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家校社共同体营造协同育人新生态

2022-12-26朱玉茹

青春期健康 2022年24期
关键词:红莲共育家校

文/朱玉茹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并在全国范围内贯彻落实。文件指出:“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进一步明晰家校育人责任,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协同方式,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是指家庭教育联合学校、社区或社会教育力量,使用各种公共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也是落实“双减”目标的重要路径。

一方面,学校学生90%是新市民子女,其家长教育观念比较陈旧,缺乏利用社会公共教育资源意识,忽略场馆、公共在线平台优质开放教育资源的价值;另一方面,由于家校协同意识淡薄,家校沟通不能及时有效进行。家长参与学校教学、决策、治理途径受限,家长一般仅作为观众通过学校开放日进入校园观摩,以此来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和学校的发展规划等相关信息。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家庭教育的地位凸显,家长们也迫切希望得到有关家庭教育的科学指导。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共同体,发挥其协同育人的作用,借助家校共育场域文化建设、家教共育平台构建、家庭生活课程构建,打造“红莲书坊”共育品牌,构建家校协同育人的新生态。

有温度的亲子活动场——建设家校共育场域文化

荷言阅色轩、天井书院、玉兰广场、鸟鸣苑……这些是学校师生们给各“校园一角”起的名字,这些散落在校园角落,和自然呼应自如的诗意栖居地,花影婆娑,鸟鸣虫唱,学生在一花一叶间与自然对话、在“雨荷农场”的春种秋收中感悟时节变化、在“雨荷小餐桌”上品尝舌尖上的家乡……既是学生放松之余的天然氧吧,又是静心阅读,与书本、自然对话的场所。优美的环境为学生的课余生活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起到了疗愈身心的效果。而“红莲书坊”则是学校专门为家校沟通开辟的一处文化角。“红莲”一词取自冰心写的一篇散文《荷叶与红莲》:“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孩子们是“红莲”,家长则是遮风挡雨的“荷叶”,尽心呵护孩子成长。“红莲书坊”侧重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学校开放校园、开展家校活动的场所。家长们在其中聆听专家讲座,分享亲子阅读故事,畅谈读书感悟,交流家教故事,在温馨的环境中传递家教智慧。

而家庭中,也需要有开展亲子对话、活动的空间场所。建议各年级家长建设家庭亲子活动场:打造一间家庭书房,共享亲子“悦读”时光;开辟一块生态菜园,和孩子一起体验农垦劳作的乐趣;留出一个厨房角落,和孩子一起感受亲手制作美食的快乐;空出一块健身角,开启全家运动打卡新时尚……让“家”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摇篮、启蒙的起点,同时通过课程、活动中积累“荷香能量豆”,获得个人、班级、家庭的相应评价,激发学生和家长的参与热情。(表1)

表1 家校共育场域文化建设

有仪式感的家庭生活——构建家庭生活课程

当下,众多家庭存在的问题不是缺少陪伴,而是缺少高质、有效的陪伴。学校地处城郊接合部,学生有90%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家长们一方面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另一方面,也不知从何入手教育、关心孩子。孩子做作业,父母在一旁刷手机、玩游戏;有的父母早出晚归,把孩子留给祖父母照顾,等到周末有时间,带着补偿心理满足孩子的各种不合理的要求;“鸡娃”的家长们则把难得的亲子闲暇时光,都花在给孩子布置习题、批改习题上……这样的情景比比皆是。

针对目前家庭陪伴中的误区,学校探索家校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旗帜鲜明地提出:摒弃家庭教育中只关注时间、亲子关系紧张、一味陪学习的错误做法,转向“重品质、朋友式、全方位”的陪伴。以“更有仪式感、更具生活化、更显人情味”为导向,引导家长和孩子聚焦“节日节点”“习惯养成”“学科素养”“身心健康”“家务劳动”“公益活动”等高质量亲子陪伴项目,开设“陪孩子一起完成的60 件事”家庭生活课程(表2)。一到六年级,家长每年陪孩子做10 件有意思的事情,通过有仪式感的任务,让家长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体悟孩子的身心变化,不断提升日常生活的体验度、亲子关系的亲密度,让亲子有了更多沟通交流的“聚焦点”,有效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发展、人人有成”的教育价值。

表2 “陪孩子一起完成的60 件事”家庭生活课程

有深度的家教平台——探索家校沟通新途径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化学习已成为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微信、QQ 等也成为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方便的资源共享、即时通信等功能可以作为搭建家庭和学校沟通的新桥梁。家庭教育专业性强,需要科学系统的指导,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家长所需掌握的科学教育理念和方法是不同的。因此,家校要共同承担引导孩子成长的教育责任和义务,建立科学的家长培训机制。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群、班级家长群、年级家长群等,在群内推送家庭教育文章、教育视频,引导家长开展相关讨论,潜移默化中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为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走出第一步。

除此以外,学校还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辟专栏“红莲书坊”家庭教育栏目,每月推荐一位家长倾情分享家教故事,让优秀的家长成为榜样。栏目的内容分为“前情描述”“家长心语”“家长手记”“班主任印象”和“好书推荐”。微信公众号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家长们抛砖引玉,写出一系列《严父慈爱 寓教于乐》《破解“手机管理”小妙招》《爱如细雨 润物无声》《巧定家规助成长》 《教育孩子就像放风筝》 《父母如何“爱”孩子》等文章,这些文章不但凝聚了家庭教育的智慧与经验,还带动更多家长主动思考教育方式、方法,提炼家庭教育经验。家长们互相推荐亲子阅读的书单,如《我要为自己读书》《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男孩的正面管教》等。这些书目的推荐、选择,既坚守儿童立场,又提升儿童思维品质和阅读兴趣,也有助于提升家庭教育品质,融洽亲子关系。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说:“教育之道无它,唯爱与榜样而已。”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现身说法”式的引领,比枯燥的说教更生动且更具说服力。

有广度的育人圈——融通育人资源

“以校为本”是我国传统的家校社合作模式,即指以学校为中心,按照学校发展计划制定、开展家校社合作的相关活动。这种传统的家校社合作模式有优点也有缺点,其突出优势在于学校作为制度化的教育机构主导家校社合作,有利于家校社合作的制度化实施和常态化开展。其缺点是学校、教师作为权威方发号施令,家校社合作容易呈现“一言堂”“假合作”等不良局面,导致家长、社区缺乏参与的积极性。

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吸纳家校合作委员会成员,借助区域优势资源,和常州大学、河海大学、常州海关、常州税务、中国人民银行、新北粮库、常州四药厂、雏鹰成长未成年人指导中心等单位进行友好共建,探索“互联网+”的联动机制,还充分利用智慧校园的微信公众号、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项目示范学校的专家资源、QQ 群、红莲书坊等载体,通过共读好书、共听讲座、共建合作群、共办家校读物、家校互访、家长(志愿者)大讲堂等“家校社互动”的合作方式,将学校教育延伸到家庭、社会,让家庭、社会联结学校,引导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学会沟通,努力提高家教水平,形成家校社一体的良好育人生态。

猜你喜欢

红莲共育家校
初中数学高效作业分析研究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情需要寂寞的守候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蔡红莲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