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高校“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潜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12-27鸽,许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22年11期
关键词:俄语师资办学

宋 鸽,许 雁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亚欧国家实现全方位交流、共同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战略。自2013年该倡议提出后,俄罗斯、东欧和中亚五国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期待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之机,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一带一路”沿线覆盖了65个国家,其中40多个国家使用俄语。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日益凸显。原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曾提出“大俄语”理念,以俄语为基础和中心,学术视野和研究范围不断拓展,向着人文、经贸和更大的地域、空间延伸和发展,培养创新型俄语人才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实际需要[1]。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在“大俄语”理念的引领下,国内诸多高校先后联合俄方合作院校共同培养“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迄今为止,“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已初见成效,在经贸、法律、教育、人文和科技合作领域都积极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为“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已知的是中俄两国科研人员在联合抗疫、疫苗和药物研发、诊疗方案以及疫情走势模拟等方面联合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一些瞩目的成绩,为中俄两国后疫情时代更多领域的合作交流提供范例。经过多年的探索,“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逐渐走向成熟,但其中潜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在综合分析复合型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将“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潜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国内相关专业对俄合作办学提供可参考的经验,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对俄科技合作输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一、“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高校“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潜在的问题

(一)俄语教学脱离了“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背景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对“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俄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国内对俄合作办学高校现行的俄语教学模式是俄语专业院校教学模式的复制品,教学通常以背诵、记忆、模仿和复述等为主。俄语类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是课程过于繁琐,培养特色不突出。此外,俄语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所选取内容多为俄罗斯经典文学作品片段,对于毕业后涉略的专业领域缺乏总体的概念和实战锻炼[2]。“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除具备过硬的俄语水平外,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如法学、经贸、食品、林学、数学和化学等,脱离了相关专业背景的俄语教学很难适应“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也背离了“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初衷。

(二)专业背景层面出现的教育缺失不利于“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尚处在摸索之中,如何在四年的修业年限达到俄语和专业双丰收,是困扰很多专家和学者的重要难题。现有的培养模式存在“重俄语、轻专业”的问题。俄语教学由班主任带班并兼任学业导师,而在专业教学层面缺少学业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作用。此外,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存在衔接不当和内容重复的现象。由于专业课程通常是由外方院校提供师资,短期授课达不到长效培养的结果,且在有限的俄语水平范围内,学生无法短期内理解并掌握授课内容,经常是问题堆积得不到有效的答疑解惑。在专业领域经常是“临时的”教师授课,缺少“固定的”教师组织和带动学习,这就使得部分学生出现“喜外语、厌专业”的局面,最终导致“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流失。“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离不开相关专业的支撑,专业背景层面出现的教育缺失使得“专业+俄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失去了活力,也很难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实际需要,因此如何匹配俄语和专业教学资源,如何弥补专业背景层面出现的缺失是困扰“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

(三)现有师资队伍无法满足“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

高水平“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过硬的师资队伍。在国内一些对俄合作办学机构中,俄语教学师资能够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但是在专业教育层面主要是由俄方院校提供师资,虽能够保障基本的教学运行,但随着办学进度的推进,一些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如办学成本太高,课程衔接混乱,学生学习效果参差不齐,科研引领教学不足,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等。培养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亟需一批既精通俄语,又掌握专业知识的高水平师资参与进来,而且在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诸如此类的高水平师资势必为高校的相关学科建设和特色发展注入动力,因此在对俄合作办学高校中组建自己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迫在眉睫。

(四)人才出口建设存在的短板使得“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动力不足

人才出口建设是保障“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生源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对俄合作办学高校,本科水平就业信息渠道较少,就业情况不理想,本科生毕业后通常选择继续求学深造。尤其是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极大地限制了“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出口建设,如一些对俄合作办学高校对“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宣传力度不够,就业单位走访较少,大型招聘会开展受限,就业指导力度不够等。“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出口建设存在的上述短板问题值得相关部门深入思考,如何拓宽“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升学和就业出口,如何提高“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升学率和就业率,是对俄合作院校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二、解决对策

(一)制定创新型教学计划

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是“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打破原有的课程设置“求多”和培养速度“求快”的弊端,考虑到“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改革传统的俄语教学,结合专业背景编写适合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俄语教材,俄语课程的科学设置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除了设计创新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外,与传统的俄语专业教学不同,在教学安排上,既要突出“俄语”的基础和核心地位,又要对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作好入门铺垫,生硬照搬俄语和其他专业的课程,会造成课业繁重、培养重点不突出和培养特色不明确,因此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基础俄语和高级俄语的重要地位不动摇,可以将其他课程进行改革,如“俄语阅读”“俄语翻译”等课程,结合专业背景,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偏向于专业方向,突出“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在专业课的设置上,要考虑到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毕业生升学和就业的实际需要,在充分考虑中俄双方课程优势的基础上,保证基础专业课程的设置,同时强化专业课程的学习,积极倡导复合型人才参与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破解“重外语,轻专业”的局面,俄语和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服务于“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二)组建高水平师资团队

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是“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第一要务。现阶段“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主要分为俄语和专业教学两大版块,其中俄语教学依托国内高校已有俄语专业的教学师资,专业教学师资培养尚在起步阶段,通常是由外方合作院校派遣师资完成教学工作。众所周知,师资是实现高水平教学的关键,是带动专业不断发展的核心和引擎[3]。在现有条件范围内,要优化学校内部人力资源配置,营造人才引进和培育的内生机制。响应科技部的号召,打破“SCI至上”的困局,在俄著名高校招聘领军人物,校园内部选拔骨干力量,借助于“外引内育”的政策让人才配置到能够发挥其特长的工作岗位上。在对外合作办学机构内部,建立高水平师资团队,建立奖励考核机制,发挥特殊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方面,为“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强大的师资团队;另一方面,在专业建设和发展上创建自己的人才梯队,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搭建对俄科研合作平台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营造自己的发展特色和优势。法律保障是护航中俄联合办学的重要环节,为保障对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平稳运行,管理层面应注重高水平法律人才的长期聘用,保障相关法律问题的顺利解决,增强风险防范的法律意识。

(三)注重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

创新是“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内生动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由于疫情影响,线上教学平台的开发为后疫情时代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范例。联合外方院校建立个性化线上教学平台,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线上授课相结合,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的需要,打破师生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创造智慧课堂,全面提升授课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传统的教学内容枯燥,专业词汇生涩难懂,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配备相应的专业指导教师帮扶学业和给予心理支持。在教学过程中,低年级以课堂授课为主,着力提升语言学习水平和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高年级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增强学习动力和乐趣。组织开展学习研讨课,自主选题,在学科专业范围内自行组织材料,以自主授课的形式讲授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和学生“互换角色”,打破知识“单向传授”的壁垒,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师生双向互动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考虑到“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所需专业教材空白的实际情况,组织各学科高年级学生参与词典和教材的编写工作,由相应学科专业负责人整体把关,为“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专业学习材料。

(四)着力拓宽升学和就业渠道

“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出口建设是影响人才入口的重要指标,“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出口水平直接影响到生源质量,也势必会影响“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水平。“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俄语水平和专业背景知识,更要熟悉和了解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风土人情,因此对俄合作办学高校要认真研究各类公派赴俄的项目政策,充分利用赴俄罗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俄政府奖学金、大学互换奖学金、赴俄乌白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上合组织大学奖学金、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等项目,积极为复合型人才出国留学提供便利条件[4]。除了定点外方合作院校外,还可以考虑同其他的外方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借助于国内高校已有的合作交流渠道,积极推动与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家高校进行科学和文化交流,为毕业生的升学提供更多的机会。在扩充升学渠道的同时,国内对俄合作办学高校要搭建“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就业的渠道,积极与对俄经贸和科技合作领域的企业进行交流。近年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爆发,国内对俄合作办学高校可以通过线上方式搭建“云招聘”平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资源,提供与对俄企业和科研院所线上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为疫情期间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此外,对俄合作办学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可以考虑围绕自主创新创业来开展,组织就业指导教师参加就业指导培训活动,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积极探索“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指导和扶植学生自主创新创业[5],为毕业生就业做好预案准备工作。

三、结语

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要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综合竞争实力的高水平人才。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内相关高校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在“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层面做了大量实质性的工作。在充分调研外方教育理念和优势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对比了中外双方各自的办学优势,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对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占据的先机和面临的挑战。在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节节攀升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科研水平已经站在了时代前列,“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是对俄合作办学的核心理念,对俄合作办学联合培养“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要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通过灵活变通的合作和交流方式,全力提升“俄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水平,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服务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合作交流和发展。

猜你喜欢

俄语师资办学
俄语歌曲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基于3D虚拟情境的俄语视听说教学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不断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