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周年绿色循环高效生产技术
2022-12-23钮向中贾伟娟龚佩珍
钮向中,吴 平,贾伟娟,龚佩珍
(1.嘉兴劳利辛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平湖 314200;2.平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平湖 314200)
平湖市芦笋产业发展始于2003年,在政府的重点扶持下于2007年起快速、有序发展,2017年以来芦笋种植面积稳定在600 hm2,是平湖发展设施农业的首选产业。借助于平湖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经济基础,平湖芦笋产业发展起步高、规模化程度好,呈现了面积增、产量增、产值增的良好产业发展形势。但是由于平湖市位于浙江省北部,冬季温度较低,所以芦笋田头收购价最高的3个月份(11月至翌年1月)几乎无芦笋产出,难以进行周年化生产以实现生产效益的最大化;同时,芦笋是劳动密集型产业,7—8月高温季节工作环境艰苦,而从事劳动的大多是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合理避开高温季节也是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怎样兼顾效益和生产安全,平湖市2018年起在全面推广应用大棚避雨栽培、蘑菇菌渣废料资源化利用、微滴灌节水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基础上,在嘉兴劳利辛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芦笋周年化绿色循环高效生产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试验示范结果证明,采用芦笋分批分段管理,缩短夏季高温季节的采笋时间,突出蘑菇菌渣废料资源化利用、绿色防控等绿色生态循环特色的芦笋周年化绿色循环高效生产技术可实现芦笋的周年化生产,通过夏季清园春笋提早、夏季不清园春笋提早、夏季不清园冬笋采收、夏季清园冬笋采收4种栽培模式的试验示范,可以实现667 m2产量1 500 kg左右、产值2万元以上,较芦笋传统种植方式增收42.86%。现将芦笋周年化绿色循环高效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1 芦笋周年栽培模式及经济效益
采用芦笋分批、分段管理,既能保证芦笋的正常生长,又能实现芦笋每个月有产出,实现产量和效益兼顾,提高芦笋平均田头收购价,提高芦笋的效益。具体的模式及经济效益见表1,不同的种植模式均于4月上旬—5月上旬播种,667 m2定植1 200~1 500株。
表1 芦笋周年栽培模式及经济效益
2 芦笋周年绿色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2.1 优选品种
格兰德是目前平湖芦笋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在平湖种植时间长达20年之久,抗逆性好、品质稳定,也是最受市场欢迎的一个品种。格兰德是由美国引进的F1双杂交芦笋品种,芦笋肥大、整齐、汁多、微甜、质地嫩、纤维含量少,植株前期生长势中等,成年期生长势强、抽茎多、产量高、质量好,最大的优点是综合性状好,能多方面满足鲜销市场和加工出口的要求。
2.2 土壤环境条件
选择排灌方便、土质疏松、肥力较好、pH值6.0~8.0的壤土或砂壤土,黏性重的土壤需经疏松改良后方可种植。酸碱度过大或过小且黏重的黏壤土不适宜种植芦笋。
2.3 母茎留养要求
选留的母茎直径应在1 cm以上、无病虫斑、生长健壮,且分布均匀。母茎生长期间应及时摘除细弱、病残枝及主茎50 cm以下的基部侧枝。母茎长到150 cm高时,摘除顶芽,并在种植行四周打桩、拉塑料双线防植株倒伏。
春母茎留养:一般2年生每棵盘留2~3支,3年生每棵盘留4~5支,4年生以上每棵盘留6~8支,株盘大的可适当多留。秋母茎留养:一般1年生每棵盘留7~8支,2年生每棵盘留10~15支,3年生以上每棵盘留20支左右。
2.4 肥料运筹管理
2.4.1 蘑菇菌渣废料资源化利用作基肥
将蘑菇废料集中收集,堆制发酵,一般每年每667 m2用量2 000 kg左右。5—7月集中收集蘑菇废料堆制,堆肥大小原则上以宽2 m、高1.5 m为宜,长度不限,每间隔15 d翻料1次,全程翻料3~4次。待到8—12月发酵完成后,作基肥施入土壤。
2.4.2 适时施好早春催芽肥
进入3月,芦笋地下茎芽在根系开始活动,吸收养分。此时,应适时施好催芽肥,促使地下茎萌发有力,提高早春芦笋的产量和品质。一般于3月上中旬,每667 m2施复合肥25 kg,在离根盘20~30 cm处开沟撒施,并覆土,以确保肥效。
2.4.3 夏笋肥
春母茎留养成株后每667 m2施45%三元复合肥15~20 kg或有机无机复混肥50~75 kg。
2.4.4 秋发肥
对于夏季清园模式,要结合夏季清园松土重施秋发肥,每667 m2追施45%三元复合肥20~25 kg或有机无机复混肥60~80 kg。
对于夏季不清园模式,夏笋采收期前期每隔20 d、后期每隔15 d左右追肥1次,每667 m2施有机无机复混肥20~30 kg或45%三元复合肥10~15 kg。秋母茎留养后,视植株长势,每隔15 d左右每667 m2追施有机无机复混肥15~20 kg或45%三元复合肥8~10 kg,中后期每隔7~10 d结合防病喷1次含钾叶面肥。采笋期不使用速效氮肥。
2.4.5 及时施好冬腊肥
田间清园结束后,及时施好冬腊肥,每667 m2施经堆制腐熟的蘑菇废料等有机质肥料2 000 kg,45%三元复合肥30~40 kg或有机无机复混肥100~150 kg,在离根部20~30 cm处,开沟深施,既可增加肥效,又可在冬季起保暖防冻作用。
2.5 喷微灌技术保证水分供应
宜采用滴灌系统进行肥水灌溉。滴灌系统由“水源—水泵—总过滤器—地下输水管—田间出地管—水阀—末端过滤器—田间输水管—滴灌管”组成。可采用就近、方便、洁净的河、塘、沟、池、井等作为水源。根据灌溉面积和水源情况,选用一定流量和扬程的水泵(自吸泵、潜水泵等)。根据水源清洁度和滴灌管的类型,选择适宜的过滤器,内镶式滴灌管采用孔径不少于125 µm的网式或叠片式过滤器。水源至田块的地下输水管宜采用PVC给水管,管径依输水长度而定。棚内地面输水管宜采用直径25 mm的PE管。滴灌管宜采用内镶式滴灌管或打孔带式滴灌管,每畦铺设1~2条。
2.6 夏季通风防高温
平湖夏季最高温度可达38 ℃以上,芦笋生长期大棚温度以15~30 ℃为宜,温度过高芦笋会停止生长。在夏季高温季节可通过顶通风(大棚两侧用防虫网代替塑料薄膜)、裙边加大通风(提高裙边处的横梁,增加裙边处的宽度加大通风量以应对夏季高温)、棚内安装喷头喷水降温来实现夏季通风防高温。
2.7 绿色防控技术
2.7.1 抓好冬季田间管理
彻底清园,保持笋田清洁:选晴天,割除所有地上植株、拔除残茬,将枯枝残叶、杂草等全部清除干净,搬出田间,集中烧毁,使寄留的病原菌无法生存,确保田间清洁卫生。
重视土壤消毒,杀死残留病菌:田间整理清洁后,选晴天,对全田进行1次中耕,并扒开芦笋根部的表土,让其曝晒2~3 d,然后用40%芦笋清粉剂600倍液,洒浇根盘及土壤,进行消毒杀菌。然后根盘上培土10~15 cm保暖过冬,同时,间隔两行芦笋开1排水沟,田块周围开好排水深沟,保持田间排水畅通,以免冬季田间积水,引发芦笋根腐病。
2.7.2 保温、避雨设施减少病害发生
芦笋避雨栽培可以有效预防芦笋茎枯病和枯萎病的发生,选用GP-C825、GP-C832等标准型钢架大棚开展避雨栽培。宜采用镀锌薄壁钢管为棚架材料,棚宽8 m;棚中顶高2.2~2.5 m,肩高1.5~1.8 m;棚架拱杆间距55~65 cm,棚顶和两侧各装1道拉杆;棚长视田块长度而定,以30~50 m为宜。棚架强度达到农用大棚的抗风、雪要求。应用芦笋周年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的芦笋大棚一般为8 m棚,棚内安置6 m套棚方便冬季保温。
2.7.3 物理防治
可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每3.33 hm2(50亩)悬挂1盏。夜蛾类害虫可采用昆虫性诱剂进行诱杀,每个标准大棚悬挂1~2个专用诱捕器。烟蓟马与蚜虫,可采用黄、蓝板等进行诱杀,每667 m2悬挂25 cm×40 cm色板30~40块。大棚内可悬挂银灰膜(条)趋避蚜虫。芦笋棚内设置黑地膜覆盖畦间,可控草、增温、保墒,降湿、防病。
2.7.4 生物防治
在甜菜夜蛾成虫高峰后3~5 d,释放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在阴天或傍晚喷雾;也可在每个大棚内(约333 m2)设置1个集成诱控器(含诱芯1粒+核型多角体病毒粉剂);或在田间撒施或喷施金龟子绿僵菌剂。
2.7.5 化学防治
立枯病、猝倒病发病初期用30%多·福800倍液淋根防治;根腐病在发病初期用30%多·福800倍、1 000亿/g枯草芽孢杆菌600倍液淋根防治;茎枯病、褐斑病在发病初期用10%苯醚甲环唑1 000~1 500倍液、80%代森锰锌500倍液、65%代森锌350倍液、7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喷雾防治。
蚜虫发生初期用70%吡虫啉15 000倍液、10%溴氰虫酰胺2 000倍液喷雾防治;蓟马发生初期用6%乙基多杀菌素2 500~4 500倍液、10%溴氰虫酰胺2 000倍液喷雾防治;夜蛾类发生初期用20%氯虫苯甲酰胺3 000倍液、15%茚虫威4 000倍液、6%乙基多杀菌素2 500~4 500倍液、10%虫螨腈1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2.8 产品采收与分级运输
出土嫩茎长到30 cm左右即可采收。采笋时间选择在上午露水干后用专用芦笋铲或手工拔。采后先剔除有病虫、弯曲、头部开散或机械损伤的嫩茎,再根据销售要求进行分级整理,一般按茎粗0.8 cm以下(长22 cm)、0.8~1.0 cm(长28 cm)、1.0~1.2 cm(长32 cm)、1.2 cm以上(长35 cm)4个等级进行分级。
芦笋分级整理后可在6 h内完成预冷,可采用纸箱包装。临时贮藏需在阴凉、通风、清洁、卫生的条件下进行,严防曝晒、雨淋、高温、冻伤、病虫害及有毒物质的污染。保鲜温度控制在2~5 ℃。运输可采用冷藏车,温度保持在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