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产教融合研究综述
2022-12-25吴源
吴 源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1483)
0 引言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2019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即“职教20条”)明确要求,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1]。政策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学界对产教融合的研究。
文献计量视角是国内外学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其研究内容体系主要包括引文分析、论文作者分布规律、期刊文献分布规律及文献增长与文献老化规律等几大部分。文章在文献阅读与计量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产教融合概况,明确研究已取得的一些基础研究成果与不足,从而为今后产教融合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由于CNKI数据库导出的数据无参考文献数据,而CSSCI数据库可导出参考文献数据,在数据检索时选用CNKI和CSSCI两个数据来源;时间跨度选择2013至2021年。其中CNKI数据用于文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主题分析等,而CSSCI数据用于文献的共被引分析。
本次文献检索条件的表达式为关键词“产教融合”或者关键词“产教深度融合”,共检索到11952篇文献,其中北大核心和CSSCI文献共1404篇,CSSCI为171篇。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相当一部分文章的标题为“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具体某领域研究”,研究只是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但研究对象并非与产教融合紧密相关的领域,经过数据清洗,最终在CNKI获得有效文献916篇,CSSCI获得有效文献166篇,具体见表1。
表1 文献来源统计表
1.2 研究方法
文本主要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和大数据文本挖掘法。文献计量分析主要通过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进行[2]。通过绘制产教融合研究领域的科学知识图谱,能够直观地展示和反映产教融合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脉络演变,并通过大数据文本挖掘法对产教融合领域的研究方向做进一步划分。本文通过以上方法,可以科学客观地洞察出产教融合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演变趋势和亟待深入的研究领域。
2 国内产教融合研究概况
2.1 文献数量变化趋势
根据采集到的文献,通过绘图可以发现产教融合领域的论文从2013年开始出现,论文数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在2016年出现大幅下降后,在2017年后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但2020年后热度有一些降低(见图1)。对于几个重要的转折点,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其背后变化的原因。
图1 产教融合文献年度趋势图
产教融合这一概念,在国内最早正式提出于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中,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3]。2014年,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4]。产教融合的理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普遍关注,但由于可借鉴的经验不足,产教融合的具体实践落地还处在早期探索阶段,可研究的案例资料较少,所以学术的研究热度稍显不足。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上强调“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5]由此,践行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引发了新一轮产教融合的实践高潮和研究高潮。
2.2 发文机构地域分布
研究发文机构的地理分布有助于研究人员找出在该研究领域中较为突出的区域,从而识别出标杆地区,为其他地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通过对CNKI和CSSCI计量分析得到的记录数为5以上的机构(见图2)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国内产教融合研究的主要地域,其中,江苏发文量45篇,是发表论文最多的省份,浙江发文15篇,排名第2,北京、天津和上海发文13篇,排名第3,湖北发文11篇,排名第4,之后吉林、广东、重庆、安徽等省区发文不足10篇,但也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见表2)。
图2 发文数量超过5篇的机构分布图
表2 CNKI/CSSCI产教融合相关论文的地域分布表
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国内产教融合的相关研究地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且长三角最为集中,这和研究单位的地域有关,也反映了该区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程度。
从发文数量来看,发文机构包括教育科学研究院,本科高校以及职业院校,其中发文数量较多的主要是职业院校,但随着国家提出建设应用型高校,也有很多高校发表了产教融合相关的研究成果。
另外,根据CiteSpace的作者合作关系网络分析可以看出,学者发表文章,更多为“单打独斗”,跨机构的研究合作发文较少,合作主要集中在本校或者区域内学校研究机构。
2.3 出版物来源分布
对文献进行出版刊物分布分析能客观有效地掌握研究内容的侧重点、研究的大致领域,同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质量水平的高低。
从文献出版物来源分布数据可以发现,对产教融合研究较多的为职业教育领域期刊,特别是具有代表性的《教育与职业》《职业技术教育》《职教论坛》等期刊,也有一些高校期刊开辟专栏用于探讨产教融合,如图3所示。
图3 以“产教融合”为主题的发文数量超过10篇以上的期刊分布图
2.4 关键词词频统计和共现分析
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可以从微观层面上了解期刊的学刊特征和研究现状,从而可以揭示该区域学术研究的发展脉络与今后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关键词分析,可以发现核心的高频词主要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见图4),这基本反映了产教融合研究的热点内容。
图4 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图
通过CiteSpace的Timezone分析可以发现:最早产教融合政策的提出,主要是面向高职院校,而到后期,产教融合的理念就不再局限于高职院校。研究重点,也随着国家相应政策文件的发布而不断地调整变化。前期关于产教融合的讨论主要围绕着院校和路径,高职院校如何改革,政策层面应该怎样形成配套举措,探讨具体的实现路径。后期产教融合的实践进入新的阶段,开始强调企业的参与,企业应该如何参与进来,从高职院校、职业院校拓展到本科院校。
3 国内产教融合研究文献共引网络分析
3.1 共引网络
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反映了文献在内容或主题上的相通之处,在很大程度上能说明被引用文献的学术价值。CSSCI的引文数据经CiteSpace分析,可以发现,学者之间的引用关系并不紧密,研究主题较为分散,原始文献之间的共被引关系并不多,这也和CSSCI总体文献数量较少有一定关系。
3.2 主题分析
基于以上的分析,对产教融合相关论文的内容进行主题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产教融合概念、产教融合政策研究、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专业建设研究。
3.2.1 产教融合概念研究
产教融合一词在知网上首见于2007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版块发表的一篇关于介绍紫琅职业技术学院特色办学的文章[6],是从实践层面出现的概念,与之相关的概念有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产学融合、产教结合等。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7],产教融合正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教育和产业政策。
随着我国产业规模发展和产业转型,职业教育在形式、功能和特征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最早的校企合作、产学合作向产教结合转化,进而向产教融合发展。欧阳河、戴春桃提出,产教融合,即产业与教育融为一体,产教融合的基本标志是产生了新的产教融合体或增长点[8]。王丹中认为,产教融合在合作主体上,企业和院校是平等关系,双方负有同样的培养高职教育人才的责任;在合作层次方面,是两类具有高度互补性资源之间的全要素、全方位的集成整合和一体化合作,是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9]。陈保荣认为产教融合是产业、行业、企业主体与教育学校教师主体在生产经营服务与教学培养的过程中互相交融渗透成为一体,包括融合、对接、互动、渗透[10]。孙善学从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理论的视角重新认识了产教融合概念的理论来源,并提出我国早期职业教育思想就已经融入了产教融合的基本特征[11]。郝天聪,石伟平从组织社会学视角出发,认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本质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重构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组织关系[12]。
总体来说,产教融合是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背景下,由产业主体和教育主体合作创新的一种职业教育育人模式,具有跨界性、适应性、动态性等特征。
3.2.2 产教融合政策研究
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是新时代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重要保障。关于产教融合政策研究,在2014年就有学者提出需要从建立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高度开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的顶层设计[13]。在这一领域,学者们的研究主要从以下角度开展:
(1)从时间维度对产教融合政策历史进行梳理。袁平凡、谌雷元以涉及职业教育改革的25份相关政策、法律文件为研究对象,揭示了产教融合政策的内在演变逻辑[14]。古光甫,邹吉权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产教融合政策的4个阶段,并分析了我国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15]。欧阳恩剑从制度供给角度分析并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产教融合制度演进的4个变迁阶段[16]。
(2)对于产教融合政策的具体解读与深入剖析。孙翠香系统、全面分析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这一具体政策,并提出了在贯彻落实政策时的挑战和实现策略[17]。秦芬对产教融合政策的发展态势做了全面分析,认为可从顶层设计与基层实施相配套、管理体制与制度建设相协调等方面完善产教融合政策的设计与实施[18]。许艳丽、高会分析了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在制定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在政策制定中,应完善部际协作机制,加大行业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参与力度等[19]。
(3)从制度学、政策学、多源流等学科和理论角度对产教融合政策进行研究。罗汝珍通过研究我国已有职业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产生逻辑,认为产教融合的力度取决于产教关系外部控制的程度,并提出未来要转变政策范式,从“供给侧”开展制度创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20]。李玉珠通过制度环境的三维模型理论分析我国产教融合制度环境存在的问题,并从强制机制、社会规范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措施[21]。方绪军从政策语境角度认为产教融合的政策逻辑是以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基础,依据职业教育跨界的社会属性而制定、实施的政策性框架[22]。霍丽娟以多源流理论框架对产教融合政策进行分析,认为在政策制定时,政府应继续承担制度创新的主要责任[23]。
(4)国外经验借鉴。王羽菲,祁占勇通过对国外产教融合政策进行梳理,总结了其基本特点,并对我国产教融合政策产生了借鉴意义,提出我国产教融合政策要在体系建构、协调联动、激励保障等方面不断加以完善[24]。
(5)政策执行研究。曹珍,罗汝珍基于2019年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质量年报分析,发现了产教融合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一些不足[25]。罗汝珍于2020年构建了产教融合政策执行成效的检测指标体系,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事实判断依据[26]。王坤,付甜甜基于扎根理论,从技术层面、体制层面、利益层面等具体分析了产教融合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27]。沈娟,王坤通过分析不同政策主体对产教融合政策的执行情况,发现产教融合政策执行效果不佳主要是因为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存在碎片化现象[28]。
3.2.3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探索
很多学者认为,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并从理论上进行分析。例如:马树超认为,产教融合是中国职业教育示范校和骨干校建设的主线[29]。石伟平,郝天聪认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应扎根于经济模式,产教融合才应该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而不是校企合作[30]。李政回顾了我国职业教育“十三五”期间深化了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改革,并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激励机制[31]。邹玉香认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要以产教融合为切入点,建立双螺旋人才培养模式[32]。
在实践层面,职业教育在一些专业领域都有所探索,如艺术设计专业[33]、跨境电商专业[34]、汽修专业[35]、旅游专业[36]、农业[37]等。诸多院校教师也结合自身所在院校和专业情况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例如:季瑶娴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了该校“专业链、人才链、产教链”三链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38];叶会乐,陈继权介绍了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简称“学校”)与温州市小微民营汽修企业港华汽修合作开创的“赋能驿站”,并以此为载体,建立了校企共育货车维修人才培养体系,有效解决了校企合作难以持久的难题,培养了深受行业认可的技术技能人才,助推合作企业品质和产能不断增强[39]。郑育春,郭冬梅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装修工程创新班为例,探索双创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创办新型产教融合共同体[40]。
3.2.4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专业建设
自产教融合政策提出后,职业院校纷纷围绕这一背景进行专业建设探讨。王欢提出了产教融合专业建设模式内涵,并按照产教融合程度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专业建设模式发展阶段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不同阶段的专业建设内涵具有不同特征[41],并基于北京市40所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现状调查,从搭建多样化产教融合专业建设平台、建立多赢驱动的合作动力机制、建立产教融合专业建设标准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对策[42]。许淑燕,何树贵等认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主要存在专业与产业对接不够紧密,人才培养与就业企业的相关度有待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与水平不适应产业升级、技术发展的要求等问题,并提出如何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产教融合[43]。唐祥金,成秀萍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同程旅游学院”为例,提出了高水平高职院校与专业(群)建设重点任务是高水平专业集群建设和高端产教深度融合平台建设,并阐述了该学院如何以产教融合为抓手,进行专业(群)服务能力建设[44]。刘甲珉,徐占鹏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外包专业建设为例,探索和实践了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服务外包专业建设四融模式,即产教融入的专业建设平台搭建、产教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产教融通的专业建设教学资源整合和产教融汇的专业服务社会机制构建[45]。陈运生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结合新疆职业大学近年来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实际经验,提出了专业群要以产教融合为抓手、对接行业产业链条、创新师资发展机制、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实现“实体运营实训环境”,从而进行协同发展[46]。
4 结语
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可视化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对CNKI和CSSCI的相关学术论文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产教融合随着国家政策的提出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东部地区在产教融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方面都处于相对领先地位;研究视角方面,主要集中于产教融合内涵、政策、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等方面,研究的核心主要是教育学,少部分涉及制度学、政策学等。
然而,产教融合研究还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未来的研究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和主要模式,在不同时代显现出不同的特征。随着我国高职教育进入“双高”建设时期,产教融合将进一步彰显优势和功能,如何围绕“双高”建设、产业学院、职业本科等工作进行产教融合的行动研究,将是未来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其次,关于产教融合的理论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产”与“教”涉及产业与教育两个不同领域,如何有机融合还可以借鉴其他学科如经济学、系统学等成熟理论进行研究,从而为多主体协同育人提供更多思路和借鉴。
最后,部分学者提出要对产教融合政策执行成效进行监测,但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还不足。由于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存在差异,对政策的执行结合和效果必然有差异,未来在产教融合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实证调查研究,还要关注执行效果的差异研究,从而为产教深度融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路径提供进一步有效建议。
总之,产教融合研究应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广泛采用科学客观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不断深入,从而提高整体研究水平,并迎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