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布罗夫尼克,天堂的模样
2022-12-25毕淑敏
毕淑敏
1
我们在傍晚抵达杜布罗夫尼克,从公路上俯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城墙内的一片橙红色屋顶。老城区严禁任何新建筑,游客们都住在远处的新建酒店。
酒店爆满,等安顿完集合好,已暮色四合。导游说我们夜游老城。大约30分钟后,我们抵达老城城墙外。海风吹拂,清凉惬意。
杜布罗夫尼克的整个老城区都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老城被高大坚固的花岗岩城墙围绕着,墙外还有宽阔的护城河做第一道防线,貌似固若金汤。
此城最初由古罗马人兴建,从9世纪开始,受拜占庭帝国保护。十字军东征后,它则成为威尼斯的属地。1358年,它又成为匈牙利王国的一部分。1699年,杜布罗夫尼克将一部分土地出售给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随着1918年奥匈帝国的崩溃,杜布罗夫尼克又成为南斯拉夫王国的一部分。1991年,克罗地亚宣布独立。
命运多舛的老城,饱经沧桑,能保存到如今真是不容易。进了门,首先看到弹孔。在巴尔干半岛,常常可以看到这种当代战争遗留下来的痕迹。比如,在贝尔格莱德和萨拉热窝,马路边矗立的高层建筑,通体是白色的,突然有一块被不规则的红砖补缀起来——很像一块块不修边幅的补丁。当地人告诉我们,这都是在战争中被轰炸或是炮击过的遗迹。整个楼房框架还在,房主人就请人修整,把被炮弹炸毁的部分重新用砖砌起来,凑合居住。
我吃惊地问,这样安全吗?当地人耸肩说,不知道。但是,生活总要继续,对不对?不然,人们到哪里去居住呢?
2
朦胧灯光下,走过石桥。派勒城门高大威严,一下子就把游人压进了中世纪的模具中。城门建于1537年,门上的雕像是城市保护神圣布莱斯。据说中世纪时,我们脚踏的地方是木吊桥。夜晚时分,守城的军士会把桥收起,城门落锁,钥匙直接交由王子保管。
城门内还有一道城墙,建造时间比外墙还早一个世纪,它的厚度达到了令人惊异的6米。穿过城墙后,主干道呈现在面前,只有292米,但在夜色中,另一端的城门显得遥不可及。这条街的名字取自意大利语,意思是“多么大的一条街”,整个是一个感叹句。
古朴庄严的大街,两旁几百座建筑千姿百态,有罗马式的、哥特式的、希腊式的,富丽堂皇、整齐规范,每一座都是精品,美轮美奂。简直就是一部摊开的欧洲建筑百科全书,每一页都耐人寻味、活色生香!此刻不是你穿越到了古代,而是过往岁月从历史深处龇着牙迎出来,一张嘴把你吸进去了。
这就是杜布罗夫尼克令人惊骇的魅力。
3
进城后最先吸引眼球的是大欧诺弗利欧喷水池。此池为双层结构,貌似硕大的莲花。上层原有精美的雕塑,大地震时被毁,只剩下底座上16个带有面具雕塑的出水口。此地为进城必经之处,当地习俗是进城的人都要在此洗手,避免将厄运带入城里。以我当医生的经验,觉得这城当年人来人往,为了防止传染,特令人们洗手防病。防患于未然的卫生举措,不过是假了“神”的名义。
喷水池一侧是具有典型中世纪特征的教堂,为纪念16世纪20年代地震中的遇难者而建,工程浩大。据说全城男女老少,都踊跃参加义务劳动,搬运石块,不辞劳苦。女人们捐出牛奶和鸡蛋,掺入石灰浆中,使教堂坚如磐石。1667年,大地震再一次袭来,全城四分之三的建筑倒塌,而这教堂却完好无损。
教堂隔壁的高墙连着钟塔,是著名的圣方济各会修道院。钟塔建于1444年,大地震中塌了,后来又按原样重建起来。此城的居民,多么珍爱这些古老建筑啊。钟塔高31米,我仰头站在广场上,看夜空下的分针,每5分钟跳一格,体验时间在空间覆盖下的流逝。塔顶有两尊铜质的敲钟人,整点时就会跳出来表演敲钟。
钟塔北边是著名的史邦扎宫,一楼是敞廊,其繁复无比、层层叠叠的雕花,令人惊叹。二楼是威尼斯式的直立窗户,墙身上刻着拉古萨的商人守则:“我们禁止欺骗,当我们称重时,上帝在一旁看着我们。”这座宫殿现在是世界上最显赫的国家档案馆之一,它的藏品中,有早至1272年的记录,载有当时商船、货物和旅客的资料。
登上拉古萨标志性的景观——古城墙,它是整个地中海地区保存得最完好的中世纪城墙,建于9世纪。城墙上有炮台、堡垒、炮塔、角楼和要塞等,组成坚固的防御体系。
4
當地人告诉我们,杜布罗夫尼克每年都要举行“杜布罗夫尼克之夏”戏剧节,要塞内阶梯形的台地就成了极好的舞台。整整一个半月,每当夜幕低垂,便会上演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在这里演出莎士比亚戏剧,并非随意附庸。莎翁曾把“拉古萨”写入了他的多部作品中。19世纪末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直接称此地为“亚得里亚海的明珠”。萧伯纳更是将这里直接命名为“人间天堂”。
克罗地亚在古代有个名人,名叫马可·波罗。他出生在克罗地亚,距离此地不远,只不过在马可·波罗的时代,他的出生地科尔丘拉岛归威尼斯共和国管辖,游记也是用意大利语写的,所以人们都认为他是意大利人。
现如今这地盘已经不属意大利了,克罗地亚建起了马可·波罗博物馆。可能由于马可·波罗和中国的特殊关系,该博物馆对中国游客免票。
走着看着,不知不觉夜已深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暗自担心光天化日之下的老城,是否还能保持这神秘的古朴?有一些景色,只有黑夜裹体,才能幻象丛生。
河河//摘自《巴尔干的铜钥匙》,湖南文艺出版社,本刊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