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院系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研究

2022-12-24杨支才

关键词:院系师生党组织

杨支才

( 成都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培育和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素质人才,是巩固党长期执政地位的重要保障。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和使命,履行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必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着力提升执政能力和水平。院系党组织是高校党委的基层组织,其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直接关系到党对高校的领导,关系到高校改革发展,关系到人才培养。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探索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方法和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和改进高校院系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今天,实现教育强国梦,最根本的在于全面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夯实高校党建工作基础,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传承狠抓基层的党建工作传统,着力提升高校院系党组织执政能力,既是推进新时代党建伟大工程的内在需要,也是引领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职责要求。

1.践行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任务的根本需要

院系党组织肩负着直接教育、管理、服务、监督党员职责,担负直接联系师生,组织团结师生,教育引导师生,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一线的重要任务。面对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新要求,践行全面从严治党新任务,需要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新活力,不断强化自身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努力做到“五个到位”“七个有力”[1]。对照全面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目标,院系党组织自身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执政主体意识和执政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夯实基层,筑牢基础,切实加强和改进院系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是当前高校党建设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2.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2],基层党组织的地位与功能决定了其执政能力建设与院系治理能力提升之间的内在统一性。“高校要把党组织治理能力建设作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改善政权建设的重要部分,按照大学治理的目标和要义,实现高等学校的有效治理,并在其中进一步实现和巩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3]这在根本上需要建强基层党组织,增强党组织治理意识和执政能力,完善执政方式,优化执政机制,切实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办学治校的全过程,为高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

3.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应然选择

在更加多元、多样、多变的意识形态斗争新形势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高校党委必须把牢把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定方向,始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4]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发挥其引领作用,奋力推进“铸魂育人”,努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高校院系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高校党委以组织力为重点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组织的执政主体功能持续增强,党员干部的执政意识和执政能力进一步提升,有力推动了高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也面临不少问题。为更直接了解高校院系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现状,笔者所在课题组开展了实证调研,在10 所高校2000 名师生党员中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调研反馈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下院系党组织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1.党员主体意识不强,执政意识有待提升

党的执政意识是执政党及其成员对执政目的、执政任务、执政方式、执政环境与资源等执政相关问题的认识、思维、理念及理论的总称。执政意识是执政实践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是执政党执政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党的执政意识是通过政党、各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以及普通党员的执政意识予以体现的,它包含了党组织与党员个体的执政意识,其中党员个体的执政意识是基础,党员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是关键。在对“自己与党执政之间的关系”问题上,有1381 人(69.05%)认为自己是执政主体之一,与党执政之间关系密切;有134人(6.7%)明确表示“自己不是执政主体,与党执政之间没有关系”;有485 人(24.25%)表示对该问题没想过、不清楚。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有67 人(3.35%)认为不是很重要,加强与否无所谓。这反映出师生党员在“我是执政党党员”的主体角色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模糊和偏差。党员是政党的肌体细胞,是执政实践的主体,如果置身于“党的执政”之外,视自己为“局外人”“旁观者”,增强党组织执政能力,必将缺乏应有的思想前提和价值基础。

2.组织生活质量不高,支部主体作用有待加强

党支部是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师生党员的基本单位,也是贯彻落实校党委和院系党组织决策部署的战斗堡垒,是团结和联系广大师生的桥梁纽带。严格、严肃、严谨地执行好“三会一课”基本制度,认真组织开展组织生活,是巩固党支部最基层执政主体地位,发挥执政主体功能的重要体现和要求。对所在党支部开展的组织生活,认为对自身帮助作用很大的有1444 人(72.2%);认为一般的有487 人(24.35%);选择没有作用,纯属浪费时间的,有69 人(3.45%)。在评价“主题党日”活动时,988 人(49.4%)认为特别有意义,希望参加;认为有意义,愿意或不拒绝参加的有988 人(49.4%);认为没意义,不愿意参加的有4 人(0.7%),10 人(0.5%)表示没有参加过主题党日活动。对支部民主评议党员,1907 人(占95.35%)表示自己会重视,用心准备,积极整改;有81 人(4.05%)认为没意思,走走过场而已;还有12 人(0.6%)表示没参加过民主评议会。就支部年度谈心谈话开展情况看,342 人(17.1%)表示没有谈过,554 人(27.7%)反映谈过1 次。可以发现,规范开展基层党组织生活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反映出支部组织生活规范性需要加强,支部主体性需要进一步强化。

3.基层组织力不足,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待彰显

组织力是组织生命力、战斗力和影响力的综合反映,是执政党生机与活力的体现。对所在党支部的凝聚力、影响力评价时,有1675 人(83.75%)认为非常突出;303 人(15.15%)觉得一般;22 人(1.1%)认为感受不到。在问及“当您遇到生活、工作或学习中的困难时,您愿意首先选择谁寻求帮助和支持”时,1207 人(60.35%)首选家人或朋友;愿意首先找党支部书记交流,寻求党组织支持的仅有387 人(19.35%)。在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评价上,86.95%的党员认为作用非常突出;有13.05%认为作用很一般,感受不明显。关于党员发展,77.5%的党员感受是师生积极性高,申请入党积极踊跃;9.15%的党员觉得师生申请入党的积极性不高, 6.95%的党员认为师生缺乏入党积极性。在身边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评价中,1806 人(90.3%)认为非常突出,先锋模范作用明显;194 人(9.7%)认为一般,其中0.4%认为较差。

4.组织执行力不佳,治理制度体系有待完善

教师党支部的重点任务是“保证监督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证教学科研管理各项任务完成。”[5]这对基层党组织执行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研显示,有1515人(75.75%)认为“狠抓落实的执行能力”是基层党组织最重要的执政能力;在对所属支部、党总支或分党委执行工作评价中,1875 人(93.75%)认为执行力较强,能够结合实际全面执行工作要求;125 人(6.25%)认为执行力一般,存在机械执行,图省事而选择性执行。在对所在党组织班子的评价中,1855 人(92.75%)认为班子团队精神和战斗力较强;145 人(7.25%)认为一般,还存在班子不团结,战斗力特别差的情形。执行力强弱与执行效能直接关联,与保障执行的规章制度紧密联系。在评价党组织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情况时,113 人(5.65%)认为一般和较差;对组织治理制度建设的评价中,498 人(24.90%)觉得制度执行一般,存在制度缺乏和制度执行较差的情况,其中有40 人(2%)明确表示没有参加过制度学习讨论,不了解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院系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路径策略

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既是管党治党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事业发展的应然需要。加强院系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需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基,将长期执政能力建设贯穿于党建工作全过程。

1.明确主体地位,增强党员执政意识

党的执政意识是对何谓执政、为何执政、因何执政、如何执政等核心问题的认识和反映,包含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民主法治意识、服务意识等内容。增强党员执政能力要以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为基础,以价值理念强化为目标,着力加强核心执政意识培育。

首先,要强化党员身份,增强主体意识。在思想上要牢记“我是执政党党员”,在行动上做到“平时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时刻豁得出”。党员要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增强党员角色意识;党组织要尊重、维护党员主体地位,注重激励和弘扬党员主体性。在加强执政理论、执政思维培训的同时要注重党员政治参与实践锻炼,丰富执政实践的感性体验,促成执政意识的理性升华。党组织可以采取佩戴党徽亮明身份开展工作、建立和完善普通党员参与院系党政管理决策机制、邀请党员列席党委会、教代会、党政联席会等,拓展党员行使主体权利的渠道和平台;要着力营造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兴党、在党护党、在党忧党的文化氛围,以先进政治文化引领思想,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其次,要强化使命担当,增强责任意识。执政为民正是党执政的责任和使命所在。“使命呼唤担当,责任引领未来”,党组织和党员要将执政为民的主体责任转化为践行使命的强大动力,内化为服务师生的深厚情怀,体现为推进高教事业创新发展的坚定信心和攻坚克难拼搏奋进的实践行动。第三,要强化服务理念,增强忧患意识。“党的执政之基在人民,党长期生存和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在人民,党的政治生命取决于人民的认同和支持。”[6]党员要内化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切实增强服务师生的意识,胸怀敬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办实惠民之事。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新的“赶考”征程中,要心怀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政治清醒,要清晰认识到“党执政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院系党组织要聚焦师生需求,不断改进服务作风、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完善服务保障。党支部和党员要成为师生的“贴心人”,要在优质服务中凝聚师生、赢得师生。

2.加强支部建设,提高组织生活质量

发挥好党支部在政治引领、规范组织生活、团结凝聚师生、促进中心工作的主体作用,就需要进一步推进学习、创新、服务“三型”党支部建设,使党支部成为教育师生党员的学校、团结凝聚师生的核心、攻坚克难引领发展的战斗堡垒。

一是要突出政治功能,强化理论武装。理论上的清醒,是信念坚定的前提。在学习理念上,要突出主体性,注重激发师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在学习方式上,要突出创新性,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有机结合;在学习内容上,要突出针对性,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多维度上深刻领悟理论精髓,掌握核心要义。二是要规范组织生活,提高活动实效。要注重师生思想动态调研,找准契合点,规范开展“三会一课”,提升师生获得感。活动设计要宏观着眼微观切入接“地气”,以鲜活事例和理性逻辑澄明道理、事理、情理;要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建构起有困难找支部,有困惑找党员的服务机制,在解决师生现实问题中增强组织凝聚力。三是要坚持从严从实,着力问题整改。要全面从严从实抓制度执行,常态化开展对照检视。要广泛开展交心谈心,突出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工作指导。要发挥好支部组织生活会功能,强化党员民主评议考核,细化问题清单,突出整改成效。

3.建强领导团队,提升履职担当能力

院系领导班子是贯彻执行学校党政决策部署的中坚力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是带动和引领“绝大多数”的“关键”。

一是要强化领导角色,明确责任担当。对领导干部而言,“领”是核心,体现为政治引领、工作统领、人格率领;“导”是根本,表现为学习先导、工作指导、思想疏导;“干”是关键,意味着苦干、实干、巧干;“部”是基础,体现为统筹谋划,狠抓落实。当好“领头羊”,就要胸怀使命“想干事”、苦练本领“能干事”、修养品性“好共事”、善谋实战“干成事”、严守底线“不出事”。发挥好“头雁效应”,就要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要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敢字为先、干字当头,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在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冲锋在前、建功立业。”[7]二是要强化团队建设,增强班子合力。团队不是“团伙”。领导团队建设要处理好分工与合作关系:做到工作上分,思想上合;工作上分,目标上合;权限上分,力量上合。其次要处理好正副职关系:正职要以身作则,开放包容,副职要协同配合,不当“负”职、“浮”职、“附”职。第三要处理好原则性与灵活性关系:坚持讲原则守纪律,要团结而“结团”,恪守政治纪律品格,不拿原则做交换。

4.增强执行能力,完善治理制度体系

执行力是执行主体在特定环境中整合资源,制定执行策略,在执行制度保障下与执行客体互动而生成的合力。执行力蕴含着组织和个人对上级政策策略的理解能力、对自身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能力、对担负职责任务的决策能力等,是组织领导力的重要体现。

一是要着力提升执政效能。首先要增强执行的自觉性。要以“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变“要我执行”为“我要执行”。其次要增强执行的创造性。要坚持实事求是,变“机械执行”为创造性执行。第三要增强执行的严肃性。要强化依法执政意识,不能搞变通应付,甚至虚假性执行。增强执行效能,领导干部是关键,要切实“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2]二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既是提高高校党的执政能力的保障,又是高校推进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环节,要通过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提高治校水平,维护和发展好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8]建设高效能党组织,必须建立和完善院系治理的制度体系。要做好制度修订,突出制度的时效性、合法性;注重体系化,突出制度的系统性、科学性;维护制度权威,强化监督检查。要不断“健全‘明确责任-实施问责-责任追究’的制度体系,完善问责法规、明确问责范围、规范问责行为、健全问责机构,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使‘问责’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和行为,并成为加强党组织治理能力建设的有效平台和制度保障。”[3]

猜你喜欢

院系师生党组织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浅谈SQL Server中Select语句的分组统计功能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麻辣师生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高校院系经费分层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