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完善和风险控制研究

2022-12-26蔺法峰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体系

蔺法峰

(济南市莱芜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 山东济南 271100)

为了确保我国国民的生活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事业单位就应该保证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稳定发展,为事业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机会。另外,我国政府推行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在这一背景下,事业单位就与某个行业产生了竞争的情况。事业单位为了能够在竞争中取得胜利,要完善内控体系建设和财务管控流程,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构建符合事业单位经营特征的内部控制体系,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完善的意义

首先,在新时代下,事业单位的分类体制改革刻不容缓。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企业已经基本建立并实施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善了企业内部各项工作的管理流程,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而事业单位一直处于行政体制内,日常业务带有公益和民生性质。所以,一旦遇到风险,就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事业单位不断健全内控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不仅仅是因为该体系的健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事业单位内部的资金利用率,财务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管控相应的财务信息,更好地完善财务管理工作的内控体系,使资金能够实现合理配置,从根源上避免资金浪费的问题出现。另外,事业单位必须合理地分配资金,保证资金流动的公开化和透明性。其次,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能够有效地提高资产的安全度。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如果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那么就非常容易出现收支不符的情况,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如此,还能够帮助事业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职责,不断增强事业单位领导层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确保资金流动的合规性。除此之外,完善事业单位的内控体系,能够优化财务管理工作。完善了事业单位的内控体系,也就保证了财务管理体制和体系的最优性,大大降低了事业单位在财务方面出现风险的可能性,为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制度不完善

事业单位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如果能够拥有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那么就能够规范各部门工作人员的行为举止,每个工作人员也能够知晓自己的工作职责,从而有效地实现了不相容岗位分离。同时,这一举措也能够帮助风险防控人员更好地规避风险,在遇到财务风险时,能够采取真正切实可行的方案来解决问题。但是,根据当前我国相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如今事业单位依然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财务管理内控工作的开展缺乏制度保障,相关工作人员难以按照制度的标准来完成自己的工作,也就难以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了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内控成效。另外,有些事业单位并不认为财务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并没有在单位内部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这就造成了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经常违规操作,并不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事业单位选择直接抄袭企业运营制度,没有与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营情况相结合,最终导致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工作难以完善,不合理制度反而层出不穷,即使制定严格的制度也难以约束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

(二)财务管理内控意识比较薄弱

事业单位为了提升自身的管理层次,需要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但现实情况是,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财务管理内控意识比较薄弱,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严重不足。他们在风险来临时并不在意,没有认识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所以基层工作人员也逐渐忽视财务风险,从而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没有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营情况来总结归纳之前出现的财务风险,为之后埋下的隐患。再加上事业单位内部并没有建立财务风险识别通道和相关的职位,也就没有根据相应的财务管理要求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长久存在,非常不利于事业单位的持续运营和发展。

(三)缺乏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由于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的运营并不以营利为目的,所以即使工作人员缺乏对财务风险的认知,也没有引起上层工作人员对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视,所以也就难以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营情况制定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一旦事业单位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遇到了财务风险问题,事业单位自身难以采取相应的方案来解决问题,这将给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带来重创。另外,事业单位在运营过程中还存在财务管理人员职责划分不明确的问题,导致工作人员难以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工作任务,大大降低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成效,也在一定程度上留下了隐患。如果事业单位出现的经济损失无法有效地弥补,那么长此以往,事业单位也就难以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

(四)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事业单位建立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对财务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有较高的要求。财务工作人员不仅需要系统地学过专业的财务知识,还需要具备几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但是对于当前大多数事业单位中的财务内控体系来说,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难以满足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在未来工作中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另外,虽然大多数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是缺乏与财务管理相关的经验,最终导致他们难以正确理解单位内部准备完善的内控风险体系。综上所述,当前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依然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问题比较严重,难以满足事业单位日常的工作要求,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分析

(一)风险频率较高

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在遭遇财务风险之后,就会影响之前制定的各项阶段性发展计划,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发展计划的搁浅。根据我国相关单位的调查得知,当前,大多数事业单位并没有完善财务风险防范制度,只是制定了遇到财务风险之后的解决方法。但是,这种方式在现实工作中难以有效地帮助事业单位制约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事业单位的主要特征有两点:第一,具有复杂性的特征。事业单位内部和外部都具有很大的风险,而这些风险的存在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影响较大。财务风险分析研究工作一般会涉及事业单位内部的各个部门,只有各个部门实现合作,才能够保证财务风险分析工作的顺利完成。在这一情况下,财务风险工作的防控和识别就显得比较复杂。第二,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对于事业单位来说,由外部环境所引起的风险是具有不确定性的,这种风险出现得比较突然。如果出台的相关政策发生改动,那么就会大大增加事业单位面临的财务管理风险。

(二)财务管理风险类型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面临的风险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是财务管理内部风险问题。这一风险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出现了问题,包括运营、审计方面的风险。第二是财务管理外部风险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大多是因为市场和各种政策的变化导致的,包括市场变化而造成的经济风险,政策发生改动而造成的社会影响风险和政策风险等。但是,无论是财务管理内部风险,还是外部风险,都会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事业单位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应该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在识别风险之后,能够根据风险的类型做好针对性的防控工作。这样才能够降低风险给事业单位带来的影响,有效规避风险。

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控制措施分析

(一)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内控制度

事业单位为了能够在日常风险管控工作中提升自己的管控成效,应该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营情况,坚持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内控制度。该制度的完善对事业单位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工作人员可以按照相应的制度完成自己的工作,大大提升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另外,该制度的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资金的合理流入和流出,使工作的开展更具科学性。同时,该制度也规范了工作人员的行为举止,确保管理工作的最优化。

事业单位需要根据自己的运营情况,解决当前单位内部实施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出现的各种问题,正确地认识制度中存在的弊端,然后在未来不断弥补其不足之处,提高财务内控制度的成效。同时,事业单位还应该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向其他先进的企业学习管理经验,特别是有关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经验。在运用经验来完善制度时,事业单位应该结合实际运营情况,不应该与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相脱离。事业单位要想真正发挥财务内控制度的作用,就应该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能够落到实处,真正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动力,实现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事业单位应该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为此,事业单位应该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以及经营目标,制定符合单位发展的业务目标和财务风险指标体系。在此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根据单位的发展目标,采用层次分析法或是神经网络算法,制定出相应的财务风险指标,明确单位内部的重点财务指标。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应该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注重对风险指标体系的监控工作和信息收集工作,一旦事业单位内部或外部超出了相应的财务风险指标,就应该立即测算风险的等级,识别可预估的风险。另外,事业单位应该通过建立财务风险评价机制,合理地分析导致财务风险出现的因素,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提升事业单位的风险防控水平。

(三)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事业单位应该充分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在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中的重要性。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办事能力、风险监测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等,都会对财务风险防控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个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因此,事业单位在日常的运营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的经济实力以及相应的发展需求,为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提升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为了实现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管理人员要充分意识到当前事业单位内部的各项工作存在的优势和劣势,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强化优势,消除劣势。在此过程中,单位可以通过在内部开展教育培训的方式,鼓励工作人员多多学习相应的财务风险防控知识,提升工作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能够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效,还有利于单位内部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另外,事业单位还应该加强对制度的完善。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暴露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有的不需要运用相应的制度就能够解决,之后也不会在出现类似的问题,但是有些问题是由于制度的不完善而导致的,如果事业单位在此过程中没能快速地完善相应的制度,那么类似的问题还会出现,非常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而制度的完善就意味着考核、奖励、惩罚、责任到岗等制度的不断优化,事业单位要定期让工作人员接受相应的考核测评,促进工作人员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这种方式还能够了解全体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一旦出现问题,也可以迅速地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有效地避免风险对事业单位造成的损失。

(四)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内控观

事业单位不仅需要注重制度完善工作,还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帮助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内控观。工作人员只有提升了自己的意识,才会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将财务管理内控工作落到实处。为此,事业单位应该在内部加强对内控工作的宣传,让工作人员在潜移默化中意识到财务管理内控工作的重要性,增加自己对该工作的认同感,然后积极地从事相应的工作,为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事业单位为了能够高效地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可以采用以人为本的人员管理理念,引导工作人员逐渐形成正确的财务管理内控观。当然,事业单位还可以发挥工会的作用来,握财务工作者的生活状态,帮助工作人员更好地安排生活,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财务管理内控工作中,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五)强化财务管理内控监督

事业单位为了减少在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风险,应该加强内部监督控制工作,全面监督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另外,事业单位应该针对管理工作出现的漏洞加以防范,采用第三方审计的方式,制定相应的社会监督机制,有效地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同时,事业单位也可以定期向大众披露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运行情况,加强大众对事业单位的认可度。

五、结语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加强对财务管理风险的控制,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成效,使其能够有效地降低财务风险给事业单位带来的经济损失。当然,事业单位在运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类型有许多,造成风险的因素也非常复杂多样,但是只要事业单位能够高度地重视,深入分析造成风险的原因,然后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在之后的运营过程中不断地完善、优化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就能够提升事业单位的抗风险能力,为事业单位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财务体系
TODGA-TBP-OK体系对Sr、Ba、Eu的萃取/反萃行为研究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