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假发村”拯救了全世界的秃头

2022-12-26超级乡村研究所

青年文摘(彩版) 2022年19期
关键词:许昌头发电商

河南许昌

“假发村”

在河南省许昌市,当地人凭借着假发“闷声发大财”,假发产量占全球市场40%以上。从西北角的“假发村”——小宫村开始,许昌逐渐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制品集散地和出口基地,年产值超过30多亿美元。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许昌灵井镇小宫村收头发的形式主要靠走街串巷。改革开放后,上万收头发的许昌人涌向了全国各地,一把剪子、一面镜子、一把尺和一杆秤,足迹遍布四川、云南等偏远的农村。

小宫村收头发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明嘉靖年间,最早是做戏曲道具中的人发和胡子生意。清朝晚期,小宫村南边的泉店村,一个叫白锡和的村民偶然结识德国商人亨特,二人一拍即合,开了发庄——德兴义。白锡和用德国“飞马牌”钢针,换取农户家中被随意丢弃的头发,经德兴义加工,再转手出口到欧洲各国。“找头发换针”,头发贩子一吆喝就是一百多年,许昌的制发产业雏形初现。

男性负责外出收购头发,妇女则在家对收购回来的假发进行初步加工。在小宫村,最鼎盛时,一个村子上千户,有八九百户家庭都在从事假发生意,小宫村假发的火热景象带动了周边村庄纷纷加入。

瑞贝卡

中国第一家假发上市公司——瑞贝卡,也从小宫村孕育而生。1983年,小宫村青年郑有全和几个朋友一起,创办了小宫工艺毛发厂,做的仍然是收购人发加工后外销的老路,成了远近闻名的“万元户”。但郑有全很快就意识到,这种粗加工利润很低。假发制作流程中的编织、入库、销售等环节,才是利润的大头,而这些都在日本、韩国企业的掌控下。

“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做假发呢?”郑有全决心要改变这一现状。1990年,郑有全带着30多名鄉亲来到许昌县城,创办了许昌县发制品总厂。他从韩国发制品企业高薪挖来有经验的师傅指导技术,带着工人在简陋车间里没日没夜地反复试验,终于掌握了全套工艺和程序。他还请人改进,造出了制造假发的核心设备三联机。正是这种近乎原始的探索,才让许昌有了制造中国人自己的假发的能力。

1993年,郑有全巧妙地“借船出海”,与美国公司合资成立河南瑞贝卡发制品公司,将假发直接销往美国市场。随着瑞贝卡假发王国的建立,许昌有30万人从事假发行业,凭借5000多家假发作坊,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假发生产国和输出国。

学英语

在跨境电商平台上,每两秒钟就有一顶假发交易。假发平均每天的全球销售量超过4万套,在海外成交商品中排名第一。这其中的绝大多数假发商家,就来自河南许昌。

许昌的假发出口额逐年增长,在2019年就超过了35亿美元。就连2018年,利比里亚总统乔治·维阿来北京参加中非合作论坛时,都特地携夫人绕道来了趟许昌,只为参观当地假发企业并寻求合作;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也是许昌假发的忠实客户。

2020年,阿里巴巴特地在许昌设立了首个跨境电商直播基地。据统计,目前阿里巴巴速卖通直播平台上每10场直播中,就有一场是假发直播。学英语,也逐渐成为许昌人接轨国际的必备技能。

小寒//摘自超级乡村研究所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节/

瑞贝卡门店

猜你喜欢

许昌头发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我的头发『断了』
初到许昌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许昌诗群
头发飘起来了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许昌青春诗会
头发剪坏的你可以这么办
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