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蜂针疗法辅以宫廷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2022-12-27廖子俊

中国蜂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正骨肩部颈椎病

廖子俊│文

湖南桃源县城万和世家小区5 栋墨缘蜂疗研究室

颈椎病是一种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轻则肢体疼痛、麻木、眩晕,重则四肢瘫痪,给广大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现如今,使用电脑从事低头伏案工作的人越来越多,空调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人们屈颈和遭受风湿的机会明显增多,导致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而且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椎间盘退变突出,节段不稳,骨质增生或骨赘形成等原因,在椎骨内椎间孔处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所致。这种类型的发病率最高,约为60%~70%,多见于30~50岁人群,男女比例大约为2∶1。颈痛和颈部发僵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有些患者还有肩部及肩胛骨内缘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这种疼痛和麻木沿着受累神经根走向和支配区放射,具有特异性,称为根性疼痛,可以呈发作性,也可以呈持续性,往往与位置和姿势有明显关系,颈部活动、咳嗽、打喷嚏及深呼吸等可加重症状,有时夜间尤甚,影响睡眠。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手胀且握力减退,有时握物不自觉坠落,肌肉萎缩,颈部僵直,活动受限。

一、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蜂针疗法

颈椎病是骨关节炎的一种,蜂针疗法对于骨关节病具有独到的疗效。这种疗法输给机体的蜂针液,量虽不多,但神通广大。强烈的药理作用可以激活和促进脏腑的自我修复能力,引起全系统、多器官的免疫反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蜂针液能为颈椎病患者消炎镇痛

蜂针液中的多种成分如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这些活性物质,通过刺激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皮质激素释放,直接抑制炎症,消除肿胀。研究表明,它的消炎功效是同剂量氢化考的松的100倍。蜂针液还有较强的止痛功能,可以快速缓解和彻底消除颈椎病所造成的疼痛。蜂针液中的安度肽对脑前列素合成酶的抑制作用约为消炎痛的70倍,镇痛强度则是吗啡的40倍。它能抑制大脑皮质支配区的疾病兴奋灶,切断疾病的恶性循环,使神经中枢恢复常态,纠正紊乱的代谢,缓解机体的疼痛。蜂毒肽还能作用于神经系统,阻滞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传导,抑制周围神经的传导,有效降低疼痛的敏感度。

2.蜂针液能为颈椎病患者活血化瘀

颈痛和颈部发僵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颈肩肌群发生痉挛引起的,蜂针液能够加快红细胞的电泳速度,有利用红细胞在血管内的流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消除颈肩部肌群的充血,松解痉挛僵硬的肌肉。蜂针液中的蜂毒肽含量最多,是蜂针液中的主要活性物质,也是活血化瘀的主要物质基础。

3.蜂针液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肌肉的活动力

蜂针液中的磷脂酶A2可以直接兴奋平滑肌,蜂毒肽可以持续增强盲肠肌的张力,抑制和减弱神经兴奋引起的平滑肌的松弛反应,提高骨骼肌的活动能力,消除颈部关节的功能障碍。蜂针液中的多肽类物质通过刺激垂体——肾上腺系统,提高血液中皮质醇的含量,进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实施蜂针疗法要坚持先试针,即用1只断头蜂蜇刺机体肌肉丰满的部位,如果红肿面积没有超过10cm2,且无心悸、头晕等不适,才能按照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选穴和用蜂都要遵循由少到多的原则,每天上午蜇刺一次,10天为1个疗程,前后疗程之间可间隔2~3天。为了缩短疗程,让患者早日康复,在开展蜂针疗法的同时给予宫廷正骨手法治疗,每天下午施行一次,两种疗法交替进行,以蜂针蜇刺为主,宫廷正骨手法为辅,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蜂针蜇刺穴位为:颈臂穴、肩前穴、臂中穴、颈痛穴、肩痛穴、肩背穴、指麻穴和阿是穴。实践证明,蜇刺这些穴位可以调整机体免疫代谢,调整颈椎序列,消除神经根水肿,松解软组织粘连,减轻直至消除对神经、血管的压迫,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正骨疗法

运用中医骨伤手法治疗颈椎病是中医学的一大优势。手法作用于局部体表可以影响到所连属的脏腑组织,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使百脉疏通,五脏安和,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正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记载:“因跌扑闪失,所致骨缝开错,气血郁滞,为肿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该手法大致包括以下三部分:

1.初步准备法

此手法包括揉捻法,目的在于松解痉挛僵硬的颈肩肌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收到宣通气血、解痉镇痛的效果,同时也为下一步手法的运用打好基础。揉捻法操作时,病人正坐,笔者站在他的身后,用大鱼际、掌根或指腹交替在两侧颈部或穴位上,自上而下做回旋揉捻,以其感觉轻微酸痛可以忍受为度。轻柔和缓的回旋运动,作用力可达皮下组织,也可深达肌层,具有解痉镇痛、松解软组织粘连的作用。指或掌应紧贴皮肤不移,使皮下组织随指或掌的揉动而滑动,不要在皮肤上来回搓动,用力要均匀,速度不宜过快,频率为50~100次/分钟,在压痛点可以重点揉捻,时间应稍长一些。临床上可分为指揉法和掌揉法两种。指揉法的手指指腹按于某处或穴位上,作小幅度回旋揉动。指揉法作用面小,力量较深且重。掌揉法以掌根部或大鱼际为着力点,腕部放松,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回旋运动,着力面大,刺激要和缓舒适。㨰法操作时,病人正坐,笔者在其身后,手呈半握拳状,以2~5指的近端指间关节为支点,放于患处,以腕关节带动,作均匀的来回摆动,着力点要深,用力要均匀柔和,尽量要推进肌肉深部。㨰法是用手背部在体位一定部位作连续往返㨰动的一种手法,具有促进血液循环、舒筋活络、解痉止疼、消除肌肉疲劳的作用。此手法用于头颈根部及双肩部尤为适宜。操作时要以腕的灵活摆动带动掌指关节运动。㨰动时腕关节要放松,速度以60~100次/分钟为宜,并要有轻重均匀交替、持续不断的压力作用于治疗部位上。着力点必须紧贴皮肤,切忌来回摩擦而造成皮肤损伤。

2.治疗手法

病人正坐,笔者侧身站其身后,下以右侧为例,用右手或右前臂置于病人颌下,左手托住枕部轻提,并且做颈部旋转运动2~3次。目的在于让病人颈部肌肉放松,然后向上端提,牵引颈部,并使其保持中立位,牵引的同时将病人的头颈右旋至有固定感时,右手或右前臂快速发力,端提颈部,此时即可听到一连串的弹响声。一般响声清脆者疗效为佳。之后以同样的手法向左侧端提一次,手法完毕。此手法的要点在于,手法的全过程都是在轻度牵引下进行。在应用本手法时要稳准轻柔,不可粗暴。端提要适度,力量不宜过大,牵引手法是治疗颈椎病的重点,目的在于分解颈椎小关节的粘连,纠正颈椎群的错缝,减轻关节负压,加宽狭窄的椎间隙,扩大狭窄的椎间孔,使颈椎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从而缓解由于颈椎病变对神经根、血管和周围软组织的压迫和刺激而引起的症状。

3.后续手法

此手法包括点、揉、拿、散法等,目的为放松颈肩部肌群,进一步解除肌肉痉挛,改善血运,增强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软组织的炎性反应,从而收到疏风通络、消炎止痛、调和气血的功效。点揉法,病人正坐,笔者站其身后,点揉颈部两侧肌肉,揉按肩部冈上肌、冈下肌、萎形肌等,用力要深沉柔和,并点揉风池、风府、天宗等穴位,以病人感到酸胀为度。拿法,用拇指和掌与其余四指的指腹相对用力,在颈部肩部拿捏做环形运动1~2分钟。散法,用双手掌大鱼际在两侧颈部交错散之,到肩部时,加用掌根按压,效果亦佳。再由上至下,对两侧肩背部肌肉也要散到,做2~3遍。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可在上述手法基础上加用抖法等,以颈肩部自觉发热为佳。手法到此结束。

手法实施过程中,要努力做到持久、有力、均匀和柔和,“持久”指手法损伤时能持续运用一定时间,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使该部位产生感应。对某些需要重点治疗的穴位和部位,更需作较长时间的操作。“有力”是指手法具有一定的力度,包括固定部位的压力和运用的功力。同时要根据治疗的对象、病症的虚实,施治的部位来决定用力的轻重,使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恰到好处。“均匀”是指手法动作的节奏性和用力的稳妥性,动作频率要有节奏,用力要稳而匀。“柔和”是指手法动作的节律协调,用力均匀缓和,是手法技巧和力量的完美结合。手法治疗是要纠正颈椎失稳,消除致病因素,而不是去破坏颈椎的平衡系统,严禁浮躁和粗暴。正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说,“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为手法”“手从心转,法从手出”手法要经过长期的磨炼,才会有一定的“功力”,达到深透程度。这时就会发现病人深部的病变结节或条索,多出现发凉的感觉,医者之手如烧红的铁棒,会让病变深部的结节或条索消失得无影无踪。手法的功力要达到这个境界是不易的,除了日常的苦练,还要长期的刻苦钻研。

“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在颈椎病的治疗过程中要十分重视气血的关系。气有所属必及于血,血有所凝必影响气,气血相辅相成,循行全身,周流不息,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若平衡失调,气滞血瘀于脉络,则成“离经之血”和“污秽之血”,可导致“不通则痛”。因为瘀积不散,为肿为痛,血不活则瘀不袪,瘀不袪则痛不除。中医骨伤手法通过逐瘀血,通经络,和血止痛,符合中医学的“经络气血不通则痛”,“治痛必治瘀”的理论。通过准备手法,解除颈部肌肉痉挛,疏通气血,舒筋活络,消除充血水肿和离经之血。端提的手法,可使“骨对缝”“筋入槽”。减轻关节内的负压,解除因患椎失稳对血管神经和骨髓产生的刺激和压迫。后续手法可以顺筋通络、放松肌肉、通利关节。

手法的注意事项与禁忌。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

1.由于个体的生长发育、生活环境和病理生理条件的不同,手法的力度要因人而异,必须与治疗对象、病症虚实以及治疗部位联系起来。人有男女之别,症有虚实之分,治疗部位有大小深浅之不同,因此,手法操作时间的长短,手法力量的轻重以及手法治疗的重点,都要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

2.对手法的操作步骤应心中有数,要根据局部的解剖结构和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用力的轻重要适当,避免手法过猛过重,引起神经血管或关节结构的损伤而加重病情。

3.对于损伤较重或急性发作者手法要轻柔,对慢性劳损者手法可重一些。手法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询问其自我感觉,及时调整手法力度,尽量使患者不受痛苦或少受痛苦的折磨。

4.应保证患者的休息时间,得不到充分休息也是困扰颈椎病患者的一个重要因素。白天,人体的脊椎处于紧张状态,肌肉容易疲劳,如果休息时姿势不良,卧具不适等均会牵扯颈部的肌肉,使之处于紧张疲劳的状态,引起病情反复或加重。所以充分的休息可使肌肉放松,保证疗效,避免复发。

三、典型病例

1.患者:男,40岁,主诉颈项酸痛,双上肢麻木,反复发作1年有余。最近症状加重,自觉握物无力,晨起上肢麻木,头部眩晕,胃纳欠佳,口干渴不想饮水,恶风寒,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脉弦细,服用中西药均无明显效果。查体、颈部活动受限,CT检查示C5~6、C6~7纵韧带增厚,椎体小关节增生,C5~6两侧神经管狭窄,西医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用断头蜂试蜇无过敏反应,随后几天集中蜇刺颈臂穴、臂中穴和肩前穴,患者的疼痛和酸胀很快得到缓解,由于气至病所及时,病变部位的麻木乏力也很快得到改善。在正骨手法的配合下,第一个疗程没结束,患者就脱离了颈椎症状的困扰。

2.患者:女,42岁,2018年6月就诊。主诉颈项部活动受限,右手呈放射性疼痛,并伴有麻木感觉。五年前因颈部不适,右侧肩部及右上肢酸痛,在家乡医院治疗后,症状消失,近一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右侧肩部及上肢酸胀,夜间不能安睡。颈后伸向右侧弯曲时加重,右上肢无缚鸡之力。蜂针蜇刺取右侧颈臂穴、肩前穴和臂中穴,再加刺颈痛穴、肩痛穴、肩背穴、指麻穴和阿是穴。下午坚持实施正骨疗法,一个疗程后,右上肢疼痛麻木症状基本消失,无力症状明显改善。15天后痊愈,随访1年没有复发。

猜你喜欢

正骨肩部颈椎病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图说
中医针灸联合正骨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活动颈部时有响声是怎么回事?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讲述正骨人的故事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中肩部损伤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