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

2022-12-27刘红芸吴飞华余文婷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14期
关键词:血瘀原发性气血

刘红芸 吴飞华 余文婷#

(1江西中医药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 330006;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

原发性痛经是指女性生殖系统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在女性月经来潮前后或月经来潮时出现下腹部胀痛或隐痛,疼痛可放射至腹股沟、大腿内侧或腰骶部,时有坠胀感,部分女性伴有腰部酸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神疲乏力、腹泻腹胀、心慌心悸等症状,程度较重时可出现面色苍白、畏寒肢冷、冷汗淋漓、全身抽搐甚至昏厥的情况。其发生率占痛经的90%以上[1],对女性的情绪、工作和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目前西医治疗原发性痛经主要以非甾体抗炎药和避孕药为主,该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从而减轻或消除痛经的症状[2]。中药穴位贴敷作为一种以中医基础理论和经络学说为基础的中医外治法,临床疗效较好且副作用少,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一定的优势。现综述如下:

1 原发性痛经的中医病因病机

原发性痛经在中医学中被称为“痛经”或“经行腹痛”,古籍中有关于痛经的记载最早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方论》,妇人杂病脉症并治曰:“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3]。”描述出了痛经的部位在少腹,有周期性发作的特点,并提出用土瓜根散进行治疗,土瓜根散由土瓜根、芍药、桂枝、虫组成,其中土瓜根、虫为破血化瘀之品,芍药柔肝止痛,桂枝性温,有通阳行滞之意,两者相伍调和营气,全方起到破血祛瘀、调营通经止痛的作用。故认为血瘀为痛经发病的主要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有“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风冷与血气相击,故令痛也[4]”的记载,阐述了妇女值经期气血不足,血海空虚,寒邪易侵入机体,寒凝血瘀,气血不行以致痛经的机理,《妇人大全良方》曰:“若经道不通,绕脐寒疝痛彻,其脉沉紧。此由寒气客于血室,血凝不行,结积血为气所冲,新血与故血相搏,所以发痛。譬如天寒地冻,水凝成冰,宜温经汤[5]。”阐述了因寒客血室,致寒凝血瘀,瘀阻则气滞不行,最终致痛经的发病机理,其疼痛部位在脐腹,疼痛程度重,宜用温经止痛、活血祛瘀之温经汤。《傅青主女科》中认为痛经涉及肝、肾、脾三脏[6]。肝性升发条达,主疏泄,肝失疏泄则气郁,故傅山提出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气上逆等病机。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肝肾为母子关系,相生相克,肝郁化火,劫夺肾阴,肾阴精不足无以濡养肝木,最终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致痛经,故云:“妇人有少腹病于行经之后者,人以为气血之虚也,谁知是肾气之涸乎。”脾为后天之本,脾虚木乘,肝气不疏,郁而气滞致痛经,故行经后少腹疼痛中。“水不能生木,而肝木必克脾土,木土相争,则气必逆,故尔作疼。”清朝吴谦《医宗金鉴》云:“凡经来腹痛,在经后痛则为气血虚弱,经前痛则为气血凝滞[7]。”阐明了痛经在经前经后的发病机制不同,发生在月经来潮之前为滞,发生在月经来潮之后为虚。

现代医家在前人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对原发性痛经的病因病机作了不同的论述。夏桂成提出原发性痛常发生在女性初潮后,与肾气、天癸密切相关,若肾阳偏虚,则癸水中阳水不足,不能溶解子宫血海内的脂膜瘀浊,因而排经不畅,不通则痛也,故认为肾虚血瘀是本病的主要病机[8]。李邵林等认为人体正气不足时,外感因素或内伤因素导致邪伏体内,而妇人在经期前后冲任气血变化急骤,正气运行异常,伏邪乘乱发作致病,故提出原发性痛经的病因病机为正气不足、伏邪致病[9]。郭志强提出妇人素体“阴常不足,阳亦常虚”的观点,认为脾肾阳虚是原发性痛经的发病之本,而瘀血为重要的病理产物[10]。付宏伟等以肝的生理功能为理论基础,提出“恶血归肝”的观点,认为痛经的基本病机是肝郁气滞、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在治疗上主张疏肝解郁、活血祛瘀[11]。

综上所述,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可概括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其病位主要在冲任、胞宫,以气血为变化,气滞、血瘀、寒湿等为病理因素。因此在治疗上应从整体出发,辨其虚实、寒热,在气、在血。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原则,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灵活运用。

2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

穴位贴敷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原则,以经络学说为依据,在穴位上贴敷中药,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防治疾病。《灵枢经》道:“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经络是人体营卫气血循环运行出入的通道,腧穴作为经络循环通路上的交汇点,能够起到调节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而中药穴位贴敷作用于人体,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因其性味归经的不同可对人体局部气血进行调整,穴位刺激配合药物外敷增加了药物本身的功效,中药在皮肤温热环境中也更易于吸收,由此增强了药物的作用。药物外敷于穴位上则可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调动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行气血、营阴阳等作用,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了整体叠加的治疗作用。且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通过人体对药物的吸收与穴位刺激的双重作用达到治疗效果,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持续、安全性好等特点。贺艳萍等[12]认为中药与穴位经络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补充,能够使药物对机体起到局部刺激、经络传导、透皮吸收等作用。

3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应用

通过查阅近5年来关于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报道,发现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应用广泛,治疗方式多样,可单纯使用中药穴位贴敷,或采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针刺、艾灸、耳穴等外治法,或联合内治法,临床疗效均得到证实,现详述如下:

3.1 单纯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应用 单纯中药穴位贴敷指单纯运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苏晓华取中极、血海、三阴交等穴位,对15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单纯穴位贴敷治疗与口服药物组的治疗效果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痛经症状,降低疼痛程度[13]。朱理芬等取神阙、关元、肾俞、腰阳关、子宫五个穴位,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单纯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予对乙酰氨基酚片进行治疗,研究证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4]。翁小琼取命门穴予穴位贴敷治疗,与口服布洛芬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布洛芬[15]。李晶运用中药贴敷关元穴、气海穴、神阙穴等穴位治疗原发性痛经,与单纯进行护理干预的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在调节患者体内血清前列腺素水平,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16]。胡年春等采用中药贴敷关元穴、神阙穴治疗女性学生原发性痛经,与单纯使用芬必得缓释胶囊的对照组相比,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显示中药穴位贴敷能明显改善女性学生的原发性痛经疼痛程度和腰酸、恶心、腹泻等相关伴随症状[17]。梁春云等对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进行了Meta分析,共纳入14篇符合条件的文献,涉及患者1 165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较好[18]。熊森林等通过数据挖掘,提取并分析出治疗原发性痛经使用频率居前五位的穴位分别是关元、神阙、中极、气海、三阴交,而使用频率前五位的药物分别是肉桂、当归、延胡索、细辛、川芎[19]。从选穴上分析,所选腧穴多遵循“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近治规律,直接刺激疾病所在位置。穴位多集中在任脉,任脉起于胞中,为“阴脉之海”,总司精、血、津、液,任脉之气通畅,则胞宫行经顺畅,若任脉不通,胞宫气血停滞不行则成瘀,故以任脉穴位为主穴,能够起到行气通络、调畅气血的效果。从药物选择上分析,中药穴位贴敷所使用药物药性多偏温热,有利于升发阳气、温里散寒,促进气血运行,使经水畅行,通则不痛。

3.2 穴位贴敷联合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应用 原发性痛经主要病机为“不通则痛”,故治疗方面促进经络通畅尤为重要。《妇人大全良方》中提到“夫妇人月水不调者,由劳伤气血致体虚,风冷之气乘也。若风冷之气客于胞内,伤于冲任之脉,损手太阳、少阴之经”。值妇女经期,冲任气血亏虚,寒邪入侵,寒邪易伤阳气,收引凝滞,经脉寒凝致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停于胞宫,不通则痛,固见痛经。针刺能够起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若经络通畅,则气血濡养功能正常,冲任得养,胞宫瘀血自除。叶田等运用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对照组予普通针刺联合TDP照射的治疗方法,结果表明针刺联合穴位贴敷在改善患者痛经症状,提升总体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20]。陈颖雯采用针刺配合“温经暖宫贴”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与单纯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的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21]。吕瑶等采用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与单纯口服艾附暖宫丸治疗进行对比,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22]。

3.3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应用 “寒”为原发性痛经的重要病理因素,《素问·调经论》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经血出于胞宫,胞宫的经、孕、产、乳无不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若寒邪侵袭冲任胞宫,则寒凝血瘀,气不得行,不通则痛,故在治疗上宜温之。艾灸是利用艾叶的温热药性和施灸时产生的热量,从皮表渗透到腧穴达到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止痛的目的,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姚雪等采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热敏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对照组予田七痛经胶囊,结论表明研究组在缓解痛经症状,调节子宫内分泌激素含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23]。关琦等对热敏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研究,与单纯用中药穴位贴敷神阙穴和双侧子宫穴的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4]。

3.4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内治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应用 郎艳华等运用穴位贴敷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对照组予单纯口服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结果表明研究组在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25]。吴会珍等将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与口服血府逐瘀颗粒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穴位贴敷联合血府逐瘀颗粒治疗原发性痛经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26]。张庆采用温经止痛方联合穴位贴敷神阙穴治疗原发性痛经,对照组采用口服布洛芬胶囊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7]。巫婷等运用二草调经汤配合香桂穴位贴敷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与口服止痛药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8]。吴慧萍等以单纯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作为参照组,治疗组给予温经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温经汤与穴位贴敷联合用于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治疗中,临床优势明显,可有效缩短痛经时间,缓解痛经程度,同时改善前列腺素水平,提高临床效果[29]。通过临床文献分析,中药内治法所选方剂多有温经散寒、行气化滞、活血散瘀等功效,潘文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得出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核心药物为当归,当归既补血又活血,又有温经散寒止痛之效,首选与止痛、行气、散瘀类药物配伍,这也充分说明了原发性痛经与寒凝、气滞、血瘀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30]。

3.5 穴位贴敷联合其他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应用 乔林静等以采用单纯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对照组,联用穴位贴敷与灌耳疗法治疗为研究组,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31]。李晓玲等提出患者在痛经疼痛发作期取俯卧位和仰卧位隔日交替进行电针治疗,缓解期给予耳穴贴压和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在痛经疼痛发作期单纯口服芬必得治疗,结果表明电针配合耳穴贴压和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32]。陈燕萍等以单纯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为对照组,发现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3]。除此之外,还有医家运用推拿按摩、红外线理疗、穴位注射等多种方式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3.6 其他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应用 现代医家提出运用中药精油、中药灌肠、穴位注射、脐疗法、复合疗法、推拿按摩、气功疗法、心理干预等多种方法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表明以上几种外治法均能提高总有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痛经症状,在此不做详述。

4 小结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从整体观念出发,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核心,结合患者体质、症状、月经情况,将原发性痛经分为肾虚血瘀证、气血虚弱证、寒凝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湿热瘀阻证等多种证型。临床实际应用中考虑经期冲任气血的特殊变化,结合不同证候,在治疗上以调理冲任气血为主,再根据辨证施以温经散寒、行气活血、祛瘀止痛等治法。中药穴位贴敷作为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常用外治法,所用药物性多偏辛温,能走能散,温热之性可促进药物的局部吸收,起到温通阳气、发散里寒、活血行气的作用,药物依据其归经也可直接作用于经络脏腑。而中药作用于特定穴位上又可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运行,循经络入脏腑,调动全身精、血、津、液布散,调畅冲任气血,则经血得下,对原发性痛经起到双重治疗作用。中药穴位贴敷在应用过程中安全性高,副作用小,标本兼治,操作方便,经济实惠,临床疗效较好且应用广泛,对于存在对西药不敏感或耐受,且容易引起胃肠道不适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的患者,运用具有明显优势。

在现阶段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中,发现大部分临床研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对原发性痛经的诊断和临床疗效评定缺乏统一权威标准。(2)各医家使用中医药穴位贴敷所选择的药物及穴位具有较大差异性,且疗效机制尚未明确。(3)缺少大样本、多中心的对照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完善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和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在研究中注意优化中药穴位贴敷的药物组成和穴位选择,提高中药穴位贴敷的疗效,同时进一步进行循证医学研究,阐明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具体机制。

猜你喜欢

血瘀原发性气血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AFP、CEA、CA-199、CA-125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话说血瘀证
“搓手”可充盈气血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原发性甲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