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年段提升学生阅读兴趣方法研究
2022-12-25高红华
摘 要:新时期环境下,要求学生拥有优质语言素养、较强的阅读能力,把握文章要义,更好地进行各项学习活动。文章梳理了小学语文低年段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以美学思想驱动学生阅读鉴赏、合理选配阅读素材、设定兴趣阅读的学习目标、构建兴趣阅读学习层级;探索了小学语文低年段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实践路径:结合学生语文能力差异进行阅读鉴赏指导、开展学生喜好主题的阅读活动、创建多样性阅读情景驱动学生阅读等,以此显著增强学生阅读驱动力,使其热爱阅读。
关键词:阅读素材;兴趣阅读;群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44-0032-05
一、 引言
语文课程是小学教育任务中的关键科目。进行低年段课程指导时,教师应明确设定阅读目标、给出全面的阅读方法、设定具体的阅读量,以此逐步强化低年段学生阅读能力。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低年段学生阅读驱动力,作为兴趣阅读的指导方向,促使学生体会阅读快乐,领会语言美感,解析词句含义,分析作者情感。教师可对低年段学生进行阅读量设计,开拓学生阅读范围,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 低年段课程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
(一)以美学思想驱动学生阅读鉴赏
阅读活动是指导学生利用语言文字解读文本内容,提高学生语文审美能力,使学生、语文作品、文本思想相互作用。阅读指导课程教师可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感受能力,使学生理解文本的具体内容,欣赏文本所描绘的场景,引导学生评价文章写作手法。低年段学生识字数量较少,文本理解能力较弱,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使其形成阅读驱动力。开展阅读指导时,教师可采取作品鉴赏形式,构建饱满的文本精神世界,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评价,促使学生形成优质的阅读主动性。教学期间,教师可从美学思想视角,取得低年段学生对阅读过程的认可,以此达到兴趣调动目标。比如,在开展《春夏秋冬》课文阅读指导时,教师可挑选四季风景图,匹配文中优美词句。春景图展示“青草”、夏景图展示“红花”等,以自然美的图文结合形式,增加学生阅读驱动力。课程结束,教师可选择相似风景作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以此强化学生对自然美文字表达的鉴赏,拓宽学生风景类文本的阅读范围。
(二)合理选配阅读素材
课标要求学生拥有一定的阅读量,低年段语文课程,应加强书籍选择,丰富学生可选的阅读素材,便于学生选择喜欢的阅读题材,有效增加学生阅读量。对低年段学生,教师可选择阅读篇幅小、文字表达正确的文本,增强学生阅读效果。比如,《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以小篇幅故事形式,吸引学生阅读;成语典故、神话传奇等文本内容,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促使学生积累文字素材,增强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能力。加强课外文本推荐,与课内阅读同步进行,顺应低年段学生的阅读需求。比如,教师选择漫画文本《大闹天宫》,让学生阅读文本内容,说出文本大意,以此给出课外阅读指导。
教师可开设“快乐阅读吧”,每学期推荐一本书籍,组织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以此锻炼学生的持续阅读能力,使其形成较强的阅读主动性。选择书籍时,教师可选择配有漫画的书籍,比如《读读童谣和儿歌》《神笔马良》等。利用图文结合形式,保证幼小阅读衔接质量。“快乐阅读吧”活动中,教师推荐书籍后,让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各类文本表达的结构,逐步练就阅读技能。“快乐阅读吧”活动发展至中后期,教师给出写作背景,加强学生对阅读书籍的了解,引导学生转变视角,全面分析整书写作内容,赏析词句使用的优美性,准确解读文本内涵。从写作背景方向指导学生阅读,以新的视角展示书籍内容,可强化兴趣建设质量,促使学生自发进行深度阅读,探究文本内容与背景环境之间的关联,重新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设定兴趣阅读目标
教师在设计兴趣阅读方向时,会面临多种教学问题。能力建设可从文字辨识、课文背诵、情感理解等方面进行。各类课程目标具有相互渗透性,阅读目标的规划,应放眼于学生整体的语文能力。教师应从识字积累、阅读技能、情感体会等方面,逐一设定阅读目标,以此保证阅读指导质量,提升阅读指导的指向性。较多的能力建设任务,会增加课程进展的困难性,要求教师前期进行兴趣阅读规划,以兴趣建设、兴趣提升为中心,逐一设定各个教学任务,保证阅读指导质量。
教师设定阅读指导的方向时,应加强课程体系的优化,设定“识字积累”“文本理解”“作者情怀”三个阅读目标,逐步完整阅读教学工作,以此提升课程规划的简明性,增强阅读指导关键词的凝练效果,突出课程重点。比如,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课文时,课文内容篇幅较短,适合低年段学生阅读学习。第一段介绍毛主席在沙洲坝居住过的事实,第二段讲述沙洲坝无水井,毛主席带人挖井,第三段讲述雕刻石碑,感恩追忆挖井人。教师结合初期设定的“识字积累”“理解文本”“作者情怀”三个目标,让学生找出文中需要积累的词汇,指导学生进行段落与大意的连线,启发学生思考课文的表达用意。识字积累包括“主席”“水井”“石碑”等。识字积累的阅读目标,是引导学生积累所学文字,使其理解文字含义,提升后续阅读的理解质量。落实识字积累教学时,教师可配合“造句”练习,锻炼学生应用新词汇的能力。比如,用“石碑”造句,“校园草坪处立一个石碑,提醒学生珍爱花草”。理解文本时,采取文意与段落的连线练习方式,可降低理解文本的难度,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判断能力,促使学生形成阅读意向,逐渐激发其课程赏析兴趣。
(四)构建兴趣阅读层级
1. 一级兴趣阅读层级,体会作者思想
文本创作具体指作者使用恰当的语言文字,对目标表达事物进行书面化处理的过程。低年段阅读指导,教师应有效解析文字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表达用意,提升文本赏析兴趣的建设效果。以《静夜思》课程为例,文中将“月光”与“地霜”进行相互比照,以“明月”与“故乡”进行对应。对作者思想的引导过程,教师可利用文中的具体字词,带领学生进行简单分析。夜晚的月光,看成地面的冰霜,是从月光颜色方面,使用地面冰上霜对月光进行比喻,是作者从月光视觉方向,转变成作者主观“结霜”感受的过程。此时,教师可书写板书“月光(夜景),作者主观认为是(地面结霜)”,以此引导学生对前两句写作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思想的变化过程。文本后两句内容,同样是从明月夜景,转向至作者内心世界。作者遥望明月,回看“地面的霜”,想起故乡。作者写作中,进行了两次思想的过渡,侧重表达对故乡的思念。第四句是以“地上霜”为“低头”看的主体,融合作者情感,表达思乡之情。教师以文本内容,指导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时,学生可能会有提问。比如,“如果不用明月,选其他物体,可寄托思鄉情怀吗”等。应对学生提问,教师需积极给予回答,以此强化学生文本解读能力。教师可选择相关思乡作品,推荐学生阅读,以此强化学生对思乡题材作品的理解。
2. 二级兴趣阅读层级,表达自我理解
二级兴趣阅读层级的创建,低年段教师应加强学生自主表达对文本的理解,以此增强学生阅读自信。学生表达对文本的理解时,与理解作者思想的过程具有相似性。依据作者对文本的观察、意象理解,用词赏析,逐一表达自身的见解,提出阅读问题,促使学生与作者思想融合,顺应课标要求,初步掌握文章大意,针对理解困难的问题予以表达。为此,此项阅读教学工作,教师需从阅读问题、阅读见解两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表达。表达阅读问题前,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三遍。表达阅读见解时,让学生自主阅读至少七遍,使学生反复阅读课程内容,以全新的视角解读文本含义,形成阅读见解。
以《我多想去看看》课文为例,课文共有两个段落,第一段表达“想去天安门看升旗”,第二段表达“想去新疆看雪莲”。学生初次阅读时,对两段内容的理解不到位,会混乱两个段落中“我”的位置,向教师提问。教师为简化课程讲解过程,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质量,让学生将第一段的“我”改读成“小红”,第二段的“我”改读成“小明”,重新阅读。学生再次阅读后,能够总结出两个段落的大意,第一段“小红想去北京看升旗”,第二段“小明想去雪山看雪莲”。学生掌握文本大意后,表达自身对课文内容的见解:两段内容均是家长向子女描述出远方景色特点,子女对远方景色形成了较高的期待;两段内容表现出“天安门”与“雪山”的特点,“升旗的庄严”对比“雪莲的美丽”。学生表达出对课文的见解,教师给出认可,能够显著增强学生阅读自信,形成较高的课文探究意向,达到兴趣建设目标。
3. 三级兴趣阅读层级,联系生活理解
三级兴趣阅读层级建立时,低年段教师尝试从生活视角,增强学生阅读主动性,培养对文本内容的解读能力。比如,创作课本内容时,含有作者用意、创作背景、生活经历等信息,可从多个层面理解课文内容。指导低年段阅读时,教师可选择浅显的生活场景,增加课文理解的有效性,降低阅读过程的枯燥性,促使学生联系生活自主阅读。以《四个太阳》课文为例,课文内容以学生绘画视角进行表述,使用绿色太阳增加夏季的清凉性,选择金黄太阳帮助秋收,绘画红色太阳给予冬季温暖,设计彩色太阳提升春季美感。如果教师单从“四个太阳”视角进行阅读讲解,可能会增加课文讲解的难度,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太阳颜色与四季的配比形式。教师可融合绘画情景,让学生结合四季生活场景,进行太阳设计,以此引导学生从生活视角理解课文内容,相应锻炼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促使学生喜爱阅读。比如,教师以春天太阳为题,让学生自主设计太阳色彩。学生会自主多次阅读原文,找出色彩设计与季节的关联点,结合自身对春季景象的生活认识,设计出春天的太阳的色彩。有的学生选择白色,表示梨花盛开。有的学生选择紫红色,表示迎接万众花草。学生创作完成,会对课文内容形成深刻印象,热衷于进行相关文章的阅读,以生活场景设计阅读实践课程,具有较强的阅读驱动作用,有利于显著激发学生阅读热情。
三、 低年段课程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具体实践
(一)编制兴趣阅读策略,引导学生阅读
1. 考量学生阅读差异,给予阅读鉴赏指导
教师进行低年段阅读指导时,应给予学生自主阅读时间,让学生自行理解文本内容。比如,教师课前让学生预习读一遍,课前导读一遍,课中讲解让学生精读两遍。多次自主阅读过程,可强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使其逐步提升阅读速度。整部书阅读完成,教师可引入“制卡”阅读方法,让学生使用便贴制作各章节的阅读指南卡片。以一年级下册教材为例,第一章阅读指南设计为“识字积累”,第二章阅读指南主题为“生活小故事”,第三章阅读指南内容为“生活交流”,第四章阅读指南设计为“神奇小游戏”。教师采取章节内容“制卡”方法,提升学生整本教材内容的分类能力,使其明确各章节的主题思想,带有目标进行重复阅读。制卡指南使用后,学生会自主多次阅读教材课文,促使学生思考阅读问题,获得新的阅读见解。学生可结合各篇课文内容,做分级课文卡片,粘贴在课文的对应页码,以此形成课文指南,增加课文翻看的便捷性。利用制卡指南形式,增加书籍边侧内容指南的条理性,有助于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形成较高的阅读意向。
2. 关注学生喜好特点,增加阅读实践项目
教师可参照学生的阅读喜好,为学生选择对应的阅读素材,如故事、童话、寓言等多种类型的阅读素材,扩大书籍阅读范围,增加低年段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可选择多种课外书籍,切实激发学生阅读潜能。选择阅读素材时,教师应控制文本内容难度,开创多种阅读实践项目。在“快乐阅读吧”活动之外,增设多种主题式阅读活动,以此顺应学生阅读喜好,增强学生群体共读的主动性,促使学生乐于阅读。例如,教师选择《水浒传》进行整书阅读指导,选择漫画类书籍,保证书籍阅读的顺畅性。教师可进行英雄分组,让学生从力量型、智慧型、管理型、技术型等多种视角进行英雄分类。教师让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英雄类型,共读漫画书籍,找出相应的英雄角色。比如,有小组选择力量型英雄主题,进行整书阅读找英雄活动,阅读到“武松打虎”“鲁智深拔柳树”等情节时,认为此类人物属于力量型英雄。找到英雄后,让学生摘抄相关的段落,加以说明。此种找英雄阅读实践项目,可显著激发学生的整书阅读主动性,以英雄类型作为阅读主题,形成明确的阅读指导,有效驱动学生高效阅读,形成较高的阅读探究兴趣。
3. 创建多种阅读情景,唤醒学生阅读潜能
采取多样性情景创设形式,驱动学生自主阅读,唤醒学生阅读潜能。教师可采取朗诵情景创设方法,利用朗诵的语调变化,吸引学生关注。以《树和喜鹊》课文为例,进行阅读情景创设,以此增强阅读指导效果。课文开篇讲述一棵树、一只喜鹊,引出了“孤单”词汇,对“树”“喜鹊”进行了拟人化处理。后续描述中,表示多棵树、多个鸟窝,使用“邻居”“快乐”两个词汇,表示双方和谐相处。课文内容自带情景,教师可进行课文朗读,突出情景内容,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课文中,多处使用了叠词,会增加学生阅读困难,使其无法把握文章主题内容。教师可对叠词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叠词用法的认识。比如,“叽叽喳喳”用以表示鸟叫声的混乱性、声音效果的嘈杂性。教师可对叠词创设新的情景,增强学生对叠词含义的理解。比如,“夜晚时,各家熄灭了灯,安安静静地准备睡觉”;“夏天时,小朋友叽叽喳喳地成群奔跑,感受阳光的沐浴”。创设差异性的情景,引导学生学习文中两个叠词的用法,使学生重新解读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文教学时,除创设朗读情景,教师也可创设视频情景,选择与教材图画相近的素材,制作成短視频,以音频形式同步播放课文内容,可提高课文情景创设质量,利用短视频播放的1分钟时间,促使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形成较高的阅读赏析意向。
(二)开展文本填写教学,激活学生阅读潜能
在教材设计中,各章节均有“语文交际”活动,以此强化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选择文章的“空白”内容,让学生自主进行内容填写,增加阅读活动的开放性,促使学生参照原文内容进行续写,加深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课文联想。以《彩虹》课文为例,第一段讲述雨后天边出现一道彩虹,第二段讲述“我”将水壶放在彩虹上,浇水成雨,第三段讲述“我”将镜子放在彩虹上,变成圆月,第四段讲述“我”将秋千挂在彩虹上,飘成彩云。课文内容具有丰富的联想,将“水壶”“镜子”“秋千”挂在彩虹上,进行了各种联想创作,以此侧面表达彩虹景观的美丽。文章使用了多种“×来×去”的词汇组合,比如“荡来荡去”“跑来跑去”等。教师可让学生进行空白续写,从“妹妹”“叔叔”等人物常用物件方向,使用“飞来飞去”“飘来飘去”等词汇,进行彩虹创作,以此强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使其形成赏文兴趣。比如,有学生空白填写的内容为:“我将妹妹的洋娃娃挂在桥上,洋娃娃的头发飘来飘去,带来阵阵芳香。”借助空白填写活动项目,促使学生深入阅读原文内容,使其掌握文章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练习,可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使其形成阅读与写作的转化思想,以此激发低年段学生的阅读主动性。
(三)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创建阅读交流圈
课文学习完成,教师可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创建班级内阅读交流圈,促使学生相互交流阅读观点,构建浓厚的阅读赏析环境。教师可结合课文写作特点,给出具体的交流方向,促使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给予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使其学习其他学生的阅读见解,对课文形成新的认识。以课文《端午粽》为例,课文内容讲述了外婆制作粽子的外观、原料、清香、口感等内容,文章结尾增加了节日的文化内容。此課文大篇幅展示外婆粽子制作的精良、国内节日文化的悠久,文章末尾引入了“爱国诗人屈原”,以此升华端午节的内涵,表达对屈原的追思。教师在设计交流问题时,可采取生活话题与节日文化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问题设计,提升学生交流的有效性。问题一:“生活中是否有文中外婆包的粽子?”问题二:“端午节的其他习俗。”交流问题一时,学生之间表现出较高的表达兴趣,如红枣味、豆沙馅、咸蛋黄馅各类粽子,气氛较为热烈。部分学生表示喜爱的粽子口味,延伸了原文内容,形成了浓烈的交流氛围。有的学生表示:“一口粽子比较好吃,不带馅,一顿能吃好几个。”学生交流期间,结合生活粽子与文章内容,加深了对原文外婆粽子的印象。交流问题二时,有的学生表示有“喝雄黄酒”,有的学生表示有“挂艾草”“赛龙舟”等。教师参照学生回答情况,让学生以其他节日物件,进行《端午粽》的仿写,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文本探究兴趣。
(四)举办群文阅读竞赛,加强阅读竞技性
教师可举办群文阅读竞赛活动,塑造班级内学生的文本阅读竞技思想,使其形成快速阅读、对比阅读的认识。比如,教师以一年级教材为例,选出《春夏秋冬》《四个太阳》《彩虹》等景物叙述文章,进行群文对比阅读比赛。比赛题目一:找出各篇文章写作的共同点。题目二:说出各篇文章写作的不同点。题目三:景物叙述文章的写作手法。题目四:景物叙述文章的阅读方法。采取小组竞赛方式,让学生对比多篇文章,逐一回答四个问题。回答较为准确的小组获胜,教师向班级学生分享答案,让学生自行对照。此种群文阅读的竞赛活动,以教材文章为主,可强化学生对教材文章的深度阅读能力,使其从群文对比视角,重新进行文本阅读,对文章表达、思想内涵形成全新解读。在群文阅读竞赛后,教师可重新选择几组相同的文章,让学生课后自主进行群文对比,以此延伸课堂,引导学生从多篇文章视角,横向对比文章的写作特点,逐步培养低年段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形成较强的阅读内驱力。
四、 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作为低年段语文课程指导的重要任务,可有效强化学生思辨能力,增强学生文本联想能力,使其树立合作意识,积极探究课程问题。教师可融合兴趣指导、整书教学、群文对比等方法,设定明确的阅读量、给出阅读指导,全面落实兴趣阅读教学工作,以增强学生阅读驱动力,使低年段学生拥有较强的阅读技能,顺应社会对学生阅读素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炼.小学语文低年段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研究[J].新课程,2020(16):19.
[2]梁栋.低年段小学语文“快乐阅读”的教学策略探究[J].科幻画报,2020(3):184.
[3]王超.小学语文低年段阅读教学与有效指导方式探寻[J].新课程(综合版),2019(5):56.
[4]张竣.小学语文低年段课外绘本阅读指导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9(3):15-16.
[5]钟秋燕.小学语文低年段阅读教学的有效指导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9(2):31.
[6]罗芳.试论小学语文低年段开展阅读教学的意义及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9(1):41.
[7]刘媛.小学语文低年段阅读教学的课外作业设计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8(8):70-71.
作者简介:高红华(1975~),女,汉族,福建漳州人,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海澄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