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藏奶奶”蔡皋:用一辈子画童年

2022-12-23屈聪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2年12期
关键词:图画书外婆孩子

屈聪

蔡皋被誉为“中国原创图画书泰斗”,她的一天是从“接太阳”开始的:清晨6点钟左右,登上楼顶小花园,与几百种植物一起真切地感受新的一天生活。浇水、扫地、照料花草蔬菜,有时可得新鲜蔬果,用荷叶包上,再下楼做早餐。

楼顶花园是十几年前蔡皋与邻居一起建造的,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固执地保有一方绿洲,用这十几层楼高的空中花园守着一个关于土地与田园的梦。这个梦也多次出现在蔡皋作品中,在画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以及落英缤纷溪岸的《桃花源的故事》时,在为《宝儿》中的孩子点上蓝色眼眸时,在《火城》里画下一只风筝时……心系土地,守望田园,蔡皋的生命并不单与文学传统中“避世归隐”相关,而真切地来自最初的生命体验,来自她的童年。

见过蔡皋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童真、烟火气与明亮的智慧在她身上和谐并存,作品与人生互为印证,成就了如今被称为“长沙好外婆”“宝藏奶奶”的蔡皋。对于这样的称呼,她自得其乐:“一个艺术家能有外婆的感觉,这是个好消息。”

热爱,人生中最强的成长动力

其实,蔡皋36岁才进入出版行业。上世纪90年代伊始,国际间的出版交流频繁。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来访中国,将图画书这一图书形式介绍给中国的编辑和读者—蔡皋就是其中一位。回想那个年代,她说:“那是谈起图画书,人们眼睛会闪闪发光的年月。”

蔡皋看过松居直先生的文章,翻阅过湖南省图书馆的“滋贺文库”—那里的藏品中,有很多日本孩子签名赠送给中国孩子的绘本。她一边看,一边学着创作、编辑图画书,“像学龄前孩子那样读书,没有文字作为拐棍,感受通过读图读懂故事的乐趣”。

她尝试过多种题材的创作,有像《海的女儿》《李尔王》等世界著名故事以及《我是中国的孩子》等中国当代儿童题材的创作。在摸索学习中,蔡皋终于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与题材—她最爱的“中国风格”。《干将莫邪》《荒原狐精》等作品均取材于中国传统民间故事,蔡皋探索多重色彩的表达,如用幽深的黑衬托儿童热烈的红,在此之前,如此浓烈又充满对撞的用色很少在中国童书中看到。

1993年,《荒原狐精》(后更名为《宝儿》)获得第14届布拉迪斯拉发国际儿童图书展(BIB)“金苹果”奖,成为中国获此国际奖项的第一人。2001年,在松居直先生的鼓励下,蔡皋与其合著《桃花源的故事》,蔡皋的名字从此蜚声国际。

退休后,蔡皋进入创作高峰期,画图画书《花木兰》《孟姜女》等,创作纸本水粉系列作品《春水》《人与花》等,举办《月亮粑粑》《啊,布籽的季节》等个人主题画展。2019年,散文集《一蔸雨水一蔸禾》问世,充满自然气息与拥抱一切境遇的清明之心,也让我们发现了画家身份之外的散文高手蔡皋。

“许多年来,书写笔记已是蔡皋的日常,她喜欢以这种‘老派的方式记录与时间、与自然、与自己的对话。无论是案头花间,不拘方法材料,写写画画,都是为了留住当时的种种好心思,不知不觉累积了几十本笔记、画本。”儿子睿子在帮助妈妈整理笔记时这样说。

2020年,乐府文化策划出版《记得当时年纪小》系列图画书,精选自蔡皋创作十几年却未曾公开过的经折装图画书。最传统的水墨画在经折装册页上,看起来传统又乡土,简单纯粹,盈盈一握的小书,册页随指尖一帧一帧在眼前展开,让人赞叹:这样的出版尝试实在是太先锋了。2021年,《记得当时年纪小》系列荣获中国“最美的书”称号。

蔡皋笔下的图画书有着浓厚的中国风格,她果真像一位“外婆”,将影响自己童年的故事、童谣悉数画给孩子,就如同幼年时,她的外婆在做家务间隙向她娓娓讲述一样。有人说蔡皋的画很“土”,这个“土”指的是来自土地的生命力。她用传统中国的大红大绿,也用轻轻浅浅的水墨丹青,画下快要被大众忘却的那个民间的中国,记录下生机勃勃的童年—民间、土地与童年是其作品的核心,也是根源。

《桃花源的故事》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质朴农耕文明的回望;《花木兰》是直面生活艰难的隐忍与坚强;《宝儿》是从黑土地中生长出来的一段精神,强烈的红与绿像孩子那样锐声尖叫,试图表达出它们的渴望;《孟姜女》有着戏剧舞台的斗转星移,有着俗世生活的温暖与蝼蚁人生的悲情,有着坍塌与残缺的沧桑感喟;《记得当时年纪小》以童年为主线,却是写给大人的作品,希望所有走过童年的人不要忘记童年,走过半生,仍旧能够循着光找到“回家”的路。

童年,一辈子最甜的幸福源泉

蔡皋1946年出生于湖南。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匮乏的物质生活、身不由己的选择组成了她的年少青春。“幸好我有一个挺好的童年,我的感觉和趣味其实都是童年就给了的。第一口奶、第一本书、第一首儿歌、第一首摇篮曲,我都历历在目……”这个挺好的童年中,最重要的人物便是外婆。

外婆带给蔡皋的是不经意的影响,是清澈丰富的生活本身。外婆有情有致地安排一家人的生活:“春节祭祖,办年饭,小孩子则玩罗汉,玩香棍子,香棍子用来做‘毛姑姑;清明则为外公扫墓兼踏青;夏至吃立夏坨(长沙人爱吃的一种用糯米做的小吃);秋至則做‘秋至胡椒;端午包粽子、做雄黄酒、看龙船。总之,有滋有味,四季分明。”

外婆每日最主要的事情是带孩子们一起劳作,劳作之时念歌谣、讲故事给孩子们听。蔡皋姊妹们学会了做活计,也听了一肚子故事。外婆喜爱看戏、热爱社交,充满乡野智慧。直到今日,这些歌谣与故事都让蔡皋念念不忘,也构成了她人生和艺术表达的底色。

蔡皋喜爱画画,宽松的家庭氛围成全了她的热爱:最初拿着床脚下摸找出的木炭在家中门后的粉墙上画,乱七八糟、黑乎乎的,也没人念叨,家人亲友甚至成为她第一批观众。

青少年时代的蔡皋痴迷文学,现实生活中无法被回应的问题,书中的人物给她解答。后来,蔡皋考上长沙第一师范学院。在大学课堂上、在学生运动中、在阶级斗争的洪流里,她学会了很多,比如坚信文学艺术可以软化坚硬的现实,因此立志当画家。而在那个时代,想当画家的思想是被抨击嘲弄的,但蔡皋不以为意。

凭着自己的热爱,蔡皋在艰难困顿的年代过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是超越那个时代基本生存真实的、向内向上的精神探寻:在文学世界当中看见天上星星的幸福。这些幸福是那么微小,仅仅存在于一个小姑娘的心灵里,又是那样巨大,将小姑娘拉向了广阔的世界。在遵从本心之路上,蔡皋不疾不徐地向前走着。

师范学院毕业后,蔡皋分配到株洲县文化馆工作。一年后,重新分配到农村做教师。人如漂萍的年月,所有青春都被风吹散了,所有确定性也被洪流冲得粉碎。但彼时的蔡皋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因为她已经遇见了愿与她同往“绝境”的伴侣。孩子们是鲜活的,教师也是一份有创造性的工作,蔡皋循着自己遇见的那些难忘的老师的样貌,在这里扎根6年。

待蔡皋获得机会进入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回到城市的时候,一双儿女均已是小学生了。在编辑岗位上,蔡皋为孩子做书、画书,得了很多奖,但驱动着她继续探索的并不是奖项加身,而是她最珍视的童年。

谈到后来的成就,蔡皋称都是水到渠成,她接受并感恩这样的安排:“每一个地方回想起来,我都觉得它安排得真好,非我所想,非我所思。所以,我的作品里面画的是自尊、自爱、自觉,然后才有自我超越。”

人生给予蔡皋的衣衫并不华美,粗布袍子般的生活磨砺着她,忙碌在灶台间,周旋于大家族的关系,承担起小家庭的责任。女儿翱子认为妈妈最令她钦佩的是:即便经历过重重苦难,但并不害怕苦难,她深切地拥抱沟沟壑壑的生活,并转化为自己的能量。对此,蔡皋表示:“我喜欢温馨的事物。喜欢的事情就干,不喜欢的如果回避不了,就面对它,让它成为另一种动力,成全我喜欢的事情。”

家庭,一个人最后的精神掩体

蔡皋与先生萧沛苍(著名画家,曾任湖南美术出版社社长)恋爱于下放时期,两人因画画相识相知,并选择在最苦最看不到未来的下乡运动中结合。他们因倾慕彼此的才华而相爱,在各自独立又相互成就的婚姻中相守。

艺术家的生活各式各样,蔡皋与丈夫萧沛苍不仅有相濡以沫的爱,有举案齐眉的尊重,还有热气腾腾的生活。在散文集《一蔸雨水一蔸禾》里,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萧沛苍化身“沛先生”“沛老倌”形象在蔡皋的笔记中飘过。

蔡皋写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场景:某日陷入回忆,少年时代那些异常珍贵的可爱时刻正在她的脑海中走马灯似的闪烁:“沛老倌走过来问一句什么什么,我对他挥挥手,不想他进入这种时间。他悻悻然去厨房。半刻拿来一个削好的苹果,自己在啃一个梨。‘你吃苹果,苹果好些。他说‘好些是讲‘意思好些:梨子是不能切开分吃的。他这样认真老派,我也就认真享受苹果的平安恬适,这是此时此刻……”没有直白的表达,但爱就在这个苹果里,在每一个这样的“此时此刻”中。

蔡皋愿意好好地做一顿饭,全家围坐在一起吃。她享受着烹饪与食物带来的乐趣:红辣椒、青辣椒横切很好看,一起入菜,颜色鲜艳好看;葱段横切,则像一本小书;大蒜根也不必扔掉,凉拌味道最好……在蔡皋的理解中,最好的家庭生活要有烟火气,要像蒸包子打开锅盖的时候,有腾腾热气。

谈到父母,女儿翱子和儿子睿子不约而同地表示,父母对自己的影响无处不在,给予他们最好的东西是宽厚的尊重与支持,是他们的精神掩体。

翱子时时感念生长在一个非常有爱的家庭,爸爸妈妈用宽松的慢养心态养育了她和弟弟。她日日所见是父母在读书、画画,有滋有味地生活。直到现在,她总会想起小时候与父母散步回家的路上,言谈甚欢的夫妇俩完全忘记背后还有一个女儿,女儿踉跄奔跑、哭着追父母,以为自己被落下了。

翱子如今是大学艺术系的教师,也是一位图画书作家。她觉得自己是懵懵懂懂进入了艺术领域。第一次画画,是妈妈在做乡村教师的时候,她坐在教室后面,跟着其他孩子一起画;接触油画,是她发现画油画的爸爸用的松节油很好闻,于是跟着爸爸玩了起来。父母从未手把手地教导过她,而是以自己为样本,给孩子创造环境,翱子自然而然地将艺术当作自己的梦想,并一路走到现在。

相比从小就有艺术气息的姐姐,弟弟睿子认为自己是非常典型的“熊孩子”。看到妈妈伏案画画身心俱疲时,他暗暗发誓:“长大我才不要干这个!”而现在的睿子是一名图书设计师,《记得当时年纪小》整套图书设计都出自他手。命运用奇特的方式引着那个执拗的小孩找到了自己的天赋与热爱。自2014年起,睿子渐渐介入妈妈的图书设计、展览策劃工作,“帮妈妈做书是最有意思的事”。

在做了爸爸之后,睿子真正理解了自己的父母,曾经被宽容的爱滋养过,他说:“现在孩子面对的是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但我也希望尽力做到爸爸妈妈为我们做的:虽心有期待,但不强加于人。支持孩子,做他们的精神掩体。”

人人都说蔡皋夫妇有着神仙眷侣般的婚姻生活,一家四口皆为艺术从业者,两代人有艺术事业作为另一种联系,有共同的方向和话题,实属罕见的幸运。而回望这一家人的生活,不难发现,父母不过是做了自己喜欢的事,而他们唯一教授给孩子的就是生活本身。

拓展阅读:

作者:马怡  绘:翱子

设计:蔡皋

出品:乐府文化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猜你喜欢

图画书外婆孩子
外婆
给外婆的一封信
神奇的图画书
外婆
低年级写话,不妨从图画书入手
外婆回来了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花是一本图画书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