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型作文“当代青年如何学习”导写
2022-12-26广东广州市广州大学附属中学邓云璐
广东广州市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邓云璐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的人学习做菜,事先打印好菜谱,严格遵照既定顺序,再备小型磅秤,配菜配料逐一过磅,务求做出如厨师般的味道。
有的人学习做菜,熟悉大概步骤,不拘程序小节,配菜配料全凭信手拈来,一边尝试一边摸索,希望做出自己最满意的味道。
上述材料能给努力学习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引
材料共分两段,不难看出两段材料形式上并列,观点对立。
两段材料设定了日常情境,分别阐述了学习做菜的不同方式。第一则侧重于严格遵照菜谱、按部就班、精准模式化学习做菜,希望做出厨师般的味道。第二则侧重于不拘程序、信手拈来,提倡摸索式学习做菜,希望做出自己满意的味道。要避免仅由某一关键词理解材料,要综合理解。不难看出,文题材料与引导语属于喻体与本体的关系,应从学习做菜,联系到作者自身发展、探讨当代青年应如何学习。要从做菜的比喻意,分析两段材料中两种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等方面的不同,还要从中找到两种学习方式方法的不同与优劣,并进一步思考其内在关系。重点谈原因、谈做法。
具体而言:第一种学习做菜方式,事先打印好菜谱,比喻学习要遵循前人的经验与方法;遵照既定顺序,准备小型磅秤逐一过磅,比喻学习知识要务求精准,严谨规范;努力做出酒店厨师般的味道,比喻学习目标是尽力达到前人高度。这种学习方式,优势明显,具有章法,而且按照前人经验,循规蹈矩,总能达到一定水平。但这种程序化、模式化的学习方式,墨守成规,容易固化思维、扼杀想象力与创造力。
第二种学习做菜方式,熟悉大概步骤,不拘程序小节,比喻学习熟悉步骤,不拘小节;信手拈来,一边尝试一边摸索,比喻学习要自主思考、勇于尝试、探索创造;希望做出自己最满意的味道,比喻学习目的是探索、发现。这种学习方式,看上去随意,全凭个人感觉,因而最终结果存在不确定性。然而其好处在于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彰显个性,闪耀创新意识,能有新发现,新成就。
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立意一:权衡两则材料,更赞同材料一:学习应该遵循前人的经验与方法,按照既定顺序,以达到前人的成就。要联系第二则材料喻意的弊端说理。
立意二:权衡两则材料,更赞同材料二:学习应不拘一格,自主思考,不断尝试、摸索,以期达到自己的目标。要联系第一则材料的弊端说理。
立意三:综合两则材料,辩证地看待两种学习做菜的方式,得出观点:学习应该结合两种学习方式的优点,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以获得最佳效果。
关系型作文,考查的是思辨能力,在写作之前要明晰材料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有并列统一关系、是非取舍关系、并非绝对关系、并列共存关系等。在写作时应做到具体题目具体审视,具体关系具体评判,以辩证思维看待不同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方式写作。
此题的两则材料即为形式并列,观点对立的关系,这类材料可按照以下方式行文:
1.可以赞一贬一,但都得提及,且需指出材料的具体内容,并且讲清楚赞成的原因与贬斥的理由。
2.可以两则材料都肯定,但更倾向哪种学习方式。要讲清楚两则材料的可取之处,更要讲清楚赞成的另一种学习方式为什么更好。
3.可以将两则材料统一起来,结合二者,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但要讲清理由,讲清条件,如学习阶段不同(入门阶段与夯实基础后)、青年身份不同(初高中生与研究生)、个人性格能力不同、所从事的领域不同(基础研究领域与前沿领域、流水线工作与高新技术)等。
素材链接
1.郑板桥年轻时曾潜心临摹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然而这并没有使他出名。于是他另辟蹊径,不断探索,在吸取各大书法名家所长的基础上,熔铸自己的风格,创造了雅俗共赏的“六分半书”,即“板桥体”,自此名声大噪。
2.齐白石一生大量临摹前人作品,不断汲取历代名画家的长处,不断探索创新,五次改变自己的画风,形成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3.中国在学习苏联经验时,没有完全照搬,而是结合本国国情,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汪曾祺师从沈从文,二者风格相近,但汪曾祺与沈从文的作品却明显不同。究其原因,汪曾祺从沈从文的写作中学到了纯真,又在纯真上加了朦胧的诗意。
5.不学古人,法无一可。竟似古人,何处著我?
——袁枚《续诗品》
6.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齐白石
佳作展示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有的人学习做菜,一板一眼按照程序进行;有的人学习做菜,了解大概,就进行自己的创作。一边是前人已开辟的大道,一边是未开发的小路。当代青年纠结于其中,但“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或能给当代青年以启示。
似我者死在当代社会随处可见。做菜严格按照菜谱,那何须人来做?炒菜机器人比人更精准。人的劳动又何异于冰冷的机器?当代社会,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机器的模仿能力飞跃。炒菜、跳舞、唱歌等,机器都能完美地复制。我们学习某种能力,目的是能有所创造,学得一模一样,再逼真又有什么价值呢?时代的进步让我们不再需要一味模仿前人,而前人之经验也未必适合当代青年。
学我者生,于古今皆为不变之理。王羲之师从名家,可他并不盲从名家,以十缸水为墨,积极探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终成一代书圣。汪曾祺与沈从文可谓典例。汪曾祺师从沈从文,二者风格也十分相近,但汪曾祺与沈从文的作品大为不同。究其原因,汪曾祺从沈从文的写作中学到了纯真,又在纯真上加了朦胧的诗意。当代青年也应如此。互联网时代让以往一票难求的专家讲座不再遥不可及,青年有大量的学习材料。青年要抓住机会,从中汲取养分,结出自己的果实。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为青年发展指明方向。一、在日常生活中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向优秀的人学习经验,所谓“不学古人,法无一可”。二、学习要追本溯源,探求其本质。如在学习知识时要深入分析是否合理大胆质疑,不照搬照抄,所谓“意似古人,何处著我”。三、不能一味盲从。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成功人士的条件与你不同,他的经验又怎能套用于你的身上。四、青年也不能一味追求个性而脱离实践。万丈高楼平地起,连地基都未打好,却妄想自成一派,这无疑是异想天开。
两种学习做菜的方法启示我们: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做菜如此,天下事均通此理。人类文明从不是墨守成规,亦不是灵光一现而成,而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与创新中薪火不绝。
奋斗吧!青年。我们是奔涌的后浪,前浪只能为我们提供参考,我们不能亦步亦趋,时代的浪潮涌向何方由我们而定。
于烹饪中领悟学习方法
有人做菜,严循菜谱以贴近大厨标准;有人做菜粗通步骤,在摸索中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味。烹饪如是,学习亦然。我们可以努力学习前人的学习经验与方法,降低试错成本;亦可以在打好基础后努力寻找最适合自身,效率最高的方法——但无论如何,大多数青年在起步阶段都需要学习前人经验;但要有所发展,则要有所调整,形成自己的特色。
努力汲取成功者的经验,是学习中降低试错成本的捷径。菜谱规定了程序、分量、时长,这些都是经过无数人试错后的智慧结晶。严格依照菜谱,有利于我们做出最符合大众标准口味的美味。而菜谱就犹如师者传授的学习经验与方法,老师在多年教学中,总结出不同学生的共性问题,传授给学生最普适、最稳妥的学习方法。处于高中学习阶段的我们,若是在应该夯实基础的时候自由发挥,仅凭个人喜恶学习,很容易阴沟里翻船,事倍功半。因此,我们应以效率为先,跟紧老师,让学习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然而学习也不能直接照搬,墨守成规。在打好基础后,勇敢探索,多多尝试,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所发现和创造。“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千人千面,每个人的性格、学习目标、学习积淀以及自我定位本不同。更何况,一味学习前人经验而不加以改进,久而久之会让人如同受训的跳蚤,即使盖板已经拿掉也难以超越原有的高度。相反,无数技艺、学问、方法皆因学习者的不断超越和创新而更加鲜活。“慢着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著名的文学家、美食家苏东坡学的本是家常炖肉,但他在多次炖煮中反复调整炖煮时长,最终确定了慢火炖肉法,让“东坡肉”流传至今;“书香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的许渊冲若不是在翻译的道路上不断精进提升,自创独特的韵体译诗,又岂能被世人称为一代大家?不可否认,大厨的味道虽美味,却不一定让你满意。正如学习前人经验固有益处,但最终只有突破旧法,才能成就你的独门绝技。
其实,这两种学习方法不矛盾,更无对错。学习方法本就应该灵活运用,因人而变,因时而变。初学者应学习前人经验,先达标,才能让学习朝基本正确的方向前进;进阶生则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调整,寻找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案。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无论哪个阶段,选择何种学习方法,唯有将其与自身努力相结合,才能超越自我,实现飞跃。作为新时代努力学习的青年,你我应深知,怠于行动者将把新芽掰断,勤于实干者却可以把未来勾画。让我们与书山墨色相伴,与高远理想相拥。你我前景可待,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