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2022-12-27秦伊茹
秦伊茹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新闻传播领域的传播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变革,传统传播媒介和新媒体传播媒介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极大程度上的融合,从而衍生出了融媒体传播模式。在融媒体传播模式的影响下,现有媒介状态在传播方式、传播空间和互动交流等多个方面都出现了重大的变革。因此,与媒体相关的各大主流专业也需要在相关方面作出相应的改变,播音与主持专业来说也不例外。本文以融媒体时代为主要研究背景,就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展开论述和探讨。
1 融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趋势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与社会发展进程中各项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紧密相连,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支持之下,现有的传播媒介和手段实现了新的突破与创新,衍生出了新媒体的传播形式,并与传统媒体进行了高效融合,形成了当前新闻传播领域快速化、综合性、全方位的传播效果。具体来说,融媒体时代给新闻传播领域带来的重大变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革,打破了之前单纯地通过电视媒体或纸质媒体接收新闻和其他信息的方式,以手机为代表的便捷化媒体信息接收设备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对于播音与主持专业来说,传播方式的改变使得他们能够发挥自身专业所长,不再局限于电视媒体,而是可以进一步拓展到新媒体和自媒体等诸多领域[1]。其次,在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内容也出现了进一步的变革,实现了丰富性的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新闻娱乐性信息和多元性信息,受到了传播对象的广泛欢迎。对于播音与主持专业来说,其日常所接收的播音内容也出现了改变,不能再单纯地运用新闻播音腔去完成所有稿件的通读工作。再次,基于融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实现了互动性的传播效果,这是融媒体时代和传统媒体时代最显著的区别。用户不再仅仅是各类信息的被动接收者,可以通过讨论、评价、沟通等多种方式进行互动交流,及时发表自身对部分信息的有关看法。鉴于此,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工作人员必须转变之前朗读稿件的工作方式,要进一步强化与受众群体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2 融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2.1 专业培养目标单一且滞后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我国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三大重要阶段。第一阶段培养目标主要是以培养适用于电视和广播媒介的播音员为主,培养的重点在与播音工作相关的各类发音技巧、沟通方式上。第二阶段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全面普及和扩大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许多学校结合自身的发展特色和教学所长实现了特色化播音专业人才的培养,如艺术类专业更加侧重于在影视文化播音相关方面的培养;体育类专业侧重于培养体育新闻播音人才。第三阶段是近年来为了和融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各类高校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培养目标作出了相应的调整。相对来说,无论是哪一个阶段,该专业的培养目标都存在目标单一且落后的重要问题,尤其是体现在第三阶段发展的过程中,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仍然无法摆脱培养专业播音员的教学纲领,忽视了播音员、主持人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主体,同样也承担着应对各类新闻突发情况、与受众群体进行广泛沟通交流以及镜头前的各类表演工作。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单一化地培养专业播音员存在发展不完善、立意不准确的重大问题。除此之外,这种单一化的培养模式在当前快速发展的新媒体和融媒体时代较为落后,需要进一步结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及时丰富和拓展。
2.2 实践教学资源有限
播音与主持专业属于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之一,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各类型的实践教学资源,无论从先进性还是丰富性方面都有着极高的标准和要求。但是当前大多数高校在专业培养的过程中都面临着教学资源有限的现实问题。具体来说,教学资源体现在两大方面,分别是硬件设施和实习实践机会方面。首先,在硬件设施方面,播音与主持专业缺乏先进性、专业性的播音室和汇报剧场,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借助硬件设施进行有效的展现,教师也无法对其进行科学性的评价和指导反馈。其次,在实习实践机会方面,大多数学校缺乏学校电视台和融媒体平台,学生需要依靠校外力量进行实习实践,但受制于学校层次和学生素质等多方面,大多数学生都无法得到专业性的实习实践机会,更多的是通过商演或志愿演出等方式来进行自我锻炼,这使得他们无法得到系统性和专业性的培养[2]。
2.3 专业人才培养教师不足
当前,各大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高校在专业师资力量方面呈现出师资力量不足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对于播音与主持专业来说,大多数学校都会聘请当地电视媒体的专业主持人作为校外导师。但是这一类校外导师相对来说工作压力较大、工作时间较长,对专业化培养的工作倾向力度有限,难以发挥校外导师聘用制的初衷和意义。其次,对于校内进行日常教学工作的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师来说,他们虽然在理论基础方面能力极强,并且在核心刊物上有专业的研究课题,但是播音与主持属于实践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对于实践类的教学内容考察较高,部分教师相对来说实践经验不足。再次,在融媒体时代快速发展的时期,不仅播音与主持的主要教学内容发生了改变,而且传播学的有关理论基础也有一定的创新和改革,大多数老教师在融媒体教学经验和教学知识方面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他们急需对相关方面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和自我更新。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导致高校在播音与主持专业师资力量储备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3]。除此之外,教师群体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具备专业本领和实践技能的责任,同时还需要对毕业生进行一定的职业生涯指导规划,帮助其树立日后就业目标,谋划当前在校期间的学习计划。从毕业生从事工作的情况来看,部分毕业生走入社会后没有从事与播音主持相关的工作岗位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该专业需要在接下来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提高对就业方面的重视。
3 融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
3.1 转变培养教学理念,重组培养体系内容
在融媒体时代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应当转变当前的教学理念,强化对专业转型发展的认识,进一步重组当前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引入部分新媒体专业课程,从而培养出更符合社会所需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同时,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融媒体时代各类媒体形式与内容融合发展的关键意义,对现有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进行审视和反思,摆脱传统模式化的教学方式,以“互联网+”的教学思维为突破口,将各类现代媒体设备使用技术、后台处理技术以及综合性主持专业课程等纳入系统化的培养体系中来。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现有教学方式进行进一步的创新,通过翻转课堂、汇报演出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实操机会,并以实用或就业为重要导向,培养新时代的新媒体主持专业人才。
3.2 强化师资力量储备,引导职业生涯规划
融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专业领域的主战场不再局限于本地党政体系下的各类电视台或者纸质媒体,各种自媒体、新媒体在当前新闻传播领域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因此,高校在播音与主持专业校外导师聘请制运营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转换理念,聘请部分在自媒体、新媒体领域取得成就的专业人才作为校外导师。他们不仅实践能力较高,工作经验较强,同时他们从事该类工作的时间和精力也比较多,能够进一步发挥校外导师培养制的关键作用。除此之外,在校内专业化人才聘用的过程中,也应该将与新媒体、融媒体相关的考核内容纳入现有师资招聘考核体系中来,招聘更多能够胜任融媒体时代专业教学工作的优秀教师,强化现有的师资力量储备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各类型教师进行宣传引导,使其能够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到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指导规划的工作中去,根据学生的当前能力和未来就业取向,科学合理地规划其就业准备工作,从而在有效提高就业效果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帮助更多学生在日后工作中从事与播音与主持相关的工作,发挥自身专业所长[4]。
3.3 丰富实践教学资源,强化资金支持力度
为了能够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当前的实践教学资源,各类型高校和教学组织首先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现有的各类教学设备和教学平台进行迭代升级或更新处理,尤其是以播音室为代表的专业实践教学空间。除此之外,要在实践教学平台完善的过程中,朝着智能型、实用型和先进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要引入当前行业的领先技术和教学设备,另一方面要积极将日常生活中的各类设备充分利用,发挥其作用。例如,手机是融媒体时代快速传播新闻信息的重要媒介,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手机进行自媒体运营,将实习实践的场所从固定的领域和空间拓展开来,使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应用专业所长,进行实践应用。
3.4 培训新媒体技能,培养复合型人才
在融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播音主持专业的培养方向需要进行变革,应该紧紧跟随自媒体和新媒体发展的步伐,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各类自媒体设备与相关技术,使其能够熟练完成媒体信息采编、后期处理和发布等整套流程。同时还要鼓励学生,打破之前单一重视播音技能的学习现状,促使其积极向外探索,努力成为一名融媒体快速发展时代所需要的优秀复合型人才。高校要对播音与主持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和更新,将与新媒体技能培训相关的课程内容加入专业培训课程中,也可以将之前的部分选修课程转化为必修课程,以此强化对新媒体技能的教学培训。除此之外,在实习实践方面,可以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使学生不仅就播音和主持本领进行实践操作锻炼,同时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检验和锻炼自身在新媒体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通过开展复合型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实现多方面能力的核心发展,有利于为其日后的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3.5 探索校企合作渠道,丰富实习实践机会
在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进一步实现应用实践的培养教学计划,也可以借鉴当前主流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即通过与友好企业进行合作沟通的方式,拓宽学生实习实践的机会和平台;通过学校、企业双方主体的共同努力,为融媒体时代创新型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贡献相应的力量,实现联合培养的重要效果。事实上,这一培养模式在部分高校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如大众所熟知的普法栏目剧就是由中国传媒大学与北京某有关传媒公司合作运营形成。其中多类型、多角色的剧本给予了学生更多的临场表演机会,同时学生也参与了后期制作和日常运营等相关工作,不仅实现了地方媒体提高普法宣传新闻传播效果的目的,同时还提供给了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更贴合实际工作、锻炼专业所长的实习实践机会。校企合作的运营机制在社会传播中实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广泛欢迎,因此,播音与主持专业实习工作沟通运营的过程中要强化和地方媒体、相关传媒公司的合作与交流,通过资源互换等多种方式,为学生争取多样化的实习实践机会,达成校企合作的常态化运营机制。
3.6 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强化责任意识
除了上文所提及的各项内容以外,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认识到播音与主持专业培养的基础和根基,仍然是以播音专业的播音主持基本功为主,因而要继续发扬和坚持播音与主持专业晨练的必修课程,对相关的基本功能进行刻苦磨炼,起到打牢专业基础的关键作用。另外,还要进一步鼓励学生积极利用个人课余时间和相关实习机会,对自身基本功进行进一步的打磨和提高,刻苦训练、勤于磨炼。此外,还要强化职业道德培养内容,使专业学生具备职业责任担当意识,并且可以借助“主持人中心制”的有关宗旨,帮助其树立职业荣誉感和责任心,从而激励其刻苦学习、磨炼基本功,成为优秀的专业人才,胜任于任何新闻媒体传播时代和平台[5]。
4 结语
在融媒体时代,新闻信息内容传播的方式、速度、渠道发生了重要变革,给播音主持相关的专业领域带来了一定影响。如何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及时地作出优化调整,是播音主持专业当前重要的挑战和发展课题。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要积极主动适应变革,从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入手,一方面积极进行整改和优化,另一方面引入新型的发展理念和培养模式,为培养新时代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