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力建设的理论意蕴与实践机理

2022-12-26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

杨 帆

(1.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党建教研部,北京 100091;2.中共吉林市委党校 政治学教研部,吉林 吉林 132000)

政党是近代政治的产物,政党政治是近代文明的沃土,自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主权国家之间的交往与互动逐渐成为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当今世界两百多个主权国家,除极少数国家和地区没有政党,其余均是由政党担任国家事务的主角。作为政党政治的核心要素,党的领导能力关乎党的自身建设与党内团结稳定,同时影响国家及社会发展。党的领导通常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以及组织领导,这里把党的政治领导放在首位,具有深刻而重大的意义。中国共产党对政治领导的重视贯穿整个政党的心路历程,并在党的建设、执政以及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不断加强政治领导力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更是实现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根本保障。

一、中国共产党增强政治领导力建设的理论意蕴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突出强调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根本性地位。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视,并且对于党的政治工作提出总体要求、总体部署与总体设计。一方面,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集中体现于能否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并且不断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另一方面,政治领导力的提升是保证党的政治领导的关键因素。

(一)党的政治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政党有着自己的独特性,然而,作为政党,它也势必与其他政党有着普遍意义上的共性,同样具备政党的本质属性。“党的政治领导,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共产党对国家生活和广泛的社会生活的领导,对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领导,对国家政权机关、群众团体、经济文化组织及其他党外组织的领导”[1],一般是政党所制定和执行的反映阶级利益、意志的路线、方针、政策。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和斯大林,再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与革命家,都曾经对于政治领导有过重要论述,并且在论述中充分表达无产阶级掌握政治领导权的重大意义。

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的延安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报告《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中就“深刻而精辟地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实现政治领导的条件”[2]。徐特立先生也曾经在《政党与政府》中深刻阐释政党的政治领导问题,虽然政治领导可以分为政治上领导和组织上领导的含义,但是他强调主要还是政治上的领导。“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三方面是有机的统一,缺一不可。政治领导是首要的,思想领导是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的灵魂和基础,组织领导是实现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的保证”[3]。在作用的角度,如何更好地发挥政治领导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努力寻求答案的政治问题。通过政治领导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先锋队,才能够真正保证群众工作方向的正确性,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国家社会建设的任务完成。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探讨革命无产阶级的纪律如何维持、如何检验、如何巩固,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先锋队实现的政治领导正确,从而带来的政治战略和策略的正确,进而使广大群众产生足够的确信与相信。这也深刻体现了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而言,掌握政治领导的实践必要性。在不同阶段,作为执政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用不同的路径、方针与纲领实现党的政治领导。在革命战争年代,提出不同时期的政治口号,以口号为引领,使得全体人民能够建立行动的共同目标。可见,政治领导不仅仅是关系党执政的领导权问题,更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党的政治领导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4]。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的理念、思想和宗旨需要通过执政过程和执政效果体现在国家的建设中,这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贯穿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始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能够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力量。政党与社会的关系有着明显的中西方差异。在西方社会,政党的目的是控制国家政权,尽管与普通的政治组织和社会团体有所不同,但是其本质上仍然隶属于社会组织,是社会中的政治组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党,主要通过各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先进性示范作用等非权力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方式)来实现党的领导”[5]。政治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的重要衔接桥梁,通过路线、方针、政策搭建。社会的发展依赖于充分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联系,更依赖于找到适合于本国发展的道路,因地制宜、因时而异。

(三)党的政治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政治领导解决方向和道路的问题,不仅决定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的方向和道路,同样决定政党与国家的方向和道路,它主要体现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方面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重大政治判断,是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工作重心,也代表着道路和方向。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且不断地为之努力奋斗,其本身也是在执行党的政治领导。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升华为政治形态的集中实践体现。党的政治领导一方面体现在党的整体方针政策中,另一方面体现在每一位党员的政治素养和讲政治的能力中。“讲政治”是坚持党的政治领导的具体体现,如何“讲政治”则是党员维护党的政治领导的行为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突出特点和优势,“讲政治”要求党员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纪律、政治观点等。概括而言,就是把党的政治领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首先,“讲政治”是历史的命题,是中国共产党积累的优良传统和执政经验。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唯有坚持政治立场的正确性,坚定政治领导的稳定性,才能够处理各种危机与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马克思主义的政治领导要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也就是用好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工具。辅之以严格的政治纪律作为保障,没有统一的原则和准则,无法产生规范的行为和规范,在路线方针执行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保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要求党员必须要“讲政治”,一定要坚持党的政治领导。

二、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力建设的主要经验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自执政起,对政治领导给予高度重视,通过经验积累建立良性循环的反馈机制,从而在强大的政治领导下,提升社会凝聚力、增进人民信任、促进国家健康有序发展。这些经验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进程当中,也凸显于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所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路线与制度设计中。

(一)以政治动员带动政治参与,形成政治领导的感召力

政治动员是政治领导的现实手段,通过政治动员能够更有效地实现政治领导。政治动员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其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提出政治口号,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党的一大上通过的党纲中提出要“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以及“宣传共产主义”[6]的纲领口号。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的宣传口号,号召群众参与土地革命,吹响反封建的号角。通俗易懂的政治口号能够体现人民的政治愿望,成功动员大批农民,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提供群众基础。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治动员理论体系,不仅有明确的动员口号,同时认识到政治纲领的重要性以及动员手段的多样化。在解放战争时期,围绕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三大口号,争取支持和平团结的各方民主力量。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在政治动员政策方面也有所调整: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提出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抗美援朝期间,战争动员与爱国主义宣传成为最主要的形式,“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带领207万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及成千上万民工、铁路员工和医务工作者奔赴前线,保卫祖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的调整,政治动员的目标任务也随之发生变化,为更好地适应这种新情况,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逐渐向群众运动的方向转化。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国梦”,实现“中国梦”正是基于中国社会现状分析以及当前中国人民的迫切需要,并且这一目标的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正是良好而正确的政治动员的结果与实践,使得中国共产党的感召力不断增强,在人民心中的话语权也得到大幅提升。

(二)以政策纲领确定政治准则,提升政治领导的执行力

实现政治领导需要执政党强大的执行力,执行力是将理论付诸实践的重要枢纽。中国共产党在党的一大纲领中旗帜鲜明地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的确立使政党有了道路指引。党的二大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和第一部章程,首次对党的建设和党员言行作出规范;为了贯彻执行党的二大纲领,中国共产党开始把建立民主联合阵线作为党的中心任务,随着形势的转变,中国共产党在执行纲领的过程中也进行相应调整,积极探讨如何与国民党进行合作,通过西湖会议将难以实现的国共两党“党内合作”设想转变为切实可行的“党外合作”策略,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策领域重视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荣传统。纲领就是旗帜、纲领就是方向。随着革命的不断深化,党的七大确定了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7]。这一路线阐明了当时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并且指出实现这一目标的办法就是壮大人民力量,更为重要的是,充分认识并且强调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性,革命想取得胜利,党的领导是关键。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主要通过纲领指导以及政策指引,带领中国人民有计划、有系统、有目标地进行国家治理与执政党建设。

(三)以民族认同促进政治共识,增强政治领导的凝聚力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民族认同和政治认同是执政的关键因素。毛泽东同志曾在1956年《论十大关系》中论述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时指出,“天上的空气,地上的森林,地下的宝藏,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重要因素,而一切物质因素只有通过人的因素,才能加以开发利用。我们必须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来共同努力于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8]。这一论述正是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工作的核心理念的体现。采取何种经济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来实施少数民族政策是党的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需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时局进行调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是中国特色的民族制度,也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性政策,这是在充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文化特点而给予少数民族人们充分的自主权。民族平等,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础,同样是民族认同的前提。与此同时,对于少数民族的组织形式不断加以改进和规范化,与当代社会和国家发展步调一致。因为,“于政治认同建构的角度而言,在积极吸收少数民族现有良好组织伦理基础上,增强少数民族村落中非正式组织的开放性,避免其狭隘性,使之继续成为中国特质的现代组织伦理载体,是增强少数民族公民政治组织认同的有效途径”[9]。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合理化的民族政策,才能够保证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稳定,各民族人民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对于政治的认同、对于民族的认同、对于国家的认同,三维合一地助力于党的政治领导。

三、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力提升的实践理路

党的政治领导主要体现在把握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提出大政方针和重要决策;开展宣传教育,巩固和扩大党的思想政治影响;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实现党的主张;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以及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实施监督。因此,中国共产党政治能力建设的路径方法需要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的方向性、制度性与科学性。

(一)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政治能力建设的方向性

拥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是一个政党走向成熟的标志,明确的领导核心和坚强的领导集体有助于更加坚决、更有勇气地推进党的事业,确保党沿着这个正确的道路前进。新时代,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核心意识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纪律,是加强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政治能力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拥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和卓越的领导人,并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二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革命和建设实际,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10]这样的领导核心能够在党员之中产生强大凝聚性,而这样的凝聚性又可以促进党的领导核心不断完善。在当今百年大变局之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给党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思想认识的角度,“两个维护”绝对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要落实在党员的一言一行中。增强“四个意识”与坚定“四个自信”是“两个维护”的检验剂,思想的坚定与行动的自觉相结合,真正做到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实现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任务。另外,在行动逻辑的角度,不仅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实现行动与思想的统一,遇到不符合“两个维护”的情况,或者任何“低级红”“高级黑”“两面派”“伪忠诚”等性质的行为,坚决与之进行斗争;绝不搞阳奉阴违,始终对党忠诚,绝对忠诚,这也是党性的集中体现,是政治能力的集中体现。

(二)切实完善领导体制,强化政治能力建设的制度性

“领导体制是指领导机关的领导权限的划分,以及按照这种划分所设置的组织机构体系,所形成的活动方式、行为准则、规章制度体系的总和”[11]。领导体制包括三层含义:一是领导系统作为整体而言,它的职责和权限划分的制度体系;二是领导系统内部而言,主要的组织制度和运作机制体系;三是体制内互动而言,领导者个人或组织之间及其与被领导者个人或组织之间相对稳定的政治关系。完善党的政治领导体制,需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出发,重点解决权限划分和体系结构、运作机制以及关系互动领域的问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制度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中之重。领导体制的完善应该不断优化组织建设的总体规划,对党的政治领导进行全面部署,将组织体系的合理化作为任务目标,将其与国家的政治发展、经济政策、社会进步相结合,统筹安排,整体协调,形成系统运作的全套机制。另外,领导体制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发挥政治适应能力和调整能力,也就是政党需要根据社会已经变化了的情况和未来可能出现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自己的政治纲领、战略、策略,调整政治活动的内容、方式,适当地改革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发展政治思想和理论。首先,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经济是政治生活的基础,能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是衡量一个执政党政治领导成功与否的标准。其次,要与人民群众的愿望和需求相适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是实践的真正主体;如群众不满意、不高兴,民意得不到满足,政治领导和领导体制就难以发挥效用。再次,要与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国家目标相适应。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现代化、文化现代化、同时也是政治现代化,党的领导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保证,其领导体制的现代化才能促进经济和文化现代化,最终实现人的现代化。领导体制的不断完善能够实现政治领导能力建设的制度性,从而为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提供基础。

(三)有效改进领导方式,提升政治能力建设的科学性

领导方式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不仅仅是党的政治能力建设的关键指标,而且直接影响执政的科学方式和国家政治局势的稳定。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必须实现统一。

改进领导方式,最首要的是制定正确而科学的政策。党的政治领导实质就是政策领导,这是政治领导的根本遵循,是实现政治领导的第一步。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需求都充分证明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此外,要探索各类群团组织和其他组织密切联系群众方式的多样化,实现党的政治领导。执政党可以通过向国家机关推荐干部实现党的政治领导,促进功能发挥,这也是重要的领导方式之一。通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的政治领导。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发挥,人民群众会更加信任党的决定、理解党的方针、拥护党的决定、执行党的路线,党的政治领导便能够实现。因此,党员要提高自身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仅仅有理论储备,更要有工作能力,成为真正的榜样;同时,要注意个体形象,加强作风建设,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只有作风正,人民才能心气顺,才能够认可党的领导,整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才能大大提高。

猜你喜欢

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俄罗斯政党的最新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