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 慈善组织财务管理风险与防范

2022-12-26彭斌

大众投资指南 2022年32期
关键词:常态慈善财务

彭斌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北京 100081)

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新常态的情况下,慈善组织间的竞争能力较差。归根结底,是慈善组织在内控制度上的基本建设领域做得不足,各种领域的慈善组织担负着不同的发展管理职责,财务管理是每一个慈善组织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作为社会化服务机构,慈善组织必须在财务管理专业化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完成对一系列财务管理工作的合理控制。因此,还需从慈善组织内部的机制建设及制度完善等方面入手,通过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监督管理。从而防范财务风险,更好地参与第三次分配,发挥拾遗补阙的作用,不断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美誉度。

一、慈善组织财务管理风险概述

慈善组织受我国经济发展的迅速趋势的影响,其在财务管理上遭遇着众多管理风险。依据财务风险定义,具体就是指因为未知局势的发展,管理方法中所包括的客观事实、难以避免的不确定性风险,可以根据科学合理的相关措施进行规避和控制,进而预防或降低风险。

因为慈善组织收入绝大多数来源于捐赠,在资金的划分和应用时由于不重视资金应用的成本费用和业绩考核,单位领导和相关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控制观念不强,财务管理力弱,职责分工不明确且相关财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导致财务管理不高效,从而引起财务风险[1]。

二、新常态下慈善组织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慈善组织对财务管理工作以及其风险的重视,凸显了财务管理风险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有效的财务风险预防和管理方法,可以防止由于财务风险造成的危害,使慈善组织的相关管理工作起到很大的价值,确保总体工作效能。在具体建设管理的过程中,有效避开财务风险对慈善组织的社会效益有良好促进作用。有利于贯彻落实党风廉洁责任制度建设,通过对风险的有效防治,单位的风险防控能力、公信力和透明度都会提高[2]。

(二)通过加强内控体系的基本建设,发挥各部门间能动性,激发其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责任的意识,进而营造人人都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加强财务管理内部责任意识的良好氛围,这将有助于各部门在此项工作上互相融洽、互相促进,共同协力合作,夯实财务管理基础,使其不断平稳发展,具备一定的实际意义。

(三)通过加强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防范工作重要性的重视意识,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识别能力。

三、慈善组织财务管理风险的诱发因素

(一)财务管理风险控制意识不强

目前部分慈善组织的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对财务缺乏了解,导致其对很多财务管理方面的认知远远不够,影响单位的高效运作。慈善组织具备公益性和非盈利的特性,财务管理人员普遍认为,只需依照费用预算申请办理获得资金并有效合理使用,就不会有财务风险。就现况来讲,财务管理者没有及时吸收新的预算管理知识,没有清醒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财务管理人员只关注形式上而没有深入分析,难以保证合理的风险规避和整体规划。在新态势发展下,慈善组织财务风险控制管理体系的建设不能有序推进[3]。

(二)财务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在新常态环境下,一些慈善组织的财务关系依然不对称。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责任不清,严重影响财务风险的规避和降低,进而导致很严重的财务管理问题,影响慈善组织的社会效益发挥。有些慈善组织不但欠缺完备的财务管理制度,造成整个财务管理工作正常开展,而且其管理方案的实际执行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严重影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及管理效率提升。

(三)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养有待加强

如今,慈善组织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普遍缺乏应有的专业能力,单位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有待提高。有些慈善组织对财务管理工作并不重视,只关注资金募集及使用,而忽视财务管理,严重缺乏对财务管理的资源投入,导致资源调用不充分,并且组织内的结构和人员构成不科学,岗位分工不明确,对员工的鼓励也不够;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达不到管理的要求,对国家财务领域的最新政策、新规章制度的了解和实施不够重视,对慈善组织存在的问题掌握不足,关键业务流程参与度较低。

(四)缺少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

很多慈善组织已经基本构建了监督管理机制,但由于缺乏内部监管规范,一些慈善组织的内部监管制度改革创新进展迟缓,各部门缺乏积极主动的执行力。慈善组织的岗位工作职责不明确,资金分配缺乏监督管理,就很难完成资金使用的效率最大化。在过去的慈善组织管理机制下,慈善组织只高度重视管理方法而忽视财务管理的状况[4]。财务决策不能够全方位地进行可行性研究,造成管理部门主观地进行决策分析,同时又忽视风险管控,预算管理制度和内控制度不健全,也会对慈善组织资金管理造成较大危害。

(五)信息化技术应用不全面

互联网时代,使用相关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对慈善组织的经营管理进行高效的操作有助于单位在享受科学技术福利的同时,也将单位间的信息扩大化,实现信息的共享,达到宣传作用。然而,部分慈善组织不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各部门间缺乏通过信息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智能媒体时代,作为社会服务的慈善组织反而并没有充分利用起信息系统,对财务信息进行高效管理,降低了问题处理的效率。

四、慈善组织财务管理风险防范与优化措施

(一)强化慈善组织风险控制意识

新常态下,为使慈善组织正常高效运行,就必须要先深入了解经济新常态概念,树立必要的管理理念并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风险防范控制,为降低由于专业性不强导致的管理失误风险,须着重加强管理人员风险防范的意识。第一,大力开展财务风险宣传活动,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使财务风险观念有效为员工所吸收,并在其工作中如实体现。尤其是对于财务管理者来说,需系统化、全方位地学习财务风险的基础知识,真正了解到财务风险对未来发展的实际意义,在工作中也要更为慎重,积极灵活避开各类财务风险。第二,财务管理者还需要具有控制和解决财务风险的能力,能够第一时间洞察财务管理风险,并可以合理处理。第三,可以聘用慈善组织权威专家进行培训讲座、开展专业技术交流等多项活动;对专业能力强的财务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出差学习调查,积极主动学习其他慈善组织优秀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法和工作经验,依据本慈善组织实际情况进行推广。例如,很多慈善组织都曾收到某声称自己是大金主,要捐几百亿元,殊不知这是一些犯罪分子甚至一些国际洗黑钱团伙的诡计。在新常态背景下,未来慈善组织可能会面临多种风险,如虚假信息风险、财务管理风险、资金交易风险等。因此,慈善组织应对敏感信息提高警惕,建立必要的防“被骗”风险机制,加强组织内部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信息的核实,熟记相关业务交易领域的规则,避免遭遇高风险骗局,也要设立必要的内部绩效管理制度,从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忠诚度上对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坚实的支撑。

(二)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为进一步降低慈善组织财务管理的风险,慈善组织应不断完善管理规章制度,消除管理规则漏洞,根据管理制度合理规避风险。首先,相关工作人员应结合财政部、民政部等部门的规定及相关风险规避处理方法,在我国现有制度的基础上,制订符合慈善组织长久发展的管理制度,并依据慈善组织的发展趋势实施完善,使制度与财务管理可以相互融合[5]。其次,在慈善组织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中加入内部绩效管理制度,成立专业绩效评估小组,加大第三方评价的力度进而实现管理制度的可执行性,在制度中要设立对应的奖惩标准,对工作责任心强和实际工作表现好的职工进行奖励,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而对那些违反管理规章制度的人员,要进行处罚,加强制度实施力度,才能有效避免财务管理遭遇的风险。例如某些组织或个人不履行捐款承诺,并对捐款事实进行夸大其词,本质上是捐赠集体或个体在解决捐赠时的“言行不一”。他们一方面享受着公益慈善捐赠给本人或集体带来的良好信誉,另一方面却不履行捐赠承诺或责任,是非常典型的“不诚信”形象。“承诺不捐”表面上仅仅是本人和集体的不诚信行为,但实际上会造成不小的损害。某种程度上会打击群众对公益事业的自信心,降低慈善组织的公信度,进而使群众对公益事业产生怀疑心理,不利于慈善组织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构建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就显得极为重要,慈善组织机构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设立诚信真实捐赠原则,对不履行捐赠承诺的集体或个人应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对其行为进行限制,并对部门的廉政风险进行防控,建设慈善组织单位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三)全面培养专业性财务综合团队

慈善组织应组织管理人员深入认识新常态中“新”的含义和具体指代的内容,理解新常态的发展情况和大致要求,从而改变思想,使思想提前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转变。一要确保人才选拔的质量,务必依照行业标准开展严苛选拔,选拔出真真正正有职业道德素养、能守住底线、能维持自觉性的财务工作人员;二要加强对在职财务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教育,激励员工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掌握和了解全新的慈善组织会计制度和行为规则,并且对其工作进行肯定和鼓励,以尽快融入现阶段的发展趋势;三要通过财务管理人员的个人能力和业绩考核进行整体评估,与此同时创建奖惩机制,依据分析得出的结论对其进行奖惩,从而激发财务管理人员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措施可共同推动单位财务工作人员能力素质的提高,也有助于专业的财务团队的培养。

(四)建立健全财务监督管理机制

第一,在慈善组织发展中,完善内部监督管理模式是提高效能的先决条件。通过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政策,加强内控机制,优化内部管理。慈善组织高度重视整体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参与率,让职工积极参加财务管理工作,了解和把握慈善组织资产的划分和流通,融合跟进专项资金,完成效益最大化和风险最低化。第二,要贯彻落实财务管理体系监管职责。处理财务工作中“重核算轻监管”的问题,细化部门监督职责,加强员工日常工作监管,强化管理的力度,并且进行事前创建工作规范,工作中认真审核,事后开展财务审计。第三,加强慈善组织对管理业务和财务工作过程的监管,制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作风纪律的“底线”,设定成工作中的“禁区”。财务管理人员还要强化基本能力建设,具备风险观念和预测分析、及时处理潜在风险并进行规避的能力。例如慈善组织可开展组织编制各部门年度预算活动,监督核查部门财务制度、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财务分析并执行内部控制;制定了解财务管理制度和新员工的财务培训工作;监管资金的整体化管理和运行,保证财务工作过程安全并实现合理有效的风险控制;承担单位内部员工的组织协调、职责设定、考评和监管等工作。

(五)加快慈善组织财务信息化布局

在新常态背景下,慈善组织单位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单位内部系统的安全系数进行监管。其一是信息系统中存放的统计数据,可以根据交易授权来保证,以获得信息的真实度和稳定性。其二是监管和执行分离,提高内部监管的工作效率,利用信息技术来备份数据业务流程中的实际操作,便于在财务会计处理中同步记录信息,加强内部监管制度的落实。同时,使用信息系统的软件对预算管理中的工作进行监督管理。通过使用网络进行监督,更进一步抵挡非法侵入和病毒攻击,充分发挥个人信息保护的作用,防止慈善组织财务相关信息被泄露。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今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新常态下的慈善基金会等慈善组织所面临的财务上的管理问题比较棘手。相关单位应依据常出现的问题结合单位实际建立好稳固的问题风险防范机制,以及针对性地完善相应的财务监督管理制度,并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综合性提高慈善组织的社会服务能力。加强制度建设,提升风险规避能力,加强人员素质培养,共同创造新常态下慈善组织财务管理工作的新高度。

猜你喜欢

常态慈善财务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慈善义卖
水利财务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