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宣讲·创新表达:《就认这个理
——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解读
2022-12-26廖立东毛江红
□ 廖立东 毛江红
2021年3月26日,由中共湖南长沙市委宣传部、中共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长沙市教育局、共青团长沙市委、长沙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共同打造的《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在湖南教育电视台、长沙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及政法频道等多个主流媒体平台播出,同时在新湖南、芒果TV、智慧长沙、移动和校园、腾讯新闻等网络平台进行同步直播,通过嘉宾讲解与艺术创作表演相结合的党课形式,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仅网络平台的收看人数就达500.3万人次。该节目之所以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与其创新表达方式密不可分。
叙事故事化,演绎红色经典
长沙广播电视台主创团队通过多次研讨,认定“站位要高,形式要新,情感要真”才能打动人心,因此,在《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中采用了情景话剧、影视和演讲等元素深度融合的节目模式,立足少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的史实,扎根湖湘红色文化,以“故事”做宣讲,通过多种形式的交互进而使叙事更加生动化、立体化。
立体叙事,创新节目形式。《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作为湖南省第一档大型融媒体党史学习教育节目,经过反复打磨选址在毛泽东等革命先辈在第一师范就读时的大礼堂进行节目录制,邀请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领导、党史专家、教授以及宣教老师作为授课嘉宾,消防员、返乡创业青年、抗疫一线护士、空军航空兵、解放西特警、大学生志愿者、杂交水稻青年研究人员等青年代表为听课代表,主持人以“班主任”的角色带观众聚焦1914-1921年的长沙,以革命历史文物、红色教育基地和其承载的故事为切口,开启了一场关于理想、信仰、担当及青春的时空对话。节目置身真实的大礼堂,保留着原貌的桌椅陈列,经典影视片段的巧妙穿插,交织出一个历史照亮现实的时空体验,完成了一场横跨百年的思政公开课。
细节表现,刻画人物形象。节目开篇即点题,画面从经典影视剧《恰同学少年》的晨诵片段过渡到实拍第一师范教学楼画面再切换到穿着民国服装的当代学生的诵读现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诵读声久久萦绕耳畔,背景VCR的诉说、时局图的展现,立刻把观众拉回到当时羸弱的中国,“山河今有恙,吾辈当自强”的责任心油然而生。节目中“二十八画生征友启示”引发的误会;“不谈金钱,不谈家庭琐事,不谈男女问题”的“三不谈”原则;毛泽东“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的读书作息时间表……每一个史实的挑选,每一个细节的表现,生动而细腻地刻画了毛泽东等一批有志青年,在中国新旧时代交替、社会激烈碰撞之际,怀着一腔热血豪气,无所畏惧地去上下求索,积极奋斗、努力进取的精神面貌,
语态平实,贴近年轻文化。理论宣讲节目作为政治传播的一种形式,常常因为说教式的话语方式饱受诟病。相对于其他理论宣讲节目,《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的话语表达更为落地,也更贴近年轻人生活,如湖南理工学院副校长徐小立解读《湘江评论》时说道:“《湘江评论》创刊号……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这就是毛泽东的自媒体……《湘江评论》是完全意义上的‘新媒体’……”把历史与现实巧妙的联系,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不仅极好地阐述了《湘江评论》在当时的历史地位,也瞬间拉近了与年轻人的距离,让观众倍感亲切与真实,留下深刻的印象。
视觉场景化,激活集体记忆
在《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中,节目组通过经典影视作品的回顾,把观众带入情境,以专家教授的讲授帮观众连接现实,又以青年舞台演绎来再现历史场景,通过精心构建多个场景,给了观众完美的观感体验,进一步加深了观众的理解,进而使宣讲更加生动化、立体化。
舞台演绎,营造沉浸体验。节目中以情景话剧重现了“毛泽东长沙主持新民学会新年会议”历史片段,通过对“学会的共同目的、实现的方法、着手方式”三个递进问题的热烈讨论,由“班主任”对每个问题总结串联,巧妙地把一场思辨完整立体地呈现在观众面前,随着灯光的转换,影视剧作品中蒙太奇手法运用到情景话剧中,使话题转换自然流畅,“班主任”的总结恰好起到起承转合的作用,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
经典重现,唤起观众共鸣。电视是一种综合的影像艺术,在《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中编导穿插了多个背景VCR,以叙述性的文字配以历史照片和经典影视剧画面,烘托氛围,让每一个篇章都能给观众留下深刻记忆和情感共鸣。比如第一篇章VCR中引用了冯远征扮演的陈独秀同期声:“耻辱,莫大的耻辱,是我中华民族的耻辱”,瞬间把当时中国的内忧外患和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表达得淋漓尽致,也点燃了观众的情绪,为后续发展做好了铺垫。而每一个经典画面的引用都是编导从大量影视剧、纪录片中精选而来,不仅要史实相符更要能与其他镜头融合自洽,只有这样才能给观众以完美感受。
形式创新,雕刻影像艺术。节目的另外一大创新点是立体舞台加虚拟动画的画面表现,为观众营造全方位的沉浸体验。整个舞台简单大气,三个LED屏随着节目进程转换着画面,中间大屏动态背景渲染氛围,右侧舞台设置为情景话剧表演空间,根据场景搭设真实的场景道具。舞台场之间的互动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形成多方位立体表演,在专家讲述时,观众一起聆听人物故事;在情景表演时,观众一起融入话剧表演。随着叙事空间的转换,后期编辑加入虚拟动画,丰富的元素,让每一幅画面都呈现出极高的艺术性,历史与文化交融,恰到好处。
说理情感化,构建思想认同
《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定位为开学第一课,以年轻人喜爱的形式,构建文化认同。
深入浅出,从历史到现实。《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巧妙地以党史专家张志初讲述“‘阿芙乐尔’战舰、法国邮轮‘央脱来蓬’号、湘江的小火轮、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四艘船的故事,以史实细节把各重大历史背景串联起来,生动又形象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自然真实,从个体到国家。在节目第三篇章中,节目组邀请的消防员、抗疫护士、大学生志愿者、等各岗位等各领域的青年听课代表纷纷讲述了自己的故事,语言朴实无华却打动人心。以现场真实人物的故事呼应红色精神的传承。
润物无声,从认识到认同。在全媒体时代,用符合当代年轻人的表达方式从心灵深处去打动观众,用丰富的电视语言,将大家熟知的史实浓缩炼化为故事输出,强化情感共鸣,春风化雨又润物无声。
传播融合化,扩大社会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媒体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观众需求也有更高的要求,好的节目也要有好的传播推动才能实现广泛影响和有效扩散。《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节目组一开始就设计了在省市电视媒体、各大视频网络的传播布局,节目一经播出就好评如潮。
主流媒体助力宣传。由长沙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执行打造的这档理论宣讲节目,并没有仅局限于新闻频道的播出,而是通过湖南教育台及长沙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政法频道、女性频道、经贸频道、移动电视、智慧长沙、腾讯视频号等平台同步播出,形成传播合力,并依靠湖南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组织引导学生收看。在节目播出之前,长沙广播电视台旗下各频道通过宣传片、飞字、图文推送等形式对节目进行预热推广,通过主流媒体的助力,《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赢得了受众足够的关注度。
新媒引爆话题热度。为了扩大节目影响,节目组在智慧长沙APP开辟了《百年一课》专栏,汇集主题热点,一周内发稿35条,综合点击量241.5万。节目播出之后,又通过视频剪辑,精选视频传播,通过挑选视频剪辑成短视频,进行主题宣传。比如“三不谈”原则、“雷锋七问”等系列短视频,迎合了年轻观众“短、平、快”的收视习惯,扩大了节目的传播度。同时在智慧长沙APP专栏和相关粉丝群开展互动,利用不同媒体平台的特点拓展传播渠道,大小屏互动,提升节目热度,为理论宣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观感互动扩大影响。从本质上来说《就认这个理——百年一课·恰同学少年》在传播中更多的是起到“导读”引领的作用,观众通过节目对党史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和兴趣。节目播出后,各校老师纷纷组织学生撰写观后感,在沉淀与思考之间,在交流与探讨之间,进一步让观众入心入脑,落在实处,同时也让节目的影响与口碑再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