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理念的初中数学教学探析
2022-12-25胡莲芳
摘 要: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广大教育实践者逐渐认识到基于生活理念教学的重要意义,并在课堂教学中以实际行动落实生活理念,呈现知识价值,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助力。而数学是与生活联系高度紧密的学科,所以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深入学习贯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基于生活理念创新教学策略,改变枯燥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文章将对基于生活理念的初中数学教学进行一番详细地阐述和说明。
关键词:生活理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44-0090-04
数学,是一门帮助人们解决生活问题的科学。但是在传统时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没有融入生活理念的教学意识,无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科价值,制约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主动去学习新的教学要求,了解新的教育理念,以助力学生全面进步与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采取有效策略授课,顺利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以下几点,则是笔者结合自身从教实践,对基于生活理念的初中数学教学所做出的具体论述。
一、 引入生活画面,调动学生学习情感
由于受课堂限制,学生接触生活的时间较少。若教师缺乏生活教育理念,直接对学生灌输数学知识,往往使课堂更枯燥,加重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消极心理,影响学生的进步,也影响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可借助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生活画面,调动学生学习情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以专注的学习状态充分理解所学数学知识,基于生活理念构建精彩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
比如,在《从自然数到有理数》这一节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活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播放天气预报,让学生注重聆听播报的气温,从而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数,激发学生从生活画面中去发现数学知识的意识。然后,教师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结合海拔、方向、收支、盈亏等方面,带领学生认识负数,帮助学生分析正、负数与零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领会到数字的广泛用途,培养学生的有理数观点。之后,再将新旧知识融合,引导学生对有理数进行分类,帮助学生认识到对自然数和分数作扩大是生活和生产实质的必然需要。最后,教师可鼓励学生交流对数的理解,以及数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期待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情感。
又如,在《几何图形》这一节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学初始环节,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欣赏世界各地的风景名胜,以及美轮美奂的建筑,在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基础上引入学习主题。接着,利用信息技术引入家庭和学校的一些设备,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观察自己认识的几何图形,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然后,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从在生活画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在认识点、线、面、体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几何体与立体图形的概念,以及平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从而帮助学生分析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区别。之后,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画面,引导学生判断图形是立体图形还是平面图形,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数学知识。教学活动结束时,教师可以从生活的视角,引导学生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设计成思维导图,使学生形成系统的认识与理解。
这样,采取引入生活画面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创造了富有生机的课堂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知识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数学课堂的主观能动意识,切实在生活理念下构建出了精彩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
二、 提出生活问题,发展学生应用思维
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知识的功能,也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目的之一。但是如何提出问题,需要教师结合新的教育理念进行思考。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避免用题海战术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需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问题,提升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以活跃的思维融入数学课堂当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学科的实用价值,发展应用思维能力,提升数学实践水平,从而在生活理念下取得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比如,在《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首先,教师可基于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联系生活情景设计关于简单算术运算的问题,在类比联想中引入新的教学内容。其次,从生活出发,对学生提问:“某地气温第一天上升了3℃,第二天上升了-1℃,这两天一共上升了多少度?”从而在新旧知识融合中强化学生的思考意识,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之后,教师可以从数轴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有理数加法的算理,以数形结合的思想帮助学生展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使学生可以分清同号相加、异号相加的区别,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结合生活自己设计有理数加法问题的建议,有效巩固所学知识。
又如,在《近似数》这一节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首先,教师可基于教室环境对学生提出问题:“教室里有多少张课桌?黑板的长度是多少?”学生很快说出了具体的数字。接着,提出衍生问题:“我国人口总数是多少?你们能够用具体的数字回答吗?”從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将“准确数和近似数”作了板书。其次,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向学生讲述:“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使用到近似数,一般都是用四舍五入法确定近似数数值。”之后,可以将生活情景设计成数学问题:“一根木棒长4.4米,均匀截成6段,每段长多少米?精确到0.01米。”由此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且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总结,安排学生交流学习体会。
这样,通过对学生提出生活问题,调动了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从而让学生在思考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推动学生应用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在充满探究氛围的课堂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最终在生活理念之下有效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三、 联系生活合作,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教育实践者越来越重视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对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有了充分认识,而合作则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可结合学科特点,鼓励学生采取联系现实生活的策略合作学习数学知识,在合作过程中烘托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令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加强劲,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数学知识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与理解,在生活理念下达到提升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活动质量的目的。
比如,在《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节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首先,教师可先创设生活情景:“小赵在周末早晨帮助妈妈做家务,要求劳动费用是拖地2元,擦窗3元,扔垃圾4元。接着妈妈说:吃饭x元,穿衣y元,看病z元,小赵便非常惭愧地低下头来。那么他为什么惭愧?妈妈又为什么要写x元、y元、z元呢?”然后,将学生划分成了学习小组,让学生就这一生活情景展开讨论,在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使学生以充足的学习动力理解了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孝顺父母的情感。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字母还可以表示哪些数?并参与到小组的合作中,引导学生回顾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如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等。最后,再通过一些数量关系的习题,引导学生探究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思维,培养学生的符号感,进而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又如,在《线段的长短比较》这一节的教学实践互动中,首先,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组织学生探讨线段、射线、直线的基本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用列表的方式进行整理,在调动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引入课题。然后,以组为单位,为学生分发两根绳子,让学生合作思考如何快速比较出它们的长短,不少学生给出了用直尺测量的答案,此时教师还可以给出用圓规测量的建议。之后,继续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中,让学生思考“三个人约定在一个地方见面,但是有三条路可以走,如何选择最快的路”,旨在激发学生结合实际作图的能力,进一步引导学生要懂得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道理,发展学生的应用思维。最后,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评价,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谈论自己的学习收获。
这样,采取联系生活的策略开展合作模式,充分落实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民主的课堂氛围下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以主体意识融入到学习数学知识的状态之中,从而在集思广益的环境中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价值的认识与理解,最终在生活理念下提高了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质量。
四、 结合生活互动,引发学生学习欲望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常常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没有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学生缺乏学习欲望,课堂上的学习氛围也比较枯燥。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依据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生活为媒介与学生展开互动,在互动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民主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学生的专注力和学习效率,在生活理念下打造精彩的初中数学课堂。
比如,在《平行线》这一节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首先,教师可创设现实生活中关于相交线的情景,以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储备展开师生互动,唤醒学生对相交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的认识,从而引出生活中有关平行线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然后,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呈现立方体,与学生交流立方体中的平行线,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平行线的概念,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符号表示,引导学生归纳画平行线的注意点,以及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平行线的两种方法。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其进行深入互动,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系统的认识,进一步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又如,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这一节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首先,教师可以引入现实生活中停车场的画面,与学生共同交流停车场每种机动车的数量,在归纳好以后,对学生提问:“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收集的?”从而引入学习主题。然后,结合停车场这一生活情景。同学生共同探讨如何将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学习用统计表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之后,根据统计好的数据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方法的使用价值,培养学生将随机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推测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归所有探究活动,与学生交流总结数学知识对生活的帮助。
这样,以生活为媒介,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核心素养,最终在生活理念下打造出精彩的初中数学课堂,为学生高效率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奠定了基础。
五、 基于生活拓展,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科技的发展丰富了教育资源,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更新了教育理念,时代的发展转变了教师的育人方式,也因此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初中数学教师可基于生活理念,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地拓展,在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学科的现实价值,产生深入学习数学知识的强烈愿望,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内化于心。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推动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持续向好发展。
比如,在《图形的平移》这一节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活动初始环节,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欣赏生活中有关平移的图案,在直观情景中融入平移变换的数学概念。然后,教师可以“传送带上的箱子”作为中心,引导学生探究平移变化的性质,帮助学生归纳图形经平移变换后的作法,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之后,要求学生从数学概念出发,思考生活中有关平移变化的情景,引导学生设计数学问题,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从而在拓展教学中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这堂课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活动内容,帮助学生做系统的总结。
又如,在《扇形统计图》这一节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学导入阶段,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呈现体育课上大家喜欢的运动项目的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然后,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引导学生生成扇形统计图,在类别之下引导学生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帮助学生分析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的不同之处,之后,基于生活视角拓展扇形统计图的应用,帮助学生了解到扇形统计图在报纸、电视、宣传画面中都有所出现。最后,教师可根据生活中的数据,设计扇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进而安排学生交流课堂学习收获。
这样,基于生活拓展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最终在生活理念下实现提升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效率的目标。
总而言之,基于生活理念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有利于在课堂上充分呈现学科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从而以高效的学习效率将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取,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始终保持教育即生活的理念,从生活出发,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创新更多如引入生活画面、提出生活问题、联系生活合作、结合生活互动、基于生活拓展等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课堂中保持活跃的思维,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最终实现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助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华萍.遵循“生活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J].考试周刊,2020(64):91-92.
[2]李慧凤.数学课堂,因为“生活”所以“生动”: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尝试[J].学苑教育,2020(10):49.
[3]张宗娥.初中数学教学中生活教育理念的渗透研究[J].新课程(下),2019(12):96.
[4]王晓红.初中数学教学中生活教育理念的渗透管窥[J].家庭生活指南,2019(2):242.
[5]麻添璧.初中数学教学联系生活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9(1):140.
作者简介:胡莲芳(1977~),女,汉族,浙江建德人,浙江省建德市乾潭初级中学,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