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采访的语言智慧
2022-12-27张晓超王小青齐广君
张晓超 王小青 齐广君
(作者单位:1.石家庄广播电视台;2.石家庄日报社)
调查显示,新闻记者在进行日常采访时,高超的语言智慧和良好的语言表达技巧将在一定程度上对新闻采访质量和效果产生影响。尤其是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广电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时应更加注重采访用语的真实性与有效性,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采访技巧和综合技能。为实现上述目标,广电新闻记者除需要加强日常学习外,还需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随机应变能力,能够较好地应对采访中出现的突发状况,切实保障采访工作的顺利完成。因此,探究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广电新闻记者采访的语言智慧和提升广电新闻记者采访技能技巧的策略是极为重要的。
1 广电新闻记者采访的语言智慧内涵
1.1 采访语言要具备较强的凝练性
事实上,随着以微博、抖音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形式的出现,传统的广电新闻采访面临着一系列的冲击和挑战。同时,随着媒体采访领域市场化机制的逐渐完善,一些媒体在运营和采访的过程中,开始融入更多的商业化和娱乐化元素,但是部分自媒体平台为了吸引眼球,低俗化倾向愈演愈烈,这也给传统广电媒体的采访工作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针对这一问题,传统广电媒体的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时需合理利用融媒体平台,将融媒体视为提升传统采访质量的重要工具之一[1]。在此过程中,广电新闻记者要做到采访语言高效和凝练,避免给被采访者较大的心理压力。具体来说,在采访时要做到语言简明扼要,最大限度上缩短采访时间和采访过程,确保新闻内容的价值。
1.2 采访语言要具备较强的感染力
现阶段,广电新闻记者在进行现场采访时,除了要把握好真实性与有效性原则外,还要避免出现高高在上的姿态,要注意拉近与受访者之间的距离,借助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内容和表达形式打动受访者,让受访者能够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在此过程中,广电新闻记者还应确保语速、语调平缓,采访问题简练,让受访者能够抓住采访要点,作出更加清晰真实的回答。
1.3 采访语言要具备较强的灵活性
广电新闻记者在进行日常采访时,要掌握较高的语言智慧和语言表达技巧。在与受访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要提升语言运用的灵活性,使采访过程更加高效。灵活的采访语言有助于拉近与受访者之间的距离,让受访者能够与记者产生共情,从而方便新闻记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想要的采访信息和内容,同时对新闻记者后续稿件的撰写也是十分有利的。
1.4 采访语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性
通过对广电新闻记者大量采访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新闻采访主要包含访问与交谈两个方面的内容。而为保证这两方面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广电新闻记者的采访用语应具备较强的逻辑性,要对采访的主题和内容有深入和全面的思考,以便提出的问题更具说服力,使受访者能够自然而然地配合记者进行回答与交谈,提升新闻采访过程的有效性[2]。
1.5 采访语言要具备较强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特点,广电新闻记者的采访语言与访谈过程只有客观与真实,才能够激发受访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这对于采访效率的提升和稿件影响力的扩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广电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时,应确保采访过程的真实性,用恰当的采访用语引导受访者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使采访过程更加符合其心理预期。
2 广电新闻记者采访语言的不足
2.1 提出的问题较为随意
广电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时,一般都是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进行信息采集,这就对新闻记者的提问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调查显示,现阶段,部分广电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较为随意,问题内容简单、肤浅,部分问题甚至脱离了访问主题[3]。这主要在于广电新闻记者缺乏扎实的采访功底和足够的生活阅历,这一现象会导致受访者对采访问题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提升广电新闻采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2 不顾及受访者感受
广电新闻会采访社会热点、社会现象或者涉及灾害新闻方面的报道等,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在采访时要照顾到受访者的情绪和心理感受。然而,有些广电新闻记者在这方面的意识不足,提出的问题可能会触及受访者的内心深处,使受访者受到二次伤害,这不仅很难达到理想的采访效果,同时也有违新闻记者的职业规范。
2.3 主观性较强
广电新闻记者在采访时语言智慧不足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主观性较强,提出的问题带有较明显的感情色彩和主观因素,过早地给一些问题下了定论或加上标签,导致采访过程中出现想当然的情况。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新闻记者在采访时前期准备工作不足,对一些社会现象的理解深度不够,这反映出一些广电新闻记者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4]。
3 广电新闻记者在采访中提升语言智慧的策略
3.1 加强日常训练
广电新闻记者在采访时要提高自己的语言智慧,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训练。
第一,要使采访语言更加流利通顺。这就要求广电新闻记者树立良好的采访意识,同时要练就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为此,新闻记者在平时就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可多使用一些具有商讨性的祈使句与人进行交谈,如“您好,请问您能不能谈一谈对某件事情的看法”等句子,通过这种方式营造出一种和谐欢快的交谈氛围,减轻受访者的心理压力,从而最大限度上提升采访的质量。
第二,在日常生活中,广电新闻记者要有意识地训练即兴语言表达能力。记者在进行采访时会面临着千变万化的采访环境和采访对象,不同的采访环境与采访对象有着不同的特点,要做到采访过程游刃有余,就应在平常加强训练,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语言运用技巧,重视随机提问在日常生活当中的运用,甚至将即兴提问作为自己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多进行一些即兴演讲、即兴评论等实践,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以提升职业素养和采访质量。
第三,广电新闻记者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语言驾驭能力。采访时要做到采访语言有的放矢,所提问题更富文化性和内涵性。这就需要其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多观摩与学习优秀采访案例和优秀采访过程,并且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形成适合自己的语言技巧和采访风格,从而确保采访过程的高效进行。
3.2 重视提问时的语言智慧
美国著名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经说过,一名优秀的记者可以文笔不好,但绝对不能不善于提问。也就是说对广电新闻记者而言,出色的语言智慧往往能够决定其自身专业素质的高低[5]。通常情况下,人们衡量广电新闻记者语言智慧的标准往往是看其是否能够灵活运用访问语言,也就是能否做好提问环节并进行有效提问。著名记者柯天在他的文章《怎样做一个新闻记者》中提出,在采访中最具艺术性的环节就是提问,而这一环节也是新闻学中难度最大的环节之一。因此,为切实提高工作能力和采访效率,广电新闻记者应提高自己在提问过程中的语言应用技巧。
第一,灵活选择话题,激发被采访者的兴趣。话题的选择往往能够在采访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也是通过话题进行联系的。选择正确的话题可以有效调节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谈话气氛,甚至能充分激发被采访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侃侃而谈。因此,只有做好话题选择,才能更加突显广电新闻记者的语言智慧。例如,美国一名记者在采访总统尼克松时,就是从足球这一总统感兴趣的运动进行话题导入。意大利记者法拉奇在采访邓小平时也是从邓小平的生日进行引入的,随后才与邓小平谈论了许多有关中国政策和外交关系的问题。实际上,法拉奇这种兴趣话题导入的语言智慧能够为被采访者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采访氛围,让他们不必在较强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下进行沟通与交流,这往往能取得良好的采访效果[6]。
第二,可以通过借题发挥有效地吸引被采访者的注意力。一般来说,记者在采访时,要尽量避免出现审问式的提问方式,即只是让被采访者回答是或者不是。这种采访方式不仅不能帮助记者得到想要的信息,还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使被采访者产生抵触心理。例如,如果记者询问被采访者你喜欢工作吗,那么得到的答案仅仅是喜欢或不喜欢,但如果问题换成你喜欢哪一种工作,那么被采访者可能就会与记者进行较好的沟通和交流。因此,广电新闻记者应借助话题进行思维发散,如此才能有效地吸引被采访者的注意力,体现出采访的价值。
第三,巧用隐性语言辅助自己的语言智慧。广电新闻工作者在采访时,需要掌握一定的公关吸引和移情效应等艺术和技巧,可以通过一定的隐性语言来进行采访,还可以通过别具一格的见面方式来为后续的采访过程打好基础。例如,有记者在采访原南京师范大学校长李美筠博士的时候,由于了解到老校长十分喜爱鲜花,因此在采访之前先为老人献上了一大束鲜花。老人在看到鲜花后十分高兴,也就十分配合记者的后续采访。由此可见,广电新闻记者可从多方面入手,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来提升自身的语言智慧。
3.3 新闻采访语言运用应合理且规范
广电新闻记者在采访时对于语言运用的合理性与规范性的要求是不变的,这是能够保障采访过程顺利的重要前提[7]。具体来说,广电新闻记者在采访时,首先要确保普通话标准流畅,这能够使受访者快速准确地听懂采访要点和思路;其次,采访者在采访时所使用的提问方式要与受访者的实际情况有机融合,要尊重受访者的个人情况,避免对受访者的心灵造成冲击和伤害,确保采访过程顺利。比如,在采访时,广电新闻记者可通过一个恰当的话题引入,拉近双方之间的距离,使采访氛围能够更加轻松愉快。
3.4 采访语言应具有一定的亲和力
现阶段,随着新媒体、自媒体的兴起,传统广电新闻的传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人们除了可以借助电脑、手机等进行新闻信息的浏览和阅读外,还可以进行新闻信息的传播,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广电新闻记者的工作压力。调查显示,目前绝大部分广电新闻记者认为采访语言智慧主要体现在采访过程中语言的流畅性和准确性。事实上,语言的流畅与准确固然必不可少,却并不是采访语言智慧的精髓。如果记者在与受访者进行沟通时,受访者出现拒绝记者采访的情况,那么就可能会导致采访过程失败。基于此,广电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时,应提高语言的亲和力和感染性,这不仅是提升采访语言智慧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区别职业广电新闻记者与自媒体工作者的依据之一。广电新闻记者在采访时要切实把握好采访的节奏和采访的语速,为受访者营造一种与朋友聊天的感觉。这既能够拉近与受访者的心理距离,还能够让受访者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进行思考,对采访效率的提升有十分重要的帮助。例如,广电新闻记者在进行民生类新闻采访报道时,应以民众的视角公正全面地观察和分析新闻事件,从而切实感受人民群众对新闻事件和民生政策的看法与观点。除此之外,广电新闻记者还要注重采访语言的亲民性,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使用当地的方言与受访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以确保新闻采访语言的亲和力。
4 结语
对广电新闻记者来说,较好的采访语言智慧和良好的采访语言技巧的运用对其采访工作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广电新闻记者应全面提高对语言智慧的重视程度,通过观察学习优秀采访案例和优秀记者的采访过程,深入挖掘采访语言智慧的特点和内容,注重打磨自身采访语言的逻辑性、亲和力以及规范性,拉近与受访者之间的距离,在采访实践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语言智慧和语言技巧,从而为最终采访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打下坚实而有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