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科学习的独家小秘诀

2022-12-25苏台新

青年文摘(彩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理科生出题填空题

苏台新

中考时,我的理科成绩接近满分,远比文科出色。然而到了高考结束,虽然身为理科生,我的文科成绩却成了全班第一,顺利考入一所全国排名前十的著名大学。总结我的文科学习方法,有几个独家小秘诀。

秘诀一

拍照式记忆

理科生最怕的可能就是背诵,但是,我不怕!

当周围的同学拖长声音看一眼书背一句话时,我默默地盯着书本,把一页页纸像拍照一样储存在大脑中。照片能够尽可能地保留原文原样,我能记住这段话在哪一页、哪几行,甚至旁边是什么插图。因此我对课本几乎了如指掌,只要一想哪个知识点,大脑就自动定位到这张“照片”开始搜索。当然,“拍照”也不是一次就能成型的,也要遵循遗忘曲线多“拍”几次,层层叠加,“照片”会越来越清晰稳定。

这种图文结合式的记忆比单纯记文字,更加形象生动。同时为了检验记忆效果,我还有个小窍门,那就是在睡前躺在床上将每天“拍的照片”在脑海中重现,查看是否能将内容复述出来,一旦发现卡壳,立刻拿起枕边的书再次“拍照”。也许是因为一天繁忙的学习即将结束心情特别愉快,也或许仅仅是一种睡梦中还在学习的心理暗示,总之,那个时刻的效率特别高,简直是事半功倍。

秘诀二

撒网式出题

理科要猜题真不容易,即使猜到了题型,具体到真题上,依然是千变万化。文科就不一样,我最喜欢做的就是把书从头到尾翻一遍,小到填空题,大到论述题,一一找出来记在纸上,争取做到一网打尽。

自己给自己出题,不是将书本抄一遍。我习惯准备几张大纸,按照章节顺序,填空题就把需要填空的内容空出来,论述题就把问题记在纸上,旁边用备注的形式提示答案要点。在整理的同时还要默记几次,对于自己觉得特别重要、特别容易考到的题可以做好标记。等整理完毕,这几张纸就是我的秘密法宝,哪怕用零碎的时间,也可以随手拿一张来背。这样其实就是把书读薄了,也能暗示自己内容其实不多,从而增强信心。

有一次考试留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最后一道大题考的几乎都是很偏的内容,平常只是潦草背了些。幸运的是,总算还是整理过、背过的,凭着那一点点印象,我愣是写出了一大段文字,等考后一翻书,居然还答到了大半的要点,相比其他同学的茫然实在好太多了。

秘诀三

总结式归纳

把书越读越薄的同时,又给自己减少负担,靠的就是这第三个秘诀了。看到长篇大论谁不头疼?逮着机会就偷懒几乎是人的本能,我偷懒的方法就是尽可能找共同点。

比如历史事件的意义,虽然大大小小的事件很多,但总有一些共同之处,例如,改善了什么、推动了什么、促进了什么,记个大概就能依样画葫芦。纵向比较各国的历史进程也有相似之处,一串就能串起一片。地理就更容易了,相近的地区,气候、工业、经济等特点往往相似,举一可以反三。政治部分,有些句子甚至类似万金油,到处都能用。

我还有个爱好,很喜欢看报纸、电视。新闻了解多了,不但對有些句子特别熟悉,还能自己总结出一堆类似的话,特别是脑子里牢牢地记住了要体现辩证思维,自然就将事物相互联系起来思考,考试时往往能蒙得八九不离十。

通过上面的几个秘诀,我几乎可以做到将课本“抛弃”,将知识进行有效转化整合。其实归根结底, 无论什么秘诀, 最重要的基础还是一个字, 那就是“勤”。当然,我觉得有用的方法也许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如果能给大家一点启发,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张秋伟//摘自《中学生百科》,本刊有删节/

猜你喜欢

理科生出题填空题
填空题
民生实事 请人大代表“出题”“阅卷”
服了
理科生的避暑方式
我只出题,不管证明
棉和绵
“功”练习
为啥理科生和艺术生无法在一起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练习
爱的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