场所逐渐由相对独立、平行运行的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转向人机并行的虚实交互空间。[2](P37)在此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管理与人工智能相互融合,将拓展构建出一个与物理实体空间等同的实践教学管理虚拟现实交互空间,即创设一个虚实映射的实践教学管理空间。通过实时资源数据、历史资源数据、派生资源数据的相互联结与融合集成,对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等产生重要影响。在虚实共生的实践教学管理空间中,将孕育出全新的空间场域,在这虚实交融的空间场域中,实践教学管理将与教师、学生、实践教学资源、实践教学载体、实践教学环境密切配合与同向同行,最终实现管理效能的最优化。
二、“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特征
(一)强调技术赋能。在5G网络、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环境下,信息技术赋能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呈现出实践教学管理数据化、实践教学管理虚拟化、实践教学管理智能化的特征,拓宽了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视界,不断延伸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边沿,提升了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价值。在这一技术赋能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遵循着“面临的网络科技挑战、如何赋能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可能的网络科技影响”等三个核心要素。此外,在虚拟现实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技术提升了管理模式的智慧性,仿真实践教学管理情境与实体实践教学管理空间相互融合,构成虚拟现实实践教学管理空间,推动网络元素、科技元素、仿真元素、主题元素与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应用相互融合,助力高校实践教学情境体验、实践教学模拟训练、实践教学学伴协同等。
(二)实现联通融合。从联通融合的特征来分析,数据信息资源经过挖掘后,变成强相关性,促进实践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信息、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人与人之间形成互联互通的状态,创设了超时空、多维立体的实践教学场域环境。基于这样的联通融合场域环境,极大地推动跨班级、跨学校、跨区域乃至跨国界的高校实践教学活动,推动教学名师、特色人才、企业卓越工程师实时融入高校实践教学,可在实践教学团队化、实践教学情境化、实践教学优质资源互联与共享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促进供需精准匹配。“互联网+”基于互联网中的数字化要素,“云计算”通过快速运算分析,把智能算法运用于高校实践教学管理过程中,对各种数据资源进行深度挖掘、过滤,筛选,解决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实践教学资源供需精准匹配。通过运算分析机制可以全面掌握学生的实践教学过程和认知状态,形成实践教学反馈与及时评价,便于因材施教和持续跟踪诊断学生实践教学需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精准的个性化服务。此外,基于网络分析方法,在精准刻画学生实践教学模型特征后,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特点推荐更适合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以减少供需相互脱节导致的盲目性实践活动,有利于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持续优化改进。
(四)催生多样性形态。对于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存在与发展来说,“互联网+”既提供新的实践教学管理支持因素,又创生新的实践教学管理形态。在广域实践、拟态实践、叠加实践、统合及有目的迭代实践的基础上,打破原有的传统实践教学形态与框架,不断融入新的物质、科技和能量作为实践形态创新,获得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生成与发展的新的动力。在更深层的意义上,网络科技内涵非常丰富,能够完整地刻画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复杂系统的整体形态,反映出的是从局部管理到整体管理的复杂性思维转变。这种转变将不断增强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适应性变化,推动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更加多样化,功能更加具象化,实践教学管理效益更加价值聚焦和聚类优化。
(五)优化资源的配置和整合。一方面,通过发挥互联网技术手段的资源集成和优化作用,依托5G技术、云计算、大数据,掌握实践教学资源的总量与结构,探明实践教学资源的分布特征,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通过优化高校实践教学资源的结构,有效化解高校实践教学资源供给方面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的科学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充分、更加高效的选择,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多层次化、多元化、个性化的实践教学需求。
三、“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发展逻辑
(一)总体性逻辑:对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多维支撑。作为一种关键技术驱动,“互联网+”搭建精准映射的实践教学空间,透视实践教学管理运行规律,实现可视化管控,为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控制、实践教学管理优化调度等提供智能决策支撑。更为关键的是,基于数据资源全景式呈现与模型仿真技术,为高校实践教学状态的实时监测以及多维度场景应用提供了场域和载体的立体化支撑。
(二)基本性逻辑:对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内涵的深度挖掘。作为对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内涵深度挖掘的技术表征,一方面要着眼于实践教学管理内容上的创新,另一方面要推出富有新意的实践教学管理呈现形式,由此才能从根本上形成深度挖掘。由此可见,基于“互联网+”的科技创新不仅生成实践教学管理内涵深度挖掘的重要动力,而且其中所体现出的驱动力还会生发源源不断的溢出效应,这样的联动效应促进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不断推陈出新。
(三)现实性逻辑:利用智能化补足实践教学管理短板。随着5G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深度融合,以智能化补足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短板,意味着新的智能化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将会更加精准、精确、高效地聚焦学生的实践教学服务需求,助推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优化升级。为此,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渗透,“互联网+”所蕴含的技术思维和分析方法为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新转向提供了技术可行性和现实的运行载体,有效补足日常实践教学管理的短板。
(四)内在性逻辑:利用一体化提升实践教学管理效能。要提升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整体运行效能,关键是必须优化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内部不同运行系统及其组成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协同关系,使其在虚拟现实交互空间中以集约化形态聚集发展并以整体化形式创新呈现。为此,要求基于“互联网+”打造一体化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平台,以网络科技集成化推动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科学化与智慧化,由传统意义上的单向度、碎片化、分散性朝着多向度、一体化、整体性方向发展。在更深层的意义上,基于“互联网+”能有效推动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打破“条”“块”之间的分割,产生持续的实践教学管理规模效应和聚合效应,打造同向同行、互通合作的实践教学管理共同体,从而推动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一体化发展。
四、“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路径
(一)基于“互联网+”形成同向同行的管理模式创新合力。“互联网+”是一种开放性思维,也是一种复杂性思维,注重挖掘信息资源背后隐藏的价值并分析其中的相关性,这样使得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能够获取多元化、多源性、多形态的要素支撑,推动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从相对封闭性模式走向开放性模式,形成同向同行的管理模式创新合力。具体而言,涵盖从传统意义上科层制结构转向网络化管理结构;从经验式实践教学管理转变为依靠人工智能的精细化管理;从日常被动的“后觉后知”决策管理、滞后的验证性分析转向基于“互联网+”的前瞻性实践教学预决策优化管理等等。在此意义上,基于“互联网+”形成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的新含义、新洞见。对于日常实践教学管理直觉上的盲区,基于“互联网+”可以有效弥补感官直觉对事实的偏离,以科学化、数字化的方法把准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的切入点,找准多元主体同向同行的契合点,进而发挥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的协同效应。
(二)基于“互联网+”构建“全程融合式”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在“互联网+”视域下,注重一种“全程融合式”的管理观念,着力构建一种“全程融合式”、系统化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在此层意义上,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不再囿于某一培养局部管理、某一培养阶段管理、某一培养层次管理,而是形成一种“全程融合式”的整体性视野。在更深层的意义上,“全程融合式”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注重“知—觉—行”的有机统一,实现“人—机—物”的高度融合,不仅注重实践教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总结与反思能力。在这样的“全程融合式”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中,改变了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内部要素的互动关系,形成了“人机共生”和“万物一体”的全过程全链接状态。此外,伴随着5G技术、智能感知、泛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的跃迁,需要构建“全程融合式”的实践教学评价跟踪体系,以发挥实践教学过程的引领作用、带动作用、反馈作用,进而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进行因材施教,建立起差异化、个性化的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
(三)基于“互联网+”创设虚实结合的一体化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平台。为满足实践教学的时代现实需求,需要将智能信息技术精准嵌入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全过程,创设集研发、设计、运行、绩效于一体的实践教学管理平台。基于“互联网+”,单主体、单场景已难以适用,需要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开辟互动交叠的新场景、新组织。就过程而言,以一体化为目标打造虚实结合的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平台,通过具体实践教学项目为牵引,以模块化推动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集成化创新。模块化是指按照系统规则,把一个复杂系统或过程分解为能够独立设计的多个子系统的过程。[3](P69)进而言之,虚实结合的模块发挥着“领航员”“牛鼻子”的重要促进作用,使得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具有明确的现实指向性。围绕不同功能的模块,让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在微观上更深入,借助智能网络信息技术深入到实践教学管理内在的微妙之处;围绕一体化管理机制,让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在宏观上更辽远,将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智慧关联融合起来。
(四)基于“互联网+”打造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全域生态链。从更广的视域分析,实践教学管理的空间、时间界限被打破,致使实践教学管理的环境和模式转变为数字与实体、线上与线下的相互融合,进而打造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全域生态链。通过实践教学管理全域生态链打破实践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异步、沟通滞后等问题,使高校实践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各部分相互依存、相互耦合、相互协作,实现日常管理的科学化、智慧化和精准化。在这一全域生态链中,管理设备及其联结对象实现全域智能化,从而呈现出更高层次的实践教学管理感知、更实时的实践教学管理反馈与响应,如同人工职能的缔结及延伸一样,让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具备更深入的动态感知、思维交互、精准计算等智能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