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遇见伟大
2022-12-26□清扬
□ 清 扬
一个时代的样子就藏在那个年代的书中、文字里,伟大的作品最能抵御时代的局限。我们深感幸运,能够阅读大家的作品。
如果问谁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作家,鲁迅必然榜上有名。鲁迅的高人气,是其在文坛的威望所致,也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中出现的鲁迅课文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里,鲁迅都是被选收篇目最多的作家之一。因此,在国内众多作家中,鲁迅成为特别的存在。
从1918年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成为中国新文学开篇之作起,鲁迅作品的传播已经超过一个世纪。在民国时,鲁迅的作品就开始进入教材,不仅出现在中小学课本里,也出现在高等院校教材里。鲁迅因为课文而成为中国人的集体记忆。课文里的鲁迅文章,已经成了一个国民文化符号。对青涩的少年来说,理解词句中的深意确实有些困难。但多年以后,诵读过的那些句子却成了彰显文化底蕴与思想深度的利器。
每个人都能在阅读中捕捉到鲁迅的文学或人格上的一点。我喜欢鲁迅的“韧性”。五四时期,他对所谓“启蒙”,其实是有些犹疑的,但一旦进入了之后,他却是坚持得最久的那一个人。他曾说过,“五四”退潮之后,同一战阵中的伙伴,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我自个落了一个作家头衔,在沙漠里走来走去。他孤独着,也坚持着。
朱自清称鲁迅的作品是“冷隽的字句,挺峭的文调”,流露出“冷酷的伤感主义”。他在课本中也一直是桀骜不驯的战士形象。但生活中的鲁迅又是极其富有生活趣味的温暖的人。
在文章中,他以近乎残酷的目光直视现实的真实,但又让读者相信,生活虽然像一条漫长的隧道,有时幽暗到伸手不见五指,但隧道的尽头,必然有光明。自我彷徨于文字,现实中投入到抗争。“狂人”爆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留下了希望。
周氏三兄弟,鲁迅为长兄,人称“大先生”。大先生的文字在课本里渐渐走进阅读少年的心里。也许我们成为不了一个伟大的读书人,但我们可以在阅读中遇见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