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2-12-26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研究所所长教授陈建奇

党课参考 2022年23期
关键词:全球化世界经济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研究所所长、教授 陈建奇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 周伟

本课对象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

本课时间3小时(讲课2小时,讨论1小时)。

本课目的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充分认识和深刻把握开放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的极端重要性,掌握好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实现路径,进而为加快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凝聚磅礴伟力,让发展成果惠及各国人民,用中国智慧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世界经济开放则兴、封闭则衰,唯有开放才能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提出,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我们要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发展,增强各国发展动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

2022年11月5日,参观者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消费品展区欣赏艺术作品。图:张建松/新华社

一、开放是顺应全球化趋势的客观选择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彼此依存,利益交融前所未有,以诚相待、普惠共享是根本之计。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史,遵循丛林法则曾经是部落、国家或者民族之间竞争的一个重要特点,但随着疫情、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国际协调与合作逐步成为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随着冷战结束,各国相互依存度大幅提高,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经济全球化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多数国家的根本利益,符合人类社会开放融合发展的历史方向,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大潮流。20世纪80至90年代以来,东西德合并、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为全球化创造了和平的发展环境。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缩短”了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距离,世界成为“地球村”,为全球化奠定了重要基础。国际金融深化发展促进资本自由流动,为全球化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世界主要国家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为全球化创造了共同的市场体系。跨国企业携带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及资金,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投资,成为推动全球化深化发展的重要载体。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为全球化深化发展制定规则,提供了制度保障。全球化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

各国经济,相通则共进。近几十年来,伴随着全球化水平大幅提升,开放合作释放了促进全球发展的巨大动能。开放合作促进生产要素全球流动,提高全球资源配置效率;开放合作提高国际分工水平,推动各国生产力发展;开放合作延伸及拓展市场边界,促进国际贸易投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通过开放合作促进本国经济社会水平不断提高,进而推动全球经济更快发展。2021年全球GDP超过90万亿美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0年增长两倍多,而全球在公元1-1000年经济仅仅增长15%左右。虽然全球经济发展与诸多因素有关,但当代全球经济更快发展显然与世界开放合作息息相关。

实践告诉我们,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吸收和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近现代以来,我国同世界的开放合作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闭关锁国到半殖民地半封建阶段。先是在鸦片战争之前隔绝于世界市场和工业化大潮,接着在鸦片战争及以后的数次列强侵略战争中屡战屡败,成为积贫积弱的国家。二是“一边倒”和被封闭、半封闭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在向苏联“一边倒”和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三是全方位对外开放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充分运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了我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革。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实现了从被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二)“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全球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也带来一些新情况新挑战,需要认真面对。从2016年上半年英国脱欧公投中脱欧派胜出,到2016年下半年美国总统选举中特朗普获胜后发出诸多反全球化言论,这些都被视为“逆全球化”的重要信号。2020年英国正式启动脱欧程序。如果说2016年的“逆全球化”更多局限于言论范畴,那么近几年来的“逆全球化”则更多的是实践。“逆全球化”不仅会影响各国之间的经贸关系,而且将对商品及要素流动等关税及非关税壁垒造成冲击,人为贸易障碍增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深化不同程度遭受影响。“逆全球化”所滋生的冲击可能波及世界各个角落,由此引发的影响也将是空前的。

“逆全球化”思潮正在发酵。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出现了复苏增长分化,世纪疫情全球性扩散对国际经贸合作产生了新的影响,要素资源配置特别是劳动力跨境流动受到较大冲击,世界开放合作面临较大挑战。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应该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抱团取暖,等待春暖花开。然而,全球开放合作并没有稳步推进,美国对深化开放合作人为设置多重障碍,对全球治理构成重大影响。美国近年来对中国经贸摩擦进行大幅升级,对欧盟、韩国、加拿大等单方面加征关税。2018年11月30日,美国、墨西哥、加拿大三国领导人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签署《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用以替代《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还多次质疑世界贸易组织等现有体系,绕开世界贸易组织采用国内法律对其他国家发动关税战贸易战,世界开放合作面临着“逆全球化”的新挑战。

“逆全球化”、保护主义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收入分配不平等、发展空间不平衡已成为全球经济治理面临的突出问题。尽管全球化促进世界经济的较快发展,全球经济蛋糕不断做大,但世界各国从全球经济增长获得的收益却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伴随着全球一体化程度上升,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效率提升,那些拥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通过全球化释放比较优势,实现了较快的经济增长,但有些国家则可能面临着产业转移引发的产业空心化等挑战。那些认为在全球化过程中未能得到足够利益的国家可能出现民粹主义及民族主义倾向,英国脱离欧盟就是典型的案例。“逆全球化”难以回避不平衡的深刻挑战。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正在发酵,保护主义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

(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契合全球化的痛点。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需要,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新理念体现在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不搞零和博弈和赢者通吃那一套。政治上,要树立建设伙伴关系的新思路;经济上,要开创共同发展的新前景;安全上,要营造各国共享安全的新局面;文化上,要形成不同文明包容互鉴的新气象。合作共赢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识,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能够保障各国从合作中获得利益,能够保障拥有稳定的国际合作环境,能够有效应对当前全球化不平衡的巨大挑战。

面对经济全球化大势,“逆全球化”违背了历史规律,要旗帜鲜明地反对“逆全球化”。保护主义政策如饮鸩止渴,看似短期内能缓解一国内部压力,但从长期来看,将给自身和世界经济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诉诸于各种关税及非关税壁垒,都可能对经贸合作造成冲击,对世界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造成潜在威胁。强调开放合作共同应对各类挑战,对于促进全球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世界各国实现繁荣稳定的必然选择。

新型经济全球化是更加均衡、包容及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化,包容普惠成为更加鲜明的特征。要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要把互尊互信挺在前头,把对话协商利用起来,坚持求同存异、聚同化异,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反对以邻为壑、损人利己。各国应一起走和平发展道路,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要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发展成果。

(四)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符合全球化大势

我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既是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现实诉求,又契合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要深入领会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战略部署,不仅要分析把握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深刻内涵,还要聚焦其重点内容,由此才能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推动相关政策制定更好地服务、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内涵丰富,既包括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层次加深,也包括开放方式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

第一,在开放布局上,坚持沿海开放与内陆沿边开放更好结合,优化对外开放布局。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逐步从开放末梢走向开放前沿,开放型经济发展空间广阔。未来更要加大西部开放力度,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深化沿海开放的同时,推动内陆和沿边地区从开放洼地变为开放高地,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进而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二,在开放方式上,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拓展国际经贸发展空间。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战略部署,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在提高引进来质量和水平的同时,支持企业积极稳妥走出去。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健全促进和保障境外投资的法律、政策和服务体系,坚定维护中国企业海外合法权益,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保障能源资源供应,带动商品和服务输出,获取创新资源和营销网络,助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也有利于促进东道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第三,在开放水平上,坚持制造领域开放与服务领域开放更好结合,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结构调整。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开放程度日益加深,相比之下,服务业对外开放相对滞后,产业整体竞争力有待增强。要在深化制造业开放的同时,重点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在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中,将原来侧重制造业的开放转向制造领域与服务领域并重的开放。

第四,在治理机制上,坚持多边开放与区域开放更好结合,以高水平开放做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建设者、贡献者。世界贸易组织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和自由贸易区代表的区域贸易安排,是驱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两个“轮子”。进入21世纪以来,多边贸易体制发展进程受阻,开放水平更高、灵活性更强的区域贸易安排蓬勃发展,成为驱动经济全球化的主引擎。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这既是拓展自身开放空间的需要,也体现了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的责任担当。

二、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实践路径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既要营造相对稳定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又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加快双边多边以及区域次区域谈判,拓展国际经贸合作新空间。我们决不能被逆风和回头浪所阻,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同时,要从纷繁复杂的局势中把握规律、认清大势,坚定开放合作信心,共同应对风险挑战。

2022年11月6日,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拍摄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展台。图:方喆/新华社

(一)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1.要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产业是宏观经济的依托,在各国乃至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结构完善、健康稳定的产业体系是最关键的实体支撑和动力系统,如果缺乏完整的产业体系,产业发展偏离度过大,可能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动摇,甚至陷入困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不仅关系产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可能会影响世界经济的稳定。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产业转移出现加速态势,国际分工合作不断加深,世界主要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不断推进,具有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积极承接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等产业转移,发达国家因掌控研发服务而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拥有丰富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国家通过源源不断向全球提供大宗商品等原材料参与国际分工,世界各国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2.区域之间要加强上下游产销对接,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协作。在当前的国际分工格局背景下,世界各国专注于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能否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关系到生产生活能否持续的关键。发达国家凭借在知识、技术、人才以及销售网络领域的优势,占据“微笑曲线”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发展中国家凭借劳动力及资源能源等比较优势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源源不断向全球提供重要的制造业产品或者承接外包服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互补性,释放了合作的巨大效率,也体现了产业合作的合理性。疫情全球性扩散对全球产业链产生冲击,造成了世界各国生产生活断链、掉链的问题,警示世界各国必须重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3.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球公共产品属性,反对把产业链供应链政治化、武器化。在国际经贸谈判中,要推动形成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消除非经济因素干扰的国际共识和准则,力争通过国际合作阻止打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恶劣行为。推动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重在平衡产业分工的利益分配。发展中国家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全球化的深化促使发展中国家通过降低价格等手段来竞争低附加值的产业市场,形成相关国家产业格局大多局限于以劳动力密集型为标志的中低端产业。与此同时,产业的关键技术、销售渠道、品牌大多掌握在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手中,整个产业的大部分利益被跨国公司获得。推动建立更加公平的基于产业分工的利润分享机制,将有助于缓解利益不平衡所带来的摩擦,促进世界各国更加平衡发展。

4.全球产业布局在不断调整,新的产业链供应链日益形成。推动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重在促进要素资源在各国的充分流动。世界各国深化合作必须促进劳动力、资本、技术及数据等要素充分流动,缓解各国发展的要素瓶颈制约。发达国家占据产业链高端,不仅拥有高端的人才,而且控制着产业链发展的重要零部件,发达国家对于技术出口大多采取严格的管制,由此给发展中国家承接产业分工带来巨大障碍。世界各国通过国际协调推动发达国家放松技术管制,促进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不仅能够缓解发展中国家产业分工面临的挑战,而且能够促进发达国家出口规模上升,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借鉴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也可以通过支持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扩大海外投资以收购兼并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由此破除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障碍。

(二)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

1.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辟增长源泉。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日新月异,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将给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这种变化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帆风顺,需要各国合力推动,在充分放大和加速其正面效应的同时,把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只有敢于创新、勇于变革,才能突破世界经济发展瓶颈。站在十字路口,世界经济如何实现长远发展考验着各国的智慧和勇气,需要各国坚持创新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各国应该加强创新合作,推动科技同经济深度融合,加强创新成果共享,努力打破制约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术交流合作,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2.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共享创新成果是培育世界经济增长新动力的现实选择。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创新是第一动力。在休戚与共的地球村,共享创新成果,是国际社会的一致呼声和现实选择。各国应该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共同打造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减速分化,内生增长动力不足与结构性问题并存,再加上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回升态势尚不稳固,迫切需要各国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造福人类是科技创新最强大的动力,共享创新成果才能让创新成果更广泛惠及世界各国人民,同时催生创新的更大动力。

3.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结合国际经验来看,衡量综合创新水平的全要素生产率与人力资本存量存在正相关关系,预示人才对于创新的重要作用。无论是科技竞争、企业竞争,还是综合国力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当今时代,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人才红利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红利,人才优势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最大优势。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合作,促进人才要素资源充分流动,成为创新合作源源不绝的内在动力。

(三)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1.开放融通是大势所趋。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国际贸易和投资等经贸往来,植根于各国优势互补、互通有无的需要。各国削减壁垒、扩大开放,国际经贸就能打通血脉;如果以邻为壑、孤立封闭,国际经贸就会气滞血瘀,世界经济也难以健康发展。各国要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各国应该坚持开放的政策取向,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提升多边和双边开放水平,推动各国经济联动融通,共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2.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减少负面外溢效应,合力促进世界经济增长。追求幸福生活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人类社会要持续进步,各国就应该坚持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独占。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弱肉强食、赢者通吃是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各国应该超越差异和分歧,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包容发展,携手应对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让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增长成果。

3.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全球经济进一步开放、交流、融合。投资、贸易及金融等方面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的新问题不断出现,当前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呈现多方面的局限性,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三方多次发表关于对第三国强制技术转让、产业补贴、国有企业及发展中国家地位问题等方面的声明。这不仅对当前国际贸易投资规则构成潜在冲击,而且对未来全球经贸合作产生较大不确定性。与此同时,世界贸易组织在多哈回合谈判以来进展缓慢,现有规则标准与世界经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此背景下,推动国际贸易投资规则朝着合作共赢的方向改革完善,有助于凝聚世界主要国家对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共识,促进全球大市场的形成,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四)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

1.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将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中国已连续5年保持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连续13年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地位。中国将始终是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中国将始终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源,中国将始终是各国拓展商机的活力大市场,中国将始终是全球治理改革的积极贡献者。

2.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将顺应国内消费升级趋势,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增强,培育中高端消费新增长点,持续释放国内市场潜力,扩大进口空间。中国持续降低关税,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中国持续精简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减少投资限制,提升投资自由化水平。中国正在稳步扩大金融业开放,持续推进服务业开放,深化农业、采矿业、制造业开放,加快电信、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开放进程。

3.中国坚定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必要改革,共同捍卫多边贸易体制。中国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全面落实,加快推进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加快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进程。中国支持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机制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持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同相关国家一道推进重大项目,搭建更多贸易促进平台,鼓励更多有实力、信誉好的中国企业到沿线国家开展投资合作,深化生态、科技、文化、民生等各领域交流合作。

讨论题:

1.如何充分认识开放是顺应全球化趋势的客观选择?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

猜你喜欢

全球化世界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全球化陷阱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