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

2022-12-27常经营王民钢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工匠院校人才

常经营,王民钢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a.科研外事处;b.校企合作处,河南 平顶山 467001)

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在发布的《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职业院校应强化职业素养与技术技能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与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自身发展动力从依靠原始资源及低价劳动力逐步转向创新型技术驱动,更是在考验现代技术领域人才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精神,只有做到知行合一、爱岗敬业、开拓创新才能在新常态背景下有所贡献。高职院校面对新时代的到来,急需肩负起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明确目标,树立起以职业精神教育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积极与社会需求对接,为行业输出高职业素养的精尖人才[1]。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教育改革中存在哪些问题?新时代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应从哪些方面培育?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一)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内涵

工匠精神是指匠人们将自己负责的工作做好并做到极致,将自己的作品打磨完成近乎到完美的一种执着的思想理念。以往工匠精神多在手工艺专长的工人师傅、技术人员身上得以体现,而现在广泛延伸至各行各业兢兢业业的从业者身上,形容各行业精英专注于自己工作领域,对自己所负责所从事的工作认真负责、精细打磨的一种工作状态。工匠精神归根究底是现代社会工作当中的一种职业精神,是一种匠人们对自己所从事工作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一种对职业的敬仰。工作者们无论身处何地,从事工作繁重与否,甚至在机械繁复的工作中都能持有自我的怀疑、打磨精神,追求完美。影响职业人的评价是其职业素养及职业精神,此时工匠精神的内涵就完美地融入现代社会,代表了现代社会中的职业精神。要想培育出拥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就应首先挖掘作为教师的职业精神内涵[2]。教师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仅仅是将自身所学展示呈现出来,以教材为根本将知识进行传导。教育者们所打磨的正是自己所“育”的人,也是如何“育人”的方法。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对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方法的打磨研讨精神,适度创新以适应社会需求发展进程,将这种对自己工作的执着打磨的态度再传递给学生,不仅自己钻研,更要传递工匠精神概念。如何进行精神的继承,同样也是教师需要花时间精力去思考研究的,往往教师们的敬业、创新、钻研、热情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同样会感染学生,将教育教学创新改良作为自身职业的终极发展目标,对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对学生在不同模式下体现出的状态及时做出响应及调整。

(二)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的价值

工匠精神体现出的社会价值。工匠精神对工作态度的严谨及严格要求,对产品的质量品质的严格把控,精益求精,注意细节与创新,做好一件商品,精雕细琢一个作品,在工作中持之以恒、吃苦耐劳,这种价值体现是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下人们所缺少坚守的一种优良品质与精神境界。完成现代社会的时代诉求,带领新一代去弘扬敬岗乐业的品质与精神,向社会传递爱岗乐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价值。在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前提下,重视并培养未来行业从业者的工匠精神传承,端正态度、积极心态、耐心引导,灌输正确的敬业思想理念,带动社会大浪潮拥护正确精神观念,为产业的技术升级、质量品质升级及创新打好基础。

工匠精神在教育行业的推广价值。职业教育领域的从业者,即我们高职院校的各专业优秀教师,同样在自己领域精雕细琢着我们高职教育行业的优秀“工艺”,即培养高素质的全面技术型人才。此时教师们不仅在打磨成就学生本身,也在改良精进整个教育体系,使得一个良性的教育体系得以构建才能在此基础上源源不断培养出优秀的技术人才。一项工艺技术的传承除了表面的知识体系的传授,更是内在隐性知识的领悟,必须自身反复模仿操练,琢磨领悟工艺的内在规律变化,并且超越固有,推陈出新。感知技艺背后都是要遵从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注重每个细节,打磨这个行业的内涵并作为一生的事业去追求。这使得教师的言传身教将深刻影响学生的职业从业生涯,并主张发挥教育的知行合一,让理论知识与实践并存,并相互作用,在教育行业推广[3]。

工匠精神体现在对技术推广与革新上的价值。工匠精神除了体现出一种专一、执着、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外,更重要的是对行业及产业整体技术上的革新进步做出的重要推动与指导作用。卓越的产品与精湛的技术正是在这种工匠精神、奉献精神的影响下研磨出来的。当今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消费需求的增高,对品质的高标准、高追求使得需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追求产品的便捷性、服务性与科技感。这是新时代技术人才对产品新标准新追求的标杆,只有持有这种坚持创新、不断打磨的工匠精神,以德为技术之本,实现创新技术与追求品质齐进步的正向作用,才能在高速发展的产业化未来贡献出力量。

二、“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未及时做出调整引入新教学理念

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工匠精神的内涵本身就含有独特的文化表征,因此应适时将工匠精神的思想及时融入进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从而表现出高职院校的全方位培育人才、规范人才行为准则和激励行业竞争等,也呈现出自身的独特教学特色。鉴于目前经济形势的不稳定性等因素,即使有政策的一再支持,行业间的竞争压力还是存在并形成逐步增加的态势,社会企业与产业依旧对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缺口加大。工匠精神不仅仅是优良的传统教育文化,更是新时代大环境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而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重心和关注点还是把控在技术技能及理论实践等的基础教育环节上,未能做到顺应时势和着眼于素质教育,真正地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传统教学模式中,从而导致在培养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的人才方面有所缺失。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导不足,没有及时引导学生树立起专业的精神态度。在学生的学习实践上行为规范要求标准不明确,没有形成一套健全的指导体系,使得学生在学习阶段没有养成对技术工作专注专一的思想习惯。院校之间无交流,甚至院校与行业之间也是零交流状态,专心于自身延续至今的办学套路,毫无时代感且不懂得与时俱进。因此特别是高职院校应积极去感知回应新时代背景下行业的召唤,除了在教学方法和知识技能的更新上有所调整和创新,更要在办学理念与办学方法上创新制定新要求,采用新方法注入新的精神力量。

(二)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渗透方式不足

在当今行业要求中,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行业行为规范要求往往要高于技术技能知识掌握本身,尤其体现在工作当中,一名专业技术人才的行为规范是对一个行业的整体标准与秩序维持的一项重要体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培养上尤其要注重行业行为规范准则的教育,将职业精神素养的概念及时融入进教学当中,并作为学生学习实践的指导思想。工匠精神中讲究的行为规范应主要引导学生产生自律的效果。此处谈及的自律是指学生,即将来的行业从业者拥有对自己的工作和行为有自身严格的评判标准,并将这种标准及严肃认真的态度转换于工作当中,对产品及客户负责。而现如今的高职院校将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往他律的方式上去靠拢,强势地设置一些教育管理制度去约束学生,从而使学生被动地去服从一些教学管理,并没有将工匠精神教育融入足够的耐心去引领学生深刻体会,从而产生共鸣后而自律[4]。再加之学生自身的水平情况层次不齐,教育方式方法上本身因材施教有所难度,此时的高职院校如果没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执教方案,很难在学生中开展并渗透工匠精神与职业精神的影响工作。

(三)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教师团队建设中渗透不足

我国各大高职院校目前已经意识到工匠精神的渗透工作尤为重要,一改以往的重技能技术培养而轻视精神素质教育,但仍是在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方向上的引导存在明显的不足。尽管历年来高职院校正源源不断向社会输送大量的优秀技能型人才,可真正具备有工匠精神的高精尖素质人才不多。除了院校自身的教学调整上存在问题,也存在着整体教学质量上没有进行跟进,首先体现出来的就是教师团队的整体综合素养目前还未达到相应的标准和要求。教师们对教学内容、教学工作本身的研究和打磨不够精细,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没有及时更新。高职院校要做到将学生作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就一定要先培养起教师团队的职业素养体现,从而给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念。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引导学生,而不是忽略学生的感受,一味地坚持自己固有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同时院校有没有关注自身的教师团队是否在积极链接社会前沿动向,是否了解行业相关企业的内部工作状况,是否有引进一些工匠精神的鲜活案例融入进引导式教学中,这都将是高职院校及时作出教师团队调整的一些引导方向。

(四)高职院校与企业自身合作存在难度

工匠精神是我国传统制造业当中非常重要的职业精神,早已被引入各岗位当中,不断作为标杆在影响并引导着从业者们克服困难、精益求精、追求创新。各地企业也都积极响应渗透,抓产品抓服务,不再走快销策略,更注重质量与口碑。李克强总理更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更多“中国品牌”。高职院校和企业均是培育国家德技双馨的工匠们的摇篮,高职院校的培养路径过于学术,企业的培养方式又太注重实操缺少系统理论的铺陈,两者的高度配合是目前培育高技能人才的最佳方式之一[5]。但现实中往往存在很多利益及政策问题并不能有力开展这一良好的合作模式。企业受利益及任务要求,往往忽略对人才的精细化培养,采用从高职院校及社会上直接吸取技能型人才的方法,对连同高职院校共同培育培养人才的举措兴趣不大,即使有在促成的情况下仍然参与度不高,配合上难以积极主动,大多走形式缺少落地项目。高职院校也过分迷恋自身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多为理论知识的评测,少实践实习的评测,与企业达成一些浮于表面的互助活动,未能真正肩负起一个企业对人才培养及精神传递的使命与责任,将生产利益化的目标立在眼前,不主动积极配合高校共同创建对人才培养的落地举措,出现高职院校与企业两头难的现状[6]。

三、新时代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对策

(一)高职院校应渗透工匠精神、职业精神的办学理念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应端正起对弘扬工匠精神、职业精神价值的认知,将工匠精神、职业精神融入到整个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去,明确自身办学特点及教学理念。在注重技能培养培训的同时,重视人文教育理念的融入,宣导作为一名职业技术人才的基本素养及专业精神,无论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占比还是在日常各科专业课中植入都非常必要。可增加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组织观看、观摩、学习优秀案例,多宣传播放积极正能量工匠精神案例视频,加强素质文化建设,让学生去感受体会国家各领域高精尖人才在自己领域中执着的职业精神;在实践课程中更是需要教师以身作则,全方位让学生看到、听到、学到、感受到实际作业过程中蕴藏的工匠精神,领悟真正企业中的匠人们对自己所从事负责领域的精益求精、追求完美、钻研打磨的可贵精神[8]。结合当地市场特色需求,通过不断与企业合作摸索,树立起自身独有的办学特色,根据社会全方面需求,与社会各层级领域建立良好合作共谋关系。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以培养学生最终在行业就业为终,此时应将匠人精神融入进教学当中去,使学生的思想态度端正、充裕,有着良好的职业精神素养支撑的前提下去学习理论知识,主动学习并发展技能特长,才能培养培育全方面优秀的技术人才。同时积极响应国家产业结构及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并及时做出调整,构建完善的现代化教育教学体系,在社会需求量增大情况下,提升办学规模及自身办学层次,发展技术领域高学历体系,让职业素养、工匠精神贯穿融入教学环节中,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培育氛围[7]。

(二)兼顾不同学生能力状况,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教学初期生源选择上就要下功夫,在学生选择报考高职院校之前可到其所在学校进行技能专业的招生宣讲会,甚至可以简短地组织安排一些小课堂、小课程、宣传片的播放等,引导学生对行业及岗位的认知,展现该岗位的工作内容,及优秀人才案例,描绘毕业愿景宏图,让学生有目的地针对性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在学生的文化课成绩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入学时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入门专业技能能力测试,可以是常识性的测验也可是考察学习理解能力的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合理安排学生调剂合适的专业,并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清晰的认知概念,对自己的职业有所规划,对所学习从事的专业产生信心,灌输给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学生能在自己的学习岗位上有积极进取的心态及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将来所从事岗位并为之感到骄傲与自豪,从根本上打破学生浮躁的学习态度,重新树立起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信心及正向价值观,这样才能逐步将专业层次下的工匠精神逐步植入进学生的浅层意识中,达到工匠精神、职业精神在高职院校中的培育与发展。

(三)依托大师工作室,培养建设具有工匠精神的师资团队

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坚持融入贯通职业精神、匠人精神的素质培养,坚决贯彻办学精神,在教师团队的构建上一定要负起院校的责任,择良师授良课,不惜花大力气大手笔引进与培养优秀的“匠人教师”,精心培养理论实践全优型的优秀教师团队,拓宽并调整优秀教师的评测标准,支持接纳以技术为专长的优秀企业人才及能工巧匠加入到教师队伍中,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外派交流学习等。加强教师队伍的精神培育构建,使团队中每一位教师都成长为一名拥有敬业奉献精神的“教学匠人”,能开拓创新并熟练使用新型教学手段进行工匠精神的传承工作。同时使每一位教师都兼具一名技能工匠必须具备的精湛技术,主动担负起培育其专业技能及教学技能的双重培养,充分利用院校现有自身的教学资源,培养好新教师的职业技能及工匠精神素养,能源源不断输送至各院校进行交流学习,培养起院校间良好的带动氛围,为企业与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做好准备。

(四)建设产业学院,开展深度校企合作

及时改变校企合作的思路与模式,共同办学,兼顾平衡高职院校、企业与学生的三方利益,做出教学调整,调动起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将企业纳入教育培养重要角色中来。校企合作在得到相应的政策支持后,应发挥各自的培育优势共同作用,共同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模式及管理体系,在制度上监督规范双方的合作实施,借鉴发达国家教育教学体制政策,给予相应的财政支持补贴,鼓励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办学,院校对应企业需求输出技术型人才,合作模式经过长时间发展磨合形成属于院校一套独立的体系,可以为社会发展的稳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提供给双方合作的信心,更有利于双边建设。院校也可建设实训实践基地引进企业人才对学生进行实训教学培养。将理论实践课程相互穿插融合,调整授课方式及时间点,确定好自身的兴趣及发展方向后引导学生去自主选择学习,激发学生自主探讨专业领域的积极兴趣。企业可适当延续传统意义上的老带新模式,发动企业里的老技术人员带领实践班级,进行学徒制的教育教学,让学生深入企业去感受工匠精神传承,将这种精神逐步带入到产业界,在社会上形成一定的影响力,有效促进行业的标准规范的制定,树立起精神标杆。

猜你喜欢

工匠院校人才
人才云
90后大工匠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工匠风采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工匠神形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