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

2022-12-26唐祎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剧痛灰雀大榕树

唐祎

统编教材在四年级上册安排了提问策略单元。笔者以为,提问策略单元安排的策略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的提问策略并不是一回事。那么,教师在阅读课堂上可以采取哪些提问策略呢?

一、抓关键词句提问

统编教材在单元语文要素中安排了多个“抓住关键词句……”的学习目标,足见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它是理解课文内容的抓手。

如教学《北京的春节》,课文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民俗散文。课文的第7自然段有“除夕真热闹”的表述,最后一个自然段有“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的表述,作者是用“热闹”来概述北京过春节的民俗特点的。因此,“热闹”就是课文的关键词。对此,教师可以抓住关键词语提问,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在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时提供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围绕“热闹”从面上到点上进行研读,比如按照“时间”和“风俗习惯”设计表格,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摘录“画面”“热闹的味道”等重点词句进行仔细品读,真正感知北京过春节的“热闹”场面和内涵,从关键点上把握文本的内容。

二、抓细微表达提问

一篇文章中最能打动人心的,往往是作者在细节上的用心表达。这些细节不仅是作者仔细观察、揣摩的结果,而且寄寓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内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文本中的细微表达为切入点,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细微处,体察作者在平常的文字中寄寓的情感因素。

如教学《灰雀》,课文主要讲述的是列宁和小男孩围绕一只灰雀发生的故事。课文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是通过细节表达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体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列宁从小男孩的回答和表现中已经知道灰雀是被小男孩抓走的,但是列宁没有点破这件事,只是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这是文本中的一个细节,教师可以抓住这个细节设计问题:“列宁这样说是为什么?他为什么不直接要求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来呢?”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反复研读小男孩和列宁所说的话,从中找到了答案。对小男孩来说,他十分喜欢灰雀,所以想办法抓一只回家玩,但他从列宁对灰雀的喜欢和关心中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只是出于不好意思的心理没有直接承认错误。对于列宁而言,他看出来小男孩也很喜欢灰雀,只是喜欢的方式不对,所以他不想逼迫小男孩马上放了灰雀,而是采用了迂回的策略——他说灰雀怕冷的话,实际上是提醒小男孩注意给灰雀保暖,别让灰雀冻死了;他担心灰雀飞不回来了,其实是希望小男孩早点把灰雀放回来。这样一来,小男孩就能够在自主改正错误中受到教育。

三、抓矛盾冲突提问

作者在文本中常常会因表达需要设置矛盾冲突,这些冲突是隐含在文字中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要透过文字以及相关意象来揭示文本中隐含的冲突。

如教学《军神》,课文主要写刘伯承年轻时,在重庆治疗眼部严重伤病时的独特表现,称赞刘伯承有钢铁般的意志。刘伯承在治疗眼伤时,提出不用麻醉,主动忍受剧烈疼痛,文本中描写了刘伯承的镇定自若,这样的情节设置就体现出了一种理解上的矛盾。对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抓住这一矛盾设置,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面对常人难以承受的治疗眼伤的手术剧痛,刘伯承为什么能够镇定自若呢?针对这样的问题,学生需要深入阅读文本,从中找出“手术剧痛”和“镇定自若”的表达进行理解。对于手术的剧痛,学生可以从沃克医生的言行来感知。在刘伯承拒绝麻醉后,沃克医生指出,摘除坏死的眼球,需要“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地割掉”,这是一般人无法忍受的剧痛。在手术进行中,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看到刘伯承忍受剧痛的情形,变得紧张起来,他一再愣住,额上汗珠不断往下滚,最严重的是双手竟然有些颤抖,这对拿手术刀的医生来说是不多见的。这些足以说明沃克医生做的这项手术十分特别,最关键的就是病人承受的剧痛连向来被称为冷酷的手术医生都觉得受不了。对于刘伯承的镇定自若,学生可以从文本中的细节描写来感知。在决定不用麻醉被告知无法忍受剧痛时,刘伯承淡淡地说“试试看吧”;在手术的过程中,为了忍受剧痛,刘伯承“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双手把身下的白床單都抓破了,竟然还在默默地数着医生动的刀数。这些看似矛盾的内容,把刘伯承超出常人的毅力生动地表达出来了。

四、抓文本留白提问

作者在文本中不可能把所有的内容都写出来,一是没有必要,二是绝对做不到。从这个角度看,即使是普通的文本,也会有大量的留白出现。这些留白既给学生留下了诸多想象的空间,又为学生与文本对话提供了多种机会。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抓住文本中的留白,引导学生与作者、文本、编者开展对话,思考留白的内容、形式、价值等。

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作者描写第一次到鸟的天堂时没有看见一只鸟,只看到了一棵大榕树;从第二天早上,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无数的鸟,这些鸟当时显然已经在大榕树上了。作者第一次到鸟的天堂没有写鸟,实际上就是一种留白。对于这样的留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此处为什么不写鸟呢?如果联系学习过的课文《父亲、树林和鸟》,树林里住着大量的鸟,即使没有叫声,也一定会有其他相关信息可以察觉的。学生带着问题,深入研读课文后发现,课文所在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作者第一次到鸟的天堂,主要写大榕树的静态,由远而近,在“看清它的真面目”中写出了大榕树占地面积之大,展现大榕树旺盛的生命力;一方面,作者集中笔力描写适合鸟儿栖居的生活环境,体现静态描写的效果;另一方面,作者在此处不写鸟,是为了将鸟的活动留待动态描写时再表达,既注意了表达内容的适当分配,又能够使表达方法与表达内容相匹配。学生有这样的理解,确实懂得了作者此处不写鸟的处理艺术。教师可以继续追问:“如果此处真的要写鸟儿,你觉得怎样写才与文本表达的整个氛围相适应呢?”有的学生说可以写鸟儿发出的甜美的呼吸;有的学生说可以写老鸟把小鸟掩在翅膀下睡觉;有的学生说可以写鸟儿做的美梦……学生的回答都属于静态描写,能够很好地体现鸟的天堂的静谧之美。

总之,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设计出能够促进课堂教学向深处发展的问题,为学生思维发展搭建有效的支架,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剧痛灰雀大榕树
Chapter 14 Realize your personal legend 第十四回 履行天命
亲爱的大榕树
Chapter 14 Realize your personal legend
《灰雀》读后感
《灰雀》读后感
老家的大榕树
小白云和小灰雀
《灰雀》一文中的两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