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取法于紫砂,道法于自然
——浅析作品《小得月》的陶刻与意象之美

2022-12-24江林献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11期
关键词:陶刻泡茶鱼儿

江林献

人们对紫砂壶的初印象大多是一件实用的茶具,泡茶方便,且能保留茶香,十分实用。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一定能感受到紫砂壶之中蕴含着的情感价值,感受到紫砂壶更具有人文情怀的一面。其实自古以来,紫砂壶就有着浓厚的情感寄托,紫砂壶所涵盖的情感不仅仅是紫砂创作者所赋予的,还有使用者日积月累的日常情感倾诉,紫砂壶会以多种形式将这些情感的反馈保留下来,形成一种岁月的积淀。

对于紫砂创作者而言,对紫砂壶的设计与创作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首先是紫砂壶的造型方面。以作品《小得月》为例,其在造型呈现上较为内敛与含蓄,以流畅而圆滑的线条包围了整个壶身。但是其间也不乏一些短促而利落的线条,展现一种阳刚之气。壶身与壶盖构成了一个标准的圆柱体,上下宽度一致,看起来十分的工整。壶钮仿佛是壶身的一个缩影,是一个稍小的圆柱体,顶面稍大,便于提拿,体现紫砂壶创作的实用性思想。壶嘴是一个典型的直流嘴,与四方的壶把相呼应,体现出圆中有方的辩证思想。壶底采用驻足的设计,让作品在平时的使用上更稳当,也更方便。作品颇有古代文人之精神韵味,中和圆润的姿态和低调的气质,也恰好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吻合,符合如今审美的特点。作品的整体造型都是一个含蓄的表达,因此也体现了笔者心中较为平稳的情感表达。笔者想要通过此壶传递的是一种道法自然的理念,呼吁人们保持内心的淡然平和,不乱为,不妄为。

正如壶身的陶刻装饰,“道法自然”这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紫砂陶刻的魅力。这件作品中笔者都采用了双刀陶刻法。双刀陶刻多用于刻字,以一刀深、一刀浅的陶刻方式展示出书法字的抑扬顿挫与笔锋笔法。双刀陶刻需要创作者有极强的腕力与定力,是对创作者紫砂功底的一个体现。当然在此壶上人们就能切实地感受到这种陶刻手法的过人之处。每一个笔画边缘都有着清晰的印记,每一个字都有酣畅淋漓的表现效果,能让人在壶中感受到丰富的书法魅力。

壶身的背面采用的是书画结合的方式,颇有中国画的韵味。“只刻鱼儿不刻水,自信此中有波澜。”这句诗是从中国画作品《只画鱼儿不画水》中化用而来,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概括了画作的主要内容。在鱼儿的画作表现上笔者采用的是单刀刻的方法,将鱼儿的灵动与活泼跃然壶上。丰富的陶刻装饰充分地展现了笔者的个人思考,更是将中国文化的魅力具体化,让人们从诗词与文字中去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紫砂陶刻不仅给作品增添了更为丰富的视觉呈现,同时也让作品的思想层次与精神境界上升了一个层次。作品《小得月》的主题较为淡泊,体现一种无为、顺其自然的思想,而陶刻的内容与作品的主题十分一致,达到了锦上添花的综合效果。陶刻的技法体现了笔者的个性与风格,同时与中国画融合,以更具特点的方式带给人们全新的体验,让人们在每一次泡茶喝茶之时都能感受到中国传统书画的印记。

然而对于使用者而言,紫砂壶对于情感的积累就体现在日常的使用上。由于紫砂泥的特性,其烧制后的颜色更为鲜亮,经过泡养后更能体现出一种油光感,体现出岁月在壶上留下的痕迹。每一次泡茶喝茶的心情不同,留下的痕迹也自然是不同。日积月累,一把紫砂壶就沾染了独属于使用者的温润印记,这是多么奇妙有趣味的体验啊!

说到泡养就不得不提到紫砂泥,紫砂泥具有特殊的双气孔结构,因此在泡茶时能够保证透气性的同时,还富有一定的气密性,最好地保留茶叶的本味,给人最纯真的喝茶体验。除此之外,紫砂壶的泡养也和紫砂泥息息相关,不同的紫砂泥经过不同茶水的泡养能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有的愈发鲜亮,有的愈发深沉,这或许也是人文色彩的丰富体现吧。当然,紫砂壶的特别之处还不止于此,真正喜欢紫砂壶的人还能挖掘到紫砂艺术中更精彩的一面。

结 语

紫砂陶刻如今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手法,更是一个能够独挡一面的艺术分支。其不仅仅是技艺与形体的展现,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陶刻的艺术表现来源于中国画,却又高于画作,其一般通过颇具金石味道的表达方式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总得来说,作品《小得月》不仅造型精美,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更值得人们去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陶刻泡茶鱼儿
陶刻“汉韵对瓶”的创作及评析
保温杯泡茶太久会让人中毒?
鲸鱼”泡茶器等
Sim Sim
“仿古壶”的陶刻艺术和文化内涵
陶刻“奇峰叠翠四方瓶”的创作感悟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鱼儿游走了”不一定是减法
鱼儿飞起来
鱼儿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