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线”融合式教学新常态研究

2022-12-27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双线线下教学资源

姚 硕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积极搭建云课堂、实施网络教学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战疫”因势而新之举。“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1]。疫情危机孕育着新生态的发展契机。这次长时间、大规模的线上思政课教学所引发的蝴蝶效应,给后疫情时代的融合式思政课教学带来若干思考与启迪。思政课线上、线下(以下简称“双线”)融合式教学绝不是“1+1”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机聚合的高阶运算。大学生高阶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高校深入浅出式教学,“双线”融合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实现高校的深度教学[2]。

一、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优劣势比较分析

“面对面”的线下教学相较于“键对键”“屏对屏”的线上教学,更具人性化与现场感,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加直接。学生在“沉浸式”线下教学情境中,通过对自然情境的感知、社会情境的参与、职业情境的体验,达成预定目标,实现基于解决问题的理论学习和深入探究的实践学习。但线下教学也存在着时空受限、教学形式单一、窄化认知和发展路径、海量网络教学资源无法有效利用等问题。此外,线下教学过程中的思想互动、观点碰撞需要在教师的组织下开展,且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分享观点的机会也很有限。

线上教学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利用网络大数据开启互联互通,在个体之间实现智慧联动。每个人既是信息的获取者,也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课前与课后的线上学习突破了课堂的时空局限,学生可与整个网络社区的成员随时随地进行分享交流,成为学习活动的发起者,自主决定学习的时间、内容、次数,牢牢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另外,线上教学可通过立体式、多样化的教学,同时进行教学讲解、演示、讨论、营造虚拟现实,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学生在线上留下的“学习痕迹”有助于教师审视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手段。但线上教学也存在着对学生缺乏有效管控、学习氛围不足、对学生视力影响较大、互动不便、教学成效难以有效检验等问题。

由此看来,线上与线下教学各具优势,同时也各存劣势。研究和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取长补短,产生“1+1>2”的效应。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双线”融合式教学现存问题

“双线”融合式教学虽属探索阶段,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已然成为教学的新常态。当前思政课“双线”融合式教学存在以下三个共通问题。

(一)将线上教学窄化为知识传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3]。由此看来,思政课教学有两大主要任务:一是知识的传递,二是思想的引领,教师在传递知识的同时,要重视滋育学生的新时代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青年群体对重大事件的关注度较高,求知欲较强,但部分学生“三观”尚不成熟,分析问题缺乏科学的思想和理论做支撑,面对错综复杂的舆论环境和西方意识形态对高校的渗透,易受不良言论的影响,思想左右摇摆。这对于高校思政课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强化思想引领的契机。教师如何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和立场解答学生的思想困惑,引导学生读懂舆情中的“人”与“事”,思考舆情背后的“情”与“理”,是“双线”融合式教学的目标指向。

(二)教学手段与内容未能“因势而新”

后疫情时代,线下教学的全面恢复不意味着要完全抛弃线上教学,线上教学手段应继续在思政课教学中灵活运用,与线下教学互为补充。经调研发现,现实中线上教学更多地作为特殊时期线下教学无法开展的应急和补充,并未成为教学常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教师未能很好地适应“双线”融合式教学模式,没有准确把握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各自优势,未将新媒体、新技术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只是简单地将一些教学资源移至网络教学平台,未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引导,并且存在教学被简化为单向输出和被动接受的现象,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生活情况的真实了解,难以产生应有的思政教育效果。

推进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性,因时因势而新[4]。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根本和基础,但有些教师本末倒置,过多追求线上教学形式的多样,却忽视了教材理论的深度解读,理论性问题讲不透、讲不深、讲不活,学生也学得一知半解。进入后疫情时代,在“双线”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研究新学情、新教情,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因势而新”地适时对线上、线下的教学内容与资源进行充实与对策更新,提升教学内容质量,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拉紧学生的思想弦,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之间的同频共振。

(三)线上课程资源建设未能“因时而进”

经过2020年疫情期间大规模的线上教学,线下教学必须深度融合线上资源已成为思政教师的共识。但经调研发现,后疫情时期部分高校的思政课线上资源建设一定程度上仍呈现参差不齐的境况,具体表现为:一是新媒体技术的使用缺乏必要的保障和激励,还在采用超星等平台上的现有资源,未能成体系、有计划地与教学内容深度结合。二是仅将与教材有关的教学资源进行物理堆砌,存在碎片化和随意性问题,缺乏层次感和立体感;选用的课程资源较为陈旧,缺乏时效性,未结合当下抗疫防控常态化的形势,整合相关教学资源。三是部分教师只是在线上发布了教育资源和学习素材,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效却没有进一步跟进和反馈,与学生的交流方式过于单一,互动交流不够即时。

三、“双线”融合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常态的实现理路

“战疫”期间大规模线上教学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传统授课的一次突破和转变。总结线上教学积累的宝贵经验,思考与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使二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将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与未来的危机应对能力。思政课教师要致力于创建“双线”融合式教学新样态,把特殊时期在线教学的“新鲜感”转化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双线教学”的“新常态”。

(一)落实以学生为中心

思政课线上教学的经验告诉我们,教师的“教”是帮助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一种辅助手段,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依靠学生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回归线下教学后,要广泛听取学生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的想法建议,将合理的建议真正融入教学过程。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网络资源信息的整合,建构个性化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从思考到思辨再到思迁,从借鉴、传承思维到批判、创新思维。教师要从“要求者”“给予者”转变为“激励者”“引导者”。改变以往传统课堂教学以教材、教师、教室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树立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即以学生发展、学生学习、学习效果为中心,不断改革教学方法[4]。

(二)发挥“双线”融合式教学优势

基于以生为本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从价值逻辑、知识逻辑、意识形态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四维整合。如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内容丰富、课堂时间不足的情况,如何将线上与线下教学有机融合,是值得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可将教材内容提炼为若干专题,专题的重难点内容由教师在线下课堂精讲点拨,重难点以外的内容由教师在线上教学平台分享能够反映教学目标、方法、内容等基本资源,以及体现课程前瞻性、涉及鲜活案例、实践方案、自我测试、互助答疑等拓展资源,由学生通过线上自主学习、线下探讨深化后完成教学安排。同时,教师可利用网络数据分析判断学生学习实效,制定合理的学习要求,全程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

(三)赋能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5]。教师的综合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者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6]。针对“双线”融合式教学,思政课教师要重视自身职业成长,做到政治坚定、理论清醒、业务过关、应对自如,重点提升以下六种能力。一是思想引领能力。针对网络上错误思潮和不当言论,思政课教师要旗帜鲜明地亮明态度,义正辞严地加以驳斥,以积极正向的思想引领消除学生的困惑和负面情绪。二是应急处置能力。教师要做好特殊时期不同阶段的教学转换与衔接,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依据形势变化组织适宜的教学活动。三是教育引领能力。如抓住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教师运用历史变焦镜,设计四史融入教学专题。四是思政教学语言和形式的亲和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7]。教师要将深奥抽象的教材理论用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明白,充分了解“00后”学生的话语风格,用贴近学生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线下教学还应借助眼神、动作等肢体语言产生强烈的课堂感染力。此外,教师还可用传唱度较高、深受青年学生喜爱的时代歌曲来进行课堂小结,歌词根据当堂课的内容作适当改编,由师生合作完成。改编版歌词回顾课堂所学重难点,帮助学生理清逻辑思路,加深对课堂授课内容的内化,形成教学闭环。五是教学方式的融合能力。教师要学会在课堂讲授的同时,使用线上平台开启全员互动。建构“线下讲授+线上互动”的融合式“双课堂”运行模式,提升思政课堂的趣味性与实效性[8]。同时,可利用智慧教室录播定位跟踪系统等硬件资源,全方位立体化采集师生上课信息,便于大数据分析。通过与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社会机构的馆校合作,推进线上虚拟仿真平台的建设,以辅助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线上和线下走进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通过文物史料来认识一个人物、走进一段历史、学习一种精神,更有历史的代入感,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六是科研融入教学的能力。思政教师在教学之余,要积极开展教研与科研活动,学会在研究状态下进行教学,做到教研相长。大力推进教科研成果的及时转化,将研究成果融入实时教学,以教研成果支撑教学创新,促进教学与科研的双向循环互动。

同时,要以思政教学团队为单位建立教师经验分享制度。建立同一门课程和不同思政课程之间的集体备课交流分享制度,探讨融合式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分享热点资源和好的经验做法,通过互商互讨,取长补短,切实提升教师的融合式教学素养。

(四)完善教学平台

思政课线上教学平台的质量对于融合式教学中“教”与“学”的效果至关重要。首先,在涵盖线上教学所需基本功能的同时,教学团队要不断开发线上平台新的教学拓展模块,如线上思政实践教学模块。设置学生关心关注的实践主题,提供“自助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线上结对、小组“云讨论”、线下开展调研、收集实践素材、及时填写实践进展情况、平台上传实践成果、线下课堂总结分享等步骤完成实践教学,实现实践教学参与人数全覆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9]。教师要以实践教学环节为落脚点,引导学生从知到行,实现从理性认识向实践行动的飞跃。其次,要整合优质资源,满足学生课余碎片化时间学习需求,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思政课程资源对育人成效的作用不可小觑,低质量的课程资源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造成低效率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能。教师要依托网络信息化,全方位推动教学资源的优化和共建共享。教师要结合时代特点、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对网络上优质的思政教学资源进行再整合。教师要认真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不断丰富线上教学资源的内容和呈现形式,与线下课程融合使用。为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学习内驱力和持续的学习能力,引导其进行高效深度学习,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主动自发将积极正向的教学资源上传至教学平台,经审核后呈现在网络教学资源库中。再次,教师要秉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维,教学案例的选取既要有“天边的”,更要有“身边的”。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生动的案例素材和育人资源,用思政的视角、专业的敏感将鲜活的生活案例转化为教学资源。最后,要完善线上平台学习成效考核评价。为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更细化关注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形成考核内容多元化、考核方式立体化、考核结果可视化的考评方式。

(五)线上线下相融合

教师要持续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建立起线上学习、线下讲授与线下实践三者相统一的教学模式,把“思”与“行”结合起来,延伸思政课的宽度与广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思政课的温度。教师要通过线上学习统计数据和讨论区学生的留言情况,更精准全面地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加强学业指导与关怀。教师要善于筛选网络热搜中新时代大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利用线上教学平台讨论区抛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探索,并与学生积极互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线下课堂讲授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阐释对热点问题的思考和认识,产生朋辈间的集约效应。教师及时进行总结点评,在层层剖析中,激发青年学子在后疫情时期对家国情怀、使命担当的思考。思政课线上教学的实效绝大部分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键对键”“屏对屏”的线上学习容易造成学生的懒散与焦虑。教师应与学工部、团委、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等“学工线”建立思政教学联动机制,引导学生开展“积极行为养成”等活动。充分发挥心理教育的思政功能,帮助学生克服懒惰和拖延症,培育其自律与意志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自我管理,在磨炼学生坚强意志与良好品格、健康心理的同时,使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线上学习中。

此外,还要注重线上学习与线下体验相结合。教师要利用寒暑假时间科学指导归乡的大学生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前提下,发挥专业特长,在后疫情时代以多种方式参与所在社区、乡村的防控志愿服务,体会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崇高与荣耀,感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平凡中读懂伟大,汲取伟大力量。

四、结语

思政课“双线”融合式教学已经是互相包含、互相补充、相互支持的一个教学整体。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各自劣势,建构新型的教学生态,“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习者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10],形成课堂内外、“双线”思政教学有机融合的新常态,才能产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线上教学绝不能仅成为特殊时期的一种应急手段,复学后的线下教学也绝不应该继续“走老路”,思政课教师应深入思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从办好线上与线下全方位“思政金课”发展战略出发,将“双线”融合式教学作为变革传统思政课教学的一种必然选择,致力于将思政课信息化教育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使学生愿意听、听得进、学得深、会应用,切实发挥好思政课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作用。

猜你喜欢

双线线下教学资源
中老铁路双线区段送电成功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双线自动闭塞轨道电路故障时发车进路准备的探讨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双线模式下概念教学的探讨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密室逃生”线下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