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体验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022-12-26朱凤春
文|朱凤春
习作教学对学生的言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但当下学生习作普遍存在视野窄化、虚假写作、素材单一等问题,学生畏惧习作,不乐意写。如何改善习作教学中教与学的双边关系,让学生乐于写作,写出鲜活的自我体验,写出真情实感,获得习作能力的提升呢?笔者认为,角色体验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手段,可以为学生习作搭建有效支架,实现以上教学愿景。下面就谈谈角色体验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创设情境:角色体验空间在习作教学中的建构
习作教学中,要想建构角色体验的空间,让学生放松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就需要教师能根据教材以及生活实际,对教学空间进行场景化建构,其中,场景快闪、故事情境、游戏场景等都是常用手法,下面具体讲一讲如何运用。
1.场景快闪,代入角色体验空间
快闪,是近期流行的一种行为艺术。在各种庆祝活动中,快闪形式被频繁运用,效果非常好。在习作教学中,可以迁移运用快闪,迅速将学生引入剧场情境中。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形形色色的人”时,在上课伊始,我就采用了快闪形式,展示清晨人们忙碌的情景。随着悠扬的乐声响起,越来越多的人进入镜头。其中有卖放心早餐的阿姨,有上学的学生,有卖菜的叔叔,有准备上课的教师……快闪手法的运用,快速将学生引入情境,营造了较为浓烈的生活剧场空间,唤醒了学生记忆中对形形色色的人的印象,激活了学生思维,学生的写作选材与思路会变得更加灵活。
2.故事情境,建构角色体验空间
教材中的命题方式有时很难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教师可创设故事情境,建构角色体验空间。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故事新编”,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个故事情境:“今天,老师在上班路上遇到两个小可爱,有一件事让他们互不服气。想知道原因吗?有请两位出场。”这时,扮演兔子的学生先上场:“论跑步,肯定是我厉害啊!上次,乌龟趁我熟睡时侥幸获得第一名,我是真不服气呢!今天我想和他重新再比一场。”扮演乌龟的学生不紧不慢地上场:“谁说我得第一是侥幸呢?偶然中蕴含着必然,我也想重新再比一次,看一看到底谁才是凭实力说话。小伙伴们,你们想想看到底谁能获得冠军吗?”……这样就将学生引入故事中,展开头脑风暴:第二次比赛谁能赢呢?会有哪些有趣的情节呢……习作热情被激发出来。
3.游戏场景,营造角色体验空间
喜欢游戏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喜欢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学习。枯燥、生硬的习作题目更需要教师用心营造游戏场景,让学生参与体验,学生才有话可写。如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如果只是让学生用查找资料,寻访亲友等方式了解家乡的习俗,学生还是不会感同身受,写起来会觉得干涩。教学时,正处于元宵节期间,教师可以对教室空间进行戏剧化改造,布置成“元宵灯会”的场景。让每个学生在活动前自制花灯并带到班级,挂在教室里,在花灯旁挂上灯谜,播放庆元宵的歌曲,让学生现场猜灯谜。这样,学生置身于“元宵灯会”,化身为游客,成为民俗活动的参与者,写起作文来自然有话可说。
二、聚焦体验:剧场方法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聚焦角色体验,让学生在剧场化的场景中,运用剧场方法进行具身认知。剧场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下面以几种剧场方法为例,谈一谈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1.角色扮演——丰富习作体验
角色扮演,是指在故事情境里,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进行互动,丰富习作体验。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你想变成什么,蚯蚓、白云、还是树木?变形后你要去哪里,怎样生活,会有哪些奇遇呢?和同桌相互演一演,说一说。”再推选演得好的学生在班级演一演,其他学生提出意见,完善故事情节。这样,习作课上得精彩纷呈,学生乐于参与,在表演中不断丰富体验,逐步完善习作。
2.教师入戏——创设习作情境
教师入戏,即教师通过扮演某个角色,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凭借一些小道具,如围巾、帽子、白胡须……变身成需要的角色。同时,也可以取走道具,切换回教师的角色。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我的动物朋友”,教师背上背包把自己变成要外出旅行请邻居帮忙喂养小狗的人,将学生当成邻居进行对话,继而口头示范习作,讲述自己家小狗爱吃肉、爱跑步的特点。这样,学生觉得亲切,自然能进入习作情境,有范例可循写作文时就轻松很多。
3.定格画面——重现习作场景
定格是将活动的画面刹那间停止,画面由活动到静止,学生可以用肢体动作来表现。这种剧场方法非常适合活动类文章,但学生往往在参与活动中特别关注活动或比赛的胜负,而忽略了对当时情景的仔细观察,因而在习作时感到细致描写很困难。如“你演我猜”游戏、吹泡泡比赛……教师可以让参赛双方把精彩环节再演一次,然后定格画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参与者的表情、动作和神态……这样,重现场景,学生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写出的习作会更生动、传神。
4.动作重奏——提升习作表现力
动作重奏,即通过动作解构,选出几个动作,按次序排列,串联成一连串的动作。为了观众看得清楚,可作慢镜头处理。也可以配上音乐,可快可慢,设计成律动游戏。习作教学时,可先请一两位学生示范表演,让其他学生观察,说动作要点。然后配乐,全班一起做,可用来表现投篮、掷垒球、洗衣服……这样,学生在有趣的表演中分解、回顾了细节,有利于将内容写具体,提升习作表现力。
三、关注生长:角色体验在生活中的延伸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学生的习作源泉要丰富,还需与生活链接,在生活中丰富体验。教师初步建构学生角色生活项目,形成系列体验,可分为以下三类。
1.校园角色体验——让习作素材更丰富
校园就是一个大的生活剧场,学生可以扮演不同角色,获得深入的体验。教师可根据校园生活特点,创设诸多的体验角色:(1)学习类:领读员、课前活动主持人、读书会会长等。(2)活动类:导演、策划师、主持人、摄影师等。(3)管理类:学生校长、值日班长、晨检员、文明监督员等。(4)生活类:新闻播报员、班级营养师、天气预报员等。以上岗位角色供学生自主申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验,表现自己,书写小岗位日志,让习作与生活发生链接,积累更多鲜活素材。
2.亲情角色体验——让习作情感更丰盈
亲情角色体验,让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家庭角色,感受亲情的温暖,懂得感恩、孝顺、关爱,从而在习作中注入更丰富的情感。教师可以根据节日、风俗设计主题体验活动:(1)感恩父母主题:可以利用父亲节、母亲节……让学生和父母玩“角色互换”游戏,或举行“跟着爸妈去上班”“今日我当家”等系列活动,让学生体会父母的不易,感恩父母。(2)兄妹主题:节假日,大家族团聚,可以让学生做好聚会策划,如聚餐、观影、野餐等。让学生在聚会中多与兄妹交流,感受亲情。(3)敬老主题。周末,让学生和父母一起去看望爷爷奶奶,给老人捶背、倒茶。听听长辈的故事,讲讲自己的学习生活。也可以在节日为长辈送去礼物,表达孝心。以上亲情体验活动,促进学生与亲人间的情感交流,可以让学生写亲情随笔。
3.职业角色体验——让习作体验更多元
为了让学生的习作体验更多元,可设立职业角色体验项目,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职业形象,培养职业兴趣。职业角色体验方案可以是长线设计,分步实施:(1)了解职业:搜集资料,说一说自己知道哪些职业及相关的工作内容。(2)走近职业从业者:走近感兴趣的职业从业者,采访、观察、记录他们的工作内容,写一写“访谈_________”。(3)职业角色体验:深入到喜欢的岗位中,体验做售货员、面点师等,写一写“角色体验——职业从业者”。(4)职业体验交流:举行班级分享会,让角色体验与学习融通,享受活动的多重育人价值。
创设角色体验情境,运用剧场方法,延伸生活体验,让习作与生活紧密联结,让学生在多元角色体验中具身认知,丰富感受,提高综合素养,让学生的习作能力在表演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