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探究
2022-12-27徐文培王玉华
徐文培,王玉华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从教育大国向着教育强国的方向阔步前进。在这种发展形势下,2020年春季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提出,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凸显的三大主题之一是中国已经跨入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一方阵。那么与此同时,与世界高等教育的理念、标准等最新发展潮流同频共振则显得尤为重要[1]。哪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值得借鉴,更重要的是在借鉴的同时如何根据本国教育现状和学科具体特点将理念自主应用在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都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孜孜探究的论题。从英语类学科的特点和需求来看,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对国际化英语人才的培养具有比较成熟的适应性和借鉴意义。
一、成果导向教育的源起与内涵
20世纪后半期,美国基础教育领域亟待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人们认为美国作为一个教育强国,所享有的盛誉与最终产出的社会成果和贡献相去甚远。人们对这种现状产生不满的同时也进行了反思,认为这是教育体制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后果,于是纷纷开始探究教育的实用性和教育成果的重要性。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utcomes-based Education,缩写为OBE)在这种情势下应运而生。它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学者威廉·斯派蒂(William G.Spady)提出,旨在以学习成果为核心解决传统教育实践中面临的困境,推动欧美教育改革。如今,OBE已经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标准化的教育组织参照方式和准则,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
OBE的教育模式以学习产出的成果为导向和重心。OBE是一个聚焦学习产出,以驱动全部课程活动和学生学习产出评价的结构与系统[2]。通常来说,学习者通过学习一门课程乃至一个专业所期望能够达到的能力即为产出的学习成果,也就是学习过程之初所持有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和成果又是基于社会和未来实践需求确定的,因此,成果导向教育又被称为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成果导向教育提出以学习成果为评价基础和出发点,反向设计培养模式,正向实施教学过程,使学习者获得所期待的以及能够满足未来实践需求的实质性成果。
成果导向教育的反向设计理念能够有效避免培养目标与社会现实脱节的问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始终处于动态调整的状态中,从社会所需人才素养和能力出发反向设计学习过程,让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另外,成果导向教育模式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起到重塑的作用。学生不再需要依赖教材的内容和教师的经验被动地获得学习效果,而是从学习过程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清楚自己需要达成的能力目标。因此,在明确的学习成果引导下,OBE模式增强了学习的驱动力和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
二、成果导向教育在英语人才培养中的实践
从英语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外语类专业要做到对内服务于国家需要和区域重大战略,与地方、行业建立紧密联系,成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开路先锋、典范样本;对外强化国际化战略,提升外语教育的全球竞争力和声誉,为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和增进人类共同福祉发挥作用[3]。因此,英语人才培养正在变得越来越迫切。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外语人才,怎样培养外语人才等问题的讨论近年来也愈发甚嚣尘上。成果导向教育不失为一种探索英语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其理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进行实践。
(一)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应体现专业特色以及人才培养的定位,反映学生毕业五年之后在社会和专业领域的预期能力,是整个专业人才培养的设计图和路线图。以英语专业为例,培养目标的内容涵盖基本素养与专业能力、服务面向和人才定位等方面。在素养与能力方面,要响应国家对英语类人才的需求。本着“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战略思想,培养目标的描述中规定学生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英语语言基本功要扎实,语言学、文学、文化等专业知识要厚实,在此基础上要掌握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等,实现全面发展。在服务面向上,要立足地区,面向全国,放眼世界,适应地方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人才定位上,要致力于培养国家涉外事务和地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类涉外行业的研究型专业英语人才以及与相关领域结合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二)毕业要求
在培养目标的宏观框架下,可以形成毕业要求,进一步提出具体的、细致的学习成果。毕业要求中规定了英语专业学生在毕业时所应该达到的各项具体的核心能力。毕业要求中列出的内容是学科和专业基于社会需求与未来发展在学习过程之初对学生毕业时能够达成的水平和能力的清晰构想和预期目标。换句话说,毕业要求是即将开始的学习经历和教学环节的驱动因素,所有的课程设置体系和教学模式都是致力于达成毕业要求的手段,都要围绕毕业要求中规定的能力进行设计和实施。
以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为例,专业可以在毕业要求中将文学方向所应达成的相关能力表述为“具备牢固的英美文学知识架构,具有英语文学赏析能力,能够深刻感知与体悟蕴藏在文学作品中的内在人文精神和价值”等生动具体的能力标准。在此基础上,甚至可以将各项毕业要求细化为分解指标点,如上述的第一方面关于文学知识架构的能力可以进一步被描述为“掌握英美文学基本理论和术语、文学基本类别的要素、核心创作技巧、英美文学史发展脉络以及不同时期的文学特征”等,如此则能够更加直观、具体、细致地体现毕业时应达成的能力要求。
(三)课程体系与目标
在培养目标的宏观成果和毕业要求的微观成果导向下,专业可以条理清晰地设置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指在特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设置课程门类并加以排列组合,使各门课程统一指向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系统[4]。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满足对毕业要求中学习成果的支撑作用,比如能够支撑上述毕业要求中的文学相关能力描述“具备牢固的英美文学知识架构,具有英语文学赏析能力,能够深刻感知与体悟蕴藏在文学作品中的内在人文精神和价值”(指标点2.2)的课程可以包括“文学导论”“美国文学”“英国文学”“英美文学史”“文学批评导论”“英语诗歌”“英语戏剧”“英语散文”等。根据支撑程度的不同也可以分为高支撑度课程(H)、中支撑度课程(M)和低支撑度课程(L)。在这种支撑关系中,每门课程都对应着一个或多个学习成果,也就是说每门课程对达成学习成果都有不可或缺的任务和责任。对于达成某一项学习成果来说,支撑的课程之间需要彼此关联,但是不能相互重叠甚至相互替代,以确保学习成果达成度的高效性和全面性。在完善课程设置之后,课程组教师要在OBE理念的指导下进行课程目标的设定,并明确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之间的支撑关系。仍然以上述描述文学能力的学习成果(指标点2.2)为例,“美国文学”是高支撑度课程,其课程目标可以设定为:“课程目标1:了解美国文学主要流派以及代表作家和作品,熟悉特定的文学阶段的主流文学作品特点和作家艺术特色(支撑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2.2)”以及“课程目标2:阅读赏析不同体裁的美国文学作品,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明确主题思想,学会鉴赏不同艺术形式的审美风格(支撑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2.2)”等。这样设定的课程目标能够清晰地对接毕业要求中描述的能力,以便于在接下来的课程教学中运用OBE教学策略,达成预期的课程目标。
综上所述,OBE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需要满足两个支撑关系: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之间的支撑和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之间的支撑。毕业要求中的学习成果以细化的方式支撑映射了培养目标中的能力要求,课程体系则是用来直接形成与学习成果之间的支撑关系。课程的教学环节是具体的实践过程,因此OBE仍然要从课程和教师的微观层次入手,实现课程目标,达成学习成果,“正向实施”达成预期的学习成果。
三、成果导向教育在实践过程中的评价方式和质量保障
在OBE“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实践过程中,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具体的教学活动,所有的行为都指向一个目标,就是达成课程目标和最终的毕业要求能力。那么如何知道学生是否达成了这些目标和成果?如何衡量达成了多少?计算和评价达成度的方式和手段则成为验证成果的必要环节,更是调整更新、持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依据。总体来说,评价方式要包含课程教学对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评价和各门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作用的达成度评价。
(一)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教学评价可以是多种多样、个性化设计的方式,但是一定要满足两个前提条件。其一是要明确所采用的每种方式的评价目的及科学明晰的计分方式,也就是教师要明确本课程为什么要采用这种评价方式以及这种方式能够评价学生的哪种能力和成果。其二是要明晰这种评价方式与课程目标的对应,也就是支撑关系。仍然以“美国文学”课程为例。大纲中列出课堂展示这项活动作为过程性评价方式之一,占课程总成绩的20%。学生可以选择细读一部作品,在阅读过程中认真记录读书笔记,然后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制作课件并进行课堂展示。这种评价方式的目的是掌握学生对美国文学作品内容及主题的理解程度,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赏析能力,同时,也可以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这种评价方式可以高度支撑前面所列的“美国文学”课程目标2“阅读赏析不同体裁的美国文学作品,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明确主题思想,学会鉴赏不同艺术形式的审美风格”。除此之外,评价方式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一方面,这种方式能够实现更为科学合理的动态化评价,以此鼓励学生在获取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勤恳的态度和积微成著的进步,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弥补单一终结性评价的欠缺,过程性评价可以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更为完善、全面的评价系统,更为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获得更加科学的评价数据。课程教学评价的结果对于这门课程教与学双方面的持续改进是至关重要的,使用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手段计算学习成果达成度的目的就是发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指导手段等方面的问题和短板,并积极寻求原因和解决方法。因此,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可以持续改进课程质量,提高课程目标达成度,以确保学生达成毕业要求中的学习成果。
(二)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评价
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作用的评价机制应包含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内部评价注重专业内部循环的课程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可以包括教学督导听课制度、学生网上评教制度、定期学生座谈会制度、定期在校生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各教学环节评价的质量标准要清晰合理,形成教学过程常态化监控机制,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目的。外部评价体系可以由同行专家评估审核、毕业生跟踪问卷、用人单位调查问卷、在校本科生调查问卷、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调查问卷、一对一电话回访、邮件等方式构成。通过收集来自上述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实施效果反馈与建议,形成相关的报告和记录,作为持续改进课程教学的依据,同时对课程在支撑关系中的作用、合理性及其实施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比如,在给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问卷中设置了专业课程与毕业要求各项能力的支撑强度等级(0~10),仍以“美国文学”课程为例,从毕业生的调查问卷结果来看,81%的学生认为“美国文学”课程对英语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2.2的支撑程度为10,18%的学生选择了支撑程度9,可见毕业生普遍认同这门课程在英语专业知识方面达成的学习成果。
两种达成度评价方式相辅相成,形成彼此呼应、内外良性循环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推动课程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四、成果导向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成果导向教育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推广与应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成果导向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
OBE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峻的挑战,能够有效推行OBE教学模式需要具备更广阔、更前瞻的视野和更具灵活性、创新性的思维能力。因此,OBE的实施需要有组织的质量监督和教师相关技能的培训,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和成果。通常来说,教学模式会不断受到语境和文化规则变化的影响,理应是与时俱进的。这一特点对英语类专业教师来说尤为重要。英语教学要更加关注国内外瞬息万变的环境,需要具有更加广泛的国际视野,需要对不同文化规则之间的差异更加敏感。因此,英语人才的培养过程也需要更多地适应变化。但是,这些不能完全依靠教师个人的意识和能力来进行自主更新,因而对教师进行理念的解释推广和教学技能的培训督导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教师要能充分认识到OBE的重要性并认同其在人才培养和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意义。其次,要通过适当的培训和交流使教师掌握足够的技能,确保OBE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
(二)学习成果达成度的评估方式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关于学习成果达成度的评估。一方面,评估要解释教学过程中的数据或证据;另一方面,达成度的评估结果对于OBE教学模式的持续改进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两个难点:一是如何检验和认定个性化的评估测试方式是否合理有效。并不是所有的学习成果都适合用标准化测试的方式来进行评估,应鼓励教师采用符合实际学习情况的个性化评估方式。那么同时,这种方式是否能够科学有效地评估某项学习成果的达成度,这有待较长周期的教学实践的反复检验。二是有的能力比较适合使用标准化的、量化的评估方式,达成度效果也比较直观,而评估比较抽象、主观的能力则需要更多思考和摸索。比如英语专业的关于人文素养和英语类职业素质方面的能力要求很难用具体、直观的标准来评估,需要寻求更为综合全面、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评估方式,这些都需要OBE模式下不断积累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来达成。
五、结语
无论是《指南》中为英语类专业从宏观层面提出的培养目标,还是从素质、知识、能力三个更为具体的层面提出的培养规格来看,OBE教学理念和模式无疑能够对英语类人才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在科学评估、持续改进的实践过程中,让OBE理念发挥得日臻完美则是英语类专业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