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以江苏省高职院校为例

2022-12-25沈中彦

职业技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校训院校职业

沈中彦,孙 丹

(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0)

0 引言

校训,是一所学校精神文化的高度凝练与概括,既来自学校悠久的历史文化,又是当下学校教书育人、不断发展的精神支柱,更是一所学校面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校训对于一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传承和发扬好校训,积极探索高职院校校训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1 高职院校校训的特征

不同院校根据自身的校园文化、历史传承、发展历程等方面确定了其独具特色的校训,简单的几个字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精神和魅力,高职院校校训所表现出的特征也为其人才培养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1-2]。

高等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同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校训内容等方面具有诸多共通之处。经过对众多本科院校校训的梳理,结合以往学者们对本科院校校训特征的研究(见表1),经综合分析后发现,本科高校校训的特征有三方面的体现:一是在校训的形式上,形式相对工整,主要特征表现为相对稳定性、内容鲜明性;二是在校训的内涵上,主要特征表现为历史性与时代性、学术性与伦理性并存;三是在校训的功能上,主要特征表现为隐性功能与显性功能共同发挥作用[3-4]。

表1 本科院校校训特征研究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和社会属性,其校训的特征也体现着双重属性。

首先是高职院校校训的职业性。一是人才培养上的职业性,职业教育在于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方向问题上,高职院校的校训也体现了职业性。在各类高职院校的校训中,部分院校校训以职业性为导向,既重视技术技能的培养,也强调德技并存,重视“工匠精神”培育,例如: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职业立身,技术报国”,突出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分别以“厚德尚技”“育厚德之人 炼强技之才”“厚德、匠心”,形成了“德”“技”并重的育人氛围。二是学校定位上的职业性,职业教育往往注重培养某一方面的专门技术人才,因而所属某职业范畴、专业领域的高职院校会根据学校定位确定校训,以农林类、医护类、师范类高职院校为代表,体现了学校职业性特征。例如: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校训“仁者爱人,师者世范”、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励志耕耘,树木树人”,这类高职院校从学校的发展定位出发,制定了符合其院校职业性的特色校训。

其次是高职院校校训的社会性。所谓的社会性,是对“职业性”的延续与应用,学习技术技能的目的在于应用到社会、服务于社会。高职院校校训的社会性特征也具有两方面的内涵。从学校层面来说,高校本身具有“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学校、教师服务社会也是高职院校的应有职能和应尽的义务,例如:苏州市职业大学以“勤、勇、忠、信”为校训,引导广大教师服务社会、融入社会,建设各类校企合作平台,鼓励教师带着专业知识走进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从学生层面来说,学生完成职业教育后,以学校的校训为精神支撑进入到各类企事业单位中,在实际工作中用知识、技能反馈社会,例如: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的校训“以微笑和知识服务社会”,勉励学生牢记校训,反哺社会、服务社会。

2 高职院校校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校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特殊载体。高职院校校训具有凝聚人心、激励促进、价值引领、约束规范、教育完善、传播辐射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各功能之间既是相互独立的个体,也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由于不同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上有所差异,因而培养的人才也具有不同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发挥校训各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旨在以高职院校为主体,通过校训文化熏陶的方式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各方面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1 凝聚人心功能

任何一所学校的校训都来自对历史和现实、传统和现代的凝练与升华,同时,高职院校的校训也发挥着凝聚人心的作用,校训可以在全校师生间形成一种强大的动力,凝聚为一股精神力量。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受校训的影响和熏陶,广大师生之间因校训而产生的情感上的共鸣以及价值观上的共向都会转化为对学校的认同,这种共同的认同感,就是高职院校校训所发挥的凝聚人心的作用。以校训凝聚人心,将使处于价值观形成期的职业院校学生心系学习、心系学校,在校训的精神影响下,与学校同行,与时代同向。而且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校训在征集、公布阶段都会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充分发挥广大师生才智,最终形成学校校训,这一过程也是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学校事务、发挥主人翁意识的过程,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凝聚了广大师生的向心力。

2.2 激励促进功能

管理学中将激励定义为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促使其努力工作,最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按照不同的标准,从激励的手段可以将激励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从激励的来源可以将激励分为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从激励的方向可以将激励分为正激励和反激励。高职院校的校训则是一种内在的、正向的精神激励,通过校训的精神追求对学生的思想产生积极影响,进而激发受教育者内在的潜能并产生积极的行为,促使学生实现个人价值。例如: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以“好学、敬业、德高、技强”为校训,将校训与对学生的要求相结合,力求激励学生成为热爱学习、敬业乐业、品德高尚、技术超强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种激励,不仅仅是对学习的一种激励,更是对学生在成长道路上不断完善人格的一种激励,使他们在校训的督促下不断提升自己。

2.3 价值引领功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同样,一所学校的校训就是这所学校的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学校的主导精神和倡导的校园文化,在隐性教育中引领着学生的价值观念,校训成为高职院校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校训明确了学生应当遵循的价值观念,使受教育者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这样的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会激发受教育者强大的精神动力。例如:师范类职业院校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将“敬业乐群、师表八荒”作为学校的校训,希望通过校训引领人才培养目标,勉励学生在校内外以敬业乐群的工作热情、师表八荒的价值追求奋斗人生。此外,高职院校学生由于社会经历较浅,相对容易受到社会中各方面错误观念的影响,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出现偏差,而校训作为一种文化的精华可以引领他们的思想观念,引领学生自觉抵御不良文化思潮的侵蚀。

2.4 约束规范功能

约束是指通过一定的标准或特定的规则对人的各种限制和管束,包括硬约束和软约束。校园内的硬约束包括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如学分管理制度,规定了学生必须达到的符合毕业要求的学分数,一旦达不到就无法顺利毕业。软约束与硬约束希望达到的效果相同,但在方式方法上却大相径庭,软约束具有非强制性,旨在通过校风、学风等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影响、规范。校训作为高职院校软约束的重要手段,通过校训倡导的精神品质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约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例如: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德才兼备 知行合一”的校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举止进行了规范与约束,着力培养兼具工匠精神和职业技能的现代高职学生。

2.5 教育完善功能

高职院校校训的教育完善功能可以通过校训的内容体现出来。以江苏省89所高职高专院校为例,所倡导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德行为先,如厚德、明德、笃行、知行等词备受高职院校欢迎,这是“立德树人”目标的具体表现;第二,自强不息,“自强”一词在江苏高职院校中出现9次,体现了广大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强国有我”的决心与信心,例如: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以“自强不息 立德树人”为校训,突出了向学生传授丰富的专业知识,要把职业道德教育融汇其中的育人导向;第三,重技重能,众多高职院校校训将“技能”突出,这也凸显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差异,例如: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校训中的“炼强技之才”,直接指明了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校训的教育完善功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校训文化的渲染和启迪,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精神境界水平。

2.6 传播辐射功能

文化传承与传播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高职院校势必要体现出相应的担当。首先,高职院校的校训大多来自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总结归纳为符合学校的精神内核,体现了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的传播。例如: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弘毅”,源自《论语·泰伯》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意在传播宽宏坚毅、抱负远大的坚强意志,通过传播“弘毅”的精神,影响学生的思想言行,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品质。其次,高职院校校训也会向社会中的学生传播辐射其精神内涵,这里“社会中的学生”既包括已经毕业的学生,也包括未来可能报考该院校的学生,一旦学校的校训精神融入学生的思想价值中,就会影响学生今后的人生方向,学生日后即便已经离开学校,仍然会传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影响更多的人认识学校、理解学校、走近学校。

3 阻碍高职院校校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

高职院校校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有赖于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各方面主、客观因素,在某一环节的缺失或错位都将阻碍校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这些因素涵盖了高职院校的方方面面,既有校训本身存在的局限,也有教育者和管理者在宣传校训方面的不足,以及受教育者对校训领悟的不积极、不全面、不透彻。

3.1 高职院校校训自身的因素

校训的自身因素包括校训的文本形式和内涵。在校训的形式上,尽管不同院校的校训表述不尽相同,但院校之间存在较大的相似性,导致校训形式的相对单一。以江苏省为例,全省89所高职院校的校训中,近半高职院校的校训句式为“二言八字”,即由两个分别为四字的词语组成,例如: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严谨治学 崇尚实践”等,这样的校训句式朗朗上口,但院校之间的校训句式区别不大,容易导致校训落入俗套,无法体现学校特色的文化底蕴和发展特色,不利于校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

在校训的内涵上,校训是一所院校在历史和现实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经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和教育目的,如果校训的内涵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那么就会使校训与时代脱节、与主流文化价值脱节、与教育使命脱节。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校训确立于建校初期,从传统经典著作中摘取相关文字,对于校训的阐释和解读也停留在对文本的解读上,内涵上往往不能突出学校特色和办学理念,也不能体现时代精神和新时代学校的责任担当。如“厚德”一词,备受广大高职院校校训的青睐,大多数院校在阐释“厚德”一词时是从《周易》中的“君子以厚德载物”出发,至于是否考虑到本校的办学实际,是否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相结合,是否可以结合学校、时代因素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则需要高职院校随着时代变迁和学校发展,进一步对校训的内涵进行新的阐释和补充。

3.2 高职院校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因素

对江苏省89所高职院校的官网进行了逐一查阅后发现,校训在各院校的官网有不同的呈现形式,仅46所高职院校的官网首页有学校校训的标识。在这46所院校的网站中,校训的出现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在学校首页顶部学校名称或学校LOGO附近;二是通过浮动窗口的形式;三是在网站的底部。而近半的高职院校在学校官网首页未将校训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反映出学校对校训宣传的不到位,这背后体现的往往是高职院校对校训工作缺乏重视。但如果仅仅把校训作为一种宣传工具和宣传手段用于招生宣传、学校评优等与学校利益相关的工作上,那么校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会流于形式。

校训的正面宣传需要对校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正确全面的理解和运用。首先,校训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简短的几个字背后是一所学校办学历史和精神的凝聚,甚至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部分教育者和管理者对校训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校训仅仅是用在一些文稿中的,导致学生在校园内仅在开学或毕业典礼时听到校训,无法在校园中感受到校训蕴含的思想和精神。其次,发挥校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质上是发挥校训的隐性教育功能,不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仅仅关注教学本身的内容,忽视课程背后隐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校训这一重要教育资源,导致校训功能很难融入教学中去。

3.3 高职院校受教育者的因素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校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主要对象,但在实际工作中,校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往往会因受教育者的不理解、不配合等各方面因素而无法获得有效发挥。首先,受教育者对校训的知悉程度和理解程度不够深入,例如: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的校训“正则格致”源于《礼记·大学》中的“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大多学生对“格物致知”的理解仅停留在文字层面,对于部分学生而言无法充分理解其内涵,导致校训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功能方面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其次,由于学生的价值观正处于成型的关键期,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缺少独立、理性的思考,加之自身对学习、校园的抵触思想,削弱了学生对校训的认知,影响了高职院校校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

4 实现高职院校校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途径

校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是一个使校训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这一过程不是偶然迸发的,而是一个渐进、持久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既需要为新时代的高职院校校训赋予时代内涵,也需要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实践活动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

4.1 以时代为指引,丰富校训内涵

站在新时代,学校管理者要理性、完整地认识历史。发挥校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必然要重视校训的历史渊源,挖掘校训的历史积淀,阐释校训的历史内涵。校训作为一所高职院校特殊的文化,来源于院校在成立之初、成立过程中对办学理念、培养目标、人文精神的总结,尊重学校发展的历史,是进一步阐释校训的前提和保障。

“文章合为时而著”,一些高职院校的校训带有一定的时代背景烙印,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和学校的发展,因而有必要对校训的内涵进行深入解读,赋予时代特色,例如:苏州市职业大学以“勤勇忠信”为校训,形成了百年院校的品牌效应,铸就了一代又一代苏职大人的精神力量,面对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校主动适应、积极作为,结合时代背景和学校发展方向,探究校训的新内涵,将21世纪初期“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忠于事业”“信于社会”的内涵阐释延展为“勤勉务实、奋力争先”“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忠于人民、厚德载物”“重信明义、自强不息”[12],这样的内涵拓展既保持了校训的完整性,延续了校训的精神内涵,也更好地结合时代要求为校训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4.2 以创新为动力,拓宽传播途径

首先,完善宣传平台,建立宣传阵地。利用好学校现有的各种宣传方式,如学校网站、宣传橱窗、校园报刊、校园广播等,有效建立校训宣传平台,通过对校训的广泛宣传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丰富校训的内容和精神。在利用已有平台的基础上,创新宣传手段,扩大宣传途径,将传统校训宣传与新媒体宣传融合,强化校训宣传阵地。借助新媒介宣传校训,既要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学生普遍使用的社交软件广泛宣传校训精神,也可通过学校自主研发的如3D打印、校园移动宣传车等方式拓宽宣传深度、宣传广度。

其次,创新宣传方式,深入学生生活。从时间上而言,将校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贯穿到学生的全部生涯中,包括开学前、在校中、毕业后等环节,在学生的开学典礼、学习生活、社会实践、毕业典礼中全面渗透。利用好“录取通知书”,将关于校训的LOGO及字样印刷在通知书的显目位置;通过开设校史文化、校训精神的相关讲座、选修课等,将校训精神融入全部课程中,实现“校训课程”与“课程校训”的结合;在毕业典礼现场布置、讲话内容、毕业纪念品等环节中凸显校训元素。空间上,充分利用教室、食堂、实训室、图书馆、体育馆、操场、校史馆、优秀校友等校内外资源,让学生在沉浸式的深度体验中感悟校训内涵。

4.3 以环境为载体,营造良好氛围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3]可见,良好的环境对校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校训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文化的熏陶离不开良好的校园环境。因此,高职院校要不断优化校园环境,为校训在高职院校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营造积极向上、轻松活泼的良好氛围。

学校需要不断改善可视化的物质环境来扩大校训的影响范围,使学校的“墙壁、石头也能说话”。校园中的建筑、雕塑记录着学校的历史发展痕迹,承载着学校的历史精神,将校训融入校园的建筑、雕塑中充分体现了学校文化育人环境的整体统一。同时,利用学校资源,开发与校训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通过文化产品生动展示校训的内容和内涵,让校训随处可见、随时可见。学校更需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推动校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通过校庆日、重大节日等校园活动塑造良好校园文化,发挥校训的教育引领、宣传辐射功能,促进学生对校训精神的感知、认同、内化,以无处不在的校训文化熏陶学生心灵,诠释校训内涵,在学生融入校训环境的过程中,发挥校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5 结语

新时代的高职院校承担着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学生精湛的技能离不开良好思想道德修养和坚定理想信念的指引,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格外重要。将校训所承载的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是传承传播校训的重要手段,更是高职院校实现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对于学校的管理者、教师、辅导员等而言,需要从各自视角不断深化对校训育人功能的认识,从多种途径阐释校训,以多种方式宣传校训,充分发挥校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猜你喜欢

校训院校职业
校训展示墙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校训展示墙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体现“亲爱精诚”校训的三件往事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训”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