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的投资决策及其风险防范研究

2022-12-26苑海涛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投资决策资料方案

苑海涛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二勘探局 北京 100039)

国有企业,是指国务院或者地方人民政府作为出资人,进行企业成立出资,从而形成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公司。其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并对其所属行业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因此,应注重国有企业发展,加强对其发展过程推动和管理。其中,国有企业投资决策属于企业运行管理重要环节,应注重风险防控,减少问题发生率,保证国有企业投资低风险运行,从而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一、国有企业投资决策风险防控必要性

国有企业投资决策存在风险,且相关风险难以消除,具有必然性和客观性特点。因此,应在有关方面加强投入,有效进行风险控制。经过总结与分析,当前国有企业投资决策风险防控必要性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提升投资决策方案合理性。在国有企业进行投资决策过程中,风险分析也是影响投资决策重要因素之一,应对其进行准确分析,作为投资决策依据之一。例如,一些项目经济效益较高但风险较大且难以控制,超出企业现有风险控制能力,则不可对其进行投资,以免造成严重后果和影响。

其二,降低投资方案实施问题发生率。基于风险定义展开分析,风险虽然并不等于问题,但风险与问题发生率之间关系密切。通常情况下,风险越高,防控难度越大,相应问题发生率越大,而问题发生率越大越不利于企业投资目标实现。因此,应加强风险防控。

其三,保障投资目标顺利实现。在现代化管理理念中,风险防控属于企业管理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在内部控制方面,风险防控属于其核心思想。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能力如何,直接关乎其投资决策方案实施效果和具体目标达成,因此,必须在风险防控方面加强投入。

二、国有企业投资决策风险来源分析

国有企业投资决策风险,主要包括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大类别。其中,对于内部风险而言,按照不同阶段划分,具体包括投资决策考察阶段、方案制定阶段、方案评审阶段和方案实施阶段,不同阶段风险各有不同。对于外部风险,主要来自国家政策波动以及市场环境变化。下面对国有企业投资决策风险详细分析,具体如下所示。

(一)内部风险分析

1.投资决策考察风险

国有企业在投资决策之前,应开展相关考察工作,作为投资决策方案制定及其合理性评价依据。其风险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其一,资料搜集风险。国有企业在进行投资方案制定之前,需要进行考察、搜集相关资料,作为具体方案制定与分析的依据。但在这一过程中,存在资料搜集不全面、与实际情况不符等问题,从而增加项目投资决策风险。例如,国有企业计划对某一项目进行投资,其搜集项目资料较多,但资料具有滞后性,皆是上几年相关资料,无法反映其现状。且对于国家有关方面政策、市场现状等资料搜集较少,增加投资可行性分析风险。其二,资料审核风险。国有企业在对相关资料进行审核时,缺乏针对性的审核机制,从而导致一些资料真实性、有效性难以保证,增加投资决策风险。例如,一些资料来源不够权威,其给出的相关数据精准性较差,基于此数据进行决策制定,将会产生错误导向,不利于具体目标实现。其三,资料使用风险。国有企业在对相关资料使用时,过于粗放和简单,缺乏深度挖掘解决,导致其难以为投资决策提供更多依据。例如,国有企业获取某一项目近10年资料,但仅进行趋势分析,未实施对比分析、聚类分析和波动分析,难以更详细了解项目现状和可行性,影响投资决策制定合理性。

2.投资决策方案制定风险

国有企业在投资决策方案制定时存在风险,主要来自制定人员和相关制度建设方面,具体表现如下:其一,投资决策人员风险意识不足。投资决策工作人员在对项目实施投资决策时,过于侧重其经济效益、可行性、影响因素等方面分析,对于风险方面考虑不足。更有甚者,认为投资必然具有风险,且存在侥幸心理,没有发生问题便对风险关注较少,从而导致其对投资项目风险程度考虑不足,致使一些投资项目处于高风险状态。其二,投资决策风险评价制度不完善。国有企业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缺乏针对性风险评价制度,导致其在风险识别、评价等方面不够精准,难以准确定位风险程度及其带来的影响,不利于后续投资决策工作开展。例如,国有企业经过分析之后,已经确定即将投资项目在资金回流方面存在风险,回流较慢,但对于风险大小和影响程度确定方面不够准确,从而难以为投资决策提供更为精准的依据。

3.投资决策方案评审风险

国有企业投资决策方案在制定之后需要进行评审,只有通过评审的方案才能实施。分析这一环节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评审工作滞后。国有企业投资决策具有周期性特点,尤其是一些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周期较长,致使原有数据信息以及评审结果难以反映现有情况,从而导致评审结果与现状不符、增加风险。例如,某一项目在2018年计划实施,进行投资决策相关工作开展资料搜集和考察,在2020年完成投资决策相关方案设计,对其实施评审,时间跨度为2年,致使其无论在相关资料还是在其他方面均难以反映现状。另一方面,缺乏专职评审团队。国有企业投资决策方案评审缺乏专职团队,致使评审结果准确性降低。例如,一些高级管理人员在项目评审方面意见较为重要,但其对实际情况则了解不足,仅通过具体负责人员提供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决策,从而导致其决策不够客观。

4.投资决策方案运行风险

投资决策方案运行周期较长,且相关影响因素较多,属于风险防控重要环节,在有关方面工作开展时,应注重以下风险控制。其一,财务管理风险。国有企业投资决策方案实施时,财务管理属于重要管理内容,如果其在有关方面管理能力不足,将会导致财务供给不足,项目难以按期推行。而当前国有企业在有关方面缺乏动态化管理模式,导致其难以及时了解投资决策资金需求和使用现状,增加财务风险;其二,过程管理风险。国有企业投资决策方案实施,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环境和现状各有不同,相应风险大小也会随之改变,依然按照原有模式开展相关工作,则会增加风险。国有企业在有关方面则缺乏完善的过程管理体系,难以实现投资决策方案实施与风险管理的“协同性”,弱化风险管理效果。

(二)外部风险分析

国有企业投资决策外部风险具有不可控特点,因此,有关方面风险防控工作难度较大。其中,国家政策波动风险主要是指,国家相关政策变化导致其对国有企业投资项目产生影响,不利于具体目标达成。例如,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按照原有策略,国有企业投资项目享受税收优惠,降低税务成本,收益较高。而在新政策下,不存在免税和减税优惠,则税务成本较高,收益降低,不利于项目投资初期经济效益目标实现。市场环境风险则主要是指市场整体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等发生变化,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目标达成。例如,经济下行,导致民众消费能力下降,国有企业投资开发的产品销量下降,甚至存在滞销情况,产品积压,则导致其难以实现初期目标。

三、国有企业投资决策风险防控策略

(一)投资决策考察阶段风险防控策略

根据国有企业投资决策考察风险来源,提出如下风险防控策略:其一,明确资料搜集要求,拓展资料搜集渠道。国有企业应对投资决策资料搜集明确规定,实现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具体包括资料来源渠道、相关内容、展示形式、所处时间等保证资料有效性。同时,还要基于需求,适当进行资料搜集拓展。例如,国有企业计划在海外投资,该地区人力成本较低,且产品社会需求较大具有可行性,但其政治环境较差,影响项目开展,因此,不具有可行性。其二,建立针对性的资料审核机制。国有企业应根据投资决策相关要求,设置相关资料审核机制,保证所有资料均符合使用需求,降低投资决策风险。例如,对于某一项目,其在市场需求方面资料来自多个渠道,且结果各有不同,应选择权威机构资料作为投资决策依据。同时,还应以近几年资料为主,体现实效性。即在有关方面形成“权威+实效”的审核模式。其三,拓展资料使用深度,为投资决策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国有企业在投资决策工作开展之前,对于相关信息应深度挖掘、聚类分析,获取更多决策依据。例如,某一项目在近几年发展较好,深度挖掘其原因,主要在于政府对其扶持力度较大,而政府当前有关方面政策已经做出调整,选择对其进行投资,则风险较高。

(二)投资决策方案制定风险防控策略

首先,提升投资决策人员风险意识,降低投资决策方案风险。国有企业应对投资决策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明确规定投资决策必须注重项目风险分析和评价,将项目风险作为投资决策方案是否可行的重要依据,如果其风险超出“限值”,则方案不可推行。同时,还应聘请专业人士通过实例讲解什么是风险、其影响是什么、其与问题之间差异性、防控策略等,从而消除投资决策人员对风险理解误区,提升其风险防控意识。其次,建立针对性的风险评价制度体系。国有企业在开展投资方案制定时,应设置项目风险评价分析报表,对于项目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防控策略,以供决策者借鉴,使其成为投资决策重要依据之一。例如,通过分析之后,某一项目具有可行性,但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加大风险防控成本投入,具体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投入。基于此,优化投资方案则是采取分阶段投资模式,延长投资回收期,避免一次性投资过大,导致风险过高,且投资回收期延长,与之对应的财务规划方案也进行适当调整,减轻财务压力,降低财务供给风险。

(三)投资决策阶段评审风险防控策略

国有企业为了有效控制投资决策阶段评审风险,应在以下两方面加强投入,合理对风险进行控制。一方面,缩短评审周期,保证评审实效性。国有企业在有关方面工作开展时,应尽量缩短评审周期,基于ECRS方法,尽量对现有工作流程优化,实现优质高效完成投资决策方案制定与评审工作。例如,在具体实施时,可以借助银行、政府以及其他服务平台,进行资料获取和统计,节约时间。同时,对于一些对时间没有要求的内容,可以采取实时评审模式,避免统一集中评审导致工作压力较大,所需时间较长的问题。另一方面,建立多部门联审模式。国有企业对于项目投资决策方案评审,应避免“一言堂”模式,采取多部门联审模式,降低其风险。例如,相关部门在完成项目投资决策方案之后,企业应组建各部门皆参与其中的审核小组,同时,还应聘请社会有关方面专业人士参与其中,对项目投资决策方案实施评审,从而实现多角度获取评审意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四)投资决策方案运行风险防控策略

首先,应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建立动态化财务管理机制,降低财务风险。国有企业应根据投资方案实际情况,设计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要求相关人员与部门按照要求及时进行与项目相关财务信息上传,由系统对其统计分析,得出结论。且基于这一结论制定相应措施,做到未雨绸缪。例如,受到市场波动因素影响,投资项目所需材料采购成本增加,原有预算难以满足需求,企业应及时进行预算计划调整,并进行所需资金筹集,保证采购资金供给。同时还要注重业财融合理念融入,降低投资决策方案实施风险。例如,在相关方面管理工作推行时,不仅关要注资金使用情况,还要关注其业务开展情况,分析二者之间是否具有“协调性”,保证资金使用方向合理,并提升使用效率。如果资金使用较多,业务开展并未达到预期,则证明其使用率较低,存在资金供给不足风险。

其次,建立全过程管理体系。国有企业应根据投资决策方案实际情况,进行风险识别与分析,并建立全过程风险管理体系,做到及时进行风险分析,及方案调整。例如,在具体方案实施时,受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如果按照原有计划推行项目,则会导致成本增加,资金回流风险升高。因此,国有企业可以适当进行项目进度计划和资金回收期调整,做到与实际情况“协同”。

最后,国有企业在投资决策方案运行风险防控方面,还应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保证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相统一,通过有效的审计,及时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避免出现资金使用不合理的问题。例如,国有企业在实施内部审计时,应对投资决策不同部门、不同时期、不同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改变原有粗放式模式,虽然投资项目整体资金使用合理,但某一部门或者某一环节资金使用不科学,也需要进行整改,从而降低其风险。

(五)外部风险防控策略

当前,学术界对于企业投资决策外部风险防控策略方面研究较少,加之其具有不可控特点,所以,在有关方面风险防控难度较大。本文认为,国有企业在有关方面工作开展时,可以在以下两方面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其一,保证企业投资决策与国家战略布局相统一。国有企业应在投资决策时,注重对国家战略布局的分析,使其投资决策与国家整体战略具有协调性,从而降低来自国家政策方面的风险;其二,加强对市场环境动态化掌控,做到提前应对、及时应对,有效应对。作为国有企业投资管理相关部门,应对所投资项目相关市场环境,进行信息实时搜集,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市场环境变化,预测市场环境变化趋势,进行相关策略调整和制定,降低风险。例如,市场需求变化,对于企业所产生的产品性能、价格、样式等形成新需求,企业应及时进行产品设计改进,使其满足市场需求,不能盲目实施原有投资策略。此外,国有企业还应与政府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及时了解国家在有关方面政策波动情况,为投资决策方案制定与实施提供依据。除上述内容以外,还有一点值得深思,则是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不同,其受到国家管控程度较大,约束较强,因此,在投资决策方面也具有限制性。存在一些为了实现国家或者区域整体发展目标的投资项目,对于此类项目,即使存在较大风险也要实施,这样才能凸显国有企业社会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应在投资决策方面加强风险防控投入,做到准确识别风险、客观评价风险、有效控制风险、尽量降低投资决策风险。具体操作时,应针对投资决策考察阶段风险、投资决策方案制定阶段风险、投资决策方案评审阶段风险、投资决策方案运行阶段风险以及外部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策略,使相关风险保持在一定程度以内,减少问题发生率。

猜你喜欢

投资决策资料方案
烂脸了急救方案
投资决策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基于分级诊疗体系的转诊与政府投资决策研究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企业投资决策中项目评价指标法适用条件的探析
考虑声誉的企业投资决策模型研究
稳中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