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入境 齐析理 共践行*
——思政课党史协同学习的三重向度

2022-12-26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江苏省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党史协同

唐 翔|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增加了大量的党史内容。那么,在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转型过程中,教师如何在思政课的党史学习中,更好地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协同学习是一种有益的尝试。钟启泉教授认为就课堂教学而言,协同学习指的是“每一个拥有独特的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的儿童集合起来,以多样的学习参与为前提,共同分享认识的一种活动状态”[1]。日本学者佐藤学将协同学习与集体学习、合作学习相并列,并提出协同学习的三个要素:一是符合学科本质的学习,二是构建相互倾听关系,三是设立挑战性课题展开高层次的思考与探究[2]。依据以上协同学习的内涵及构成要素,笔者结合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三课中“伟大的改革开放”一节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通过协同学习从“入境、析理、践行”三个向度,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讲好党史、用好党史,加强党史教育。

一、倾听课堂对话,同入“有我之境”

协同学习的三要素“相互倾听、有挑战性、符合学科本质”中,学会倾听是出发点。协同学习强调学习者要进行对话、交流、合作,但学习者只有学会倾听,才能通过别人的经验、感悟,引发思想的共鸣。在思政课普遍采用的情境教学中协同学习党史,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在对话的倾听中同入“有我之境”。

“有我之境”本是美学概念,这里借指个体融入其中后“超越主客体之分,以‘我’——自身的角度和眼光出发看待事物”[3]。思政课党史学习中要有“有我之境”,即以“我”的视角对历史形成“我”的思考,讲述“我”的经历和“我”所知道的故事。这里的“我”,师生皆可。历史课讲党史,师生大多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作客观的观察与思考。政治课讲党史则不然,师生要更多地把自己“浸入”历史的情境之中,要么把自己当作真实的历史存在,要么把自己假想为彼时彼刻的历史人物而存在,师生是共同的讲述者和感悟者。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课堂对话与倾听。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表达权,使每一个学生都敢于也愿意表述自己的认识和观点。教师也可平等地参与到学生对历史的描述中,真诚地讲述自己对一段历史的经历和看法。对话的前提是倾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尊重,在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中,一同进入情境,用心感悟,涵泳其间。

例如,这一课重点讲述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笔者事先让学生在课前分组搜集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家乡或家庭发生可喜变化的实物或图片,然后在课堂上讲述“过往光阴的故事”,描绘“如今多彩的画卷”。学生从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畅谈了家乡江宁这10多年来的巨大变化。

生1:我们小区后面的外港河,以前是一条臭水沟,现在经过治理,河水变清澈了。河堤上还建了健身步道,放置了休闲椅,栽种了许多树木花草,变成了休闲“长廊”。

生2:我在校史馆看到过几幅照片,改革开放前校园里只有几排砖瓦房,后来开始有了几幢小楼,现在除了有教学楼,还有实验楼、艺术楼等,最高的图文信息楼有9层。

生3:我上小学的时候,爸爸都是骑自行车接送我,现在是开车接送我。还有我们到市中心,以前都是坐公交车去,现在除了开车,还可坐地铁去。

……

在述说过程中,学生脸上洋溢着对祖国、家乡的满满自豪感,自然也就深刻理解了改革开放对中华民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人民的意义。课后评议环节,一位老教师说道,他给学生讲了自己亲历的改革开放后江宁的变迁。40多年前的他和现在的学生一样大,他是一步步见证了江宁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县到现代化新城区的历史跨越。他的所见所闻,让他讲起来更有底气,学生听起来也更加信服。

其实,不管是生生对话,还是师生对话,在倾听中反思,让历史和“我”产生关联、生成意义,应是思政课中党史协同学习的首选方式。面对师生没有亲历的历史,教师尤其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对话和思考。例如,教师可播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背景的纪录片,让学生一起思考:“假如你是当时中国的先进分子,面对各方面落后、赶不上时代的现实,你该作出怎样的抉择?”此外,教师还可在课前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选择最熟悉的改革开放先锋人物,讲述他们的故事并为其撰写颁奖词。只有让学生在充分的交流讨论中,一同进入情境真正去思考并分享,历史才能成为“我”的历史。

二、探究深层问题,齐析“必然之理”

设立挑战性问题是协同学习的关键。挑战性问题即学生无法独立完成,必须通过互相协作、展开高层次的思考与探究,才能完成任务的问题。思政课党史协同学习中的挑战性问题,就是对党史现象的深层思考,学生需要合作探究,以剖析出历史现象或进程背后的必然之理。

“必然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自然和社会发展所固有的规律”[4],是由事物本质所决定的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马克思主义坚持历史决定论,认为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由内在客观规律支配,有其必然性。历史学可能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历史的真相“是什么”。思政课教师要做的事,则是要通过设置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历史“为什么”,即分析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学会正确地看待历史。这是思政课党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协同学习强调的从未知走向已知,继而超越经验的过程。

例如,在这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我国改革开放的时间轴,点明改革开放中的重要节点和标志性事件,呈现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固然重要,但分析“为什么会有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为什么会一步步向前推进”显然更重要、更有深度。就其本质而言,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那么这种“自我完善与发展”的动力从何而来?探讨这种深层次的问题,就需要全班研讨。笔者挑选出代表不同理解层次的小组,向大家汇报讨论的结果,并适时适机进行点拨与引导。

组1:改革开放是由当时我国落后的现实决定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经济的增长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穷则思变”。

组2:改革开放前,我们的一些做法,例如片面追求国有化、强调计划经济等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而周边“亚洲四小龙”迅速崛起,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在不断拉大。

组3: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断总结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

师:你们的分析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除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人自我革新的精神品质,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外,还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等因素。所有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得改革成了一种历史的必然,其背后是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

教师只有在深入的分析思考中,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讲清现象,才能说服学生,让他们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强思想认同、理论认同。

又如“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能不能相互否定”,是一个思维要求很高、政治原则性极强的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消除思想误区、抵御错误思潮影响十分重要。教师可让学生组成正反双方,分别选择一个观点进行辩论。学生在争辩中可提高辨析能力,明确二者不能相互否定,因为前者为后者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经验,后者是对前者的坚持、改革和发展,进而学会尊重历史发展的规律,站稳政治立场。

三、参与学科活动,共践“信仰之行”

协同学习应当采用“符合学科本质”的学习方式。思政课的本质是铸魂育人,而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都必须落实到行动中。因此,符合思政课本质的学习方式,尤其要突出实践性,强调知行统一,要让学生在学科活动的参与中共践“信仰之行”。

“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继承者和接班人。”[5]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信仰,除了对这种理论的高度认同外,还要自觉地用其指引自己的行动和实践。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历史的思考转化为信仰的践行。历史书上讲的党史,未必和个人的现实生活都有着直接的联系。而思政课学党史,更主要的就是为了照应当下、指向未来。历史给我们带来的感悟和思考,启示我们现在应该有怎样的信仰,该怎么做。这是思政课党史学习的目的所在。协同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社会实践的一部分,亦即‘学习’是学习主体在实践共同体中承担某种角色、参与共同行为的生成与维持的过程。”[6]因此,开展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科本质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在课堂活动的参与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例如,在这一课的最后环节,教师可请学生全体起立,诵读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少年强则中国强”的片段,让学生在铿锵有力的诵读声中,把对改革开放的自豪之感、理性认识,转化为具体的爱国之情、报国之行。当然,课堂上还可设计其他活动,如笔者让学生绘制个人名片,思考“学了这一段历史后,自己究竟应该做些什么”。

任务: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每个青年都应该参与到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请制作在2048年参加改革开放70周年座谈会时自己的名片,进行展示交流。

要求:名片上不仅要有职务、联系方式,背后还要印上这些年的简要奋斗历程。

学生按照笔者的要求,精心设计名片并交流如下。

生1:到2048年我42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我应该已经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总经理了,我的奋斗历程包括名牌大学毕业,而后从业务员到部门经理再到总经理。

师:你能透露一下你们公司是做什么的吗?行业前景如何?

生1:我们公司是做人工智能的,现在国家非常重视科技创新,这一块应该有很大的发展前途。而且人们也需要高科技产品,市场前景也会很不错。

师:你能把国家、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梦想结合起来,为你点赞!

生2:到2048年,我是一名普通的老师。奋斗历程就是师范大学毕业后当老师。

师:(微笑)没有想过成为校长吗?

生2:我就想当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把学生教好就行了。

师:那也很好,立足平凡的岗位作贡献。其实当一名老师也不容易,而要成为一名好老师就更不容易了,要不断学习,提高本领,不忘初心,心系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

教师可通过相互借鉴、相互鞭策、相互激励、相互褒扬等,引导学生不仅要做历史的感悟者、解读者,还要做历史的推动者、创造者,实现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通过个人的努力,推动民族的发展,进而实现整个人类历史的进步。

从历史之思到信仰之行,除了课堂活动外,学生还可走出教室,迈入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课堂,让协同学习发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并通过社会交互作用与知识的社会建构而展开。例如,教师可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走访身边的劳动模范、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或者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开展社会调查、参加“抗疫”等志愿服务,或组织感兴趣的学生观看《我们走在大路上》等纪录片、学唱《春天的故事》等红歌,还可鼓励有意愿的学生写入团、入党申请书。总之,教师要促进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共同把思政课堂中学习历史的收获变成信仰,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当“同入境、齐析理、共践行”成为思政课中党史学习应有的打开方式时,党史就能散发出浓浓的思政味。这样,才能凸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思政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独特育人价值。而这背后是教师对课堂对话的有效引导,对学生思维层次的准确把握,对学科本质的深刻理解,即让协同学习在思政课党史教育中发挥出最大功用。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党史协同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