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OA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以“综合英语”为例

2022-12-23李首权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综合英语导向育人

李首权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223003)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高校要并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其他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7年,教育部提出要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梳理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与育人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实现思政教育和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进一步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2]。由此可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新时代高校育人面临的迫切任务,同时也成为当前高校教师尤其是非思政课教师加强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的新挑战。

“综合英语”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语言类专业基础课,兼具语言和人文双重属性,具有丰富的思政育人内涵。本研究以当前广受好评的本土化外语教学理论“产出导向法(POA)”为基础,尝试将思政元素融入高职“综合英语”课程教学设计,以期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外语类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新的路径和方法。

1 高职“综合英语”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意义

高职“综合英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在于通过对课程教学的创新设计,把爱国情怀、文化自信、跨文化批判性思维、跨文化交际能力、职业素养等思政教育元素与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传授和语言应用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取得立德树人的实效。

高职院校“综合英语”实施课程思政的意义在于:首先,通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教师在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语言应用能力培养与人文素质提升相融合。其次,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发地对英语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西方文化养成批判性学习态度,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从而实现跨文化批判性思维能力训练和文化自信培育相融合。最后,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中国优秀文化融入语言教学素材和语言运用实践,既能增强学生的中国文化认知水平,又能提升学生用英语推广中国文化的能力,从而实现中国文化认知与中国文化推广相融合。

2 产出导向法与课程思政的相关性与契合度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POA)是我国著名外语教育专家文秋芳教授于2015年正式提出的本土化外语教学理论。该理论特别重视语言产出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主张先用后学,即学即用,通过学用结合解决长久以来中国学生外语学习中存在的学用分离问题[3]。产出导向法秉持的“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文化交流说”“关键能力说”四大教学理念与课程思政的育人思想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和契合度,因而非常适用于外语课程的课程思政教改实践。

产出导向法的“学习中心说”主张课堂上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为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要能充分利用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课程思政同样把课堂视为开展学生思政教育的主阵地,要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实现自身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

产出导向法的“学用一体说”强调即学即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而课程思政要求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不仅要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政意识和观念,更要指导学生正确地开展思政实践,提升思政实践能力和水平。

产出导向法的“文化交流说”旨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目的语文化与本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主张不同民族互相尊重彼此文化,学习彼此文化精华,而课程思政同样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广泛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文化,助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产出导向法的“关键能力说”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能力等六种关键能力,而将思政元素渗透进外语教学则可以启发学生对思政性话题的深度思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3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高职“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3.1 教学主题与目标

本研究选择外研社的《新一代大学英语基础篇》第二册第七单元“Evolving Technology”为对象进行教学设计,单元的教学主题为“Chinese Technology(中国科技)”。

通过对教材的深度挖掘与提炼,确立本单元教学内容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本单元教学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目标为:①掌握与科技有关的重点词汇、短语、句型和语法;②能够用英语介绍中国古代和当今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和发明创造。

本单元教学的思政育人目标:①了解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及其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对我国古代辉煌科技文明的自豪感;②了解我国当下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及其为人们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培养对我国当今社会制度与文化先进性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3.2 教学流程

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流程分为三个教学阶段,即驱动(motivating)、促成(enabling)和评价(assessing)。利用学习通平台基于产出导向法设计如表1所示的教学流程。

表1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综合英语”教学流程

3.2.1驱动阶段

产出导向法的驱动包含三个环节:①教师呈现交际场景;②学生尝试产出;③教师说明教学目标和产出任务[4]。在本单元教学中,“产出驱动”环节发生在教学流程的课前阶段,教师首先通过学习通平台向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交际场景:“学校举办国际文化节活动,校广播电台邀请中外学生共同参加一档访谈节目,你作为受邀嘉宾需要向本校的外籍留学生介绍中国当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果,并谈谈这些科技成果对中国和世界人民的生活带来的重大改变和积极影响。”之后,教师要求学生自行分组并分角色扮演节目主持人、中国学生和外籍留学生,就这一话题进行模拟访谈。学生在课前自行尝试完成这一语言产出任务,并将模拟访谈的视频上传至学习通平台与班级同学分享并供教师评阅。

课前,教师还要通过学习通平台向学生发布单元教学的语言目标和思政目标,并布置与单元主题相关但难度不同的语言产出任务以便能力各异、水平不一的高职学生开展适应性语言产出训练。本单元的语言产出任务:①用英语介绍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和其他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②分角色扮演电台节目主持人、嘉宾和听众,用英语进行模拟访谈对话,介绍中国近年来取得的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并讨论其对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生活带来的改变和产生的积极影响。

3.2.2 促成阶段

产出导向法的促成阶段包含三个环节:①教师描述产出任务;②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教师给予指导并检查;③学生练习产出,教师给予指导并检查。

本教学设计的产出促成阶段分课前和课中两个环节进行。在课前促成环节,教师首先开出一份自学材料清单,罗列出学生在课前应选择性学习的各项语言输入材料,如词汇表、阅读材料、音视频材料、习题等,然后将自学材料清单连同学习资料上传至学习通平台,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同时,教师还要向学生发布本单元的语言产出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规定时间完成并提交平台。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在线上及时进行学习辅导,答疑解惑,检查学生学习完成情况,对学生的产出成果进行审阅,归纳总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课堂环节的教学与互动做好准备。

在课中促成环节,教师首先进行一个小测验,考查学生对单元重点词汇、短语、句型和语法等语言知识的自主学习掌握情况;然后对这些重点语言知识进行详细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为后续的语言产出活动做好知识的储备。接下来,教师依据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完成本单元的两项语言产出任务,步骤如下:

任务一:用英语介绍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和其他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

教师播放关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视频,并就以下问题向学生提问:①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②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有何影响?③视频中提及的中国古代其他领先世界的科技发明还有哪些?④这些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有哪些影响?之后,教师要求学生理清思路,组织语言尝试介绍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和其他先进科技成果。在学生开始口头练习之前,教师可从内容(idea)、语言形式(language)和话语结构(discourse structure)三个方面给予一定的提示和建议。在学生开展口头练习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进展情况,对语言组织和表达困难的同学随时施加援助。在学生尝试产出完成之后,教师可挑选若干名同学现场进行口语介绍并给予即时评价,肯定其口语产出中的出彩部分,点评其口语产出中的典型错误。

任务二:分角色扮演电台节目主持人、嘉宾和听众,模拟进行英语访谈对话,介绍中国近年来取得的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并讨论其对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生活带来的改变和产生的积极影响。

该项语言产出任务相较于第一项,在难易程度、复杂程度和交际真实性上有了明显的提升,通过完成该项任务,学生的语言产出能力也能循序渐进地获得进一步提高。在课堂上,教师先带领学生研读教材中的课文ChineseTechnology,帮助学生熟悉和了解我国近年来取得的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及其对人们生活的改变和影响。之后,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向学生补充与访谈节目相关的重要词汇短语,以及介绍主持人和嘉宾情况、引入节目话题、邀请嘉宾发言、转换话题等相关句型。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模拟访谈,并在此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指导,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为其排除语言产出障碍,促成语言产出成果。在学生完成语言产出任务之后,教师要求同学们分组上台进行表演,并要求其他组同学从语言应用、情节设计、思想内容和交际真实性等角度对其进行评价,重点分析并点明各组在语言产出和思政元素体现两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之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打分,评分计入平时成绩考核。在小组互评后,教师也要对各组表演情况进行点评,归纳总结正确得体的语言产出内容及效果良好的思政元素体现方式,同时要及时指出并纠正同学们语言产出中存在的典型错误,并对思政元素体现效果不佳的小组给出合理化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自己的语言产出,在促进语言知识吸收内化的同时,提升自身思政意识水平和思政实践能力。

3.2.3 评价阶段

产出导向法的“产出评价”分为及时评价和延时评价两种[5]。及时评价是指在“产出促成”环节,教师对学生的选择性学习和产出练习给予的实时评价。延时评价则是指学生在课后根据课堂上教师给予的评价和指导意见再次进行产出练习,进一步改进和优化产出成果,然后将产出成果再次提交后教师给予的评价。延时评价的产出结果分为两类,即复习性产出和迁移性产出。复习性产出旨在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语言知识内化,巩固学生的语言产出能力;而迁移性产出旨在强化学生的语言产出训练力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产出能力。

在本单元课堂教学完成后,教师向学生布置复习性产出任务,要求学生改进和完善以上两个口语产出成果,并将最新改进后的产出成果拍摄视频上传至学习通平台,教师对其进行审阅并给出最终评价意见和成绩。此外,教师另行布置两个迁移性产出任务,要求学生完成并拍摄视频上传至学习通平台供教师评阅和打分,两个迁移性产出任务如下:

任务一:古代中国除了科学技术以外,在政治、教育、经济和文化等领域也有许多领先世界的发明创造和突出成就,请选择其中两项用英语对其进行介绍。

任务二:分角色扮演电台节目主持人、嘉宾和听众,模拟进行英语访谈对话,讨论中国在当前国内疫情防控方面采取的先进做法以及取得的抗疫成果,同时探讨中国在援助世界各国抗疫斗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对于复习性产出任务,教师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而对于迁移性产出任务,为不增加学生额外的学习负担,教师可以要求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同时在课程成绩考核时将其设定为加分项,对积极完成的同学给予平时成绩的加分奖励。学生将产出成果提交学习通平台后,教师在平台上对其进行评阅打分,并将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反馈给个人。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和错误,教师应及时在平台上发布共性问题汇总和对策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优化改进产出成果。通过完成复习性产出任务和迁移性产出任务,课堂教学知识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学生的语言产出技能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升。

4 结语

本研究以产出导向法理论为基础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课程内容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在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引入产出导向法,不仅可以解决学生英语学习中长期存在的“学用分离”的弊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产出能力,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熟悉了解中国优秀文化,批判性地看待西方文化,从而树立学生的中国文化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跨文化应用能力,在增强学生思政意识水平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政实践能力,真正实现语言和思政两方面的“学用一体”。

猜你喜欢

综合英语导向育人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偏向”不是好导向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中高职综合英语课程衔接相关问题探究
“综合英语”课程学习策略探究
教育信息化与高职《综合英语》的深度融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