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欠发达地区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及路径优化研究
——基于云南省红河州的调查

2022-12-27马泽波徐永倞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欠发达数字化数字

马泽波 徐永倞

(1.中共红河州委党校 经济建设教研室,云南 蒙自 661199;2.中共红河州委政策研究室 综合调研科,云南 蒙自 661199)

一、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当前,中国经济已由中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然需要培育新的动能,发展数字经济是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①习近平.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J].求是,2022(02).因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既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经济增长动能,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相应的学术研究也日趋深入,数字经济成为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现有研究立足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对如何树立数字化思维,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及机制和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有学者认为,欠发达地区尚未做好拥抱数字经济的准备,政府、企业部门思想保守、思维陈旧是导致数字经济发展速度落后于发达地区的主要原因。①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数字经济在欠发达地区更要破难攻坚[J].领导决策信息,2017(22).此外,在发展数字经济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困境。如在数字产业化方面,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存在产业集中度过低、②金江军.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11.缺乏核心竞争力、③汤潇.数字经济:影响未来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05.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④王晓红,谢兰兰.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开放导报,2021(04).等发展短板;而在产业数字化方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速度慢、⑤童锋,张革.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的内涵特征、独特优势及路径依赖[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02).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严重偏低、⑥杨佩卿.数字经济的价值、发展重点及政策供给[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0(02).人才支撑不足等,⑦郭晗.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0,33(02).这些因素导致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程度不深,影响数字经济发展效应的充分释放。而在机制和制度建设方面,高太山等认为,由于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影响了数据开放共享和整合利用水平的提高;⑧高太山,马源.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问题、机遇和建议[J].中国经济报告,2020(02).李忠民等认为,发展数字经济有必要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以解决规章制度、监管执法缺失带来的数字安全风险的冲击和挑战。⑨李忠民,周维颖,田仲他.数字贸易:发展态势,影响及对策[J].国际经济评论,2014(06).针对这些问题,学者也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如夯实基础,增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能力;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重要抓手,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进数字政府及立法建设,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等。

在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尤为突出。以云南省为例,创新能力薄弱、信息产业发展不充分、新动能乏力,⑩王冰,杨俊伍.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发展云南数字经济[J].社会主义论坛,2019(05).以及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产业配套政策相对滞后等因素,⑪⑪ 叶琳,邓禹,鲍亦平.云南省区块链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0(04).⑫ 吴韬.“数字云南”建设的重难点问题研究[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1(02).对云南数字经济发展形成制约,要加大支持力度,增强科技创新和场景应用能力,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吴韬则针对云南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大数据体系不全、“四化”框架不清、融合发展程度不深三大难点,认为优化产业布局、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政务大数据和技术人才,能够有效推动“数字云南”建设。⑫⑪ 叶琳,邓禹,鲍亦平.云南省区块链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0(04).⑫ 吴韬.“数字云南”建设的重难点问题研究[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1(02).

欠发达地区如何发展数字经济?这是一个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都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尽管已有文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但由于各地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不同,数字经济发展的方法和路径也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如何发挥好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数字经济,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鉴于此,本文以滇南欠发达地区为例,考察其数字经济发展的实践及成效,以点带面分析欠发达地区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发展优化路径,为欠发达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二、欠发达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红河实践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红河州)位于云南省东南边陲,国土面积32931平方公里,辖4市9县,2020年末全州总人口约469万人。拥有特殊的地理区位,北连昆明,东接文山,西邻玉溪,南部河口、金平、绿春3县分别与越南老街、奠边、莱州3省接壤,边境线长达848千米,是国家“一带一路”和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节点。长期以来,红河州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形成以有色金属、化工为主的重工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旅游业齐头并进的产业发展格局。2020年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17.47亿元,占云南省生产总值总量的9.87%,人均生产总值为5.4万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4万元。①2021年红河州领导干部经济工作手册[Z].红河州统计局,2021.03.总体来说,红河州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禀赋、人口数量、市场规模不相匹配,是云南省典型的欠发达地区。

受资源约束、环境规制和创新不足等因素影响,红河州农业大而不优、工业全而不强、旅游业红而不火的问题较为突出,经济增速有明显减缓趋势。如何培育新的动能激活经济发展潜力?近年来,红河州以“数字红河”建设为突破口,围绕“夯基础、促融合、提效能”工作思路,扎实推进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协同发展,有效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潜能。

(一)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规划引领。2020年以来,红河州先后成立“数字红河”建设领导小组、州县数据发展中心及5G网络建设和应用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聚焦数字经济发展重点,研究拟订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重大项目、产业布局和政策支持体系,自上而下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二是突出项目引领,夯实发展底座。围绕构建高速泛在优质“新网络”、打造数字创新应用“新平台”、铸造传统基建升级“新引擎”、建设行业融合赋能“新载体”目标,以项目为抓手,系统谋划和持续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有61个“新基建”项目列入省级项目库,其中开工建设26个,完成投资7.1亿元。实施重点区域5G网络连续覆盖和实施4G补盲提速工程,建成光缆总长度达18万公里,宽带用户数超过95万户,城区、乡镇、行政村实现4G网络全覆盖;部署物联网基站设备1000余套,累计开通5G基站3279个,5G信号覆盖全州13县(市)的城市核心区、自贸区、特色小镇等重点区域。同时,优化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布局,因地制宜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2020年累计建成充电桩1726枪,满足新能源汽车用户服务需求。

三是推进平台建设,提高应用能力。建成华为红河州云计算大数据中心,中心算力、存储能力和云服务水平基本能够满足服务需求。同时,推动“智慧党建”“信用红河”等信息共享平台建成上线,为党建工作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决策和政府监管部门提供完备的技术支撑。积极拓展区块链应用场景,建成“数字自贸区块链”、智慧蒙自区块链溯源平台,为企业免费提供“上链”服务,实现服务智慧化便捷化管理。在县级层面,个旧市建成市级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石屏县完成地理信息系统(GIS)数字县城构建,带动“一个平台、多口共享”的融合基础设施建设。

(二)促进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以数字农业引领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成“益农信息社”1226个,11个县获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农业信息化架构基本形成,为数字乡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依托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畜牧业)管理平台,建设农业大数据中心,推进农业物联网技术向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广泛渗透,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比如,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区将智能化设备设施与农艺、农技高度融合,依托“知花大脑”数据平台,实现花卉产品上线交易,2020年产值达6.4亿元。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在国家级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上线364家,省级追溯平台上线348家,“三品一标”企业实现农产品质量追溯全覆盖,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以“两化”深度融合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深化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引导企业上“云”上“平台”用“数”赋智,推进信息技术向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渗透,在388户数字化转型企业中有118户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评估诊断。比如,建水县运用区块链技术建设紫陶溯源系统,推动紫陶产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支持传统优势工业企业完成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推动一批智慧工厂、智能车间建设,在特色工业园区推进“5G+工业互联网”应用,打造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发展,数字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2020年全州电子信息制造业规上企业18家,产值达269亿元,拉动规上工业增长5个百分点。

三是以数字化改造助力服务业提质升级。在旅游业方面,完善旅游景区信息基础设施,在A级景区、特色小镇等重点景点实现互联网接入、移动网络信号全覆盖,依托“一部手机游云南”智慧平台,持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大力发展电商物流产业,建成州级物流仓储配送中心,蒙自智慧物流产业园等5个县级物流集散中心,产品供应链体系初步建成。2020年全州电商交易额150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上行交易额增长30%;依托中国东盟(河口)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和国家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平台,创新“跨境电商+边民互市”模式,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区入驻企业142家,累计实现销售额7.19亿元。

(三)推动重点领域数字化赋能社会治理

一是建设数字政府,提升服务效能。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运用“一部手机办事通”,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投资项目赋码审批形成常态,持续提升投资审批服务效能。比如,开远市建立政务服务中心,围绕“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最多跑一次”改革,开展数字化服务,提高服务效能,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

二是建设数字社会,创新惠民举措。在医疗方面,建成全州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基本公共卫生系统,全面启用医保电子凭证和线上支付功能,智慧医疗建设取得新进展。在教育方面,深入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工程,全部学校基本具备开展线上教育、智能安防和数字化管理的基础和条件,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城市管理方面,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为突破口,推动公共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弥勒、蒙自、个旧、开远着力建设“城市大脑”,城市数字化治理架构基本形成。

三是构建数字环保支撑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异龙湖流域保护治理数字监管平台,建立监测监控网络与数据资源中心,以物联网、大数据技术为载体,对异龙湖水量、水文、水质、污染源等环境要素数据统一管理。规划建设“数字梯田”监测管理系统,初步实现哈尼梯田核心区数据采集、环境监测与保护、调查管理与决策全过程数字化,不断完善哈尼梯田和公共服务设施资源数字化管理。针对重金属污染治理难题,建设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对57户企业污染源进行实时监控,数字化赋能生态环境改善取得明显成效。

三、欠发达地区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数字经济发展所形成的经济增长效应,必须建立在其发展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然而,欠发达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普遍面临承载力局限、融合力受限、支持力有限的三重困境,具体表现在发展思维固化、基础设施薄弱、数字化转型缓慢、数字化协同治理水平不高以及数据安全意识不强等方面,严重制约了欠发达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升。

(一)数字化思维亟待强化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迅猛发展,党中央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面部署“数字中国”建设战略,密集出台支持政策,欠发达地区也因此迎来数字经济发展的巨大机遇。但由于欠发达地区发展模式相对固化、数字化人才稀缺、实践经验不足,传统发展思维和现有政策制度已难以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要求。从调研情况来看,在人才方面,红河州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以上人员约有2415人,占事业人员比重为2.9%,州级部门行政、事业机构413家,相关专业人员约有514人,按平均测算每家至多有相关专业人员1人。在发展思维方面,部分领导干部普遍缺乏发展数字经济所需的理念、知识以及能力。某部门领导认为,“由于数字技术涉及学科众多,其复杂性一定程度上影响部门认知,主动利用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堵点、难点问题缺乏创新的意识和勇气。”(访谈资料整理)发展思维固化引发业态模式创新不足、数字化转型动力不强、要素保障制约等问题不断显现。根本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部分政府部门仍习惯用传统思维发展经济,对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和趋势的认知和理解不到位;二是领导干部受教育程度、创业经历和知识结构的影响,发展数字经济仍处于被动适应阶段。

(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仍有短板

新型基础设施是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系统谋划、一体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抢得先机、赢得主动。然而,欠发达地区由于科技创新人才匮乏,政府投资能力弱,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天然的“嫌贫爱富”特征,这有可能进一步拉大发展差距,突出表现在高速带宽网络部署以及包括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较为落后。从调查情况来看,红河州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光纤宽带网络发展缓慢,网络速率相对较低,固定宽带平均速率远不及发达地区。据数据显示,云南省固定宽带下载速率为60.60Mb/S,低于全国和东部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水平。二是4G网络建设未实现自然村全覆盖,而5G网络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无法支撑高速率、低时延、高稳定网络应用场景建设。以5G基站建设为例,截至2020年,红河州累计建成的5G基站数量仅为昆明市的32%、全省的17.8%。三是融合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数量不足,难以支撑数字政府与数字社会建设的智慧应用,数字技术与产业创新融合所需的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程度不高,重复建设导致成本增加的现象仍然存在。

(三)数字化叠加倍增效应未充分释放

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是数字技术与产业双向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欠发达地区通过发展数字经济,发挥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叠加、倍增作用仍未得到充分发挥。调查发现,欠发达地区通过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电子信息产业得以不断发展壮大,但由于起步相对较晚,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以红河州为例,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要以生产低端手机和组装各种终端设备为主,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并且,包括5G在内的基础电信业、电子商务、数字贸易发展规模和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在产业数字化方面,中小企业面临较高的技术投入成本以及数字化门槛,“红河州除烟草等少数几户大企业外,数字化投入在农业、有色冶金、矿业开采等行业中的价值无法及时显现,且数字化投资项目技术含量较高,加之上述行业近年来不景气,企业对数字化转型投资较为谨慎。”(访谈资料整理)这严重制约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这是由于产业资源分散、新模式新业态创新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以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缺乏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撑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这种离散的、不协调的发展方式,引致欠发达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滞后,并使得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面临诸多困境。

(四)政务数据条块分割制约数字化治理效能提升

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新的关键生产要素,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有利于推动数据资源整合、培育新兴业态和助力产业转型。欠发达地区数字化治理尚处起步阶段,政府各系统内部虽拥有多个信息系统,但部门数据呈分布式与条块分割状态,仍存在系统间数据不通,内在逻辑互不关联的现象,因而在治理效率与成本控制方面并无明显提升,甚至有可能形成新的“数字负担”。从调查结果来看,州内各部门、各单位跨地区、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协同合作不够,且南北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数字化治理差距较大,“信息孤岛”、“部门墙”等条块分割现象较为突出,存在局部优而整体不优问题。有干部反映:“系统建多了反而工作压力更大了,越建设数据壁垒越多,数据共享工作就越难协调,容易产生一定抵触情绪。”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前政务数据共建共享的推进难度。

(五)防范化解数据安全风险能力有待提升

随着各领域数字化程度的普遍提升和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数据受安全风险威胁的可能性日益增加。在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治理数字化的过程中,必然产生海量的用户敏感信息、企业商业秘密和政务数据,如果这些数据发生外泄等安全事件,将对个人、企业和政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当前,欠发达地区更多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而轻视数据安全风险防范能力的提升,这势必影响数字经济有序健康发展。调查发现,红河州数字经济发展存在重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投入、轻基础数据开发利用和安全保护现象,对数据的归属权、管理权和使用权仍缺乏清晰界定,尚未形成完善的数据安全监管机制。例如,部分单位对能否共享数据、使用数据、数据安全有质疑和抵触。此外,一些部门对防范化解数据安全风险的意识薄弱、能力有限,危及数据保护、公共安全、公民隐私的潜在风险隐患持续加大。

四、欠发达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路径优化

(一)强化提升数字化思维能力

欠发达地区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在强化提升数字化思维能力的同时,在政策和服务供给方面发挥好“有为政府”的积极作用。

1.强化数字化思维。一是要充分认识数字经济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着力优化数字化软硬环境,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层基础。二是要努力提高数字经济思维能力,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为政府工作人员提供周期性、专业化的数字经济专项培训,通过加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提升数字素养和专业素质。三是要主动适应数字化变革新要求,以“赶考”姿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增强发展数字经济的本领和服务意识、责任意识。

2.完善政策保障体系。一是要积极构建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体系,坚持产业需求导向,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数字经济专题教育培训,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优化“招才引智”环境,培养和建设一支业务熟、技术精、素质高的专业化干部队伍,引领欠发达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二是要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发展支持政策,推动资金、土地、技术和人力等资源向数字核心产业、数字化转型重点行业聚集,提高政策扶持精准度,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拓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空间,拉动新的消费市场、就业形态和投资需求。

3.提高服务供给能力。一是要围绕市场主体发展痛点、生产效率提升难点,打造优良的数字经济营商环境,以市场需求驱动服务提质增效,为市场主体提供便捷服务,激活欠发达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活力。二是要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生态构建、市场主体培育的扶持力度,确保数字经济发展支持政策有效落实。三是要以数字政府建设为核心,提高公共服务效能,增强市场监管能力,推动社会治理方式精准化、智能化变革,保障欠发达地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二)适度超前开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适度超前布局和开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稳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欠发达地区应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十四五”时期重点项目规划,扎实推动项目落地,短期内扩大内需,长期则可增强发展动能。

1.加强规划衔接和体系建设。一是要抢抓“数字中国”建设战略机遇,做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强与城乡总体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衔接,统筹部门职责和任务,形成相互协作、统分结合的发展格局,推进区域数字资源整合和公共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二是要紧跟国家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导向,瞄准高速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移动互联技术、5G建设及应用场景拓展、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化治理和数据安全防范等重点领域,构建起安全可控、泛在智能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2.建立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库。一是要聚焦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如交通物流、现代农业、绿色能源、文化旅游、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进一步摸清底数,明确发展方向,建立项目储备库,以项目化方式推进重点领域数智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以完善电子政务网络设施为重点,加快大数据中心、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等项目建设,整合推进区域人口、法人、空间地理信息等项目建设,促进管理、服务、监管数字化转型,形成上下联动、纵横协作、共享顺畅的数字化应用支撑格局。

3.围绕产业数字化转型布局新型基础设施。一是要持续加大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促进农村宽带网络升级改造、4G网络扩容提速和5G网络逐步覆盖,提升农业物联网基础支撑能力,夯实数字农业发展和数字乡村建设基础。二是要围绕传统优势产业,谋划推进工业互联网、绿色能源、数字贸易、产品溯源等平台建设,以需求和应用为导向,在重点行业、重要领域适当超前布局5G网络、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必要条件。例如,红河州以建设有色金属工业互联网为突破口,协同推进产业创新、智慧工厂建设,推动清洁能源和环境监测向数字化方向转变。

(三)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欠发达地区要选择优势产业、特色场景切入,引导和支持数字产业集群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结构、营商环境、数字生态的整体改造提升。

1.推进数字产业集群发展。一是要加快数字经济园区建设,以完善的基础设施、有效的政策扶持、优质的服务水平,为市场主体发展数字产业提供必要的空间载体。二是要通过项目策划,招商引资,要素保障等措施,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信息产业转移,打造“电子原材料—电子元器件—电子终端产品”产业链集群,推动有色金属新材料与电子材料、中高端集成电路、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发展。三是要推进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建设面向区域的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应用支撑平台,支持和促进中小微企业依托特色文化资源创新发展数字内容、数字创意产业,推进数字文化产业链形成和新业态发展壮大。

2.提升农业农村数字化水平。一是要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数字农业。以红河州为例,围绕水果、蔬菜、花卉、梯田红米、规模养殖、中药材“六大主导产业”,布局农业物联网,建设5G网络下集环境感知、实时监测、自动控制于一体的智慧农业,实现农田、养殖环境监测、设施农业精细管控、农产品溯源等数字化发展目标。二是要建立农业大数据中心,制定农业数据采集目录,统一数据存储标准,建设农业资源专题数据库,涉农部门数据共享,提升农产品数字化生产、流通能力。三是要提升农业数字化经营水平,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为抓手,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培育农村电商产品品牌,促进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发展。四是要加快智慧农业发展,通过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带动创意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新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

3.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一是要围绕智慧工厂、无人车间建设,在具备数字化转型条件的企业加快部署5G、物联网,优化数据传输网络,推动工业生产设备联网,提升运行效率,降低制造成本。二是要支持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例如,红河州依托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烟草、有色金属及新材料、电子信息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升级,充分发挥出大型企业智能制造示范引领作用。三是要通过数字技术赋能绿色能源牌打造,充分发挥能源优势,积极融入数字化绿色智能电网建设,推动智能光伏应用发展,构建多层次绿色能源应用体系,提升能源数字化管理和应用能力,促进能源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4.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一是要加快传统服务内容创新,引导数据要素渗透服务业各领域各环节,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引领现代服务业发展。二是要加快服务模式创新,通过整合数据资源,大力发展新零售、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新业态,提升服务体验,助力消费升级。三是要以特色小镇数字化建设为突破口,完善旅游载体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旅游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数字化处理,形成主题数据库,推动数字技术与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应用,打造文旅康养协同发展新业态。

(四)以数字政府建设为核心推动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

以数字政府建设为核心,推动政务服务、公共管理、社会管理数字化转型,既是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动作为,也是重塑社会治理结构、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的根本途径。

1.推动政府数字化改革。一是要结合服务对象需求,重新思考部门职能定位,围绕民生改善难点、政务服务堵点,对政务信息、监管督查、信用体系、资源建设、公共服务等内容进行全方位数字化转型。二是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自上而下构建完善的数字化改革政策体系,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公共服务平台,对体制机制、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进行系统性重塑,从整体上推动社会治理能力变革。三是借助电子政务网络管理、服务、监管的应用支撑体系,拓展管服务应用场景,提升协同管理和服务速度。

2.实现政务数据汇聚共享。一是要以建设大数据中心为抓手,推动市场监管、城市管理、公共服务、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数据汇聚共享,破解政务数据碎片化困境和部门数据壁垒,实现“一窗办理”、“一网通办”,提升服务效率,降低办事成本。二是要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制度,重视数据资源标准的建立,便于数据资源能够系统全面地采集、汇聚、整合和存储,实现政务数据整合、保护和利用。三是要建立数据共享开放机制,明确数据共享标准和范围,统一接入各行业部门应用系统,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和分析,推动跨区域、跨领域、跨主体资源优化配置和要素融合创新。

3.创新数字化治理模式。一是要加快推动政府数据共享交换,聚焦教育、医疗、文化、养老、应急管理等领域,推进数字化治理模式创新。比如,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实现教育资源互联互通、普惠提质;搭建公众健康信息、智慧医保平台,支持远程医疗服务向基层覆盖和区域性医疗中心数字化转型;加强文化资源库建设,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推进智慧养老,提供安全监控、健康分析等服务。二是要建立数据监测、分析、预警、管理、决策等应急管理机制,增强社会治理预见性。三是加强政府主导下的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推动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有效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五)重视防范数据安全风险

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海量数据的产生,在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数据使用不规范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国家安全和消费者权益,因此,强化数据安全治理,防范数据安全风险,有利于释放数据要素潜力,赋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1.增强数据安全意识。一是各行业、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正确认识保障数据安全对促进数据开发利用,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保护个人、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意义。二是要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切实增强社会全体成员的数据安全意识。三是要坚持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与规范管理相统一,严厉打击数据非法交易行为,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

2.强化数据安全保障。一是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从更高层面重视加强对数据安全工作的统筹管理,建立健全数据采集、存储、使用和开放基础性制度,细化和落实数据安全评估、管理制度,建立数据安全责任认定机制和重大安全事件及时处置机制,形成防范数字安全风险制度保障体系。二是要坚持底线思维,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尤其要针对政务数据、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保护,建立系统性风险防范机制和风险监测、预警、处置体系,全面提升数据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结 语

通过对云南省红河州数字经济发展实践考察发现,欠发达地区只有凭借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好区位、产业、人文和生态优势,突破承载力局限、融合力受限和支持力有限的困境,才能在数字经济的竞争赛道上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要巩固提升以基础电信业为主的信息产业,承接产业转移推动数字产业集群发展,提升数字产业化水平。要结合自身传统优势产业,提高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能力,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在此过程中,政府要切实发挥好主导和牵引作用,积极推进数字化改革,制定完善的激励政策,提供必要的要素保障,支持和鼓励各领域、各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欠发达地区数字经济。

猜你喜欢

欠发达数字化数字
财政部安排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欠发达地区大学生人才招揽政策评析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欠发达地区经济报道策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