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优化路径
2022-12-27谢晓燕
谢晓燕
(作者单位:普洱广播电视台)
媒介融合使得媒体舆论格局不断发生变化,电视行业的传播效力、舆论引导能力被削弱,各种新兴的媒介形态凭借丰富的内容、多元的渠道收获大量受众的支持。基于这一形势之下,电视新闻编辑需要将自身优势与媒体行业的特征进行结合,通过深耕内容、提升时效、强化互动等不同的途径,更好地适应媒介融合带来的系列变化。
1 媒介融合背景下用户信息需求特征
1.1 时效性
社会发展的同时,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对信息的时效性需求也随之提升。如今,人们更加习惯碎片化的阅读方式,更倾向于了解最新鲜的事件,希望短时间内了解到核心信息。但电视新闻节目播出的时间比较固定,在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方面,电视媒体缺乏一定优势。因此,电视新闻编辑想要对工作进行有效优化,就必须要重视新时代背景下用户对于时效性的需求,采取合理的策略,致力提升节目的时效性。
1.2 多元性
媒体融合背景下,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受众阅读信息的渠道变得多元,受众既可以选择通过传统媒体获取资讯,还可以选择通过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等多种途径,搜集查找自己想要的信息;二是新闻内容需求更加多元化,当新闻事件发生后各个媒体争相报道,但是内容呈现形式大多如出一辙,内容深度上浅尝辄止,从受众的角度来说,其更希望通过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角度,更全面地了解事件的全貌。
2 媒介融合对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影响
2.1 工作内容的影响
传统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内容通常是获取线索、搜集素材,然后再依据制作流程,按部就班地编辑新闻内容并进行发布。传统媒体背景下,虽然获取线索与搜集素材的手段单一,但能够快速有效地对新闻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查。在各类媒介快速融合的同时,信源渠道不断增多,信息采集的方式也变得更为多样化,信息核实难度加大,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信息的核查和筛选工作上[1],可见媒介融合对编辑的工作内容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新闻编辑的工作内容不仅包括对当前新闻信息的采写和海量新闻信息的整合,也包括合理运用当前的新闻信息,尽可能地延伸和完善新闻信息的价值链条,电视新闻编辑角色从单纯的“把关者”转变为“策划者”。
2.2 思维理念的影响
传统媒体时代,媒体人员的思维理念处于“媒体播放什么,观众就看什么”的状态,编辑人员的工作往往是由单位部门统筹安排,然后再按计划实施,电视新闻编辑很少会将节目的传播效果与自身工作的优劣进行关联。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自身的职业能力、思维理念与新闻质量以及传播效果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加上受众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逐渐多元,个性化思想观念更加突出,编辑为了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思维理念逐渐由以往的“以媒体为中心”转向“以受众为中心”,内容创作上更加重视受众的需求,并且更加重视对编辑的个性化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运用。
2.3 编辑方式的影响
传统媒体时代,电视编辑的编辑内容主要集中于文本编辑、音频和视屏剪辑和编排。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体格局和传播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受众更喜欢观看能够带给其强烈视觉冲击的新闻内容,传统媒体单纯依靠视频、音频和文字而生产的内容已经难以满足受众需求。鉴于此,电视编辑在对文字和音频视频简单处理的基础上,加强了对视听元素的运用,如动画、特效、艺术字、贴纸和表情包等,编辑方式更加丰富[2]。
3 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理念陈旧,技术运用能力弱
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受到冲击,如电视端受众流失、内容呈现创新性不足、内容深度不足、内容同质化等。究其根本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部分电视新闻编辑的理念陈旧。当前部分电视新闻编辑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媒体为主导”的阶段,与碎片化、多元化、个性化的传播背景不相符,生产的节目脱离受众需求,难以激发受众观看的兴趣。其二,部分电视新闻编辑对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新技术手段的运用能力较弱。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不仅没能有效助力高效生产,也没有发挥优化节目效果的作用。
3.2 时效滞后
电视新闻在正式播出之前需要经过反复的审核和修改,在时效性这一方面还有待提升。而新兴的各种媒介,如视频网站、手机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等可以随时进行报道,两者之间的时效性存在显著差异。网络技术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更为便捷,受众可以在不同时间段通过不同渠道获取信息,新闻传播的速度明显加快,范围也变得更为广阔。尤其是针对当前受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新兴媒体能够实现快速的、个性化的传播,而这对于电视媒体而言是难以实现的[3]。
3.3 互动性不足
电视新闻互动性不足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一是生产流程上互动性不足。电视新闻从采写到发布,都是由专业的电视新闻编辑负责,受众往往只能在观看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很难参与到内容生产的过程中。二是传播形式互动性不足。电视新闻主要通过电视频道向观众呈现,具有明显的单向性,受众只能被动地选择是否观看,即使有意见,也很少有合适的渠道能够让其及时发表自己的看法。短视频平台等新兴媒体为受众提供了丰富的互动方式,如弹幕、留言版块等,受众在阅读信息时可以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想法。相比较之下,电视新闻媒体互动性存在明显不足。
4 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优化路径
4.1 加强人才培养,打造全能型人才
对于电视新闻编辑而言,要加强人才培养,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壮大编辑队伍。可通过扩充队伍吸收有一定经验的其他媒体人士,也可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的方式筛选年轻一代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专业人士。其二,对目前在职的电视新闻编辑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并制定短期考核目标。具体来说,除了要对编辑常用的文本编辑技巧、标题设置技巧、视频剪辑技巧、新闻选题技巧等进行日常培训,还应该强化编辑对其他新媒体知识的积累,如平台传播特点、受众需求特点、新技术的运用等,从而不断提高在职电视新闻编辑的职业素养,促使其完善相关理论知识体系,丰富编辑技能水平,助力打造全能型人才。于编辑本身而言,各方面知识的补充与完善能有效帮助其创新优化内容制作;于媒体长久发展而言,打造全能型人才能更好地适应岗位调动,有效应对融媒体环境下新闻人才缺失带来的不利影响。
4.2 完善平台建设,提升内容生产效率
相比传统媒体时代,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诸如海量数据、远程协同制作、新闻信息采集渠道丰富、不同平台的文件格式要求差异等,无论是哪一方面,都对电视新闻编辑的技能与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4]。因此,必须引进先进技术,助力搭建与融媒体相适应的专业编辑平台。首先,需要对新闻制作的软件进行升级,同时需要强化硬件设备,将硬件设施和软件技术进行合理适配,为实现新闻编辑流程的高效运作夯实基础。其次,需要完善平台的建设。其一,构建新闻信息数据处理平台,拓宽信息来源渠道,提升信息汇总、筛选的速度,以此让电视新闻节目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网络电视台、手机端的传播。以浙江卫视推出的节目《正午播报》为例,节目通过引入卫星连线、5G等新技术对动态数据进行跟踪和处理,通过高质量的视频和图片,让新闻变得更加鲜活、快速、高效,能够更好地与各类媒体进行融合。其二,构建专业的新闻编辑平台,让新闻文稿编写、后期剪辑以及审核等更专业、更高效。通过专业的编辑平台搭建,不仅能灵活地定义编辑加工流程,满足电视新闻个性化内容生产的需要,还能通过各种便捷的信息处理工具,如粗编拆条、精细编目标注等,使节目制作更加简单快捷。
4.3 创新节目形式,强化受众交互
互动性不足一直是传统媒体难以突破的难题。媒介融合为电视新闻编辑强化节目互动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基于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受众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渠道随时发布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思想观点。因此,电视新闻编辑要优化节目的互动性,就需要抓住媒介融合带来的契机,对节目形式进行创新,强化节目与受众的交互。另外,媒介融合背景下,受众更注重内容与自身的相关性,创作者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让受众参与到节目中来,同时需要有相对便捷的渠道让受众能够及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强化受众的参与体验。比如,节目播出过程中可联结微博、微信公众号、短信等线上渠道,让用户可以一边看节目一边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搭建专门的反馈渠道,受众通过扫二维码就可以参与到节目中来。在节目报道的过程中,为了强化受众与节目的互动,可以针对新闻事件抛出互动问题,再通过大屏与小屏的协作,及时汇总受众的反馈信息,并将极具代表性的观点在节目中播报出来。也可以在报道展开前先通过微信公众号或者微博公布当日主题,简要介绍事件内容,让受众积极参与评论,再通过数据统计,汇总受众高度关注的问题,并在节目中针对受众的问题向专业人士进行提问咨询,以此强化节目与受众之间的相关性,丰富节目的内容呈现。以浙江卫视推出的节目《新闻深一度》为例,该节目主要关注时下最热门的话题,在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之上,通过电视与网络之间的实时互动,引入专家、记者以及网民等不同主体参与新闻报道,受众可以通过网络、现场连线等不同的方式,针对当下的热点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是说出自己的困惑,再由专家进行解答。这种“互联网+电视”的方式,既为民众发表意见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又使得节目的内容变得更为丰富。
4.4 优化新闻选题
其一,优化选题方向。媒介融合背景下受众对于信息资讯的需求日益突出,与受众切身相关的话题往往更能获得受众的关注。因此,电视新闻选题应从受众需求出发,选择受众高度关注的话题,突出选题与受众的相关性。同时,电视编辑应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运用,积极借助大数据技术快速筛选出受众高度关注的话题,了解受众关注焦点,并对其进行深度挖掘、追踪报道。其二,创新选题角度。如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各个媒体往往会争相报道,部分媒体编辑会及时深入现场掌握一手资料,报道事件当前的进展,但报道内容大多如出一辙。此时想要突围,必须创新选题角度,具体可以从微观的角度出发,通过与事件相关人物、事物等挖掘小人物、小事件的闪光点和可贵的精神品质,激励群众,更好地发挥共情效果。其三,丰富选题素材来源。丰富的可选择新闻素材是优化新闻选题的前提,而要获得丰富的新闻素材,必须要拓展信源。首先,可以通过壮大新闻观察员的队伍对新闻信息来源进行补充。新闻观察员具有分布广、视角平民化的特点,收集的信息大部分都是来自普通民众,和群众生活存在密切的关联,新闻观察员将搜索到的信息通过微信、QQ以及电话等渠道提供给电视新闻编辑,可以为丰富电视新闻编辑优化选题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参考。其次,可以通过组织线上新闻投稿活动的形式,丰富选题内容。此类投稿活动通常是针对受众展开,受众可以将自己所见所闻以短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在指定平台进行投稿,不仅能为电视新闻编辑选题提供一定参考,还能对节目相关内容进行补充,挖掘节目的深度。
4.5 优化内容,推进大小屏融合
无论是大屏还是小屏,优质的内容是得以良好传播的前提条件之一。电视新闻编辑想要优化节目内容,让其更好地适应媒介融合背景下大屏小屏的传播,就需要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挖掘,强化内容深度和广度,打造“不一样”的新闻。随着媒介融合进程日益加快,大屏端年轻受众逐渐流失,年轻一代的受众更喜欢通过手机观看节目和获取资讯。为了让新闻节目适应大小屏的传播,必须以年轻受众的审美需求为依据,优化内容的视觉呈现[5]。年轻一代的受众更喜欢观看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和戏剧性效果的内容,因此,在优化内容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元视听元素的运用强化内容的视觉呈现效果,如艺术贴纸、动画片段、虚拟场景、特效、背景音乐(Background music,BGM)等。另外,需要强化对悬念设置、抛出观点等技巧的运用,增强内容的戏剧性,并且可以引入多元的叙事主体,丰富叙事的视角和内容。以广西电视台推出的节目《凡事说理》为例,节目整合电影、短视频、动漫等不同的表现方式,立足于受众关心的话题,直面新闻事件矛盾点,由不同的主体参与辩论,积极地为解决社会难点问题寻求具有建设性的方案,引导观众客观地分析看待社会现象,认清新闻事件发展的规律。此外,节目还广泛地邀请各界人士,包括政府工作人员、普通民众、新闻媒体记者等,和节目主持人一起参与新闻评论,为新闻宣传与各方交流搭建起了良好的平台。
5 结语
媒介融合背景下,传播格局不断发生变化,电视新闻编辑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媒介融合之后新闻传播的系列变化,并依据当下的传播形势及时作出调整和创新,有效地整合现有的新闻资源,从而为受众提供更优质的信息服务。在实践中,应积极地运用新的思维理念和新的媒体技术,从技术、内容、形式等多个方面着手,助力电视新闻传播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