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紫砂壶及制壶名家

2022-12-24谢思逸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11期
关键词:制壶金沙紫砂壶

谢思逸

紫砂泥为含铁质黏土粉砂岩,形成于泥盆纪(大约2.5亿—3.5亿年前),为二次沉积黏土。紫砂泥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大约为:氧化硅60%,氧化铝20%,氧化铁10%,烧失物8%,其他金属氧化物有氧化钙、氧化钾、氧化镁、氧化钠、氧化钛等。紫砂泥的种类主要包含:紫泥、朱泥、本山绿泥、团泥、段泥五种。其中,赵庄村的小煤窑朱泥露天开采,是嫰泥下层,煤层上面一层紫砂泥。它是分布统一均匀的,烧成颜色纯正,由于其位置在煤层上面,故称“小煤窑朱泥”。

历史有关紫砂泥的发现传说见《阳羡茗壶系》,相传壶土初出时,先有异僧行经村落,日呼曰:“卖富贵土。”人群嗤之。僧曰:“贵不要买,买富如何?”因引村叟,指山中产土之穴去,及发之,果备五色,灿若披锦。意思是说:有一怪异老僧人经过村里,大声呼叫卖富贵土,村里的人以为是傻子,都笑话老僧人,老僧人说不卖贵,卖富如何?接着引村里老人到山中,指着一处地方说:“这就是富贵土。”说着一阵狂风,老人消失。据说所指地方开发果然见五彩缤纷,有如披锦的富贵土。

第一本专门论紫砂壶的书《阳羡茗壶系》,作者是周高起,江苏江阴人,生于明万历年(1596年),卒于顺治二年(1645年)。据康熙《江阴县志》载:早年参加县试,补储生,名列第一,撰写县志,著书流行于世。1645年当地兵荒马乱,逃避山中,遇乱兵勒索钱财,行李中只有图书翰墨,无钱财可供勒索,遭乱兵野蛮鞭打,高声呵斥反抗,于是被杀。

手拉壶《思 亭》

此书序言讲述茶制改变引起茶具变革,紫砂壶因能发挥茶特性,即色、香、味,同时又灵活地表现出艺术特性,受到皇家、文人、仕子的推崇,取代银、锡、玉、瓷壶,在上层社会流行。茶兴于汉,盛于唐、宋,茶制由唐代煮茶到宋代点茶,至明代初年,茶制式改为泡茶。本人认为这与朱元璋皇帝有很大的关系。朱元璋皇帝出生卑微,比较接地气,点茶制式繁琐,且茶的真味无法体现:色、香、味。使用泡茶制式,方便省时,同时能品到茶的真味。

开创制作紫砂壶是金沙寺僧:无名无姓,只是当地制陶艺人传说或者是神秘化的故事。他没有留下作品在世间。相传金沙寺僧闲暇时喜欢找一些事情做,在其寺周围与制缸瓮陶工相处过程中经常探讨工艺技术,在陶土中选取质地细腻泥土,去除杂质,泡水加以揉练制作成泥,用手捏筑成胎,使用工具(规)把外面整圆,除去里面多余泥土,安装上口、柄、盖、顶,放进窑中烧制,这种壶即能使用。原文为:“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翁者处。技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尔圆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

供春是当地名人仕子吴熙山书童,陪主人在金沙寺读书,伺候主人之余,见金沙寺僧制壶,童心兴出,学习制壶,但工艺有所改进,用茶勺制壶内,手指按捏内外,灵巧地利用手指按压,制成有优美纹路的坯体,使制壶工艺有所创新。供春是有其名,但没有看到其作品。原文:“供春,学宪吴熙山公青衣也。熙山读书金沙寺中,供春给役之瑕,窃仿老僧心匠,亦掏细土技坯。茶匙穴中,指掠内外,指螺纹隐起可按,胎必累按,故腹半矣。”

明代制壶四名家,即:董翰、赵梁、玄锡、时鹏。

时鹏为时大彬父亲,李茂林为李仲芳父亲,二人皆因其子技艺而比同时期名家知名。四名家皆为明代万历年间人。有一点应该清楚,万历年间烧紫砂茗品已使用匣体。见原文:“自此以往,壶乃另作瓦缸,囊闲入陶穴,故为此茗壶,不免沾缸坛油泪。”即可说万历前期,壶放在缸、瓮内烧成,所以紫砂壶表面颜色不均匀,且有釉泪现象。我们可以把釉泪作为断代标准,即有釉泪壶为万历前期的壶,无釉泪的则是万历中期以后的壶。

手拉壶《圆 缘》

手拉壶《扁西施》

时大彬,对紫砂壶泥料及前人技艺及造型法制皆熟悉。他开始制壶时仿供春壶,喜欢制作大壶,后游历浙江昆山、太仓一带,接受当地名人高士品茶,施茶高论后,改制作精巧小壶。时大彬对紫砂壶最大的贡献是:总结前人制壶工艺,重新建立一套更为完美的工艺技术体系,即拍泥片、拍身筒、拍泥片镶身筒工艺,使制壶技艺成熟。历经400多年,这套工艺技术我们仍在使用。

惠孟臣壶艺出众,独树一帜,作品以小壶居多。造型为几何型小壶,工艺精湛,大巧若拙,手法干练,富有节奏感。壶流无论长或短,均刚直劲拔,胎薄轻巧,线条圆转流畅,成为孟臣壶独特风格。孟臣壶可以说是工夫茶壶代称,当朝仿、民国仿,一直到现在很多小壶底部印章款识都是“孟臣”,可见孟臣壶对工夫茶器影响之大。

孟臣款壶:孟臣应该是明代天启年至清代康熙年间人,生卒年不详,听泉山坡现藏孟臣壶,底款:天启丁卯年荆溪惠孟臣制,楷书十一字,及很多个人收藏小壶底款:雍正二年甲辰。孟臣壶(天启丁卯年是1627年,雍正二年甲辰是1724年)前后跨年98年,这给孟臣壶蒙上了神秘色彩。这应该是一个组织,是由制壶高手组成,相当于现代程序化生产,孟臣壶多为小容量,适合南方,特别是闽之漳、泉,粤之潮州,泡工夫茶,连书《茗谈》写道:“说茶必武夷,壶必孟臣,杯若琛,此乃品茗之要也。”

孟臣壶的特点:底款直书铭刻,书法工整,有楷书、行书。孟臣壶艺术特点:造型优雅,为几何形小壶,型制、法度古朴,造塑大巧若拙,工艺冼练,线条圆转流畅,壶款镌刻有唐代褚遂良遗风,深受闽南、粤东泡工夫茶人的喜爱,泡工夫茶有壶必孟臣之说。

“陈仲美,婺源人,初造瓷于景德镇,以业之者多,不足成其名,弃之而来。好配壶土,意造诸现······”

紫砂艺术货器壶及文玩类仿生象开拓者陈仲美是江西婺源人,开初在景德镇制瓷器,后以制瓷器者多,人才济济,难以成名,选择到宜兴制作紫砂器。他开创紫砂艺术新艺术表现形式,制象生紫砂壶(即现花货)及文玩类品种。他所制作品无论花果、草、鱼、虫、璎珞花曼,神采夺耳,由于全身心投入耗神过度,很早夭折。

继陈仲美之后出现陈鸣远,陈鸣远无论是光器、花货,还是款识、刻字,直到现在我所看过的紫砂器中,他应该是大家中的大家。

关于制壶的代工问题:自明代已有这种情况,如果一个名工,没有徒弟和帮手,什么事情都自己做,试问一生可做多少事情?大师应该把精力用到创作中及工艺技术的研究上,这样才能促进工艺技术的发展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使艺术水平得到提升。

“李仲芳,行大,茂林子,及时大彬门,为高足第一。今世所传大彬壶,亦有仲芳作之,大彬见赏而自署款识者,时人语曰:‘李大瓶,时大名’。”

明代紫砂壶底款铭刻名家是陈良,书法闲雅,湛比《黄庭》、《乐毅》字帖。人不能仿,后来鉴赏家把底款作为鉴别壶真假标准。孟臣壶字迹特别工整,都是真书,可与唐代书法家褚遂良比美。时大彬初时请能书者落墨写字后用竹刀雕刻,后来发展到直接用刀书壶款。原文:“陈良,字共之,工镌壶款”,“书法闲雅,在《黄庭》、《乐毅》贴间,人不能仿,赏鉴家用以为别。”

紫砂壶源远流长,人才辈出,是我国紫砂行业的一颗璀璨明珠!

猜你喜欢

制壶金沙紫砂壶
《论三星堆文明与金沙文明的关系》附图
坭兴陶手工拉坯制壶的基本技法应用与探讨
紫砂壶艺制作创新表述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当远方不再遥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如果……就……
浅谈制壶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