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学校,需要教师持续领学

2022-12-27殷飞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幼儿100 2022年36期
关键词:持续性幼儿园家长

文/殷飞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我们买书送给家长,他们很感动,但是好像不会认真看;

我们给家长做讲座,他们每次都很受触动,但是很少见到行动;

我们把一些好的家庭教育视频放在家长群里,统计发现,很少有家长会认真看完;

……

不少幼儿园反馈他们开展家长学校的效果不彰,负责家长学校的教师常常感到委屈和懊恼,明明是为家长好,精心邀请了专家、准备了专题和图书,为什么家长们的学习热情并不高?是课程设计不合理?还是教师授课不精彩?

可能这些原因都有,也可能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我们可以试着从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的基本动机进行分析。首先要问的是家长学习家庭教育是“刚需”还是“改善”?这是套用家庭购房的两个术语,对于大部分家长而言,如果孩子没有明显的问题,家长收不到学校的不断反馈与“告状”,那么对家长而言学习家庭教育就不是“刚需”,有没有人带孩子、孩子的安全与保护等则是“刚需”,而学习家庭教育、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对他们而言是“改善”,即学习可能让家庭教育变得更好。

那么,家长学习家庭教育什么时候才是“刚需”呢?一般情况是,孩子出现明显的成长问题,如不能适应学校生活,成绩出现明显退步,身心出现明显障碍等,这时家长才会紧张着急,才会认真思考是不是要对孩子进行专业的干预,才会思考自己的家庭教育问题,也才会考虑通过学习改善自己的家庭教育现状,这时家长学习家庭教育才成为“刚需”。

因此,不能等孩子出现了明显的问题,家庭教育学习成为家长学习的刚需,才考虑普适性的、防患于未然的家长学校课程学习,这时的家长已经听不进去系统的观念和知识性的课程,而是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咨询、干预,甚至治疗。

那么,如何才能让家长学习家庭教育不落到“刚需”的境地呢?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持续性地支持与鼓励家长参与到学习中,让他们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不重视到重视,从被动学到主动学。

一、引领家长在学习内容上有前瞻性

家长学习家庭教育不是“刚需”,就意味着他们没有紧迫的问题就不会有意识、预防性地学习,也就是孩子还没有出现身心行为问题时,他们不会主动去学习儿童发展知识,也不会主动学习家庭教育的观念、知识和技能。

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根据教育经验和教育规律,通过过往儿童发展的经历,引导家长发现已经存在但不显见的问题,或者家庭教育中可能存在的危机。如孩子入园适应,家长为了安抚孩子会答应孩子第一个来接,或者迫于孩子的情绪,家长控制不住爱子之心,放弃原则,导致孩子上幼儿园“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一般情况下,家长不会意识到这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什么不良影响,这就需要幼儿园教师从专业的角度提前向家长普及孩子适应新环境的基本规律,以及如何帮助孩子才是真正的爱,不能等家长和孩子都已经养成不良的互动习惯,再来纠偏。

教师引领家长在儿童发展知识上要前瞻性地参与学习,提前学习孩子下一个阶段的发展规律,努力走到孩子成长的前面去,家长的育儿知识不能总是落在孩子成长的后面,否则亲子关系总是处于纠结的状态,家长总是在制造教育问题,孩子也总是感觉父母和他的互动不畅。家长不仅没成为孩子的引导者,还会成为其成长的绊脚石。

二、引领家长在学习方式上有实践性

幼儿园的家长学校不是要给家长纯粹的理论知识,而是要结合幼儿一日常规,结合幼儿园课程需要,和家长沟通如何彼此合作,把幼儿园的课程落到实处,在家庭中拓展幼儿园课程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如幼儿园在培养孩子自我服务能力时,就需要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说明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价值与意义,以及孩子自我服务能力提升的规律,强调家园间通过合作给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提升形成稳定一致的环境。可以通过家园间沟通合作机制的建设,引领家长坚持在家实践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将幼儿园教会孩子的技能在家庭生活中坚持实践,以得到巩固。

幼儿园家长学校课程是实践性的,幼儿教师不能满足于讲给家长听,而要把家长学校的有效性立足于实践,没有行动的培训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只有引领家长行动起来的家长学校,才能真正促进幼儿成长的生态环境优化。

三、引领家长在学习时间上有持续性

基于问题的家长学习动机,必然注定了家长学习的阶段性和不可持续性,一旦压力警报解除,家长一般就不会坚持继续参与学习,这是家长“刚需”性学习的基本规律。对于家长学校的预防性普及型的“改善”性课程,家长学习的可持续性就更弱了,为此就需要幼儿园教师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性地引领家长参与学习。

引领家长在一段时间持续性地学习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节点引领法。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和幼儿园中的重要节点,如通过开学、放假、过节等具有仪式感的阶段激发家长的学习动机,还可以结合幼儿园开放日活动,鼓励家长观察自己孩子的表现,从而引领家长参与到学习中来。

评估促进法。孩子在园一段时间后,幼儿园家长学校可以就孩子某个方面的能力进行观察评估,通过孩子们之间的差异引导家长积极反思,从而愿意参与学习。如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发布的几条自我服务能力的指标,引导家长观察评估,鼓励家长学习家长学校中如何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课程。

表彰激励法。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是看不到学习带来的改变和进步。因此,幼儿园家长学校可以定期对孩子的变化以及家长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让家长看到参与家长学校学习给自己、孩子和家庭带来的明显改变,从而提升家长持续参加学习的动力。

猜你喜欢

持续性幼儿园家长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我爱幼儿园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欢乐的幼儿园
我心中的好家长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持续性迭代报道特征探究——以“江歌案”为例
爱“上”幼儿园
家长请吃药Ⅱ
关注持续性感染,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