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电视新闻细节的魅力
2022-12-27董永峰
董永峰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
所谓的电视新闻细节,是指在新闻报道中能够突显新闻要素、展示新闻特性的信息符号,主要包括两种,一是语言符号,如同期声或现场音;二是非语言符号,如电视画面等。巧妙灵活地把握电视新闻细节,将之灵活地穿插于报道之中,可以更好地解释新闻事件的本质,深化新闻主题,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画龙点睛,让整篇报道变得立体丰满、生动形象,快速激发观众的收视兴趣,调动他们的收看热情,给他们更好的视听体验[1]。但是很多电视新闻节目在实际操作中忽略了对新闻细节的挖掘和使用,缺乏细节的电视新闻,往往难以对观众形成很好的感召力,整篇报道容易流于形式。鉴于此,如何灵活巧妙地运用电视新闻细节、使用好语言和非语言符号来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对于电视新闻从业者来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电视新闻细节的特征
电视新闻细节的语言和非语言符号区别于节目中的一般声音和图像,其情节性和画面冲击感更强,语言特色更明显,能够迅速吸引受众的注意,引起受众的共情和联想。总体来说,电视新闻细节的特征有如下几点:
1.1 具有信息传播的突显性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与一般的新闻素材相比,新闻细节蕴含的信息元素更为丰富,能够将电视新闻画面因素所承载的信息更加清晰明确地突显出来,让信息元素更加易于接受,符合电视新闻线性传播特点,便于观众接受理解,能够提高传播效果。在网络阅读时代,受众对于信息的耐受程度越来越低,需要给他们感官刺激来调动他们持续关注信息的积极性。电视新闻的声画以时序运动的线性方式传递信息,不管是声音符号还是视觉符号都是稍纵即逝,快速滚动电视声画传播留给观众思考的时间不多,加大了观众对于信息感知与理解的难度。对比声音和画面二者的传播理解难度后可以发现,播音语言的逻辑层次较为明确,而画面含义较为模糊,画面信息具有更大成分的不可知性,因此,电视新闻记者和编辑需要多用细节画面,有效提高电视新闻质量。
1.2 具有信息传播的单纯性
电视新闻细节具有信息传播的单纯性,主要是指其画面或声音元素承载信息时表现出来的简洁、完善和集中的特质,没有夹杂其他的一些因素。这样的特征可以引导观众更加迅速而准确地感知和理解信息,不会产生歧义和误解。一般来说,新闻细节都是将新闻事件或采访对象的某一个点放大,在报道中有意识地重点呈现,从而使得主体信息得以突显。另外,电视新闻细节的语言与非语言符号都追求“极简主义”,通过简单明了的符号展示深刻而丰富的内涵,直截了当,观众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符合网络时代受众“短平快”的信息消费需求[2]。在对一名采访对象进行外貌描述时,新闻记者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比如说年龄、身高、外貌、性别、服饰、仪态等,但是能够突显一个人典型特征的往往只有一两个细节,作为新闻记者,就要认真观察,把这些细节表现出来。比如,一名刚刚从地里劳作回来的农民,他的手上也许满是泥巴,脸上满是汗水;一名工厂的工人,他的手上老茧很多;一名舞蹈家,她的形体可能就会非常美。这些单纯的细节如果能够在电视画面中展示出来,就能产生更强的说服力。
1.3 具有信息传播的证实性
细节对于信息的证实,是指对于所要传播新闻事实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的一种佐证,这种见证效应可以实实在在地为受众消除信息传播的不确定性。“眼见为实”,一些新闻事实的典型细节画面和音响,可以快速地为受众打造一种现场感,完成对客观事实真实、完整、可靠的反映。
2 电视新闻中应用细节的作用
2.1 解释新闻事件本质,揭示新闻主题
细节虽然小,但是却是非常典型的,可以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能够迅速引起观众的关注和思考。细节往往比解说词更为可信,也更为生动,能够让报道更为立体丰满,让新闻节目变得更“好看”[3]。从人们接收信息的规律来看,人们更加偏向于相信自己的亲眼所见,特别是一些细节性的东西,可以快速地让人们感同身受。而电视新闻中声画合一的细节,就是对新闻事件的原生态客观展示,使得观众在收看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这一细节,并从内心身处产生认同和情感共鸣,进而对新闻事件本质有深层次的思考,对新闻主题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以笔者作为主创的新闻作品《曾翙翔——定格在扶贫路上的年轻人》报道为例,这篇报道获得2018年度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主要关注一位在扶贫道路上奉献出自己生命的年轻人——宿州市扶贫干部曾翙翔的感人事迹。2018年8月18日,星期六,看着窗外的疾风暴雨,仅仅回家住了一个晚上的宿州市扶贫干部曾翙翔放弃了难得的休息机会,早上6点就出门赶往扶贫的村庄,投入紧张的防灾工作中,在连续奋战将近12小时后,曾翙翔不幸被一根雨中垂落的电线击中。为了更好地展示曾翙翔的无私奉献与其扶贫路上尽职尽责的一面,报道中用了很多的细节,比如说曾翙翔生前在村里常穿的一双布鞋,大约给了5秒的电视画面定格时间,这双布鞋满是灰尘,已经非常破旧,鞋面已经开裂,最关键的是鞋后跟还保持着被人穿过踩踏的痕迹。这个小小的细节承载了很多的信息量,向观众传递了很多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信息,对表现新闻主题非常重要,曾翙翔质朴、勤奋的形象一下子就被突显出来。
2.2 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增强观众的记忆深度
众所周知,细节的本质就是“放大”,将一些能够展示新闻人物特性和新闻事件主题的典型细枝末节真实地展示在受众面前,从而将人物和事件的特点加以突出,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增强观众的记忆深度,让人过目难忘。在信息过剩的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报道如果能够加强对细节的应用,无疑可以快速抓住受众眼球,进而抓住他们的心。仍以《曾翙翔——定格在扶贫路上的年轻人》报道为例,在这篇报道中还有这样一个细节,镜头语言配上同期声对曾翙翔生前的居住场所进行了细致的展示。在路湖村党群服务中心的一楼有一间小屋,是曾翙翔和扶贫队长王秉璞在路湖村的家,推开房门,里面只有两张床,床上的凉席非常破旧。此外还有一个没有刷漆的旧衣柜和一张掉了漆的旧书桌,书桌上还摆着曾翙翔吃剩的饭菜——半小碟炒花生、半小碟咸菜以及半瓶辣椒酱。对于每一个细节,电视镜头给了2秒左右时间的停留,让观众可以看清楚,在给他们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也让其有时间来思索:为什么一名城市年轻人,可以如此耐得住寂寞扎根乡村,无怨无悔地开展扶贫工作?这样的细节展现胜过千言万语的赘述,能够快速直接地表现新闻主题。
2.3 用细节表达真情实感,语言感染力更强
好的细节是新闻人物立起来的关键,一个感人的细节可以迅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共情,让他们快速调动大脑里原来的储备记忆和感受,感受到新闻人物的喜怒哀乐[4]。一些生动的、有冲击力的细节画面,比如说人的表情变化,微笑、流泪、号啕大哭等;或是动作声调,比如说不自觉地后退、眼神闪烁等,都富含着丰富的信息,对于新闻素材的增值作用较为明显,能够使观众在收看新闻的同时不自觉地产生心理参与感,使得记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变成观众的共见、共知、共感,真切地体会到新闻人物的真情实感。《曾翙翔——定格在扶贫路上的年轻人》报道中有这样一组镜头,丈夫的突然离去让她(曾翙翔的妻子)悲痛欲绝,但是她知道自己不能倒下去,整个采访过程中她的眼里满是泪水,但是却一直没有流下来,声音哽咽但是却思路清晰,回忆着与丈夫的点点滴滴。最后她哭了出来,“其实我之前做检查的时候,也很巧,每一次他都没赶上。这个时候我想,他要在旁边,今天看这小孩,很好动,在(肚子)里面动来动去,他看到肯定会很高兴”。现场采访到这里结束,但是妻子悲伤的表情、痛惜的眼泪……这些无声的画面传达的所有感情符号都深深地印刻在观众心里,比任何旁白和解说都更有冲击力。
3 电视新闻细节的运用策略
3.1 善于捕捉新闻画面,表现新闻细节
电视新闻依靠画面和声音传播,同时诉诸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官。电视新闻画面的切换和组合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好的电视新闻画面能够直接快速地表达新闻事件,揭示新闻主题。什么样的画面是优质的?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事件、表现新闻主题的细节性电视画面就是优质电视画面。而要通过画面来表现新闻细节,就一定要善于捕捉能够反映新闻本质、具有典型性的画面,且画面要较为单纯,便于观众一看就能理解,达到“一幅画面抵千言”的效果。与此同时,在表现形式上,电视画面一定要不拘一格,应根据新闻主题和报道节奏的需要,巧妙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带给观众更好的收视体验。一般来说,展示新闻细节可通过以下三种应用方式,一是特写式,用特定的特写镜头来表现细节。特写镜头可以产生一种“放大”效应,清晰地记录某一局部的细微变化或一些肢体表情“微语言”,使得画面形象生动。二是对比法,鲜明的对比往往会让人记忆深刻,巧妙地将一些差异明显的新闻画面结合起来,往往会引起传播效果的叠加效应[5]。比如说笔者曾做过一篇关于安徽省马鞍山市薛家洼生态园在生态治理方面成就的稿件,这是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马鞍山考察调研第一站就来到的地方,在这篇报道中,记者除了对薛家洼生态园目前的美丽景色进行展示,将园区“悠悠长江水尽收眼底,岸边林木葱郁,鲜花遍地”的美景展示在观众面前,还将过去薛家洼的环境问题与此进行对比,两组细节画面前后对比之下有力地突显了新闻主题,反映了当地政府在环境治理上的成就,彰显了新闻报道的价值。三是重复式,即将一个生动典型的细节在一则报道中反复使用,巧妙穿插于全篇,加深观众印象,产生叠加效应。
3.2 巧用同期声,描述新闻细节
电视新闻视听兼备,声画合一,来自新闻现场的同期声往往也能够生动地展示新闻细节。一些采访对象的表达能力非常强,他们可以娓娓道来一些动人情景和生动细节,对于很难用镜头再现的情景,“同期声”的作用就展现出来了,可以给观众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比如说笔者主创的新闻报道《胡正先:从天安门到大别山——一个百岁老兵的世纪回眸》获2019年度安徽广播电视奖一等奖、2019年度安徽新闻奖二等奖,这篇报道中运用了大量的同期声。101年前,胡正先出生在安徽六安的一个小山村,12岁那年,他跟着红四方面军西行五千里,三过草地,三爬雪山,在枪林弹雨中坚定前行,戎马一生,始终跟着党走,不计功名报党恩。2019年10月1日,百岁高龄的他受邀参加国庆阅兵观礼。在老人回到家乡,特意来到韩摆渡头烈士纪念碑这一段,配的解说词是这样的:一个世纪的变迁,石板冲今非昔比,老人感慨万千。大沙河静静地流淌,韩摆渡头,烈士纪念碑前,老人仰望良久。之后老人在这里边走边说:“看到今天这么好,就想到为什么有今天?如果没有那些英雄,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们不会有今天。”虽然只是寥寥数语,但是却展现出了一位百岁老人的家国情怀,再与纪念碑的画面交融配合,扩大了画面空间,也升华了画面的内涵,使观众回味无穷。
3.3 妙用解说词,点化新闻细节
电视画面是表现新闻细节的主要手段,而电视画面由多个不同的电视镜头组成,每个镜头语言都有自己的含义,电视镜头有机组合在一起时,会让电视画面的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多彩。但是电视观众的文化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具有较大差异,有些观众不能准确无误地理解电视画面所要传达的深层次意义,为了避免观众出现理解误差,通常会加入解说词,帮助观众更加直观的解读电视画面。解说词的作用是对新闻画面进行补充和说明,能够在解释画面的同时,补充一些画面所没有包含的信息。运用解说词来表现细节,一是要简洁明快;二是一定要与画面的衔接配合,一定要能够烘托画面,补充看不到的内涵意蕴;三是要带出感情,一定要善于用情感来直击观众内心。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细节就是说故事的好方法,任何新闻事实都不是冷冰冰的,都会有情节和细节,而这些细节恰恰是能够直击受众心灵、展示新闻内涵的关键。细节可以让电视新闻更传真、生动和传情,作为一名合格的电视新闻记者,一定要细心捕捉,善于记录这些信息含量丰盈、更容易传递感情、深化主题的细节,让电视新闻更具感染力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