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诸葛亮
2022-12-26岑嵘
岑嵘
我念中学的时候,有一件事情讓我感到很困惑。每当我们班考试考砸了,老师总会说:我早就料到会发生今天这一切,你们这种学习态度迟早会出问题……于是我就想,他发现问题时干吗不早早纠正?
在我成年以后,发现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比如,当一场体育比赛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局,体育评论员总能自圆其说,告诉观众,场上的结局正在他的预料之中……
1972年,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宣布出访中国和苏联,希伯来大学的巴鲁克·菲施霍夫设计了15种结果的可能性让别人评估,比如,美国会在外交上承认中国吗?美苏会联手开发太空项目吗?中国领导人会同意和尼克松会面吗?
当尼克松访问结束后,菲施霍夫再一次找到这些曾接受测试的人们,请他们回忆一下当初对各种问题做出的概率判断。结果发现,人们的记忆出现了严重的偏差,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曾经对真实发生的事件做出过极其准确的判断。菲施霍夫给这种现象取了个名字叫“后视偏见”。
为什么人人都喜欢成为“事后诸葛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说:“当一件不可预知的事情发生时,我们会立即调整自己的世界观以适应这种意外。试想自己正在看一场足球赛,比赛双方势均力敌,当比赛结束时,其中一方击败了另一方,在你修正过的世界观里,赢得比赛的球队比输掉的球队更加强大……一旦接受一种新的世界观,你就会立即丧失很大一部分回忆能力,无法回想起自己观点改变之前的那些想法。”
2008年发生全球金融危机,事后很多学者站出来说,他早就预知这场危机是不可避免的,但事实上,当时并没有人明确提出警告。很多时候我们无法预料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是当事情发生时,我们又表现得好像都在预料之中:我早知道她会离开我,我早知道你的方法行不通,我早知道这个人靠不住……
因此, 当我们心里冒出“ 我早就知道…… ” 这个念头的时候,最好再冷静反省一下。我们只是普通人,依靠有限的信息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而“事后诸葛亮”的危害,让人总在事发后觉得自己当时的预测是对的,因此很难从经验中学习;同时它还让人们觉得自己早就正确预测了事情的发生(错误都是别人的),所以难以用公平的眼光评判他人。
笑笑//摘自《脑尖:改变一生的80堂思维课》,上海文艺出版社,暮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