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视频内容的“娱乐至死”现象分析

2022-12-26侯树鹏

声屏世界 2022年18期
关键词:娱乐至死娱乐受众

□ 侯树鹏

短视频的主要功能就是记录,记录每个人平淡或理想的生活,这种记录是一种拼图式记录,聚合与拼贴了普通个体对生活瞬间的碎片化记录,以其丰富多样的视角合力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整体风貌。

短视频类型多样,可分为短纪录片、网红IP型、草根恶搞、情景短剧、技能分享、街头采访、创意剪辑等,这些内容大多都具有娱乐性,不断促使“娱乐至死”现象的发展。短视频的“娱乐至死”会对社会或者时代的整体风貌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抑制“娱乐至死”的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短视频内容“娱乐至死”产生的原因

泛娱乐化趋势的负面推动。近年来,短视频借助网络技术和移动终端的不断发展,向着大众迈进了一大步,短视频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大众消遣时光、记录生活点点滴滴的重要工具。短视频平台的火热,让资本将目光聚集到了这个领域,大批资金进入短视频领域,快手、微视、西瓜视频、哔哩哔哩等平台逐渐发展壮大。如何留住用户和粉丝?麦奎尔认为,如果从市场的角度考虑问题,受众可以定义为特定的媒体或讯息所指向的、具有特定的社会经济侧面像的、潜在的消费者的集合体。[1]受众即市场,受众或者用户是精神产品的消费者,想要留住用户粉丝,那么平台和博主就要不断去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而达到目的。在资本和市场的推波助澜下,各类短视频都在不断加入娱乐因素,泛娱乐化趋势逐渐明显。泛娱乐化趋势又不断地反作用于短视频平台和博主,促使其不断向短视频中加入娱乐化因素,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泛娱乐化越发严重,而短视频内容的“娱乐至死”现象也随着泛娱乐化趋势的反作用不断地产生和发展。

粉丝经济的发展放大了短视频内容的娱乐性。粉丝是一个特殊群体,这个群体对“爱豆”充满着狂热的情感,他们对于“爱豆”的所作所为都会尽可能支持,还会伴随着一系列疯狂的消费行为。当“疯狂行为”越来越多,蔓延到各个领域,那么就会产生“粉丝经济”。

粉丝经济在网络时代发展壮大,被关注者或平台为粉丝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商品或服务,从而凭借粉丝的支持和忠诚性,将自己的人气流量转化为商业利润,实现盈利。[2]粉丝经济在短视频领域一样适用,在短视频“娱乐至上”“利益至上”的语境下,网红们运用着各种手段绞尽脑汁地吸引着粉丝,为了迎合粉丝的口味上的差异化需求,不断在短视频中将粉丝的兴趣点展现出来,这无疑将短视频内容的娱乐性扩大了,以娱乐来“娱乐”粉丝,留住粉丝。娱乐是人的天性,人们也只有在生活中不断获得乐趣才能激起人对工作、生活或者学习的激情,但是乐趣不等于“娱乐至死”,而短视频在粉丝经济的推动下,无限放大娱乐性,将能够给人们带来激情的乐趣推到了“娱乐至死”的无尽深渊。

生活节奏快与时间碎片化。在信息化时代,时间就是机会,就是金钱,想要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那么必然要更好地把握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更高的效率。在这样的信息时代,工作方式逐渐信息化,变得更加灵活、便捷,所带来的是社会生活的节奏加快,生活紧凑感更强,紧凑的生活使得时间越来越碎片化,人们难以有更多的休闲时光来放松自己的身心。

在快节奏的社会中,更多的人们习惯了高强度的996的生活方式,高强度的工作带来了更大的精神压力,无从释放。而碎片化的时间使得大众难以获得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放松身心的机会,短视频的出现让处于快节奏中的大众有了一丝释放压力、放松心情的可能,这就为短视频的快速发展和内容娱乐化趋势提供了机会。短视频的优点在于“短”,30秒左右的短视频完美契合了碎片化的休闲时间,短视频借此走进了大众的生活,而资本和被关注者在粉丝经济的推动下,为了流量会最大限度地满足粉丝们的精神需求,娱乐化趋势则不断往前推进。

信息茧房将用户困于“娱乐至死”中。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促使媒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使信息量正在呈爆炸式增加,信息爆炸所产生的信息洪流正在以不可撼动的力量冲击着信息社会。在这个信息社会中,信息是核心资源,每个人在互联网上的痕迹都成为了一种信息数据,而短视频平台将这种信息数据收集、整合。根据数据所展现出来的用户在各个方面的兴趣,为用户不断推荐他们所感兴趣的内容,使得用户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这就形成了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凯斯·桑斯坦在其2006年出版的著作《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中提出的“信息茧房”这一信息困境。“信息茧房”将用户困在自己的“娱乐至死”的世界之中,用户自身却难以察觉,就算有所发觉也只是置之不理,放任其困住自己。这样的情况也就使得短视频平台更加猖狂,“信息茧房”这种留住用户的手段运用越发自如。而博主或者被关注者也是乐于见到“信息茧房”留住用户,这样也会为其提供更加庞大的潜在粉丝,而博主或者被关注者也会更加努力地发布娱乐性视频,吸引粉丝,进而转化为流量,增加利益,这无疑进一步使得短视频的娱乐化倾向更加严重。

短视频内容“娱乐至死”产生的影响

享乐主义盛行,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古人云“饱暖思淫欲”,如今社会物质丰富,在基本需求被满足之后人们开始寻求更高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短视频的出现为大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短视频更加完整地、多方面地为受众展现出了一个充满诱惑的商品世界。这个商品世界唤起了受众的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使得受众不再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不惜高价购买奢侈品,在衣食住行上过度消费,对物欲享受产生依赖感。这个现象与日本学者佐藤毅所说的“充欲主义”不谋而合。在一个充满欲望的、享乐主义盛行的社会中,勤俭节约、努力奋斗的价值观不断受到冲击,人们变得更加贪图享乐。如果主流价值观不断受到冲击、受到腐蚀,那么对社会将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甚至影响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注意力难以集中,深度思考难以进行。“阅读”是一种使人进步的良好方式,能够让人注意力集中,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进行深度思考,这对人具有非常大的益处,但是短视频的出现使人们已经不愿意再沉下心来去阅读,渐渐地沉浸在短视频的世界中无法自拔。短视频的碎片化内容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受众放松身心,但是过度地刷短视频,却会形成碎片化的快速浏览习惯,使注意力难以集中,对短视频博主所展现的内容缺乏系统的、深度的思考,久而久之,就不愿再去深度思考,人云亦云,甚至会改变人们的思考力,让我们迷失在失控的恐惧中。[3]

“寻亲男孩”刘学州被不明真相的网民网暴后,精神遭到重创,这是其自杀的重要原因。网民对于媒体发布的信息难以辨别真伪,难以进行深度的思考,只会人云亦云,不分青红皂白地去对一个实际年龄只有15岁的男孩进行网暴,这是何等的悲哀。如果网民能够进行深度思考,仔细辨别媒体信息的真实性,仔细辨别刘学州亲生父母对媒体所说内容的真实性后再去发表言论,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严肃的新闻事件不断被娱乐化。新闻具有一定的严肃性,人们应该以严肃的态度去对待新闻,但是在短视频“娱乐至死”语境的影响下,受众对待新闻也变得随心所欲,这种情况使得新闻的严肃性被消解。[4]如果连对严肃的新闻事件、对战争都不能怀有敬畏、冷静的态度,那么还能对什么抱有敬畏之心?

俄乌冲突本身就是一件严肃的政治事件,是会影响国际关系、国际格局的严肃事件,但是网民似乎并不在乎,甚至能在短视频评论区说出调侃乌克兰女性、宣扬对立的话语来,更有甚者发布短视频蹭俄乌冲突的热度获得流量,增加自身利益。这种“娱乐至死”的不良评论是在乌克兰无辜百姓的伤口上撒盐,是对战争所带来的伤害的无视,是对战争的不敬畏。网民不该如此也不可如此,不止伤了乌克兰无辜百姓的心,也有损中国的国际形象。

“娱乐至死”导致“三俗”文化泛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承载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优秀历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本,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之基。但是在短视频普及的今天,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庸俗、低俗、媚俗文化的冲击。短视频女性博主为了获得流量,不惜搔首弄姿,紧身衣裤、低胸装突出身材,伴以性感舞蹈和配乐,轻松就可获得数万名粉丝、数万次点赞,获得大量利益。男性博主则化着妆,身着女性化服装,做“奶油”小生,毫无男子阳刚之气,却也可获得大量粉丝、利益,这些人可谓真正掌握了流量密码。

深受“三俗”短视频文化影响的中国青少年又如何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何能够静下心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如何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波兹曼曾说过:“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的时候,只能导致“文化精神枯萎”。[5]可见,不能任由短视频“三俗”文化继续泛滥了。

应对短视频“娱乐至死”的措施

个体主动适应技术,树立正确价值观。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技术,只有每个人去主动适应新技术,而非被技术被动改造,才能更好地运用技术为自己服务。在电视时代,电视是每家每户所必备的娱乐工具,也是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有的人会适应技术的发展,让电视为自己服务,通过电视获取有关自身利益的信息。而有的人却被电视“奴役”,只能看到电视的娱乐功能,沉溺其中成为“电视人”,电脑时代也是如此。在手机短视频时代更要明白短视频虽然是一种娱乐工具,不应过度沉溺于其“娱乐”功能中。

价值观是一个人的方向标、引路灯,指引着一个人的前进方向。在适应和使用新技术的同时要树立正确价值观,做到对于视频中的内容不知全貌,不予评价;远离“三俗”视频,倡导正能量视频,适度浏览短视频等,要做理性的观察者、独立的思考者。

教育“治疗”“娱乐至死”。法国教育家朗格朗说过:“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未来的成人承担生活的责任和义务,接受变革和各种形式的智力和文化的冒险活动,适应社会习俗、道德观念和理论学说的迅速变化”。教育是一种能够缓解短视频“娱乐至死”的方法,虽然其需要较长的周期,却也不失为是一种好方法。教育可以从思想根本上纠正人们对媒介、对短视频的态度,消除媒介所带来的神秘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媒介观念,确立人对媒介的主体性。媒介只是工具,是人使用的技术工具,人是技术的主人,而非技术驭人,让人成为技术的奴隶。教育也可以帮助人们提升从媒介上获取、分析、整合、传输各种信息的能力,使用媒介技术的能力在当代社会显得极其重要,能力会让人一步一步地揭开媒介神秘的面纱。当人们完成观念转化和能力的提升后,短视频的“娱乐至死”或许也不是这么可怕。

“娱乐领袖”引领正能量。短视频的博主这些“娱乐领袖”要处理好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经济利益代表个人,社会效益则代表社会、代表国家,不可因为经济利益而将社会效益完全不顾,不可因小失大。

视频内容是要面向大众的、面向社会的,自然会对受众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短视频博主要注重“内容为王”,做优质的、正能量的视频,不仅要满足受众的物质需求,还需要满足受众的精神需求,身处“领袖”地位,就要有领袖的担当、责任,引领社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不是让整个社会倒退到“鸦片时代”,人们精神萎靡,价值观扭曲。

国家、平台加强监管、审核。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国家和平台作为短视频内容的“把关人”,需要把好短视频内容的质量关,要选择受众需要的、有价值的内容,为受众过滤掉“三俗”内容。需要把好舆论关,信息社会中短视频也有着传播、宣传的作用,不法分子也会借用短视频平台隐秘地传播、宣传危害社会和国家的信息内容,或者煽动舆论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短视频平台也需要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监管、审核的技术,更加严格地进行监管和审核短视频内容,给短视频行业“套上缰绳”,让违规用户无处遁形。[6]国家也需要不断完善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保障网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2020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就有利于网络生态向上向好发展。

结语

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过“电视正把我们的文化转变成娱乐业的广阔舞台”,短视频又何尝不是?短视频的“娱乐至死”现象还在不断发展,其对用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用户的价值观,影响着社会的发展。短视频可以“娱乐”,但不能“娱乐至死”,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防止其深入发展。个体主动适应技术,树立正确价值观;国家用教育来“治疗”“娱乐至死”;“娱乐领袖”要引领正能量,政府和平台要升级技术,加强监管审核。通过以上措施,防止“娱乐至死”冲击中国社会,冲击主流价值观,冲击传统优秀文化。

猜你喜欢

娱乐至死娱乐受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今时今日,再说“娱乐至死”有点out了
“编码解码”视域下“娱乐至死”理论的思考
娱乐眼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从数据分析看我国体育报纸的“娱乐至死”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