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二维彩超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应用研究

2022-12-25石莉莉

罕少疾病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甲状腺癌多普勒颈部

石莉莉

天津市东丽医院超声科 (天津 300300)

甲状腺癌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早期症状多以无痛性颈部肿块为主,随着肿瘤体积不断增大,可压迫或侵犯周围组织,引起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临床需求及早诊治,以改善患者预后[1-2]。手术为治疗甲状腺癌主要手段,病灶切除后能良好控制病情,促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但甲状腺癌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一旦发生转移则会对患者预后造成影响,临床需于术前尽早明确是否发生转移,以便于更为针对性制定手术方案及淋巴结清扫范围,从而增强手术效果,避免远期复发或转移[3-4]。超声为当前颈部淋巴结转移筛查的重要手段,具有无创、简便、可重复性强等优点,能够良好显示颈部淋巴结的结构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信息。但常规二维超声在难以全面反映颈部淋巴结状况,存在较高漏诊、误诊风险。高频二维彩超则为更先进的超声技术,在超声回波原理及多普勒技术辅助下,不仅能够显示病灶部位结构、大小等信息,还可显示病灶及周围血流动力学变化,可提供更为丰富的病灶信息[5-6]。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高频二维彩超在甲状腺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79例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35例,女44例;年龄37-65岁,平均年龄(50.14±5.37)岁;体质量指数18~27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85±2.14)kg/m2;肿瘤位置:42例左侧,37例右侧。

纳入标准:均经病理活检确诊;查体可触及甲状腺肿块;精神状态正常;均行高频二维彩超检查;病历资料完整;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伴有急慢性感染者;伴有其他恶性肿瘤;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存在严重脏器损伤者。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开展常规二维超声及高频二维超声检查判断是否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仪器选用Logiq9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先设置探头频率9.0~14.0MHz,指导患者仰卧位,将颈部伸直,头稍微向后仰,充分暴露颈部,之后耦合剂均匀于探头之上,先行常规横切、纵切二维超扫描,探查颈部甲状腺位置、大小、内部回声、双侧淋巴结有无肿大等信息,若发现可疑淋巴结则对淋巴结形态、大小及内部回声进行探查。之后调整为多普勒模式检查,探查双侧淋巴结内部及周围血流信号。Ⅰ型:内部无血流信号或少量血流信号,周边无血流信号;Ⅱ型:内部血流较为丰富,周围无血流或少量血流信号;Ⅲ型:内部及周围均存在丰富血流信号。二维超声检查及多普勒超声均由同一个医师操作,获得影像学信息均上传至后台,由两名高年资的影像科医师进行盲法诊断,若出现不一致意见时需共同协商达成一致。颈部淋巴结分区分为六区,其中Ⅰ区为颏下和颌下淋巴结;Ⅱ、Ⅲ、Ⅳ区分别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组、中组及下组;Ⅴ区为枕后三角区、锁骨上淋巴结;Ⅵ区为颈前或内脏周围淋巴结。颈部淋巴结诊断标准:淋巴结内出现无回声或强回声;淋巴结长短径比小于2;淋巴门消失;淋巴结血流信号丰富。

1.3 观察指标(1)颈部淋巴结转移检出情况: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比较常规二维超声与高频二维彩超颈部淋巴结转移检出情况。(2)诊断效能:比较常规二维超声与高频二维彩超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颈部淋巴结转移检出情况79例甲状腺癌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有61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常规二维超声检出有50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高频二维彩超检出有59例出现淋巴结转移,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颈部淋巴结转移检出情况对比

2.2 诊断效能高频二维彩超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检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高于常规二维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方法颈部淋巴结转移检诊断效能对比(%)

3 讨 论

甲状腺癌病因复杂,临床认为其发病与癌基因与多肽生长因子等关系密切,原癌基因序列过度表达、突变及多种生长因子作用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可促使甲状腺发生恶性变化,形成癌症组织。同时,电离辐射、碘摄入也与甲状腺癌的发生相关,其中长期辐射照射可引起甲状腺细胞核变形,促使甲状腺素合成减少,增加癌变风险。碘缺乏也会减少甲状腺素合成,并引起促甲状腺激素异常升高,导致甲状腺滤泡肥大增生,久之则可增加甲状腺癌风险。手术是临床治疗甲状腺癌的首选方式,多数患者术后预后良好,可提高长期生存率[7-8]。但甲状腺癌患者易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且确诊后不易被临床察觉,从而对预后造成影响。临床若能早期发觉淋巴结转移,则可为临床手术方式的制定及手术范围的确定提供重要指导,在提高甲状腺癌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方面意义重大[9-10]。

常规二维超声为当前术前检查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手段,具有操作简单、组织分辨率高、可重复性强等特点,当超声波进入人体后,可与人体组织产生反射及折射,从而将不同组织间的界面反射回探头,并经探头振荡转化为电脉冲,再发送至超声主机,最终处理成数字图像。经二维超声检查后能够清晰展现颈部淋巴结位置、大小及内部回声等信息,尤其对于已发生转移的颈部淋巴结,可明显出现内部回声、淋巴结长短径比异常变化,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充足信息[11-12]。但常规二维超声无法显示淋巴结内部及周围血流信号,故仍难以全面反映淋巴结状况,存在一定漏诊、误诊风险[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79例甲状腺癌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有61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常规二维超声检出有50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高频二维彩超检出有59例出现淋巴结转移;高频二维彩超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检的灵敏度(95.08%)、准确度(94.94%)、阴性预测值(85.00%)高于常规二维超声(78.69%、81.01%、5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高频二维彩超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价值更高,能够减少漏诊、误诊发生,以便于临床手术方案制定,提高手术效果,改善预后。其原因为高频二维彩超是在常规二维超声显效基础上融合多普勒超声技术,不仅能够良好显示病灶处结构、形态、大小及回声等信息,还能够借助多普勒技术获取病灶内部及周围血流信息,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丰富的参考信息,以便于疾病的准确诊断[15]。而颈部淋巴结一旦发生转移则内部存在大量新生血管,使得内部血流信号较为丰富,且多数血管发育不良,伴有管壁厚、管腔粗等特点,加之缺乏肌层部分,故不仅呈现出丰富血流信号,还存在血管阻力较大特征,通过多普勒技术能够直观显示该类血流特点。高频二维彩超兼顾二维呈现与多普勒超声优势,既可以显示淋巴结形态、回声,又可显示淋巴结血流特点,故更具诊断价值,能够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从而为临床后期诊断工作开展提供重要选择。

综上所述,高频二维彩超可提高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灵敏度、准确度,减少漏诊、误诊,以便于手术方案制定,从而增强淋巴结清扫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甲状腺癌多普勒颈部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甲状腺癌“低位领”式与“L”型切口淋巴结清扫术的比较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护理干预在降低甲状腺癌患者焦虑中的应用研究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