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式茶包装视觉营造与范式探赜

2022-12-23高秦艳

茶叶通讯 2022年3期
关键词:中式范式传统

高秦艳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 200093

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几千年制茶与饮茶的历史。华夏民族素来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作为人们日常必需品的茶,也成为节日馈赠的佳品;茶包装设计也就成为了一门极具传统特色和民俗意蕴的艺术。随着中国文化影响力日益强大,中国茶与茶包装成为传递文化和展示形象的载体。我国茶包装发展至今,已经历了几次技术变革和观念革新,新中式茶包装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包装设计风格,成为茶包装设计行业的新趋势。本文以新中式茶包装的视觉营造与范式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尝试以多重视角来解析这一设计风格的具体要素。

1 新中式茶包装概念之流变

中国是世界上盛产茶叶的国度之一,茶叶的内需、出口交易旺盛。纵览世界茶包装设计,在经历多年发展历程之后的中国茶包装,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其“中式风格”,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近几年,在我国包装设计领域中兴起的“新中式”风格正在成为一股新的潮流,成为中国茶包装设计产业的新趋势[1]。

1.1 新中式包装风格起源

“新中式”风格初见于建筑设计领域,随着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转型发展,中国本土设计也不断寻找着契合本民族审美意趣的装饰风格[2]。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现代主义设计理念中点、线、面、体的构成关系以及简约、单纯的形式风格深刻影响了包括环艺设计在内的当代设计领域体系。但是,现代主义风格在世界各国的“遍地开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趋同化和模式化等弊端。近年来,我国新生代本土设计师探索将现代主义风格与中式元素进行有机结合,逐渐形成了新中式包装风格。与传统中式风格有所不同的是,新中式包装风格并不是对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照抄和照搬,它既是对传统装饰艺术的传承和发扬,也是一种将现代主义设计理论注入中式设计风格的实验和探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中式包装风格不仅仅是中国传统装饰设计形式的再现,它更是凝聚着设计师对现代需求与国际设计趋势的准确把握和整合创新。

纵观新中式包装风格的起源,我们至少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进行解析。第一,主要来源于欧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对于全球艺术设计领域的冲击与影响。它为当代艺术设计界带来了功能主义和简约形式的审美格调并产生深远的影响;第二,由于中国现代设计的起步较晚,目前的新中式包装风格在传承艺术传统和中式意趣彰显方面,还有一段探索之路要走。最后,随着接受过系统现代设计教育的一代青年设计师的崛起,他们具备将新中式包装风格进行发扬壮大的愿望和能力,并成为这一创新风格的有力推动者。

1.2 新中式茶包装发展现状

经过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洗礼之后,中国的新中式茶包装风格形成了一定的发展特色。在国内外茶叶产品贸易市场中,富于中式特色与审美韵味的茶包装极具品牌效应和市场影响力。伴随着现代包装设计理念在我国茶包装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延伸,当下的新中式茶包装设计呈现出百花齐放的面貌。一方面,当代新中式茶包装设计的表现形式更为多元。除了传统的水墨、花卉和风景元素之外,中国建筑的图形化和构成化视觉呈现以及地域特色图形的创意表现等,都成为了新中式茶包装视觉设计的新趋势[3]。在包装材料和结构方面,也展现出更为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形式。以铝箔材质的小罐茶为代表的新型茶包装形态,拓展了新中式茶包装的表现空间和组织形式。

当然,由于新中式茶包装的兴起和成熟的时间较短,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局限。首先,目前市场中的一部分新中式茶包装在视觉形式元素的应用和表现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概念化和脸谱化的倾向。这些包装中的二维平面设计呈现出将中国传统元素进行简单堆砌的弊端。广告设计图库的大量面市,也为部分新中式包装设计中“贴标签现象”(即将素材图像直接应用到包装画面设计中)产生的主要诱因之一。再者,部分设计师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深入了解,在茶包装设计中牵强地运用某些元素,使这些包装无法很好地体现出中国茶文化的精髓。

2 新中式茶包装视觉营造表现

中国的茶叶品类繁多,茶包装的形式结构也十分多元。在包装设计理念和材料技术持续更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将新中式茶包装的特色发扬光大,使其真正成为中国茶包装的一枝独秀,是当代茶包装设计研究领域的一大课题。下文将从几个不同角度探讨新中式茶包装的视觉营造表现形式。

2.1 计白当黑

“计白当黑”一词来源于清代篆刻家和书法家邓石如对于书法形式美感的论述。《艺舟双揖·述书上》中,作者引用邓石如之语:“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这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在画面布局与谋篇置势的金科玉律之一。黑与白、图与底、疏与密等,这些书法版面关系的构成要素同样会对包装的视觉设计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在新中式茶包装设计中,包装的画面要素可形成不同层次的黑白关系,这些视觉元素相互作用与影响,构建出茶包装平面视觉的不同格调。正如中国古老哲学观念中的太极图形,它蕴含着黑与白、阴与阳相生相克的微妙联系,因此新中式茶包装中的“计白当黑”也是一种极具智慧的设计理念和技巧。设计者如果能够善于利用这一表现手法,就可以高效概括地建立画面关系,创造画面中心,如包装中的文字设计就有很多种可以制造黑白趣味的方法。黑体字与宋体字、衬线体与无衬线体、不同的字号行距、字色和底色的转换等,它们共同构筑了茶包装画面的层次感和节奏感。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里的“黑”与“白”常常还与画面中的“正形”与“负形”形成有趣对照。就包装画面的构成形式而言,无论是白地黑图还是黑地白图,都能形成“正负”图形的视觉意象,成为组织包装画面及营造视觉气氛的常用技法。

2.2 虚实相生

在中国传统绘画创作领域,虚与实是一对重要的概念。现代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潘天寿先生曾这样解读虚与实之间的关系:“画事,无虚不能显实,无实不能存虚,无疏不能成密,无密不能见疏。是以虚实相生,疏密相用,绘事乃成”[4]。新中式包装设计的视觉营造也离不开虚与实的结合与互融。如何凸显视觉重心是在包装画面中营造虚实关系的核心要点,设计者可通过加粗字体、集聚图形与图文编排等方式来加强包装画面的视觉重心。这样,视觉重心区域就形成了一个相对较“实”的主体区间,而非重心区域则会呈现出相反的情况;这样,包装画面中的虚实关系就可以很好地被人们所把握。

我们不能孤立和割裂地看待新中式茶包装设计中的虚实关系。正如潘天寿先生所言,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用的关系。文字的群组关系、图像的模糊与清晰、图形的面积对比等,它们共同影响着包装设计的视觉效果,形成和谐共生的虚实格局。新中式茶包装中视觉元素所形成的肌理,也可成为创建虚实效果的有效途径。为了制造这些画面肌理,可借助文字、图像等视觉要素的不同面积、方向、密度来突显视觉中心,进一步强化包装画面中的虚实之感。此外,色彩和茶包装结构的巧妙设计也是营建画面虚实关系的有效路径。以色彩为例,相对于无彩色,有彩色显得更实在及更鲜明。高纯度色彩有前进感和中心感,而低纯度色彩则显得更为清雅和低调,它们互相映衬,形成丰富多变的虚实关系。

2.3 以形写神

在中国传统艺术审美观念中,“形”与“神”是一组对立统一的概念。早在东晋时期,画家、绘画理论家顾恺之就提出“以形写神”的概念,认为绘画创作应当在形体塑造的基础上更注重对精神本质的刻画。顾恺之的这一观念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形神兼备”由此成为评价作品的重要标准。如果说当代新中式茶包装中的视觉设计呼应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的“形”,那么从画面中所体现出的中华精神和传统意境则体现了其“神”。茶叶产品的体积决定了其包装形式的体量和结构,市场中精美雅致的小型包装更能受到青年受众的欢迎。因此,如何在特定画面区域中营造“形神兼备”的设计效果,将成为影响茶包装品位格调的因素之一。

作为茶包装设计风格的典型代表,新中式茶包装风格中的“形神”要素是成就其品位与特色的主要内因。尽管这里的“以形写神”借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理论概念,但随着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的广泛传播,当代新中式茶包装中的“形神”关系已逐渐演化为包装视觉形象的组织、提炼和表达等一系列更为具体化的课题。没有明确和优美的形态,就无从表达新中式茶包装之“形”,但剥离了精神内核和缺乏风格化表达的视觉形态也无法体现出中华的审美神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代茶包装设计创作者除了熟练掌握最新的图形设计技巧之外,更需要提升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这样才能为新中式茶包装注入灵魂和生命力。

2.4 文质互承

中国传统文化观中,人们素来对“文质”兼备所呈现出的和谐优雅之美多有赞誉。孔子在其著作中曾提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观点。“文”多指文采和表现,也可引申为作品形式、艺术风格和表达样式,而“质”则多指实质和内容。在新中式茶包装的视觉营造方法体系中,文质互承体现为包装形式语言、装饰肌理与内在结构、实用性能的和谐统一。

就中国茶叶包装的结构形式而言,可分为软性包装、半硬包装和硬质包装三种主要类型,其中的茶叶形态也可分为茶砖、茶饼和散茶、袋泡茶等。应对不同的包装形式和包装质地,设计者应当综合应用不同的表达形式来营造其包装视觉风格,充分展现新中式茶包装的文质之美。如在以纸袋、塑料袋为代表的软性包装结构设计中,设计者应当兼顾这类茶包装消费群体的习惯和审美,合理应用新中式风格的装饰设计与视觉表现语言来展现该茶叶产品的独特风味。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新中式茶包装设计,我们都应当以“文质互承”作为视觉营造的重要原则,努力构建包装形式语言与内在功能要素的协调联动。

3 新中式茶包装视觉范式建构

如何看待和理解新中式茶包装的视觉表征,并将它们置于合适的审美语境与时代背景中加以兼顾把握,是建构新中式茶包装视觉范式的原则与路径。作为当代中式茶包装的主流风格,新中式茶包装的视觉范式及其建构语言成为包装设计学界研究的新热点。下文借鉴中国传统艺术的三个向度,即“意象”“创真”和“畅神”来探讨其视觉范式的具体表现范围。

3.1 意象:情景交融

“意象”一词来源于中国传统美学术语,它最早出现于《文心雕龙》,宋代之后这一概念多见于文艺品鉴与评论界,是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中国当代哲学家与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其著作中指出: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情景交融是意象美的表现和传达[5]。作为情境交融意象之美的表达介质,新中式茶包装的视觉范式也与这一中国古典美学内核同出一脉,它恰恰也是新中式茶包装视觉范式的真正精髓之所在。

纵观近几年来新中式茶包装设计领域所面临的某些困境,正是由于设计者在传统美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方面的欠缺所造成的。对于情景交融的意象观念,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这样解读:“情景相融而且契合无间,情恰能称景,景恰能传情,这便是诗的境界”[6]。可见,情景交融的最高层次便是充满意象韵味的诗意世界。而将这种诗意带入到茶包装视觉范式的营造之中,便形成了新中式茶包装的独特美感。宋山茶包装设计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设计者在充分考察人工炭焙高山茶叶的制作工艺之后,独创地运用了火烧纸张边缘所形成的痕迹,结合不规则激光雕刻技术在纸面上塑造了层叠高山的图像;米色、褐色与炭灰色所形成的和谐色彩和群山掩映下的金色夕阳图形交相辉映,极简线条所构成的灵鹤遨游于山峦之间;整体包装着色不多,但意境悠长深远、空灵旷达,是新中式茶包装中不可多得的佳品。该作品的整体形象也呼应了新中式茶包装情境交融的视觉范式,展现了现代设计语言与中国古典美学的和谐之美。

3.2 创真:妙造自然

妙造自然是中国古典美学关于自然审美的一个重要概念,与西方自然艺术观中的“临摹自然”形成鲜明对比。“形似”与“复制”从来就不是中国传统艺术审美观念所追求的境界。尽管艺术(或是工艺美术)创造是凝聚着人们思维和劳动的人工制品,但凭借着自身对于自然形态和客观世界的个人化理解,作品可以呈现出超越自然的率真之气,而这种鲜活的气韵正是妙造自然的精粹之所在。在中国传统美学文化中,创作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这也正是中国传统美学关于艺术与审美关系的深刻解读。

那么,在新中式茶包装视觉范式的建构过程中,这一美学命题同样适用于其设计格调与视觉品位的营造。茶源自于自然,经过人工培育和加工,但优质的茶叶,色、香、味等依旧保留着淳朴清新的自然之气。因此,从这方面的意义上来说,茶的品性与格调与中国传统艺术观中的“创真”是契合的、相通的。在众多的茶包装产品中,优秀的新中式包装往往给人以温润及质朴之感。设计者将现代包装技术和材料糅合在对茶叶自身品类特点的烘托与表达之中,追求“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的审美境界。“雨林轻云”是雨林古茶坊出品的古树普洱茶品牌,其包装设计的整体风格单纯、简朴。印制于饼茶绵纸之上的茶树水墨画与飘逸的品名书法“轻云”,给人以山风拂面,云淡风轻之感;设计者运用绵纸、笋壳、卡纸等环保包装材料,结合洒脱超然的书画图像,显现出当代新中式茶包装的视觉范式与形象。

3.3 畅神:趣味天真

畅神,是艺术创作中的审美升华,它体现了中国古典审美理论体系中崇尚真实与回归本真的思想情感,摆脱了教条的限制和礼教的拘束。中国古代文人通过文艺创作,使审美进入了自觉状态,天真和趣味就随之迸发出来,步入物我相融与直率纯真的意境。

在新中式茶包装的视觉范式建构中,趣味与天真是极具亲和力的创作语素,它对于打破包装风格的脸谱化和标签化等弊端具有一定效用。为了更好地展现包装画面的畅神之境,设计者应当深入茶的历史和文化,从茶文化的内涵出发,寻求展现画面情趣、趣味和艺术感染力的多维手法。在某品牌柑普茶的包装设计之中,设计者将“禅”的概念融入到茶叶外包装的策划设计之中,被打散的文字结构形成了随机聚散的形式,形成了颇具趣味的视觉效果。可见,新中式茶包装中的趣味性要素可由具象的图像元素表达,也可借助抽象与单纯的视觉形象来呈现。

4 结语

对当代中国茶包装设计领域来说,新中式茶包装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表现。但是,新中式茶包装的视觉营造和范式体系建构依然有很大的拓展空间。笔者以为,随着时代与设计观念及设计技巧的革新,新中式茶包装将成为展现中国茶文化和茶艺术的重要载体。

猜你喜欢

中式范式传统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蓝光·雍锦湾中式雅奢样板房
中式餐厅包间设计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