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聂耳的艺术歌曲《梅娘曲》
2022-12-24张林林
张林林
引 言
《梅娘曲》源自于田汉一部话剧《回春之曲》。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并受到了人们广泛喜爱。《梅娘曲》不仅有着独特的艺术性也蕴含着浓浓文学气息。歌曲结构虽然简单,但每一句歌词都有深意。《梅娘曲》把一个爱情故事与爱国情感运用音乐的形式完美呈现出来。这篇文章通过《梅娘曲》时代背景、艺术特征从而更好地去理解作品中人物形象与表述风格。通过对《梅娘曲》歌词分析、速度把握以及情感表达去表现这首作品。
一、《梅娘曲》的创作背景
(一)时代背景
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动荡不安陷入沉重民族危机。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开始九一八事变,很快东北三省全部被日军占领。民族危机逐渐加深,人们开始了抗日救国运动,文学也随之发展。这次抗日救国运动中,涌现出许多优秀音乐家以黄自、聂耳、贺绿汀等为代表。他们创作许多有鲜明时代感的音乐作品,如《抗敌歌》、《义勇军进行曲》等。这些歌曲进一步促进抗日救国运动发展。话剧《回春之曲》在这种背景下产生,描写了一批爱国青年,回国来参加抗战。
《梅娘曲》为话剧《回春之曲》第三幕。女主人公梅娘曾与高维汉在南洋生活,九一八事变后一切都改变了。国家受到侵略,许多爱国青年都参加了抗战,高维汉也在其中。战争中高维汉不幸受伤失去了记忆,忘记了梅娘。这首歌曲通过描绘过去的幸福生活与现在高维汉失忆形成对比,使听众深刻体会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梅娘曲》也在侧面深刻表现出中国普通人民在面对民族危机时的爱国情怀。《梅娘曲》问世就广为人们喜爱,至今也是声乐教材中较为经典的歌曲之一。
(二)歌词作者简介
《梅娘曲》歌词作者田汉本名田寿昌,1898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一户贫困家庭。1912年,考进了长沙师范学校。在1917年,跟随着舅舅去了日本继续学习。1922年从日本回国,在上海的中华书局担任编辑一职,同时又在上海大学等学校担任教师。田汉跟郭沫若等人一起组织了创造社。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田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内担任中央文委委员。曾经积极参与一些戏剧运动,并且创作了许多戏剧作品。这时田汉的作品大多关注于贫困的工人于农民,作品内容大力宣扬人民群众反抗封建压迫,寻求思想解放。比如所作话剧《梅雨》等作品,这类作品描绘劳动人民苦难生活,同时又宣扬赞美工人们反抗压迫与剥削。随着“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爆发,田汉顺应时代发展创作了一大批鼓励人们抗战作品。《回春之曲》就是这一时期田汉的创作之一。
(三)曲作者简介
聂耳《梅娘曲》曲作者,又名聂守信,1912年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聂耳是我国著名音乐家,创作了许多无产阶级革命音乐。聂耳少时就很喜欢音乐。少年时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许多乐器比如二胡、笛子等。在二十世纪20年代,聂耳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且开始参与革命活动。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聂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的一员。创作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每一首作品都深受人们喜爱。聂耳的创作源于人民群众,善于观察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反映劳动人民的心声。其中所作《铁骑下的歌女》描绘了饱经风霜的劳动人民中的女性形象。《码头工人》等作品表现出劳动人民贫苦的生活,反映出劳动人民反抗的意志。在抗日战争背景下创作了广为流传的《义勇军进行曲》,鼓舞了人们抗战的信心,很快流传至大江南北,成为时代号角。并且还写作了许多儿童歌曲如《卖报歌》等作品深受儿童喜爱。
(四)词义简析
歌曲一共分为三段。每一段都以相同歌词作为开头,但描写内容又不同。第一段为梅娘口头叙述,描写了男女主人公以前在南洋弹吉他唱歌的幸福时光。第二段梅娘回忆了男主人公曾经坐在红河岸边等时光表达出了女主人公梅娘不能与情郎同行内心担忧与惆怅。第三段描写了女主人公梅娘知道高维汉在战争中受伤后,不惜违背爹娘意愿,离开家乡。虽然高维汉因身受重伤失去了记忆,但梅娘仍在他身边不离不弃。歌词中通过回忆与高维汉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与现在高维汉忘记了她形成对比,深刻表现出梅娘内心的痛苦。
二、《梅娘曲》的艺术特征
(一)歌词特点
歌词简明易懂,让听众更好地理解歌词并且融入到歌词意境之中。通过梅娘自述给听众以代入感,从而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使听众更好的感受梅娘角色特点聆听梅娘的故事。歌曲分为三段,每段都以“哥哥你别忘了我,我是你亲爱的梅娘”为首句,简单明了地表现梅娘内心诉求,以及想要唤起高维汉记忆的急切心情。第一段歌词为两人回忆。主要讲述了两人过往甜蜜生活。歌曲第二段描绘了战争的画面,从侧面表现当时的时代背景。歌曲的第三段叙述了梅娘不顾爹娘的反对毅然离开了家乡南洋的故事。结尾“但是,你已经不认得我了你的可怜的梅娘”进一步烘托了情感,让听众真切地体会梅娘这个角色。这首歌曲表面上描绘梅娘与高维汉的爱情悲剧,实则表现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不幸。简单易懂的歌词与流畅的旋律相结合,生动描绘出这个爱情故事。
(二)结构特点
在这首歌曲中聂耳运用自然大调作为调式基础,全曲分为三个乐段,采用多个乐句的分节歌结构。每个乐段都以弱起开头,易于听众融入到故事情节中。首先是四小节前奏,旋律开始为下行级进,后又出现五度上跳,歌曲开头便营造出了一种悲凉氛围。第一段由四个乐句构成,最后结束在“a”上,是a小调主音。小调音乐具有流畅、婉柔、曲折、细腻的艺术特色。第二段也是由四个乐句构成,相比于第一段歌词发生了变化,这也是分节歌的特点。第二段第三乐句的最后一小节节奏变为切分,第四乐句旋律也发生了变化,最后以“变宫”结尾,第三段前两乐句与前面两段相同,第三乐句的第二乐节音乐发生变化,也由弱拍起变为强拍开始,表现出此刻梅娘情绪的变化并预示着情感高潮到来。第四乐句为两个前八后十六节奏型,空拍出现在强拍上,十六分音符加上歌词中重复“但是”二字,体现出梅娘此时已经泣不成声。接上相同音符的三连音,配上歌词“不认得”更加突出梅娘心情绝望。
(三)语言特点
全曲语言简单朴实,虽然这是一首情爱歌曲,但全曲并没有出现“爱”等字眼,只通过每段前面一句“哥哥,你别忘了我呀,我是你亲爱的梅娘!”作为开头,通过这种方式酣畅淋漓表现出两人之间的恩爱。《梅娘曲》是一首艺术歌曲,歌词通常与当地一些语言习惯有关系。这首歌曲中“梅娘”“呀”等一些字都遵循诗词中讲究“平仄”要求,是典型中国语言特色。正因为这些特点,使这首歌曲广为传唱。
(四)情感特点
《梅娘曲》的创作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这是一首抗战时期创作的歌曲,但不适合用激昂的感情来演唱。《梅娘曲》本质上来说还是一首伤感情歌。每一部分都有不同的情感特征。第一部分梅娘沉浸于过去甜蜜的回忆中,开始口语化的叙述。第二部分梅娘没有办法于情郎在一起,情绪开始波动增加了失落与担忧。第三部分梅娘来到情郎身边但他却失去了记忆。这时梅娘抑制不住内心的悲伤与绝望,两个并列的但是也更加表现出梅娘伤心到说话哽咽地场景。歌曲的每一段都细致表现出梅娘情绪变化,从平静的叙述到情绪波动开始失落惆怅,再到内心极度悲伤。结合时代背景,在国家面临外来侵略时,高维汉毅然离开了平静幸福的生活,去为了国家人民去战斗,这种奉献精神也蕴含在歌曲当中。因此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在情感方面不仅要表达男女主人公之间感人的爱情故事,也要突出主人公梅娘对侵略者的痛恨。
三、《梅娘曲》的演唱处理
(一)速度的把控
音乐速度和内容有密切的联系。速度正确与否,对音乐形象地展现有着重要影响。快速通常用来表现活泼、激动等情绪。中速一般体现抒情、亲切等情绪。慢速则通常用来表达沉痛以及歌颂等情绪。《梅娘曲》为四二拍,强弱规律为“强弱”。《梅娘曲》这首歌曲整体速度较慢,全曲没有大起大落,为一首叙述性歌曲。歌曲开始为梅娘对高维汉的呼唤“哥哥,你别忘了我呀”,作者以弱起开头使听众更好地融入意境中,静静听梅娘诉说。因此开始时演唱速度要放慢,声音需要渐弱。第一段整体是表达梅娘的回忆,所以演唱时应该舒缓速度较慢。第二段表现得虽然也是回忆但带着忧伤,在演唱时相比第一段速度应该略显得紧凑一点。最后一句作者在南洋的洋字上做了延音,演唱时应该注意。这里的添加的延音记号使听众的思绪跟随声音飘向那充满故事的南洋。最后一段表现出梅娘内心矛盾与悲伤,应该更加注重歌曲情绪变化。尤其是出现的三连音“不认得”既要卡准节奏,又要在情感上做到层层递进。
(二)情感的表达
唱好一首歌曲不仅仅需要熟悉歌词与旋律,更重要的是情感,情感是歌曲升华的催化剂。“唱曲不得其情,则正邪不分,悲喜无别”这句话来自是声乐理论教育家徐大椿所作的《乐府传声》。这句话充分地说明了“声”与“情”之间联系密切。同时也强调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虽然《梅娘曲》每一段的旋律比较单一,但是却蕴含丰富情感。歌曲三段开头相同内容不同,不难看出这首歌曲中梅娘的诉求就是希望他们回到以前幸福的生活,每一段表达的内容又有所不同烘托着情感层层递进推向高潮。首段的第一句演唱时声音应该比较弱,才能反映出主人公梅娘无可奈何的心情。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句出现八分休止符虽然在声音上需要停顿但是气息不能断,这里不能换气要做到声断气不断。第一段中“窗”“槟榔”“南洋”这些字在演唱时应该注意强调一下。这是表现两人生活情景的词语,梅娘回忆这些情景为了帮高维汉找回记忆,因此演唱时应强调一下。第二段有着对两人过往的回忆还加入了浓浓的爱国情怀。歌词中“你曾坐在红河的岸旁,我们祖宗流血的地方,送我们的勇士还乡,我不能和你同来。”在演唱时应表现出梅娘对侵略者的痛恨与对祖国的热爱。通过一二段铺垫,第三段情绪逐渐走向高潮。第三段最后一句为全曲情绪高潮,两个“但是”在演唱时应做渐强处理。三连音“不认得”三个字同样要渐强使情绪达到高潮,后面“我了”两个字要渐弱,从而表现出梅娘的伤心与无奈。
(三)基本风格
《梅娘曲》向我们展示出在面对外来侵略时中华儿女英勇无畏身影,也使我们体会到了战争时期人们生活艰辛。歌曲的自述形式、分节歌的结构特征、通俗易懂的歌词是这首歌曲的特征。作品时代背景、艺术特征通过收集资料可以比较容易了解。唱好一首作品更重要如何将理论用于唱歌的实践中去如何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梅娘曲》整首歌曲不包含高音、花腔等演唱技巧,情感表达才是演唱难点。每一段结尾作者都做了对应处理,用来表达不同情感。第一段“南洋”两字作为结尾,“洋”字上有延记号让听众体会到两人生活幸福。第二段以“惆怅”结尾,运用了附点节奏突出这个词语,更能让人感受到梅娘的无奈。最后一段“梅娘”每个字都有两拍时值,不仅可以使梅娘的形象印在听众的脑海里同时也为这首歌曲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结 语
著名音乐家田汉与聂耳给我们留下来许多音乐宝藏,让我们可以在音乐中了解他们的时代。《梅娘曲》看着抒情柔美的一首歌曲,想要唱好却不容易,必须要把握好速度、控制好音量大小以及情感宣泄程度。只有科学正确的发声技巧与人物情感融合,才能将作品完美展示给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