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研究综述

2022-12-26曹均学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共同体卫生抗疫

曹均学,王 洋

(西华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暴发,并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席卷全球。2020年5月,习近平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上明确提出“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是中国应对新冠疫情和突发性全球卫生危机贡献的中国智慧。之后,国内学者对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主要围绕为什么要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理论渊源和时代价值,如何共建人类命运健康共同体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一、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研究概述

(一)关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出背景的研究

习近平提出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以来,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从国际与国内两个维度展开。从国际背景维度,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解决新冠疫情难题、促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改革的必经之路;从国内背景维度,学者主要从中国战疫的伟大成就及中国和平崛起迈进世界舞台两个角度进行探讨。

1.国际背景。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国人员交往、经济联系愈加紧密,任何一国出现新冠疫情,其他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为防止新冠疫情扩散蔓延,各国只有通力合作,才能消除其对人类造成的威胁。习近平提出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主要基于两方面考量:一是破解全球新冠疫情难题的需要。孙存志等[1]认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主要是为了防范全球卫生健康风险,维护人民生命健康与安全。杨鸿柳等[2]认为当前新冠疫情已升级为大流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不仅是对现今疫情危机的考量,也是对人类健康安全发展的长期规划。二是促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改革的需要。孙建龙等[3]认为,在中国取得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阶段性胜利的同时,美国时任总统不顾疫情给人民带来的严重后果,煽动疫情政治化运动,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造成巨大阻力。王淼等[4]认为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对完善全球卫生治理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治理能力、促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全人类共同发展。

2.国内背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我们党始终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原则,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2020年5月底,在各部门相互统筹、相互协作下,国内进入了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各地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企业也有序复工复产,不仅保障了国内人民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也为全世界抗疫胜利注入了信心。刘明松[5]认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维护全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新课题,是人间正道,是植根于中国抗疫伟大成就的经验总结。当前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提出为实现现代化强国与伟大中国梦提供了坚实的社会条件,也为全世界美好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中国始终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原则,以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态度向大众表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决心。樊建武等[6]认为中国坚持多边主义立场,倡导生命至上原则,积极推进世界各国合作协商,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有利于中国在各国人民心中树立起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为全球卫生治理提供新的范式。

(二)关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科学内涵的研究

国内学术界对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科学内涵的阐释主要集中在“中国方案说”“卫生外交说”“价值理念说”“理论体系说”等几种观点。

1.中国方案说。中国方案说认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中国对国际社会面临的全球公共卫生难题所提供的倡议与方案。陈娜等[7]认为习近平提出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既是对全世界战胜各种重大传染病的理性思考,也是对当前全球人民共同战胜新冠疫情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王明国[8]34-40认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着眼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健康发展,生动诠释了维护全人类的健康福祉是当今时代的重大需求,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促进全球卫生治理体系更好发挥其功能的中国方案。

2.卫生外交说。卫生外交说认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中国外交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重要战略。战疫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卫生外交是促进各国合作共建全球疫情防线的重要举措。中国通过卫生外交既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帮助、国际社会的支持,也积极向世界提供技术援助和经验交流。李云龙等[9]认为中国应继续秉承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加快完善我国卫生安全体系,不断推进卫生外交,最终筑起全球新冠疫情的防控战线。

3.价值理念说。价值理念说认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思想是中国创新提出的具有概括性的价值理念。王小川[10]认为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与世界各国深入合作、携手共同维护全球卫生安全,充分展现了团结合作、患难与共的价值理念。徐艳玲[11]42-45则系统论述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所包含的四个方面价值理念,即休戚相关的整体理念、风雨同舟的合作理念、一视同仁的包容理念及可持续发展理念。

4.理论体系说。齐峰[12]认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不仅是指导破解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理念,也是蕴涵一整套逻辑的完整理论体系,即“理念、话语、行动”的统一,三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王云屏等[13]认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体现了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观和可持续全球治理观,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需要以建设利益共同体、知识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为核心内容。张甲英[14]认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健康观、利益观、合作观的逻辑统一。

(三)关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论渊源的研究

现今,国内学者对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论渊源的研究主要分为三类: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说、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说、中华传统文化说。

1.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说。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5]一些学者认为想要了解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论渊源必然要从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视角出发,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与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超越。彭哲等[16]5-7认为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都强调人类生存是离不开群体的,我们要谋求构建一个对全世界人民都关怀的共同体。武晟等[17]38-43认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构建马克思真正共同体的必经之路。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既反映了人类的经济利益需求,也反映了人类关于生命健康安全的价值追求,其奋斗方向符合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真正的共同体的判断标准,即是否反映了每个成员的利益。程莹[18]认为马克思主张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方式是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推翻资本主义社会,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在继承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基础上实现了方式的转变,即主张团结合作、共建普遍安全的美好家园。

2.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说。“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19]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对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具有指导意义。例如,管仕廷等[20]认为马克思世界历史观为破解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提供了强大的历史唯物主义参考。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促使世界各国变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全人类共同克服异己统治实现解放是单个人解放的途径,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在解决全世界共同的公共卫生危机的基础上保障各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全球新冠疫情形势严峻,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基础上创新提出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将有助于推动全人类的共同发展。

3.中华传统文化说。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和合共生、相互帮助、人类命运休戚相关。一些学者认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习近平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与当前国内外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糅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后创新发展而来的。它既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对其进行创新转化的结果。秦立建等[21]认为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思想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天下情怀及和合思想。 “大同世界,天下为公”“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天下和合,共为一家”无不在向我们展示古人所向往的理想社会。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正是对和合思想的延续与发展。

(四)关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时代价值的研究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出以来,受到了中外人士的高度评价,说明它不仅反映了各国人民的呼声和期盼,更彰显了其时代价值,为世界各国抗疫指明了方向。

1.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论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但当人类面临严重疫情威胁时,人们首先关注的是生命安全。因此,各国应协调步骤、统一行动共同抗疫,而不是为了个人自由威胁他人的生命健康。习近平提出的共建人类健康共同体思想不仅发展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而且拓宽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外延。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球公共卫生健康领域内共同体的提出实现了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从抽象到具体的转换。彭哲等[16]5-7认为,马克思提出的“世界是利益共同体”“自由人的联合”等论述的科学性正在不断被人类实践所证实。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的基本形态包括生命共同体与利益共同体,中国提出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主张共同消除人类生命健康与安全发展道路上的障碍,这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脉相承的,是对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诠释。任敬[22]认为新冠疫情以来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在风云变幻的国际格局中发挥了应有的效果,最大程度上拓宽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延。

2.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现实价值。中国能防止新冠疫情蔓延扩散,西方为什么出现疫情井喷式暴发,关键是价值理念上的差异及是否有科学理论作指导。习近平在深入总结中国抗疫经验基础上,向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和方案对世界抗疫具有重要现实价值。梁爱文[23]认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破解当前卫生难题的实招硬招,中国不但是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者,也是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践行者。习近平在一次又一次外交活动中分享中国抗疫智慧,即坚持以人为本、以良法推动善治、以科技驱动防控、发挥政治优势统一指导凝心聚力。王明国[8]34-40认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关注人类公共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同时具备卫生保障和健康取向的实用性和价值性的共同体。在全球抗疫中,中国向有确诊病例的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共享防疫物资、派遣医疗专家、分享防疫经验、暂缓债务偿付等,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维护各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与安全,为全人类增进健康福祉。

(五)关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实践路径的研究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我国采取了切实有力的措施防止了疫情扩散,取得了抗疫胜利的阶段性成果。学术界总结了我国抗疫实际工作,梳理了我国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实践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打破旧观念,加强国际合作。我国充分认识到疫情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巨大威胁,因此,从疫情发生以来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及世界各国通报了新冠疫情,并积极与其加强合作,倡议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倡导打破旧观念,促使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成为国际共识。刘姝[24]认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亟需解决的问题是明确各国人民会出于哪种动机并通过哪种方式接受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都是为利益而奋斗的,让成员从中获利是认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关键一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合作、推动共建健康丝绸之路、向疫情国家提供人道主义关怀等一系列活动使各成员国获得了精神最大公约数、对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有了一定期望,进而推动全球卫生治理。胡鞍钢等[25]认为中国在抗疫过程中以国际合作为动力,即与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展开合作的同时,也不忘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展抗疫合作。例如,构建中日韩新冠肺炎合作、澜湄合作等,中国以向世界共享部分新冠毒株全基因组序列、分享新冠疫苗等实际行动践行着卫生健康共同体。

2.变革旧机制,健全保障机制。疫情暴发后,我国打破常规积极应对,短时间内建立了火神山等医院、动员全国医疗物资及人员赶赴疫情严重地区进行医治、建立了应对新冠疫情新的体制机制。武晟等[17]38-43认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应加快完善国际公共卫生合作机制,健全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通报与信息共享机制,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争议调解与援助等环节的合作机制,协商后疫情时代国家交往机制与贸易往来机制,推动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效能,从而恢复正常的国际秩序。徐艳玲[11]42-45认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涉及保障机制的方方面面,首先需建立健全资金物资保障机制,如五万亿美元经济计划、COVID-19团结应对基金;其次需建立健全科技研发保障机制,即国际社会应汇集各国科研力量、深入病毒研究、共享科研成果,为全球抗疫作出贡献;最后需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机制,既要加强全球突发事件应急制度,也要完善全球监测机制,降低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对人类的消极影响。

3.增加国际合作新动力,完善组织效能。陈永森等[26]认为主权国家、国际组织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坚定力量,为抗击疫情应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参与到全球公共卫生健康治理。例如,中日韩三国应进一步加强疫情联控,中国——东盟应建立卫生合作机制,中非应加强卫生合作对接,中国应在G20、金砖国家等国际组织中积极宣传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不断增加公共卫生治理的新动力。郝宇彪[27]认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仍需支持以联合国为核心、以世界卫生组织为平台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二战以后,世界卫生组织对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当前单边主义盛行、世界卫生组织存在领导力真空的困境,但我们仍要支持其发挥作用,坚持多边主义、完善组织效能。

综上所述,当前国内学者对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思想提出的背景、科学内涵、理论渊源、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多维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随着国际社会抗疫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将越来越认识到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价值、越来越认清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污蔑及实质,加强国际抗疫合作,为人类美好生活而共同奋斗。

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中国贡献人类社会的重要理念和抗疫方案。由于提出时间不长,它的理论渊源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同时,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关系、与自然界如何共生、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是什么关系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一)理论渊源研究不足,未能有效阐释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关系

现如今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背景、内涵、意义、挑战和路径上,关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思想理论渊源的研究成果虽然较多,但其研究深度还不够。就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说,关于“真正的共同体”思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等理论的研究颇多,但关于马克思主义共同观等理论的研究甚少;就西方建设共同体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来说,缺乏批判性探讨,更谈不上系统、深入的研究;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说,主要集中在中华传统“和合”文化,而其他文化的研究较少。学术界也没有很好地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与理论渊源结合起来,如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创新,但具体相通的表现是什么、相通的原因是什么学术界还没有回答。

另外,习近平是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而纵观当前学术界不难发现学者在研究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时却割裂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在谈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论渊源与实践途径时,忽略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角度。由此,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在未来的研究中应拓宽研究视角、明确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研究不够,大生态观意识未能凸显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当前,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有限且缺乏敬畏之心。病毒是早于人类存在于地球的生物,病毒的历史悠久,但人类对病毒研究的历史却不长;同时,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企图主宰自然。这一切都导致人类的生产生活给环境带来了无法弥补的破坏。

实践告诉我们善待自然能得到自然的馈赠,破坏自然会反噬人类自身。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就是要保障人的安全发展、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只有共同打造和谐生态环境才能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尽快实现。当前学术界对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研究未能较好凸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这是未来学者研究时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三)构建路径未能彰显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维视角

当前学术界在论述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时主要从全球治理、“一带一路”等角度来探索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路径,从打破旧观念、变革旧机制和增添新动力的路线出发具体阐述,这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路径相近,存在研究视角单一、创新不足等问题。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应是一个多维的、系统的工程,既要立足国外空间,也要立足国内空间,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层次、多角度创新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路径。此外,我们也可以借助新闻传播学、国家法学、国际贸易与金融学等学科深入探讨并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路径。

三、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研究展望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出以来,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认可,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实现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其中,理论的清晰、路径的明确、方案的成熟是必须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深化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基础理论的研究

我国在抗疫实践中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但这些经验只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才能被人们广泛接受和认可。加强对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基础理论研究,形成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从而产生实际指导作用。一方面,我们要多维度深入研究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论渊源。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我们要从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等理论出发去探寻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科学性;在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应从“和合”文化等出发论述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中国底蕴;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方面,应深入研究二者的关系,明确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研究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当前国际形势背景下我们如何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大力倡议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如何通过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与践行?同时,我们也应思考如何通过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增强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21世纪话语权?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深化不同学科视野中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科学内涵,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学、医学卫生学等学科的研究;同时,加强新闻传播学、国际贸易与金融学、中医学、国际法学等各学科的研究,多视角把握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逻辑结构。

(二)进一步深入研究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实现路径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既需要传承古今,也需要贯穿国内外。目前学术界对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实现路径的研究比较丰富,但也缺乏一定新意。未来,学者应在既有结论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实现路径,立足国内外空间,考虑过去、现在、将来几个维度,多层次、多角度论述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实现路径。另外,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也应与“五位一体”相结合,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出发思索如何更好地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加强与新闻传播学、国家法学、国际贸易与金融学等学科相联系以便创新实现路径。

(三)深入研究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中国智慧与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美好愿望都需要伟大实践来实现。尽管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第一次创造性提出的,也是中国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推进的,但未来学者们的研究应继续深入探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并以中国抗疫为例研究中国为什么能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结中国成功经验为世界抗疫提供成功范例,以中国为圆点不断扩大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辐射范围,打造中日韩共同体、中国——东盟共同体、湄澜共同体、中非共同体等。另外,在对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研究中我们也应明确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已经贡献了智慧,也向国际社会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但仅靠中国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国际社会的一致行动。如何发挥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的作用,共同致力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事业是一个重要课题,必须进行广泛深入研究,才能构建人类卫生安全网、共创人类社会美好生活。

总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全人类必须同甘共苦、共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才能有效应对和战胜病毒,最终维护全人类健康福祉。

猜你喜欢

共同体卫生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画”说抗疫
爱的共同体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智取红领巾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卫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