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研究①

2022-12-23

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40期
关键词:模态思政英语教学

方 芳

(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江苏 南京 210000)

一、研究背景

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立德树人”的要求,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9 年10 月,教育部提出了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相关材料,认为“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的关键环节”,并提出了明确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构建课程思政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思政工作机制等要求。因此,高职英语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英语教学,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随着高职英语新课标的出台,如何采用多模态教学将思政元素融入英语教学得到了部分专家学者们的关注。顾名思义,多模态英语教学是指通过采用视频、音频和图片等教学资源与多种教学技术结合进行教学,该模式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思政意识,还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本文旨在探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多模态资源库的应用、多模态活动的设计以及多模态评价体系的建构,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结合线下教学,改进英语教学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思政意识,为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二、概念界定

Van Leeuwen 认为多模态是一种混合体,它是由交流成品或交流活动中符号模态(semiotic mode)构成。Kress 将多模态定义为“在设计一个符号学产品或事件时采用多种符号模态,同时这些模态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整合起来”。Baldry 则认为多模态是“不同的符号资源被调动起来,在一个特定的文本中共同构建意义的各种方式”。

李战子认为“由一种以上的编码符号实现意义传达的文本就是多模态”。张德禄指出多模态是通过语言、文字、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表达意义的交际活动。

从以上学者对多模态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多模态的实质是符号系统中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与听觉、视觉等多感官的相互作用。因此,本文所指的多模态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感官,结合语言、图片、声音、动作等符号资源,通过互动完成的英语教学。同理,本文的多模态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将多种模态系统协同学习者的感官系统,共同建构认知表达意义和沟通的教学方法。

三、多模态教学的研究综述

1994 年 9 月,新伦敦小组(New London Group)首次提出了多元识读(multiliteracies)的概念,指出多模态的意义模式是由五种模态语言、视觉、音频、手势和空间模态构成。这一新概念的提出改变了过去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多模态资源的重要性,并强调了教学要采用多种手段调动多种符号资源如图片、文字、声音等,协同学生视觉、听觉、动觉等多感官一起进行语言学习。同时他们也提出了多模态教学模式:实景实践(situated practice)、明确指导(overt instruction)、批评性框架(critical framing)和转换实践(transformed practice)。自Stein 提出了多模态教学法概念之后,众多学者开始关注多模态教学。Dianna Townsend 指出多样化的多模态资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与此同时,2003 年,李战子首次从社会符号学角度提出了多模态的概念,并指出多模式话语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此后,胡壮麟、张德禄、顾曰国等学者从不同角度探究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中国多模态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胡壮麟先讨论了多模态化并介绍了多模态计算机符号学,还指出了多模态的发展方向:互联网、教育、社会和工作场所。胡壮麟进一步指出要进行多模态碎片整合,让大家正确对待多模态碎片化时代。顾曰国阐述了多模态和多媒体的概念,并通过外语学习的案例探讨了多模态和多媒体的学习区分。2009 年,张德禄根据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讨论了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证明多模态和多媒体有利于提高外语教学。张德禄认为多模态外语教学中适度使用模态搭配,才不会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

关于如何应用多模态理论到外语教学,学者们有以下研究:张逵以多模态理论和多元识读能力的教学模式为依据,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践行了多模态教学,认为多模态教学对学生保持长时记忆和提高成绩有效。曹婷验证了多模态英语阅读教学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和英语阅读成绩。由此可见,多模态教学可以使学生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并提升了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

四、多模态教学的应用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将多模态教学理论及模式运用于网络平台及线下教学中,构建高职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对增强学生的思政意识和学习效果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多模态资源体系的建构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要实现教学资源多元化,其中网络平台是重要载体之一。高职英语课程应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充实原有基础教学资源,补充紧跟时代、贴近学生生活的英语文化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利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类英语学习资源,积极采用英文学习App、英文书报杂志、网络英文视频等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英语学习渠道,使英语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多模态教学是指通过听觉、视觉等多感官,结合语言、图片、声音、动作等符号资源,通过互动来完成教学活动。同时,鉴于英语学习的特点,多种模态互动的英语学习效果远超单一模态的英语学习。因此,高职英语教学采用音频、动画、音乐等多种模态构成思政教学内容,有助于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因此,高职英语多模态教学资源体系的建构首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含有思政元素,又要与课本融合度高,利于增强学生思政意识、促进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其次,多模态英语教学资源也要注意教学形式的选择,既要选择有效形式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参与度,又要避免过度使用,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此外,多模态资源的选择还应考虑选择便于学生操练的活动、教师评价的资源,否则,评价环节难以操作,不利于课堂学习效果的评价。不可否认,高职英语多模态教学资源体系的构建还需要注意资源体系的完整性,即应该在遵循高职英语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充分考虑资源库中知识点的连贯性与思政文化元素的结合;同时,也要确保教学资源体系中所有资源的关联性。最后,由于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为了确保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够选择合适、有效的多模态教学资源进行学习,高职英语多模态教学资源库的构建要遵循兼顾公平的原则,分层建构资源体系,让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有所收获,这也从侧面体现了多模态教学资源库的实用性。

(二)多模态活动体系的建构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体系的设计要注意体现思政元素的多样化,同时也要注意模态的选择、整合,从而使学生通过调动多种感官去感知思政文化元素,引起学生的感情投入和认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具体而言,课堂教学可分为实景实践、明确指导、批评性框定、转化实践四步骤。以英语第一册第二单元A Different School 为例。

第一步:实景实践(situated practice)———引出话题

课前,教师根据学校生活的主题,为了创设真实情境在网络平台布置相关任务,如播放交换生日常生活的英文视频、Vlog 来激发学生对该话题的兴趣。同时,课中,通过图片呈现相关词汇,如校服、橄榄球俱乐部等,并通过设问来引导学生考虑中西校园生活的区别。

第二步:明确指导(overt instruction)——获取信息

教师明确解释中英两国教育制度的不同之处,并通过呈现图表进行对比;指导学生本单元多模态语篇的阅读,从而获取交换生在英国的生活(学校作息、科目、俱乐部等),并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分组按要求完成信息归纳总结。教师根据小组反馈结果,对阅读材料中的文化元素进行要点解读,并运用微课、表格、加粗字体再次归纳、巩固重难点。

第三步:批评性框架(critical framing)——运用信息

教师请各组成员依据本组获取的信息,对比个人作息、科目等信息,并列表进行小组讨论和思考:中英高职学生的校园生活有哪些区别?如果我是交换生,我选择在哪里学习?为什么?教师根据组内讨论和小组汇报进行总结、点评;引导学生批判性地思考、分析文本中的文化元素,同时给予学生正面引导,使学生学会识别并正确看待文本中的文化元素。

第四步:转换实践(transformed practice)——创新实践

通过给小组设定真实情境的任务,请小组成员结合之前收集的校园生活差异的素材,再次识别、甄选文化元素,最后通过完成真实的任务——制作中英校园海报宣传美丽校园达到巩固所学的目的。

由此可见,教师通过多模态任务的选择,结合网络多模态资源,有效开展课内活动,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英语交际情境,使学生在文字、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模态形式的作用下能自觉调动自己的感官,形成交互式学习,从而有效地提升文化意识和语用能力,进一步巩固思政目标和知识、能力目标。

(三)多模态评价体系的建构

此外,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多模态的教学评价体系应体现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切忌以“一锤定音”的终结性评价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多模态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侧重高职英语的学习过程,该体系通过多种评价内容和形式体现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因此,多模态评价体系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评价学生学习参与度、学习能力、学习效果,还对学生思政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一定要求。其中,评价对象的多元化是指评价对象可以采用生生互评、小组互评、师生互评以及师生自评等方式对所学内容进行评价,这样既避免了以考试成绩来判定学生学习效果的不全面性,又丰富了现有的评价体系,使评价内容更加具体、全面地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伴随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活动中,这样既提升了学生课堂参与度,又转变了学生的身份,从而使学生个体、学生小组成为评价的主体。毫无疑问,该评价过程也是一种多模态的学习过程,它让学生有了更多独立思考、自主判断的机会,也锻炼了学生学习反思的能力。此外,多模态评价体系中评价内容的设计应体现多元化,应侧重评价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如思政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语用能力等。同时,评价体系也应涵盖教师评价,如评价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即微课制作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平台操作能力和相关软件的使用能力以及多模态资源(如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网络资源等)优化整合能力。

五、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多模态教学有助于课程思政效果的深化,体现了教育理念的更新。多模态教学的四步骤教学体现了创设真实情境、多感官参与、体验思考的概念。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遵循该四步将英语学习和思政教育通过创设情景和发布任务、反思、实践的步骤,使英语教学与思政元素的教育方向性一致,有利于英语教学过程中思政教学效果的深化和巩固。

课程思政的元素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从现实出发,融入鲜活的当代文化元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政意识。多模态教学使教师依据教学内容,不断补充、调整相关思政教育元素,满足了学生关注生活中时事、热点的需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明辨是非、积极发表看法,使学生学会正确处理现实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模态。不同的模态具有其特殊性,只有在互补、强化、辅助过程中它们才能发挥多模态的作用。因此,过度使用多模态资源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需避免多模态之间的抑制作用,充分发挥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的适配性进行教学,从而提升学生视觉等多感官的学习体验。英语教师应遵循多模态选择的适度原则,根据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模态进行教学。

六、结语

课程思政与多模态相融合的教学设计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它通过多模态融合了英语教学和思政元素,弥补了传统英语教学中的不足,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政意识和能力。同时,该教学丰富了教师的思政教学策略和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验证了多模态教学的有效性,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思政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如何平衡多模态教学与传统英语教学的关系,有待学者们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模态思政英语教学
联合仿真在某车型LGF/PP尾门模态仿真上的应用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跨模态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初探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英语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思政课“需求侧”